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广论讲记(三)(下士道二)▪P60

  ..续本文上一页业果了,那这个断灭空,前面说的,错的那些空。那么你说像这一类人呢,经常人家会搞不清楚,会上当的,他自以为了解空性了。

  

  即彼经云:「一切诸法如水月,等于幻泡阳焰电,虽诸死已往他世,有情意生不可得。然作诸业终不失,如其黑白成熟果,如此理趣门贤妙,微细难见佛行境。」

  “即彼经云:”,那么就是那个《三摩地王经》了,“一切诸法如水月,等于幻泡阳焰焰电”,“幻”,水泡;“阳焰焰”,就是那个沙漠里的阳焰,看起来像水一样的;“电”很快了。一切法跟水中的月一样,等于幻、变把戏一样,水泡一样,阳焰一样,电一样,这是说都是没有自性的,无常变化的,这是讲的法无我。

  “虽诸死已往他世,有情意生不可得”,那么有情来说,从此死往他,这一辈死了,生到他一辈去,中间一个意生身,意生就是意生身,就是中有了,这也不可得,也没有自性的,这是补特伽罗无我。法也是没有我的,补特伽罗没有我的,这是空性了。

  “然作诸业终不失,如其黑白成熟果,如此理趣门贤妙,微细难见佛行境”,但是一切法空,补特伽罗也空,但是作的业,作用是不空的,这缘起的因果是“如如不虚误的”,所作的业,总不会失掉的。“如其黑白”,黑业、不善业感苦果。白业,成乐果,成熟,决定不错的。这种“理趣门贤妙”,这样子的道理非常玄妙了,很难见,“佛行境”,佛能够证到这个道理。但是这个道理对我们来说极微妙,极难看到。那就是说要相信佛说的了,我们自己的看法不一定对的,经常要搞错的。

  

  是故应于缘起二业,及诸因果发生定解,一切昼夜观察三门,断截恶趣。

  “是故应于缘起二业,及诸因果发生定解,一切昼夜观察三门,断截恶趣。”,那么既然如此呢,就是说业总不失的,不管你怎么一切法空好了,补特伽罗也空,法也空,但是业果是不会失的。这就是说真的了解空性是这样子的。那么在这个情况之下,我们应当对缘起里边的黑白二业及诸因果,它产生的因、它的果,要产生定解。就是前面说的业果的道理呢,要产生定解。一切昼夜恒时要观察自己的身口意三门,“断截恶趣”,不要做不善业,不要往恶趣去,把恶趣的门关住,这是最重要的。

  因为我们讲业果呢,就是说不要受苦嘛。不受苦的话,该怎么做呢?就是根据业果的道理,昼夜观察自己的身口意,不要做坏事,不要起坏念头,那么你把恶趣的门先堵住再说,那就恶趣的苦就不会受了。不要说一切法空了,这个业都是空的,那就随便乱做,那就是很糟糕的。

  那么我们这里呢又说一个,我们以前在学法相的一个同学,他当时也很用功了,也学的很好。后来我到五台山去了,他自己在看书了,因为那个老师圆寂了,自己看《藏经》。后来他就说他《藏经》里边找到一个成佛的捷径,非常快的,这个是过去的大德都没发现,他发现了,了不得。什么呢?一切法空。一切法空是什么?一切法空么,你这个道理知道么你就什么都是空的了,持戒也是多余的了,你上五台山也是多余的了。他本来是吃素的,因为我们当时一起学的时候,吃素了,持五戒的,后来呢据人家告诉我,吃素也不吃了,五戒也不持了。他是绍兴人了,经常去看绍兴戏去了,自在了,一切法空了,无所谓的。后来有一次他害病了,害重病了,害怕要死了。那么还有一个同学就说:“一切法空嘛,你不要害怕嘛。”“哎哟,不行了。”他就忏悔了。这个到那个时候空不了了。到后来又好了,又一切法空来了,哎呀,没有办法。

  那么这个就是说把佛的空错解了,因果都搞错了,这是最危险的,断见。这里我们要真正要把佛的这个缘起性空搞清楚的话呢,就是说对缘起的二业,一定要对它的因果产生定解,昼夜要观察自己三门,不要起恶业,要断截这个恶趣的门。

  

  若不先善因果差别,纵少知法,然将三门放逸转者,唯是开启诸恶趣门。

  “若不先善因果差别,纵少知法,然将三门放逸转者,唯是开启诸恶趣门。”,那么这里就针对那些佛学家了,你假使不善巧地知道因果的差别,仅仅是知道一些法,了解了就算数了,因果的差别,造恶业感苦果,什么善业感什么的乐果,这些差别微细的,你不去好好的去分辨它,大概知道:“啊,这个因果,什么东西,都是自性空。”那么懂么懂了一点,就是法么也学了一点了,稍微懂了一点。但是不深入,没有数数修习,不尊重,不当一回事。那么这样子呢,“三门放逸转者”,他的三门,身口意,随随便便,不好好地去昼夜观察,随它放逸去转。这样的人“唯是开启诸恶趣门”,自己往恶趣里钻了。你学了佛法,本来是可以超脱恶趣的,结果你自己把恶趣门开了。也就是帕绷喀大师说的,学了很多法,目的不纯,动机不纯,都成了恶趣因。单是了解一下算了;或者是为了将来是宏法利生,收拿红包了,名利双收了。这样的目的去学法的呢,都是恶趣门、恶趣的因了。

