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广论讲记(三)(下士道二)▪P51

  ..续本文上一页

  

  思惟白业果分二:一、白业,二、果。今初

  下边是思惟白业果,那是十善业道了。分两科,一个是白业,一个是它感的果。那么先说白业。这个就略说了。

  

   寅一 白业

  

  《本地分》说:于杀生、不与取、欲邪行,起过患欲解,起胜善心,若于彼起静息方便,及于彼静息究竟中,所有身业,语四意三,亦皆如是。

  “《本地分》说,:于杀生不与取欲邪行”,这是身的三个恶了。“起过患欲解”,那么它就是说,对这个身三的恶业呢,起过患的欲解。就是说对它有什么过患,做了这个事情有什么坏处,受什么报,这样的欲解,“起胜善心”,起殊胜的善心,“若于彼起静息方便”,这个方便呢,把这个坏事,把它息下去,“及于彼静息究竟”,那么把它完全息掉了,静息究竟了。那么这是对于那些不好的呢,反过来,起过患的欲解,起胜的善心,对它们要起静息的方便,最后“静息究竟”。这些身业如此,“语四意三”,也同样。

  

  其差别者,谓云语业及云意业,事及意乐,加行究竟,如应配合。

  那么其中的差别呢,“谓云语业及云意业,事及意乐,加行究竟,如应配合”。下边就是怎么配合呢?他就是作一个样子给人家看。

  

  例如远离杀生业道事者,谓他有情。意乐者,谓见过患,起远离欲。

  他说,假使说,第一个,恶业道是杀生了,这里呢十善业道,远离杀生。那么远离杀生的事呢,也是对他有情了,对他有情不杀。意乐呢,就是说看到过患,杀生有什么坏处,杀生把人家的命断了,使他受苦,同时自己也感的报,异熟报、增上果、等流果都不好。那么看它的过患,“起远离欲”,起远离的欲解,就不要做这些事情。

  

  加行者,谓起诸行,静息杀害。究竟者,谓正静息圆满身业。以此道理,余亦应知。

  “加行者,谓起诸行,静息杀害”,那个不好的加行呢,做那些杀害的事情了。这个十善业道的加行呢,对那些杀害的事情,把它息下去,做这个行动。那么究竟呢,“正静息圆满身业”,那么把这个杀生的事情,全部息下去了,这是究竟。“以此道理,余亦应知”,那么身业的杀生如此,其他的九个业道,也同样,配上去就行了,根据前面的十恶业道的去配,这个自己就配得来了,所以不详细讲了。

  

   寅二 果

  

  果中有三:异熟者,谓由软中上品善业,感生人中,欲界天中,上二界天。

  那么下边是讲果了,它也有三个果:一个是异熟果,还有等流果、增上果了。那么异熟果,“谓由软中上品善业”,善业里边也分软中上――就是下中上了。那么下品的善业,“感生人中”,下品的是生人,欲界的人。那么中品的呢,欲界的天。上品的善业呢,上二界的:色界、无色界天上。那么这就是说,它的异熟果呢,最下的人中,中等的欲界天,上品的色、无色界的天。

  

  诸等流果,及增上果,违于不善,如理应知。

  “诸等流果,及增上果,违于不善,如理应知”。,那么前面的十不善业的等流果、增上果反过来,那就是这个十善业道的等流果跟增上果。那么这个道理很容易懂了,他就不多说了。

  

  《十地经》说,以此十种,怖畏生死,离诸悲心,由随顺他言教修习,办声闻果。

  “《十地经》”里边说,“以此十种,怖畏生死,离诸悲心,由随顺他言教修习,办声闻果。”,那么《十地经》里边说,把这个十个善业道,假使说,你再加上“怖畏生死”,厌离生死了,那么,但是悲心没有,“随顺他言教修习”,听他的教授教诫来修行的――就是声闻了,那么他们办的果,得到的果呢:声闻果。罗汉的初二三四果了。那么这是第一种。

  

  又诸无悲,不依止他,欲自觉悟,善修缘起,办独胜果。

  第二种呢,以十善业道来修,也悲心也不够,但是不靠他,自己觉悟的,修什么呢?修缘起。那么他将来感的果呢,独觉的果。在佛不出世的时候,自己观察十二因缘而开悟的,这是缘觉。他的基础也是十善业道。

  

  若心广大,具足悲心,善权方便,广发宏愿,终不弃舍一切有情,于极广大诸佛智慧,缘虑修习,成办菩萨一切诸地波罗蜜多。由善修习此一切种,则能成办一切佛法。

  第三种,“若心广大,具足悲心,善权方便,广发宏愿,终不弃舍一切有情,于极广大诸佛智慧,缘虑修习,成办菩萨一切诸地波罗蜜多。由善修习此一切种,则能成办一切佛法。”,那么最后呢,就是说,“心广大”,缘法界一切有情,具足大悲心,他有“善权方便,广发宏愿,终不弃舍一切有情”,一切有情里边一个也不舍弃。“于极广大诸佛智慧,缘虑修习”,就是要修佛最大的智慧,要“成办菩萨一切诸地波罗蜜多”。这个我们学过《摄大乘论》就知道,菩萨十地,十个波罗蜜多,都要圆满。那么由于善巧地修习了这一些功德呢,“则能成办一切佛法”,可以成佛了。那就是说,这个十善业道,有漏的说,下11:52品的感人中,中品地感欲界天,上品的感受色无色界天。无漏的,以此为基础,可以成办声闻、缘觉,乃至成佛。那么都靠的十善业道,这是最根本的基础。

