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广论讲记(三)(下士道二)▪P30

  ..续本文上一页是要去?这个孩子:“不要紧,去好了。”那么就去了。去了,父子两个,乘了白象,乘了白象到皇宫。那个国王很高兴了,象来了嘛。叫他们一起进去。进去之后,国王假装地招待他们,给吃点东西什么。吃好之后呢,就跟他说:“你们回去吧,这个象么不要带回去了,摆这里了。”这个长者有点舍不得,孩子说:“没关系,走吧。”他也很高兴地走掉了,走掉了之后,当他们出了王宫之后,那个象就不见了,进了地下就不见了。在王宫外面呢,又冒出来了,他们骑了象又回去了。后来这个小孩子认为,这个象,国王看上了,倒不如出家去了,他就出家了。出了家之后,佛在世嘛,出家之后,这个象还是跟了他。那么他跑到哪里,象跟到哪里。那么一个金象嘛,还会屙大小便是金子嘛,那就看的人很多了。他跑到哪里呢,那些老百姓围观围到哪里,他很不自在。修定也修不成,就给佛说:“这个象好倒是好,不过对我修行有点妨碍了。”佛说:“你给象说好了,我现在出家了,不需要了,说三遍,象就没有了。”那么这个,他就如法地说了三遍,象就没有了。那么这个人家就问了,“他为什么感到这么福报呢?”佛就说,他在迦叶佛的时候,那么迦叶佛涅槃之后嘛,造塔。也是跟释迦牟尼一样,他入胎的时候,从兜率天,乘了白象到母入胎的。那么在塔里的画里边,乘的这个白象呢,这个金掉了一点点。那么正好有个人他来绕塔,他看到之后呢,他感到这个画像里边,这个白象的金掉了,这象是菩萨乘的,应当把他补好。他就用泥巴补好,颜色也涂好,就是这一个小小的事情,就感了以后,永远是一直到他出家修行成功,都是有这个金象跟了他。

  那么这些公案呢,就都说明了,业会增长的。造的时候很小的业,但是果报呢,却是极大,不要看……。也就是叫我们注意了,不要看了这恶业很小,不在乎,将来果可能是产生极大的苦果,所以不要轻视那些小的恶业。

  

  复次尸罗、轨则、净命、正见四中,后未亏损,前三未能圆满清净,少亏损者,说生龙中。

  “复次尸罗、轨则、净命、正见四中,后未亏损,前三未能圆满清净,少亏损者,说生龙中”,那就是说出家人了,出家人“尸罗”,就是那些戒;“轨则”呢,那些威仪;“净命”,就是不邪命,以正当的养命;“正见”,这个知见不错。这个四个东西里边,“后未亏损”,只要正见没有亏损,正见还是没有损害。就是说,知见是正的,没有一点点邪的。那么前面三个,戒也好,轨则威仪也好,净命也好,不太圆满,就是犯了一些的。那么这样的人呢,他不下地狱的,生了龙里边。所以说,正见很要紧,你知见邪了,那怕你戒清净也不行。所以知见正的呢,戒、威仪、净命都不太圆满的,有一点亏损的,但是呢,还可以生了龙中。

  

  《海龙王请问经》云:「世尊我于劫初,住大海内,时有拘留孙如来出现世间。尔时大海之中,诸龙龙子龙女悉皆减少,我亦减少眷属。世尊,现大海中,诸龙龙子龙女,悉皆如是无有限量,不能得知数量边际,世尊有何因缘而乃如此。世尊告曰:龙王,若于善说法毗奈耶而出家已,未能清净圆满尸罗,亏损轨则,亏损净命,亏损尸罗,未能圆满,然见正直,此等不生有情地狱,死没已后,当生龙中。」

  《海龙王请问经》里边这么说,“世尊我于劫初,住大海内,时有拘留孙如来出现世间。尔时大海之中,诸龙龙子龙女悉皆减少,我亦减少眷属”,那么《海龙王问经》里边,就说了,这个海龙王就跟佛说,他说在劫初的时候(这个龙的寿命很长),他们住在大海里边,这个时候,碰到拘留生如来出现世间。这个时候,大海里边,所有的龙子龙孙,龙,龙子龙女,都少了,他的眷属当然也少了。那么“世尊”(尊称,对佛),他说:“佛啊,现在的海里边呢,龙,龙子龙女都是数量无量无边,”“不能得知数量边际”,到底多少数字,数也说不清楚了。“世尊有何因缘而乃如此”,他就问佛了:有什么因缘呢,过去很少,现在多得不可数?

  “世尊告曰”,佛就告诉龙王。“龙王,若于善说法毗奈耶而出家已,未能清净圆满尸罗,亏损轨则,亏损净命,亏损尸罗,未能圆满,然见正直,此等不生有情地狱,死没已后,当生龙中”,那么就是说,佛就给龙王说了。龙王,假使说在“善说法毗奈耶”,那就是说在佛出世的时候了,他能够讲法了,讲这个戒了,在这样子的时候,你能够出家修行的。但是呢,对这个圆满的尸罗,不能圆满,不能清净,不能圆满。而亏损了这个轨则,亏损了净命,也亏损了尸罗的。就是前面三个是不太圆满的,不太清净的。但是呢“见正直”,正见没有坏,这些人呢,不生有情地狱,不生前面说的,八热地狱。那么他们生哪里呢?死没以后,他们死了以后,生了龙里边。

  

