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广论讲记(三)(下士道二)▪P53

  ..续本文上一页长夜中,数随寻伺,然未杀生。

  那么第二种,“增长而非作”。前面是不增长,那么而这个呢,“增长”,但是没有“作”。就作是没有,但是有增长,这不是很奇怪吗?这个就是说,“为害生故,于长夜中,数随寻伺,然未杀生”,他想杀一个人,或者杀一个东西,经常不断地在想,该怎么杀,该怎么用什么方法等等。但是还没杀,这时候作又是没有作,但是增长业是有的,因为他长夜不断地来思维惟、考虑这个问题,这个增长业有。

  

  三作而增长者,谓除前二句一切杀生。四非作非增长者,谓除前三。

  第三种,有作有增长,那么就是一般性的增长业了。除了前面两句,一切杀业。第一句就是作而不增长,第二句是增长而不作,第三句呢,是又作又增长,第四句呢,既非作又不增长。那么前面三个除开。那就是非作非增长的。那么这是四料简了。

  

  从不与取乃至绮语,随其所应,如杀应知。

  “从不与取乃至绮语,随其所应,如杀应知。”,那么身三口四是一样的。杀生的说了,不与取的乃至口四的绮语,它们这个四句料简同样配好了。

  

  于意三中,无第二句,于初句中,亦无不思而作,他逼令作。

  那么意三情况有不同,意三“无第二句”,第二句是什么?第二句就是说“增长而非作”,那么这没有。“增长而非作”没有,因为意业呢,决定是作了,不作的没有。身三口四,可以不作,但是增长。意业里边,本来是只要决定了就是作了,所以说第二句是没有的。“于初句中,亦无不思而作,他逼令作”,既然你自己的思想,那么没有考虑就作了,他逼你作,那不会有的。所以说,意三业道里边,这个第二句没有,第三句里边少两个。“不思而作,他逼令作”。那么这是增长业、非增长业的,根据《瑜伽师地论》的。

  我们在笔记里边好象把《俱舍》的讲了一下。那么《俱舍》里边呢,有一些可以补充的,我们可以把它拿来参考一下。

  

  《俱舍论颂疏》卷十八『论:“如契经说,有二种业,一造作业,二增长业。何因说业名增长耶?由五种因。何等为五?颂曰:由审思圆满,无恶作对治,有伴异熟故,此业名增长。 

  《俱舍论颂疏》卷十八释曰:此有五因。由审思者,第一因也。此由字通下两句。审思造业,业名增长,率尔思作,但名造作也。由圆满者,第二因也。于十业道,或由一业便堕恶趣,或一业不堕,由二业方堕,乃至或九不堕,由十业方堕恶趣。齐堕恶趣,名为圆满。此圆满业名增长也,未圆满时但名造作。由无恶作对治者,第三因也。造恶不追悔名无恶作也,造恶不忏洗名无对治也,此名增长。若能追悔及能忏洗,但名造作。由有伴者,第四因也。谓作不善,以不善为助伴,名增长也。无不善助伴,但名造作。由有异熟者,第五因也。谓造恶业定感异熟,名增长也。不招异熟,但名造作。善翻上应知。” 

  《俱舍》里边十八卷,增长业有一个颂:“由审思圆满,无恶作对治,有伴异熟故,此业名增长。”增长业有五种。一是“审思”,经过郑重的考虑的;“圆满”的;没有“恶作对治”,就没有追悔的;“有伴”,不是单个的。有“异熟”果的。这五种叫增长。

  《俱舍论颂疏》卷十八“此有五因。由审思者,第一因也”,那么“审思业”就是经过成熟地考虑的,这个业呢叫增长业。“率尔思作”,暂时突然子、偶尔这么做一下的,这是不是增长的,但是叫造作业。

  “由圆满者,第二因”,“于十业道,或由一业便堕恶趣,或一业不堕”,或者一个业造了之后不堕恶趣,“由二业方堕”,乃至九个还没有堕,到十个全部做了才堕。那么这个里边就是说,堕恶趣的有造一个业堕的,有造两个业堕的,乃至造十个业才堕的。那么什么叫“圆满”呢?你只要堕恶趣好了,不管你一个业也好,两个业也好,乃至十个业也好,达到堕恶趣的那个分量了,这个业叫圆满了,这个圆满呢就是增长业了,不是造作业。没有圆满的时候,就是不堕恶趣的业,叫造作业。

  那么第三种呢,没有“恶作对治”,是造了罪了,不追悔,叫没有恶作对治,一般的有一点善心的,做了坏事之后,他就非常之后悔。那么我们以前一个居士,他受了五戒,他就是很好了,但是他的工作经常要应酬,到这个酒吧间那里去,他就做了一些不好的事情,当时他感到很后悔,就写信来忏悔,那么这样子做呢,就是造作业是有的,当然了,他还没犯根本戒,那么他是圆满的增长业是没有,因为他痛切地追悔,感到很羞耻、不该这么做的。那么“造恶不忏洗”,叫无对治,造了坏事了,还感到很光荣,感到自己很能干,那么这样子的人呢,没有对治了,那就是增长业。假使能够追悔,能够忏悔的,那么这个业不叫增长业,仅仅是造作业。