  

  如是二聚十种业道,及彼诸果,凡余教典,未明说者,一切皆是如《本地分》、《摄决择分》意趣而说。

  “如是二聚十种业道,及彼诸果,凡余教典,未明说者,一切皆是如《本地分》、《摄决择分》意趣而说。”,那么我们这里《广论》里边所讲的两句,就是十善业道、十恶业道,这两种,及它们的果,异熟果、等流果、增上果。凡是其他的经书里边没有讲明的,那么这里呢,这个没有说清楚的,这里依据的都是根据《瑜珈伽师地论》的《本地分》、 《摄抉择分》,它的意思来说的。那么就是这里边讲得最清楚,《瑜伽师地论》讲得最清楚了,其他地方没有说明的,那么这个地方讲得清楚,我们就引《瑜珈伽师地论》的《本地分》、《摄抉择分》的里边讲的意趣,把它引来。

  

   丑三 业余差别

  

  第三显示业余差别中,引满差别者,引乐趣业是诸善法,引恶趣业是诸不善。诸能满者,则无决定。

  “第三显示业余差别”,那么业,还有其他各式各样业了,各种差别的业,那么这里讲业果的时候,还是要附带地讲一下。

  那么第一个呢,“引满差别”,一种是引业,一种是满业,这个两个不一样。“引乐趣业是诸善法,引恶趣业是诸不善。诸能满者,则无决定”。那么引业呢,就是说,在过去犯的叫“总报业”,满业呢,过去犯的叫“别报业”。那就是说,引业呢,是引我们到哪一趣去的,假使说到人趣去的,那么是善业了;引我们到饿鬼道去的,那是恶业。就是说这个业,引我们在五趣里边,哪一趣去投生的,这叫引业,总的报。那么是善法呢,引我们到人天去了。造人的善业呢,引到人趣。那么造天的善业呢,引到天趣。当然了,造了恶业,下品的恶业,就到畜生趣。那么中品的饿鬼道,饿鬼趣。上品的恶业呢,就到地狱趣了。那么这是善不善二业,引向善恶二趣。那么到了善恶二趣之后,他里边所感的报,这是别报业了,“诸能满者,则无决定”,能满的,那不一定是善业就是善的,在善的里边也有是恶业的。它是不决定的。

  

  于乐趣中,亦有断支,关节残根,颜貌丑陋,短寿多疾,匮乏财等,是不善作。

  “于乐趣中”,假使你说在人间,是乐趣了、善趣了,但是“亦有断支,关节残根,颜貌丑陋,短寿多疾,匮乏财等,是不善作”。,总的善业是引人趣的,这引业是善的,但是说,满业不一定都是善的。,里边也有掺一些恶业。那么生了人间之后,他就是“断肢”,四肢不全;“关节”,关节不全;“残根”,或者是聋的、哑的;“颜貌丑陋”,长得不好看。那么阿修罗,这是福报很大了,但是长得很丑,因为是瞋恨心特别大了。那么人间也有短寿的,也有多病的,也有很穷没有财的。虽然趣是善趣,但是里边受的报并不很理想,他里边就是也有不善的满业,那么就在人间受一些苦。

  

  于诸旁生及饿鬼中,亦有富乐极圆满者,是善所作。

  “于诸旁生及饿鬼中,亦有富乐极圆满者,是善所作。”,那么旁生趣,跟这个饿鬼趣,那是恶趣了。但是满业里边却是也有善的。那么旁生里边受的享受极好的,这个我们就说过的,澳大利亚的狗是有很高的权力的。它们是规定是家庭成员之一,不能虐待的,不能打的。那么它出门的时候,专门有狗的旅馆。平时吃的东西呢,牛奶、罐筒头,吃得很好,比我们一般的人,穷一点的吃得还要好。那么旁生趣有福报,象王带璎珞,那就更不要说了。饿鬼里边有多财鬼,城隍了,那些大力鬼神了,他享受得也很好。那么他虽然是恶趣,但是他的满业是善的。所以他的享受还是“富乐极圆满”,也有,旁生跟饿鬼里边都有。所以说满业里边有善的。

  

  由如是故,共成四句。

  “由如是故,共成四句。”,因为这样子,他是不定,可以有四料简了。

  

  谓于能引善所引中,有由能满善所圆满及由不善圆满二类,于诸能引不善引中,有由能满不善圆满及由善法圆满二类。

  “谓于能引善所引中,有由能满善所圆满及由不善圆满二类”,那么这个四句,就是下边分了。善的所引,就是引业是善的,满业呢,有善的来圆满,也有不善的圆满的,两种。善的圆满,生了人天,享受很好,又是身体也极强壮,长得又端正。那么不圆满的,“残肢关节,颜貌丑陋,短寿多疾”。这就是善趣里边有圆满的满业、不善的满业两种。

  “于诸能引不善引中”,那么不善的引业,到恶趣去的,也有两种。“有由能满不善圆满”,他的满业也是不善的,“及由善法圆满二类”。满业却是很圆满的。那么不善…

《广论讲记(三)(下士道二)》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