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异熟果的那个因,那么现世受异熟果有没有?那么我们根据《集论》里边,就是有这个事情,所以说我们把它引下来,那么《集论》的注解,安慧菩萨的注解,就叫作《杂集论》,那么《杂集论》是更广一些,我们把《杂集论》的原文摘下来了,第八卷:“顺现法受”,那就是跟这个配套的。“顺现法受”,就是这一辈子要受的。“若业于现法中异熟成熟”,这个业报在现法中,他造一个业,就在现世,他异熟果要成熟的,就是感现世的异熟,那么是哪一些呢?“谓从慈定起已”,从慈心定出定以后,“于彼造作若损若益”,对于这个出了慈心定的人,对他造一些业,或者是损害他的,或者利益的,不管大小,“必得现异熟”,决定感现世的异熟果。因为这个出了慈心定的人,他的悲心极大,慈心极大,你对他起一点点好的、坏的业,都要感异熟果。
“如从慈定起,从无诤定、灭尽定、预流果、阿罗汉果起亦尔”,慈心定出定之人,你给他造损的、益的业,现法、现世必定受异熟果。那么同样,无诤定,就是《金刚经》的无诤三昧了,无诤定、灭尽定,还有的预流果、阿罗汉果,这个他们起来,得果么从定中得了,从定出来的,这些人对他造一些损坏,或者利益呢,都是感现法果的。无诤定,无诤这个力量极大,都是一切法无诤了。灭尽定,这个定也一般是要三果以上才能入的,跟涅槃差不多的。预流果,他把见道所断的烦恼,八十八使,一百零八个都断完的,见惑八十八使断完的。那么就是阿罗汉果呢,把修道所断的九九八十一品断完的,这都是功德极大的人,那么他们从得果的定出来之后,对他起一点点损益,都要感现世的异熟果。
另外“以佛为上首僧中造善恶业,必得现异熟。”,以佛为上首的,以佛为带头的那个僧团,你造的恶业善业,决定现世得异熟果。“又有余猛利意乐加行所行善不善业,必得异熟果”,另外还有一些猛利的意乐心,猛利的加行,所做的善不善业呢,也有感现世的异熟果的。那就是说现世异熟果是有的。那么这是一种特殊的福田,或者特别的猛利的意乐加行感的果呢会感异熟,现世的异熟。
“《杂集论》卷八:“顺生受业者,若业于无间生中异熟成熟。无间生者,即次此生,谓五无间业等,能得生异熟。……复有所余善不善业,于无间生异熟熟者,一切皆名顺生受业。”
又云:“若业于此生造,从无间生已去,异熟成熟,说名顺生受业。” 《杂集论》卷八:”
“顺生受业”呢,“若业于无间生”,无间生就是说这一辈子过了,中间没有隔一世,下一世跟这个没间隔的,就是挨到那一世,这个异熟成就。这一世造了业,无间,第二辈子异熟果成就的,叫顺生受业。什么叫无间生呢?“即次此生”受业的,就是挨了这一生受业报的,一般说五无间罪的业了,是无间的,这一辈子造了,下一辈子马上就无间道无间地狱去的,这是无间。“复有所作余善不善业”,那么其它一些比较厉害的善不善业,只要是中间不间开,这辈子过了,下辈子马上就受报(异熟报)的,都叫顺生受业。
“《杂集论》卷八:“顺后受业者,若业于无间生后异熟成熟。于此业中,从初熟位,建立顺现法受等名,不唯受此一位异熟。若业于此生造,即从此生已去异熟成熟,说名顺现法受业。若业于此生造,从无间生已去异熟成熟,说名顺生受业,若业于此生造,度无间生已去异熟成熟,说名顺后受业。』 《杂集论》卷八:”
那么还有一种叫“顺后受业”,“若业于无间生后异熟成熟”,无间生以后,就第二辈子以后,第三辈子开始,异熟果成熟的,都叫顺后受业。
那么这是顺后受业,顺生受业,顺现受业的三个,给你补充一下。同时呢,也前面的现法有异熟果的,道理也就补充了。那么还有一个名字的,就是说顺现受业,不一定是说现法异熟成熟了,它可以连下下去,第二世、第三世等流下去的,只要第一辈子受的是现世的,都叫顺现受业。这么这个我们也把它摘下来了。“于此业中,从初熟位,建立顺现法受等名”,我们说顺现法受、顺生法受、顺后法受的名字呢,就是看异熟果,或者是不了一世的,第一次的异熟果成熟,在现世的,叫顺现法受。在第二世的,叫顺生法受。第三世的,叫顺后受了。那么“不唯受此一位异熟”,不一定说,这是现世受了一次,叫顺现受业了,“若业于此生造,即从此生已去异熟成熟,说名顺现法受业”。,它这个业可能是不了一世,他造了这个业之后,这辈子开始异熟成就了,那么下一辈子也成熟,再下一辈子也连续几世的,那么这些业都叫顺现法受。虽然他第二、第三世也受了,但第一次受是现法,那么这个业就叫顺现法受。“若业于此生造,从无间生已去异熟成熟,说名顺生受业”,这个业现世造了,第二辈子异熟成熟的,也可以第三、第四都是等流下去的,那么这个业呢都叫顺生受业。因为他第一次初成熟的在第二世,叫顺生受业。那么同样,“若业于此生造,度无间生已”,就是第二世过了之后,“已去,异熟成熟”,不管你几辈的异熟,都叫顺后受业。