  “有伴”的第四种,做一个不善业,以其它的不善业来共同一起做的,增长业。没有其他的不善业作伴的,单个的,叫造作业。

  有异熟果的,是增长业。“谓造恶业定感异熟,名增长也”,这个恶业决定感异熟果的,那么就是说够了十恶业道的,管你上品、下品、中品,总是有异熟果的,这是增长业。不造异熟果,这单叫造作业。

  那么这是《俱舍》里边的,这个可以两种对照一下参考。

  

  决定受中,依受果时分三。

  下边“决定受中”,(那个你抄了没有,集论的抄了没有,没有,你去拿吧,我桌子有一个纸,白的纸,夹在里边)一种是决定要受的,一种是不决定受的。那么是两种,前面说过了。那么里边决定要受的,里边又分三个,就是说受果的时候分三个:有的是现世受的,有的是第二生受的,有的是第三世以后才受的,那么分三种。那么前面说的,定不定受业呢两种,就是说过世以后,有增长,有作有增长的,决定要受;那么过世以后,就是起这个心要造业之后,单是造作业,没有增长业的就不定受。那么不定受的讲完了,定受也讲过了,但是不定受呢就不一定受了,定受的什么时候受?这个问题呢下边要继续地探讨一下了。那么定受的有现世受的,也有后世受的,也有后后世受的,分三种。

  

  其中现法受者,谓即彼果现法成熟。

  “其中现法受者,谓即彼果现法成熟。”,这个果现世成熟的,那么叫现法受。

  

  《本地分》说此复有八。若由增上顾恋意乐,顾恋其身,财物诸有,造作不善,于现法受。

  “《本地分》说此复有八。若由增上顾恋意乐,顾恋其身,财物诸有,造作不善,于现法受。”,这个里边,《本地分》说了八个。八个里边,一个善一个恶,对起的,那么四大类,一共有四类。那么第一个类就是说增上的顾恋,就是贪着了,增上顾恋的意乐,贪着什么?他的身、财,那些所有的东西,而以这样的意乐心贪着他的身财,造作不善业,那么现法受。这是不好的一方面说。

  

  若由增上不顾意乐,不顾彼等,作诸善法。

  “若有增上不顾意乐”,不起贪着那些意乐心,不贪着他的身,不贪着他的财,这样子的造的善法,那么这也是现法受。那么这是现法受两种,善的、恶的。

  

  如是若于诸有情所,增上损恼,增上慈悲。

  第二类种,“若于诸有情所,增上损恼,增上慈悲”,由有情的方面,对方是有情,以增上的、特别强盛的、厉害的损恼他,或者特别大的慈悲对待他,那么这个业决定是现法受。

  

  又于三宝尊重等所,增上憎害,及于此所,增上净信,胜解意乐。又于父母诸尊重等恩造之所,由增上品,酷暴背恩,所有意乐,所作不善,于现法受。若由增上报恩意乐所作善法,于现法受。顺生受者,谓于二世当受其果。顺后受者,谓于三世以后成熟。

  第三种,“于三宝尊重等所,增上损害,及于此所,增上净信,胜解意乐”,对于福田恩田,三宝、上师、师长、父母等等,增上的瞋憎害,以极厉害的、猛利的瞋憎害,害他,那么这是恶业,现法受。那么反过来,于这个三宝尊重父母之前,增上的净信,对三宝净信、胜解,这种意乐心,发的造的善业,也是现法受。这是三宝,父母在下边。43:43

  在父母,第四类,父母或者尊重,长辈了,这是世间的师长等等,“等恩造之所”,“恩”,对我们有恩的,“造”是培养我们的,这些父母养育我们、教导我们,师长培养我们的学问技术。那么这些恩田里边,增上品的“酷暴、背恩”,残酷的暴恶,背弃恩的这个意乐,做的不善业,现法受。那么反过来,增上的报恩的意乐,所做的善法,也是现法受。所以说在父母、师长之前,世间上的,只要是大大的做的善事或者恶事,都是现报的。这个大家心细一点去看,就会看出来。我们以前古代的二十四孝,讲的是极大的孝顺,都是现法受。那么现代你去看一看,对父母、有恩的师长,这辈子太过分的残暴地对待的,现法要受的,要报的,后辈子决定不好。那么这些就是说,关于现法受的。

  第二个,顺生受呢,就是说第二世受的,就是这一辈子过了之后,下一辈子马上,无间就要受的。那么顺后受呢,第二辈子之后,第三世以后哪一辈子都可以,受报的。那么这个就是说受报的情况,有三种了。决定受的,就是定业有三种。

  

  『《杂集论》卷八:“顺现法受业者,若业于现法中异熟成熟。谓从慈定起已,于彼造作若损若益,必得现异熟。如从慈定起,从无诤定、灭尽定、预流果、阿罗汉果起,亦尔。又于佛为上首僧中造善恶业,必得现异熟。又有余猛利意乐加行所行善不善业,亦得现异熟。”  《杂集论》卷八:”

  那么这里我们要参考一个《集论》的文。上一次我们讲异熟果,有感现法受的异熟因,感现世的异熟果,这个有没有?一般的看法,异熟果异世而熟,都要隔一世的,那么现法有没有异熟的?

  在一百三十三页第五行,就是说:“故应现受异熟之因”,现世要受…

《广论讲记(三)(下士道二)》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