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广论讲记(三)(下士道二)▪P63

  ..续本文上一页后,受各式各样的异熟果了,这些异熟果是使人受乐的,不受苦的。那么做这个业呢,“善哉”。,这些业,要好好要做的。前面那个业不要做是对的,这个业要好好要做。

  “自欲安乐故,掉举作恶业,此恶业异熟,当哭泣领受”,那么你现在想求安乐,“掉举”就是放逸了,放逸身心,造恶业了,要求安乐嘛。很多人就是追求生活上的安乐,去造了很多的恶业。那么这样的恶业成熟异熟果来的时候,你去领受这个苦果的时候,那你哭都来不及了,“当哭泣领受”。,你虽然哭,不想受,但是果来了,非受不可,没有办法的。我们看到那些要枪毙的囚犯,他想不想死呢?不想死。他临枪毙的时候挣扎、哭泣、流泪,什么办法呢?枪打过来还不是死掉了。你不要造业嘛,造了业之后,要想小心地避脱那个果,这是没有办法的。

  

  又云:「恶业虽现前,非定如刀割,然众生恶业,于他世现起。由其诸恶业,各受辛异熟,是故诸众生,于他世了知。如从铁起锈,锈起食其铁,如是未观作,自业感恶趣。」

  “又云:「恶业虽现前,非定如刀割,然众生恶业,于他世现起。由其诸恶业,各受辛异熟,是故诸众生,于他世了知。如从铁起锈,锈起食其铁,如是未观作,自业感恶趣。」”,这么就是说,还是要好好地看业果了。“恶业虽现前,非定如刀割”,你造了恶业,虽然现在这个业呢,不像刀割那么难受了,作业的时候甚至还快乐,但是这个众生造的恶业呢,他在他世、下一辈子现起果的时候,这是不好受了。“由其诸恶业,各受辛异熟”,因为你造恶业的关系呢,你各式各样的很痛苦的异熟果就得要受。“是故诸众生,于他世了知”,所以一切众生呢,应当了知他世要感果的,不要看了现前没有什么苦。

  很多人就是说,甚至是佛教徒,地狱在哪里还没见过。所以他很放逸。但是你见到之后,来不及了,狱卒把你抓住了,你要逃也逃不了。那么你还是不见的时候,不要做就好一些吧,要聪明一点了。他打个比喻,铁么生锈了,这个锈呢又把这个铁腐蚀了,把这个铁烂掉了。这样子这个铁就坏掉了。“如是未观作,自业感恶趣”,所以说,你没有好好观察的话,自己放逸乱做恶业呢,这个恶业将来感的果是自己的。就像铁起了锈之后,这个锈就把这个铁烂掉了。那么你造的业么害你自己。不要给他“起锈”,那就是不要做恶业。

  

  康垄巴谓朴穷瓦云:「善知识说唯有业果,是极紧要,现今讲说听闻修习,皆非贵重,我念唯此极难修持。」

  “康垄巴谓朴穷瓦”,他说:,““善知识说””,就是指敦巴,他说呢:,““唯有业果,是极紧要””,我们学佛法呢,只有业果是最紧要的,重要的。““现今讲说听闻修习,皆非贵重,我念唯此极难修持”。”,那么这句话呢,有两种讲法,意思一样的。他说,现在外边所讲的经,听闻的经、修的法,都非贵重。这个话有两个讲法:一个说法呢,都非贵重,都不重视业果;一个说法呢,就是说现在讲经说法,听的东西,修的东西都不怎么稀奇,就是业果才稀奇。因为我们要切身有用的才稀奇。

  ““我念唯此极难修持。””,我的看法,这个业果呢,是非常难修持的。应当着力于这个,不要去讲泛泛的其他的法,这些并不太贵重的,而贵重的要把业果好好修好。

  那么这个里边呢,就是阿昂旺堪布,他讲了一个过去的事情。他跟一个朋友,当时还是格西之类的了,去见一个善知识了。那么这个他的朋友呢,因为学法学得很多了,就问了很多的深奥的问题了,空性之类的了,问了很多。这个善知识么就说了:“你问的法都很好,都是佛的正法,但是跟你的心太远了,你还是修一些跟你心相近的法吧。”就是我们的心还爬不到那么高。那么你现在需要的,当下需要的修法,不问,专门问超越你的次第的那么高的法,没有什么好处,对你没有利益。

  那么这就是说,我们学法、修行,要针对自己的需要,就是按次第了。这个法很要紧,很好,很圆满,但是不是你现在要的,你学了很多,说食数宝,不是你的东西,与你无干的,那也好处也得不到,没有受用。所以说不要好高骛远,有的人《广论》一拿开来,“唉呀,前面的我都懂,我要看《毗钵舍那》。”《毗钵舍那》看了之后,不懂。为什么?前面的你没有真的懂,后面怎么会懂呢?你前面的认为很容易,那么大善知识他认为就是什么?““我念唯此极难修持。””,这个业果的问题极难修持,你怎么说很容易呢?那就不对了。

  

  朴穷瓦亦云:「实尔。」

  那么朴穷瓦也说:就是这么样,“实尔”,就是这样。

  