那么这个名字讲一下有好处,那么就是说顺现法受的业呢,不仅仅是一世的,也可以等流到第二第三世连续下去也有的。但是它都叫顺现法受,因为第一次是顺现法受的。这个我们补充一下有好处。那么这里三种受的业呢,讲完了,下边。
这个我们还有一个要补充的,这个《俱舍》里边的材料很多,我们就是这个顺现受业里边,顺现受业就是现辈子受了,但是也有一种当下就受的。当下受的当然也叫是顺现受业了。那么我们这里大家可能也抄了吧?叫现法受的,现法受业。
“《瑜伽师地论》卷九:“与现法果者,有二因缘。善不善业与现法果,一由欲解故,二由事故。应知欲解复有八种:一有顾欲解,二无顾欲解,三损恼欲解,四慈悲欲解,五憎害欲解,六净信欲解,七弃恩欲解,八知恩欲解。有顾欲解造不善业受现法果者,谓如有一由增上欲解,顾恋其身,顾恋财物,顾恋诸有,造不善业。无顾欲解所造善业受现法果者,谓如有一以增上欲解,不顾其身,不顾财物,不顾诸有,造作善业。损恼欲解造不善业受现法果者,谓如有一于他有情补特伽罗,以增上品损恼欲解,造不善业。慈悲欲解所造善业受现法果者,谓如有一于他有情补特伽罗,以增上品慈悲欲解,造作善业。憎害欲解造不善业受现法果者,谓如有一于佛法僧及随一种尊重处事,以增上品憎害欲解,造不善业。净信欲解所造善业受现法果者,谓如有一于佛法僧等,以增上品净信欲解,造作善业。弃恩欲解造不善业受现法果者,谓如有一于父母所,及随一种恩造之处,以增上品背恩欲解,欺诳欲解,酷暴欲解,造不善业。知恩欲解所造善业受现法果者,谓如有一于父母等,以增上品知恩欲解,报恩欲解,所作善业。《瑜伽师地论》卷九 ”
现法受的里边,《瑜伽师地论》第九卷,“与现法果者,有二因缘”,就是说现法,当时就产生果的,两种因缘,“善不善业与现法果,一由欲解故,二由事故”,那么两个因缘,一个是欲解,一个是事。
那么什么叫欲解呢?“复有八种”,“有顾欲解”,“无顾欲解”,也就是说上面说的,有贪着的、顾恋的欲解,不贪的欲解,“损恼欲解”,“慈悲欲解”,“憎害欲解”,“净信欲解”,“弃恩欲解”,“知恩欲解”,这就是我们《广论》里引的,这是一样的,我们就不广讲了。
什么叫有顾欲解造不善业呢?“受现法果者,谓如有一由增上欲解,顾恋其身,顾恋财物”,那就是一模一样的,“恋着诸有”,那么我们念一下也好,把这个广论的文呢,更仔细地可以分析一下。它是顾恋“其身”、“财物”、“诸有”,是三个东西。顾恋他的身,顾恋他的财物,也顾恋他的一切有的东西,而造不善业的,这是一种,现法受。
那么好的一种呢,无顾恋欲解,所造的善业,受现法果,“谓如有一以增上欲解”,欲解么他心里要做的了,我们以前抄过的欲解的注解,这个欲解“不顾其身”,不贪着他的身,不贪着他的财物,也不贪这他的诸有,而造作善业的。这是第二种了。
“损恼欲解造不善业受现法果者,谓如有一于他有情补特伽罗,以增上品损恼欲解,造不善业”,那么就是一样的。
“慈悲欲解,所造善业,受现法果者,谓如有一于他有情补特伽罗,以增上品慈悲欲解,造作善业”。
“瞋害欲解,造不善业受现法果者,谓如有一于佛法僧,及随从尊重”,上师,师尊之前,这是三宝里边的。“以增上品憎害欲解,造作不善业”,那么是现法受了。
“净信欲解,所造一切善业,受现法果者,谓如有一于佛法僧等,以增上品净信欲解,造作善业”,这个反一反,这是第七种。
“弃恩欲解,造不善业,受现法果者,谓如有一于父母所,及随一种恩造之处”,对自己有恩的,培养自己的这些人,“以增上背恩欲解,欺诳欲解,暴恶欲解,造不善业”,那么这个我们就可把《广论》的文呢更仔细地分析了,那么这是有背恩的欲解,欺诳的欲解,暴恶的欲解,三种,造不善业,现法受。
“知恩欲解所造善业,受现法果者,谓如有一于父母等,以增上品的知恩欲解,报恩欲解,所作善业”。
那么这个八种,四对,现法受的,是《广论》里边引《瑜伽师地论》的原文,可以作一个参考。(那么我们现在……,俱舍论也有)
《瑜伽师地论》卷九:“由事故者,若不善业,于五无间,及彼同分中,亦有受现法果者。五无间业者,一害母,二害父,三害阿罗汉,四破僧,五于如来所恶心出血。无间业同分者,谓如有一于阿罗汉尼,及于母所,行秽染行。打最后有菩萨。或于天庙衢路市肆,立杀羊法,流行不绝。或于寄托得极委重亲友,同心耆旧等所,损害欺诳。或于有苦贫穷困乏无依无怙,为作归依,…
《广论讲记(三)(下士道二)》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