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广论讲记(三)(下士道二)▪P66

  ..续本文上一页净罪相,也就我们说的瑞相了。瑞相见了之后,而且多次地见,那么才表示这个罪呢,是慢慢地干净了。有的人着急,修了几下子,没有见相,就感到……,这个好象是退心了,或者是认为这是不可能的了。这个只要你诚心诚意地忏,确实有追悔的心,确实后来决定不犯的心有,也勇于发露,那么这些瑞相只要根据念诵的力量、持戒的力量,那么这里就说了:“以戒风吹燃念诵火,大精进焰焰烧诸恶”。,决定能烧除。一个是要持戒;一个是要念诵要好好念;再一个呢要精进,不要少少地念了一下,不见效就放下了,泄气了。

  这些很多,有的人他身上有些附体的,念诵叫他念咒嘛,念了之后当然有干扰了。你要他出去,他不想出去,就会斗嘛。斗了之后稍稍有头痛、不舒服、嘴里或者是念不出来了,就不想念了。不想念,你想一想,你这个不念了之后,将来你去处是哪里呢?以后的苦,不晓得要比现在要苦多少,你现在不努力念下去的话,那罪没消除,将来拉你地狱去,那你都来不及了。所以不要着急,小小的苦要忍受。

  它这里也说了,那落迦因的报,可以使你现世受点小小的苦就消灭了,这是很便宜的事情,为什么不要呢?这个现世的一点小苦不受,将来受地狱大苦,那是绝对划不来的。

  所以说这些地方,既然佛慈悲,告诉我们办法了,也告诉我们这些过程的事情了,你要有智慧,要去抉择。没有智慧,一味地逃避,这个罪是逃不了的。到你山上也好,天空也好,海里也好,罪是跟了你跑的,只有自己努力对治才有办法。所以说,像这些方法,殊胜的方法,已经得到之后,千万不要掉以轻心,想很轻易地来一个神通,一点,罪就没有了,这是妄想,不可能的。造了那么大的罪,你要破除它,当然要费一些气力嘛。这些地方就是要耐心。耐心慢慢地看到出罪的相,那就是罪就轻了。照我们看看呢,这是极便宜的事情,不要是不耐烦了。

  那么我们说四个力里边我们不是有《三十五佛忏》嘛,这个里边很短的仪轨,四个力都包完的。开头归依十方的佛法僧三宝,这就是归依三宝的依止力;那么称佛的名号,就是对治力;这个发露忏悔,就是追悔力,过去的都发露,再不做了,认错,追悔、能破力;那么经加忏悔,以后再也不造了,就是遮止力,将来也不做了。那么这里边,这个仪轨里边四个力量都有。我们说造罪的因素很多,要把它忏尽,最好是四个力量一起来,那么力量就大。如果说用一个两个的话,恐怕搞不干净。那么这个《三十五佛忏》呢,四个力量都全的,所以宗大师赞叹这个方法。把这个《四加行》里边呢,就把它加进去了,这幺大家可以试了,去修嘛。

  那么今天我们就接下去了。

  

  恶净之理者,谓诸能感于恶趣中极大苦因,或令变为感微苦因,或生恶趣,然不领受诸恶趣苦,或于现身稍受头痛,即得清净。

  “恶净之理者,谓诸能感于恶趣中极大苦因,或令变为感微苦因,或生恶趣,然不领受诸恶趣苦,或于现身稍受头痛,即得清净。”,怎么样子忏悔之后,能够使这个恶,这个罪恶清净呢?这个道理,下边就解释这个。本来我们造的罪,能够感恶趣的,受极大苦恼的那个因素,因为你忏悔之后呢,把它减轻了,变为感一个微微的苦的因(这个“困”可能是“因”,我们要查一下)。或者呢,即使生到恶趣去了,“然不领受诸恶趣苦”。,但是很快就出来了,并没有,恶趣去了一下,等于说是旅游一下,很快就出来了。

  这个阿奢阇世王,他不是杀了父亲吗?又把母亲关起来,造了忤五逆罪,他是要堕恶趣的。但是他对佛却是非常恭敬,非常信心,有一种极大的信心。所以说他在佛面前培了很多福,最后他虽然他下地狱了,一下就出来了。地狱是去了,但是苦没有受到。

  那么或者是现身受稍稍的头痛,就清净了。把以前感恶趣的苦,现身感稍微头痛一下,这个恶趣就不去了。那么就是《金刚经》的那个重报轻受了。这就是把那些过去造的极大的罪呢,减轻了,只是头痛一下就完了,应当是好事情。不要是看到现在有点头痛了,不舒服了就不想念了,这是很愚痴的事情。

  那么这个,为什么这个罪能减轻呢?这个我们学过物理的力学的,你可以根据力的方向来观想。本来向恶趣去的罪,是指向恶趣的一个极大的力量,你如果反方向再一个力把它拉回来,那么这个力就减轻嘛。如果这个力反的心很大的话,那就恶趣去的力量就抵销了,甚至于不去了,这个应当是想得起来嘛。

  那么他就是说,能够全部抵销的,那就不受了。抵销不了的,那么轻轻地受一点小的苦,也就解除了。

  