  又敦巴云:「觉沃瓦心莫宽大,此缘起微细。」

  “又敦巴”,这个善知识,一个格西,““觉沃瓦心莫宽大,此缘起微细”。”,那么他就是说对人家客气的话了,“觉窝瓦”,不一定是阿底峡尊者了,这是对人的一个尊称了。他说你的心呢,不要太粗,不要太浮了,这个缘起的道理呢是很微细的,不是粗心大意能了解的。就是要好好地把缘起、因果好好地深透地去研究一下,不要是“我就懂了”,就过去了。

  

  朴穷瓦云:「我至老时,依附《贤愚》。」

  他说我老的时候,其他的经很多很多,老了没有那么精力了,所以把最重要的抓到就对了。什么呢?依靠《贤愚因缘经》,讲因果的。这是业果的问题非常重要,老的时候,其他的都放了,只有这个不能放,就依靠这个。

  

  霞惹瓦云:「随有何过,佛不报怨,是方所恶,宅舍所感,皆说是由作如此业,于此中生。」

  霞惹瓦也说,“「随有何过,佛不报怨,是方所恶,宅舍所感,皆说是由作如此业,于此中生」。”,假使说有什么过患,就是不好了,佛不说这个是“方所”,那就是什么风水,啊,这个房子的方向造错了啊,这个房子是一个转39:47的什么不对啊,不说那些。这个就是破除迷信的了。我们现在很多人就是讲风水、讲迷信。这句话针对这个问题,他说你不管出了什么过患,就是说碰了不好的事情了,倒了霉了,佛不是说这是风水了、方所了,或者房子造得不对头了等等。就是说是造业了。过去你造什么业,现在就感什么果,与风水无干。这一类的说法呢,在《阿含经》,在这个南传的佛的本生集经里边极多,都是破除这些的。而我们呢,在中国汉地呢,因为结合到我们本民族的一些风俗呢,又把很多的风水之类的又掺进去了。这个对佛的原始精神呢,并不符合。

  

   癸二 特以四力净修道理

  

  第二特以四力净修道理者,如是励力,虽欲令其恶行不染,然由放逸,烦恼盛等增上力故,设有所犯,亦定不可不思放置,须励力修,大悲大师所说,还出方便。

  “第二特以四力净修道理者,如是励力,虽欲令其恶行不染,然由放逸,烦恼盛等增上力故,设有所犯,亦定不可不思放置,须励力修,大悲大师所说,还出方便。”,那么第二科了。前面说的哪些该进,哪些该止,这个业果的道理总的说完了。那么我们照这个道理去做,当然很好了。但是这样努力去做的话,使这个恶行不染污,就是恶行不要起来了,不要染我们的身心了。但是我们众生一贯是放逸,烦恼是炽盛,这些力量增上力,那么不可能保证永远不犯了。假使有所犯的时候,“不可不思放置”。,万一犯了,不要去说不去管它了。那么要修什么呢?要努力修大慈大悲佛所说的“还出方便”,出罪的方便,如何把这个罪去掉。那么就是说能够不犯是更好了,但是众生的由于放逸,由于烦恼盛,这些力量很强,那么不可能保证一点不犯。假使有犯的时候,不能说犯了就随它去了,一定要努力地修出罪的方便。那么下面就是说四力净修的道理,就要讲了。怎么出罪呢?

  

  此复堕罪还出之理,应如三种律仪别说。诸恶还出者,应由四力。

  “此复堕罪还出之理,应如三种律仪别说。”那么我们说堕罪,犯了什么罪了,那么要根据别解脱戒,根据菩萨戒,根据三昧耶戒。他每一种戒都有他出罪的仪规。怎么样子,犯了这个戒要怎么忏悔,都有。那么照这个做,应当这样去做,别解脱戒所说的去做,三种律仪各别各别说的去做,那么这是忏罪了。

  那么它的恶。有的人经常问这个问题了,忏悔之后,戒是清净了,是给忏掉了,这个果报还有没有?那么这个下边就说,这些恶要还出呢,罪是忏尽了,这个恶把它异熟果要消灭的话,那么要靠四个力量。,“应由四力”。

  

  《开示四法经》云:「慈氏,若诸菩萨摩诃萨,成就四法,则能映覆诸恶已作增长。何等为四,?谓能一、一破坏现行,二、对治现行,三、遮止罪恶,及四、依止力。」

  “《开示四法经》”一部书,一部经。,它说:,“「慈氏,若诸菩萨摩诃萨,成就四法,则能映覆诸恶已作增长。何等为四,?谓能一、一破坏现行,二、对治现行,,三、遮止罪恶,及四、依止力。」”,这一本经里边就说的一个,要四个力的概要。他说,就是跟弥勒菩萨说了,“慈氏”,假使菩萨摩诃萨,要成就四个法,这么能够“映覆诸恶已作增长”,一切造作的增长的业,就是说定受的业,也可以映覆,把它盖掉,就是消掉了。那么哪个四个法呢,“何等为四,谓能破坏现行”,能够“破坏现行”的。,那么这是说能破力了,这是说忏悔了;“对治现行”的;“遮止罪恶”,就是将来不做的;及“依止”,依止三宝、菩提心的。要这四种力量都能做的话,一切业都能够消除,映覆。

  

  作已增长业者,是顺定受,若能映此,况不定业。

  “作已增长业者,是顺定受,若能映此,况不定业。”,那么宗大师就解释一下。这个异熟增长,这个业是什么业呢?就是顺定受业,决定要受的了,不是不定业了。那么定受的业尚且能够把它消除,那么不定业当然更是不在话下了,都能除了。就…

《广论讲记(三)(下士道二)》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