..续本文上一页。那么怎样得深忍的信心呢?就把业果的道理要讲得清楚了。下边就跟了讲业果了。
深信业果
辛二 一切善乐所有根本发深忍信
第二引发一切善乐根本深忍信中分三:一、思总业果,二、思别业果,三、思已正行进止之理。
所以说,“第二引发一切善乐根本深忍信”,要把这个对善的、乐的根本忍的信,要把他引发出来。里边分三科,“思总业果,思别业果”,总的业果跟差别的业果,这个后边一点一点都讲了。第三,“思已正行进止之理”,那么我们业果知道之后,要正当的去修行了:哪些要“进”――哪些要取的:“止”――哪些要遮的,不要做的?这个道理要搞清楚。
壬一 思总业果
初中分二:一、正明思总之理,二、分别思惟。今初
第一个,总的业果里边又分二。“正明思总之理”,“分别思惟”,这个下边要讲了。那么业果呢,总地来讲――从理上讲,别的呢――从事上讲。先讲总的了。
癸一 正明思总之理
初中有四。
那么从总的业果来讲,它分四个方面来说。
(一)业决定
业决定理者,谓诸异生及诸圣者,随有适悦行相乐受,下至生于有情地狱,由起凉风,所发乐受,一切皆是从先造集善业所起。从不善业发生安乐,无有是处。
“业决定理者,谓诸异生及诸圣者,随有适悦行相乐受,下至生于有情地狱,由起凉风,所发乐受,一切皆是从先造集善业所起”,就是说业果是决定的,决定不异的,造了业决定会感果的。那么我们说异生――凡夫也好,圣者也好――见道以上的叫圣者了,只要任何哪一种适悦的形相,就是乐受了,就是我们感到舒服的,那种乐受。哪怕在有情地狱里边,就是前面讲的八大地狱了,这八大地狱里边在大火所烧的时候,偶尔有凉风吹过来,那感到很舒服了。我们在夏天的时候,太阳在晒得不可耐的时候,那么一陈凉风吹来,就感到很舒服。那何况地狱里边,大火所烧,烧得不可忍受的时候,凉风一吹,也感到一阵的乐受。这个就是说,最起码的在有情地狱里,这么一阵凉风,这些乐受,都不是凭空而来的,都是从过去造了善业引起的。那么天上人间的快乐,当然是造善业来的了。哪怕地狱里边一阵凉风,也不是无缘无故而起,也是造善业。在造恶的时候,偶尔起了这么一个善心或做点善事,就感到一阵凉风。所以说业果是决定的,一切适悦的行相的乐受,决定是从造善业来的,不会无因而生,也不会从造恶业而感的。那么这是从善业了。
“从不善业发生安乐,无有是处”,那么你造了不善业,你要想感到快乐的果报,那是无有是处,决定是不可能的。所以说我们不要投机,做事情的时候,在做的时候,好好考虑:你这个事情是善的,是不善的?善的就尽量的做;不善的就一点也不要做。否则的话,将来苦受来了,要受的还是你自己了,人家又不会分你受的。所以说这个善恶的业果呢,这个道理,一定要把它肯定下来。一切乐受都是从善业来的,造了恶业想感乐受呢,绝对不可能的,没有这个事情的。
所有逼迫行相苦受,下至罗汉相续之苦,一切皆是,从先造集不善而起。从诸善业发生诸苦,无有是处。
“所有逼迫行相苦受,下至罗汉相续之苦,一切皆是,从先造集不善而起。从诸善业发生诸苦,无有是处”,那么这个反过来了,从不善业――恶业了。“所有逼迫行相”,苦受,都是这个行相是不好受的,逼迫的行相,那是使我们很难受的,这些苦受。哪怕阿罗汉相续之苦,阿罗汉烦恼断掉了,心里是没有苦的,但是身上还是有会有苦。身上的苦呢,是业报所感的了,烦恼已经断完了,但是业报还没有完。即使阿罗汉身上的一些苦,这些苦都是从过去造的不善业而来的。你想说如果造了善业,会产生一些苦恼的话,决定没有这个道理的。这是两个对照的:造了恶业想得善果是没有的,一切不善业,感的果报都是苦果,哪怕你证阿罗汉了,过去造的果还是要受。
我们就是说目犍连嘛,他过去世跟他母亲吵架,他就说了一句很不好的话,他说:“像你这样的人,该要被别人打成肉酱。”就这么一句话,五百世都给人家打了肉酱。一直到成阿罗汉。成了阿罗汉了,还是给人家打死。那么这个果报呢,就是因为过去的恶因感的。
那么你说造了恶因,而感乐报的,绝无是处,这个没有这个道理的。就是善恶的业果呢,一定要搞清楚。所以说我们现在很多人作事情要打卦,要问什么巫婆等等,这多余的,你跟业报去看好了。你做的是善业,决定不会感恶报。如果说你做了善业,暂时有些不好的苦受出现的时候,那是你过去的恶业感的,跟现在是不相干的。你并不是可以打个卦,看看风水,把这个业报就消除了,这不可能的。那么要消除业报、业障呢,只有靠修忏悔法,这个倒可以的。
《宝鬘论》云:「诸苦从不善,如是诸恶趣,从善诸善趣,一切生安乐。」