  如是诸应长时受者,或为短期,或全不受。

  “如是诸应长时受者,或为短期,或全不受。”,那么经过忏悔的这个力量呢,那些长时在地狱等恶趣受苦的,可以改为短期,短短地受了一下就出来了;或者全部不受;或者人间受一点小小的头痛,这些都是罪轻的一些表现。那么乃至全不受呢,你忏悔力量极大呢,可以一点也不受。

  

  此复是由净修之人力之大小,四力对治,圆不圆具,势猛不猛,及时相续恒促等门,故无定准。

  “此复是由净修之人力之大小,四力对治,圆不圆具,势猛不猛,及时相续恒促等门,故无定准。”,那么你说,这个罪到底是不受?短期受?或者是到人间受一点小苦?这个规律性是怎么的呢?这是因素很多的,不能够说一个简单的模式,全部包进去,这是做不到的。因为什么呢?修这个净修的人,修忏悔法的人,他修的时候力量大小,他用的四个力,是不是全部用?或者用一个、两个、三个,那么他修的时候他的力量猛不猛?那么时间长短,各式各样不同,那么感的效果呢,也就各式各样地不一样了。那么你四力不猛的,罪就不能全部减完了,四个力不够的,那么也不能消得太多了,那么这些时间短的,当然效果也不会很大了。“故无定准”,所以说这个效果呢,没有一定的标准的,就看自己的前面的因素多不多。

  

  诸契经中及《毗奈耶》皆说,「诸业纵百劫不亡。」

  “诸契经中及《毗奈耶》皆说,「诸业纵百劫不亡。」””,经里边,跟这个《戒经》里边,经常说这个话,“诸业”――,造的业,纵使你经过一百劫,它还不会消失的。这我们经常听到的,“假使经百劫,所作业不亡”,就是这句话了。这是它的翻译呢,有一些不一样。那么这个话呢,对不对呢?佛经说的当然不会错了。造了业之后,决定要受报的,不会消失的。那么这个又是指什么说的呢?

  

  意谓未修四力对治,若如所说而以四力对治净修,虽顺定受,亦说能净。

  “意谓未修四力对治”,这就是说,对没有修对治法的人说的,如果你修了对治法呢,这个业呢,可以把它消除的。所以经的话,有密意。所以说我们前面说的要有传承,没有传承的话,自己看经,你看把这些抓住了,你说:“这个业,不会消失的,那么忏悔就没用的。”这个就意思就搞错了。

  他说假使一百劫,即使你经过一百劫时间长,业并不会消掉,并不像时间久了,有些东西它就是功能消失了。这个我们现在看东西都很多嘛,它一种药,你如果时间久了,失了效了,它就不起作用了。但是业不一样的,哪怕你一百劫,感果的功能是不减的。可能还会增长,因为你没有追悔力等一些呢,还会增长。那么这个话呢,对不对呢?对的。但是呢是对那些没有修忏悔法,没有四力对治的人说的。

  “若如所说而以四力对治净修,虽顺定受,亦说能净”,但是如果你跟了我们前面所说的,依四个力来对治这个罪业,把它净修的话,虽然是顺定受业,就是决定要受的业,就是定业不可改嘛,即使定业也能够使它消尽。这个我们很多人就有一些问题,他总认为不定业能够忏尽的,定业是难逃了,定业是逃不了的。但是我们这里根据大乘的法呢,定业是可以消除的。

  

  《八千颂大疏》中云:「谓若凡是近对治品,可损减法,彼由成就有力对治,能毕竟尽,如金秽等,正法障等一切皆是如所说法,由此正理,则妄执心,所作堕处可无余尽。诸经说云:,诸业虽百劫等者,应知是说,若不修习能对治品。若不尔者,则违正理及违多经。说顺定受,应知亦是如此所说。说不定者,虽不修习能对治品,然亦应知不定感果。」

  《八千颂》,一般就是说《小品般若》了,里边就是这么说,《八千颂》的一个大疏,一个注解,里边这么说,“谓若凡是近对治品,可损减法,彼由成就有力对治,能毕竟尽如金秽等,正法障等一切皆是如所说法,由此正理,则妄执心,所作堕处可无余尽。”,这里边说假使用“近对治品”,就是用一种对治法,这个对治法呢叫近对治法,真正的对治法,一切法空,把它根子都灭掉了,以空性来对治。那近对治呢,不是空性,但是有一种法,假使说不净观,对治这个贪欲的对治。那么因为近对治品,可以损减的法。“彼由成就有力对治”,那么这个法呢,因为有力的来对治它了,也可以使它“毕竟尽”,消除。打个比喻,“如金秽等”。,金,我们说,把它炼的话,里边,金矿里边那些渣子,都可以把它炼掉。那么我们用对治法,对治这个我们的罪的话,也可以像金里边渣子一样,把它炼掉,把它对治掉。哪怕是“正法障”,就是说谤法等等最重的障呢,前面说过的,一切都是这样子,可以净除的。“由此正理,则妄执心”,我们这个虚妄的心,所做的堕处,没有证到空性之前都是妄执心了。所作的堕处,造的罪,那么都可以尽无余,把它消除的。

  那么下边就是通经了。“诸经说云,诸业虽百劫等者”,虽经百劫,所作业不亡,这个话,经里说这个话呢,“应知是说,若不修习能对治品”,这是指不修习对治法的人说的。假使你四力对治的话呢,这个话呢就不是这么说了。

  “若不尔者,则违正理及违多经”,假使你说,不是说指不…

《广论讲记(三)(下士道二)》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