  

  《海问经》云:「龙王,诸菩萨由一种法,能断生诸险恶恶趣,颠倒堕落。一法云何,谓于诸善法观察思择,作如是念,我今若何度诸昼夜。」若能如是观相续者,诸先觉云,此因果时,校对正法,全不符顺,于此乃是我等错误,全无解脱。

  “《海问经》云:「龙王,诸菩萨由一种法,能断生诸险恶恶趣,颠倒堕落。一法云何,谓于诸善法观察思择,作如是念,我今若何度诸昼夜。」若能如是观相续者,诸先觉云,此因果时,校对正法,全不符顺,于此乃是我等错误,全无解脱。”,那么用一个《海问经》,里边说,那么佛对龙王说,诸菩萨有一种法呢能够断除生在险恶的恶趣里边的,一个法能够断生到恶趣去,险恶的恶趣去,可以不颠倒堕落,这个法是什么呢?“谓于善法观察思择,作如是念”,就是说对一切善法,好好地去观察、去思惟,就是怎么想呢?“我今若何度此昼夜?”我现在日日夜夜该怎么做,就是要好好修善法了,不要修恶法了。这样子呢你就是可以断了生恶趣去了。如果你不这样去做的话,放逸三门,放逸的话呢,就是开启恶趣门了。

  “若能如是观相续者”,就是说经常观察自己的相续,身心是不是跟善法相应?跟善法相应的,那恶趣不会去的,一切恶趣可以断除。就会“断生诸险恶恶趣”,如果善法不相应的话,那就危险了。所以说能如是观察相续,这样子观察自己的身心,“诸先觉”,那些祖师就那么说,“此因果时,校对正法”,我们观察我们自己,对正法来校对、对比的时候,看到的因果自己对法不顺的话,“是我等错误,全无解脱”,那是我们搞错了,我们做错了,不能解脱的。

  

  校对业果,是观顺否,若以法校自相续时,全无符顺,而能至心了知如是,是为智者。

  “校对业果,是观顺否,若以法校自相续时,全无符顺,而能至心了知如是,是为智者。”,我们对业果,这个法就是讲的业果的法了,来比较自己的身心。看我们做的是不是顺了那个业果做的?假使以法校对自己的身心的时候,一点也不顺,就是反了因果来做了,那么这个能够了解了呢,才是智者。我们的一般呢就是糊里糊涂,做错了还不知道,还以为自己做对了,那就是愚蠢了。能够看到自己做错了,那就会改嘛,这是智者。所以说经常要把这个法来对比自己,校对正法。这个业果的道理跟自己的身心做的,是不是符合的?如果做的对业果道理不符合的,都做了不善业的,那赶快要改,把它止住了。

  

  《集法句》云:「若愚自知愚,是名为智者。」

  “《集法句》云:「若愚自知愚,是名为智者」。”,愚蠢的人,他自己知道他是愚痴了,就是说做错了,那么这个就叫智者了。有的人他发现自己烦恼很重,很难受,那这个你进步了。过去你烦恼重还不知道,认为自己很对,那么你现在知道这个不对了,那就改了。当然改了要下大气力了,你无始以来习气那么重,要把它改过来,不下功夫,哪改得过来呢?功夫怎么下?佛有方法嘛,你照佛的方法做,就能改过来。所以说愚,过去做错了,愚痴的人能够知道自己错了,这个就是智者,进步了。

  

  若校法时,与法乖反,犹如负尸,自妄希为法者、智者、净者极顶,是为下愚。

  “若校法时,与法乖反,犹如负尸,自妄希为法者、智者、净者极顶,是为下愚。”,假使你跟法比较的时候,发现自己跟法乖反,不合了,做的跟因果的道理违背了,那么你自己等于说背了个尸体,还自己以为自己是一个如法的人,是个有智慧的人,是干净的人。背了个尸体,人家说你个傻瓜嘛,背尸体跑去干啥嘛?你自以为如法,还以为有智慧,还以为是干净,尸体是不干净的。那么你这样的人呢,绝对的下愚,最笨的人了。

  这个时间到了,这个很重要,我们回去好好地看一下。

  

  第四十七讲 

  

  《菩提道次第广论》。上一次我们讲到,要得到这个圆满的、能够修一切种智的,那要需要有八种的圆满功德:一个是寿量圆满;一个是形色圆满;还有一个族姓圆满,生在高贵的家里;一个自在圆满,有大财位,还有很多的亲友、僚属;再是信言圆满,说的话人家相信;那么第六呢,大势名称,大众所恭敬的;第七呢,丈夫性,男性具足;第八呢,大力具足,做事情能够勇猛地成就,为性少病,或者没有病。

  那么要得到这个圆满地的功德呢,要说异熟果了。那么他的因是什么?因,第一个,要长寿,能够久住,多修善法的。那就是要对一切有情不要伤害。他的意乐也不要伤害的意乐,就是待众生要慈心。那么杀害众生呢,就不能感长寿了,应当不要杀害众生;同时呢,要无病的话,善施医药,不要以磈杖等恼害众生。

  那么第二个,布施灯等等这些光明的,干净的清净的衣服等等,可以得到殊妙的色相。

  第三个,要得到族姓圆满,高贵的姓圆满呢,就要…

《广论讲记(三)(下士道二)》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