“《宝鬘论》云:诸苦从不善,如是诸恶趣,从善诸善趣,一切生安乐”,《宝鬘论》来个结论,它这么说:一切苦,都是从不善业而感的。所以说呢,有这个恶趣。就是说造了不善业呢,就感了恶趣,恶趣么就是受苦了。“从善诸善趣”,造了善业,那么就感了善趣。那么一切里边,因为善业造的呢,都是安乐,感到乐的果报。这个也是从《宝鬘论》里引两句话呢,来证明这个道理呢,就是一定这样子的。
故诸苦乐非无因生,亦非自性,自在天等不顺因生,是为从总善不善业生总苦乐。
“故诸苦乐非无因生,亦非自性,自在天等不顺因生,是为从总善不善业生总苦乐”,那么一切的苦,快乐也好,苦受也好,乐受也好,决不是无因生,无缘而来没有的。世间上的事情没有无缘无故来的事情,总是都有因的。今天你买彩票发财了,并不是说无缘无故,你买个彩票就发财了,是过去你培下那个福报,该是要发财的,你才买得到发财的彩票。如果你过去没有布施供养,你把彩票买完了,你还发不了财。这是从善恶上看的,没有投机取巧的。那么印度的外道呢,当时有无因论,一切果报,他们说是没有因的,自然而然出现的,这是不对的。
“不由自性”,自性他们说一切外道,主张有自性的,那么或者是大自天所造的,这些也是不合理的,这些不顺因,因是跟果不相顺的。就是说因不是苦,而产生苦的因。因不是乐,而产生乐的果,这是叫不顺因,跟果不相顺的因。大自在天,是一个天,他可以造世间,产生一些苦乐。因是:或者是上帝了,或者是大自天了,他本身,他不是苦乐。他天上是快乐的,而造些不好的苦果,不会的。那么自性,自性本来是乐的,那该是乐的。本来是苦的,自性就是苦的,你不会自性是一个,产生各式各样的苦乐,都产生出来,这个也不可能的。因跟这个果不顺的,叫不顺因,这样子是不符合逻辑的。也就是说我们学因明的时候,这些都可以驳掉的。
“是为从总善不善业生总苦乐”,我们的苦,苦乐,有总、有别的。总的善、不善业,感总的苦乐报,那就是总报业了,也就是后边要讲的,引业了。
诸苦安乐种种差别,亦从二业种种差别,无少紊乱,各别而起。
“诸苦安乐种种差别,亦从二业种种差别,无少紊乱”,那就别苦了,就是满业了。假使说我们生在天上,这是总的乐报,总的善业感的。在天上有的享受好一些,有的享受差一点,那么这些差别的原因呢,也就是个别的善不善业所感的。那么人更显著了,生了人是善趣。但是人里边千差万别,有的是福报非常好;有的呢,很苦,甚至于多病、残缺、夭折了这些都会有,那么这些就是说别的、恶业所感的。所以说总地来说呢,总的也好,别的也好。总是善的业,感乐果;恶的业,感苦果。这是一点也不会差的,“无少紊乱”,不会乱的。“各别而起”,各了各的:善的决定感乐的;不善的决定感苦的。
若于业果,或决定相,或无欺罔,获定解者,是为一切内佛弟子所有正见,赞为一切白法根本。
假使说我们对业果,或者是决定,或者是没有欺罔,就是说一点也没有迷惑的,那么得到定解了。就是说业果,善业生乐果;恶业生苦果,得了决定了,没有欺罔,没有搞错乱的。那么这个定解得到之后,这个是最可贵的。“一切内佛弟子”,佛弟子是内了,非佛弟子是外。“所有正见”,一切正见都从这个地方起来的,这个业果的决定,生起一个定解,赞为一切善法、白法的根本。一切白法、善法根本就是业果的决定。如果我们对业果能生起决定的信解之后,那么一切白法,都能够从这个地方生起来。也就是说我们得到了佛教的正知正见,得到了。
所以说正知见,我们说有得到空性见,应成派的空性见,固然是正知正见了。但是这是高度的、深度的这个一般还得不到。那么我们才学的,怎么样得正知正见呢?从业果上,一点也不错的把业果的这个肯定下来,生定解,这就是正知正见了。这是世俗谛的正知正解,这也是跟圣义谛二无不违的。缘生的因果,对空性二个是沟通的。那么我们缘生因果搞清楚了,将来这个性空的道理也会通达。如果缘生因果搞不清楚,你还要证空性,不可能的。证到的是邪的,不是正的空性。
那么这个里边,我们可以参照一下《广论》后边的一些话。那么后边呢,《广论》怎么讲呢?龙树菩萨,他说的,以怎样怎样的因缘,产生了怎样怎样的果报。就是说要依靠这个因果的建立,来求性空,即中道。我们说要求性空,先从缘生下手、缘起下手,那么在《中观》的第二十四品 里边也有说这个话。这个话呢,天台宗引得很多,他就什么呢?“若缘起所生,即说彼为空…
《广论讲记(三)(下士道二)》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