  此复说于拘留孙大师教法之中,在家出家有九十八俱胝,金仙大师教法之中,有六十四俱胝,迦叶大师教法之中,有八十俱胝,吾等大师教法之中,有九十九俱胝,由其亏损轨则净命尸罗增上,于龙趣中已生当生。

  “此复说于拘留孙大师教法之中,在家出家有九十八俱胝,金仙大师教法之中,有六十四俱胝,迦叶大师教法之中,有八十俱胝,吾等大师(就释迦牟尼佛)教法之中,有九十九俱胝”,那么就是说拘留孙佛的时候,出家在家的弟子有九十八俱胝那么多。金仙就是拘留孙以后的一个佛呢,出世的时候,有六十四俱胝。迦叶佛(这是贤劫的七佛嘛,过去七佛里边),迦叶佛出现的时候,有八十俱胝的弟子。现在释迦牟尼佛的弟子呢,九十九俱胝。

  “由其亏损轨则净命尸罗增上,于龙趣中已生当生”,他因为对轨则、净命、尸罗,他们亏损了,这些的原因,他将来生到龙里边,或者已经生了,或者当要生,将来会生。

  

  吾等大师,般涅槃后,诸行恶行,毁犯尸罗,四众弟子,亦生龙中。然亦宣说,彼等加行,虽不清净,由于圣教尚未退失,深忍意乐,增上力故,从龙死殁,当生人天。

  “吾等大师,般涅槃后”,就是释迦牟尼佛涅槃之后呢,“诸行恶行”,那些行恶行的,毁犯尸罗的,四众弟子,将来也要生龙里边。

  但是生龙里边呢:“然亦宣说,彼等加行,虽不清净,由于圣教尚未退失,深忍意乐,增上力故,从龙死殁,当生人天”,他们虽然是“加行”――就是前面的轨则、净命、尸罗不太清净。“由于圣教尚退失”,对佛教的信心、正见,没有退。那么他们对这个三宝的“深忍意乐”,非常之极端地相信,有这个意乐心,这个欢喜,那么这个增上力,这个力量的缘故呢,龙死之后还要生到人天上去。那就是说正知正见不能丧失了。正知正见在的时候,虽然前面亏损一点,也就生了龙里边。龙生了之后,将来还能生人天,还能够继续修行。那么正见一丧散失之后呢,那就完了,下这个有情地狱去了。

  

  除诸趣入于大乘者,一切悉当于此贤劫诸佛教中,而般涅槃。

  “除诸趣入于大乘者,一切悉当于此贤劫诸佛教中,而般涅槃”,那么除了进入大乘的,进入大乘的么要度众生了。那么假使不进入大乘的,在贤劫的佛里边,他们都会涅槃,都是了生死了,了掉了。这些虽然,暂时在龙里边,将来还会生人天,碰到以后的佛,就会了生死,就了了。那么趣入大乘的呢,他当然了,还要度众生的事情,他就不趣涅槃——“智不住生死,悲不入涅槃”,就是这个样子,这是大乘的,这除外。

  

  是故微细黑白诸业,如影随形,皆能发生广大苦乐。当生坚固决定解已,虽微善业应励力修,微少恶罪,应励力断。

  “是故微细黑白诸业,如影随形,皆能发生广大苦乐。当生坚固决定解已,虽微善业应励力修,微少恶罪,应励力断”,那么讲了那么多,应当得个结论了。就是说应当知道,很小的、微细的黑业恶业,或者微细的白业善业,他做了之后,不会消失的。“如影随行”,跟我们影子跟了我们人一样,离不开的。而且不但离不开,而且都能够产生广大的苦乐报。所以说不要看到恶(不善业)小,随便做了,但是果报却还是不小的,很大。那么我们该怎么作呢?“当生坚固决定解已”这个道理,产生坚定不移的决定、胜解之后。那么就“虽微善业应励力修”,虽然这个善业不大,但是不要轻视,还要努力去修;虽然这个恶业,恶的罪不太大,要“励力断”,要把它断掉。因为它虽然小,果报却不小。那么我们要善的呢,要好好修;恶的呢,决定要断。

  

  如《集法句》云:「如鸟在虚空,其影随俱行,作妙行恶行,随彼众生转。如诸少路粮,入路苦恼行,如是无善业,有情往恶趣。如多有路粮,入路安乐行,如是作善业,有情往善趣。」

  “如《集法句》云:如鸟在虚空,其影随俱行,作妙行恶行,随彼众生转”,我们说鸟在虚空,它是腾空了。应当没有东西跟了它跑了。但是它的影子确是不离开它的,尽管你腾空,但是地下这个影子,你飞到哪里,它就跟到那里。那就是我们造业,造了业之后,不管你在三界哪一个,非想非非想天也好,你下地狱的阿鼻地狱也好,再高再低,这个业报你逃不了的。那么你做了妙行呢,善的了,恶行是不好的了、不善业了。跟了你——众生,你跑到哪里,投生到哪里,跟了你转,这是不会离开的。

  “如诸少路粮,入路苦恼行,如是无善业,有情往恶趣。如多有路粮,入路安乐行,如是作善业,有情往善趣”,那么这个下边做个比喻了,假使你走路,带的粮,我们说旅费,带得很少,那么你这个赶路的时候呢,就很苦恼了:吃也吃不饱,乘车也乘不起,也受很多的苦。那么同样的,假使你没有这个善业。就是说你的路粮呢,比方是善业了。你在三界里边轮转的时候,没有善业的话,那你决定到恶趣去了,受苦恼了。就在路上,既没有路粮,也没有旅费,那是受苦了,那么这是不好的。“如多有…

《广论讲记(三)(下士道二)》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