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位,令成希求后世为主,现在为副,则为生起。”,那么我们要对业果这方面要起定解,那么起的目的呢,就是说放弃现世了。下士道的重点是为了增上生。不要为现世的,有漏的福报去求那些。那么我们过去我们一向都是这样子,对于求现世,无伪的,没有假的。就是说,就是一切都是真心诚意去求现世好。很多人就是他修行都是为现世。他做了好事,总要现报。有的人他信佛,做了很多佛教该做的事情,他还是很穷,或者还很倒霉,他就怀疑了。怎么我做了那么多,还是这样子呢?他有的人就不信了。
那么我记得我们在五台山去的时候,有一个居士,他是一个很有名的人,他每天,他有一个佛堂,每天跑到佛堂去拜求。回来之后,如果这一天很顺,就很感谢,磕头。如果这一天出去不顺,倒霉。回来呢,就会埋怨,甚至对护法菩萨起埋怨的话。好象“怎么不保护我啦,不加持我了?”这个话。那这样子的修行呢,做生意一样的,毫无意思。就是为现世的福报。那么我们一般的人都是这样子了,无伪的,对修现世是没有假的,真正是要求现世的。
修后世呢,经常说要求后世:“啊,求后世,求。”,“唯虚言辞”,这些空话。真正求目的还是着力于现世的。后世呢就假话。那么假使我们修到怎样子呢?把它换过来。“令成希求后世为主,现在为副”,那么就生起了。就是以求后世为主了,现在呢不是重点了。这个就是说,这个量产生了。你说全部要求后世,现在不顾,一切都不顾了。这个呢,一下还做不到的。那么真正生起的量,什么时候开始这个量生起呢?就是说以后世为主,现世不是主要的了,次要的了。那就是这个量已经可以说生起了。那么当然还要深入一步呢,把现实更放的轻了,乃至到十密秘财一样的,把现世根本不管了,那才是真正的下士道了。
然须令坚固,故此生已,仍须励力善为修习。
“然须令坚固,故此生已,仍须励力善为修习。”,等于说生起了之后,并不是不够了,算了,这些仅仅是一个及格的一个限。到这个地方呢及格了,及格之后,还要使它坚固,不要又退下去了。而且不但是坚固,还要努力,使他更上进。所以说,虽然生起之后,还得要给他巩固起来,坚固。“故此生已”,所以生起之后呢,还要努力,好好地去修。一个是令他坚固,一个使它更增上。
己三 除遣此中邪执
第三除遣于此邪分别者。
那么第三,“除遣于此邪分别”,在修业果里边,有些不正当的邪的分别,要把他扫除。那么哪些邪分别呢?
谓有一类,以佛经说,悉应背弃生死所有一切圆满,为错误事。
“谓有一类,以佛经说”,反正这邪分别呢,都有依据。他的依据呢,也是佛经。但是他的误解,把佛经的意思解错了,也就是没有传承。有的是安心捣乱,当然是安了心的了。有的却不是安心的,他没有传承,佛经看了之后看不懂,搞错了,那么又起了个邪分别。所以说佛经呢,帕绷喀大师也说的,不是看了就算数的。在西藏,自己看出来的学问,佛经里的,自己看出来的,人家不要听的,你讲经不要听的。一定要有传承的。那么这里就是说,有的人,他看了些佛经,他就这么说,佛经里边呢,“悉应背弃生死所有一切圆满,为错误事”,他就以看到经里边呢,生死,就是世间上的一切圆满,世界间的圆满都要拋弃的,这个佛经里是有这个话嘛。那么他以为错误事,做了一个错误的依据。
作是念云:身受用等诸圆满事,增上生者,皆是生死,发求此心不应道理。
他就怎么说呢?他说“身受用等诸圆满事”,身的圆满,受用的圆满。受用么是他的……,有身么就要受用了,包括他的依报了。一切圆满呢,所以增上生呢,我们说你不是说,我们修行要增上生、决定胜。他就取这么个邪见,他看见佛经上说,“你世间的圆满”,我们《上师供求加持颂》也有嘛,“世间满足深陷险罪业坑”,“这是不要的,那么你这个增上生,也求的是身的圆满、受用的圆满嘛,这些都是生死,世间的事情。你要求,发心求这个东西,不对的。这是求生死,不是求解脱。”那么有人,看起来振振有词,好象依引经据典的,指出增上生是不对,不该求的。“发求此心的不应道理”,他说你发心求这个增长上生,身、受用的圆满这些是不合理的,违背佛经的。
然所求中略有二类,谓于现位,须应希求,及是究竟所应希求。
“然所求中略有二类”,那么宗大师就给他解释了,所求里边,我们说有两种。“谓于现位,须应希求,及是究竟所应希求”,我们所要求的是两种。现前的增长上生,究竟的决定胜。这个没有话说,这个两个都是要希求的。
生死之中,身等圆满,希解脱者,于现法中,亦须希求,以由展转渐受此身,后边乃得决定胜故。
“生死之中,身等圆满,希解脱者,于现法中,亦须希求,以由展转渐受此身,后边乃得决定胜故。”,那么在生死里边,我们不是说要求的么增上生、决定胜了。决定胜没有问题,前面那个人也认为对的。但是增上生他反对,他说这是世间的生死的事情,不应当求的。那么这里宗大师就解释了,他说,我们在生死之中,还没有解脱之前,“身等圆满”,身、受用这些圆满,要求的解脱的人,在现法中,也得要希求。你没有身的圆满,没有受用的圆满,怎么修行呢,怎么解脱呢?“以由展转渐受此身”,那么你一辈一辈子地受这个增上生,最后乃修行到决定胜嘛。如果你增长上生的身体都没有,得到的是无暇的身体,那你怎么修得决定胜呢?所以说增上生不一定是生死的事情,为了最后修这个解脱,是需要的。
非凡所有身及受用,眷属圆满,增上生事,一切皆是生死所摄。
那么,“非凡所有身及受用,眷属圆满,增上生事,一切皆是生死所摄。”,那就是说,并不是说所有的增上生,包括身的圆满、受用的圆满、眷受的圆满,都是生死的事情、所摄的事情。那么什么道理呢?
以其身等圆满究竟,即佛色身,圆满佛土,佛眷属故。
“以其身等圆满究竟,即佛色身,圆满佛土,佛眷属故。”,那么我们说,我们求的增上生——身圆满、受用圆满,这个到圆满究竟的时候,就是身的圆满,就是佛的报身,色身,就是佛的报身,圆满;佛受用的圆满,就是佛的佛土的圆满,就佛的净土了。那么眷属的圆满呢,佛的那个大菩萨了那些,那些在净土里边的那些眷属了。所以说,成佛的时候,还是要身圆满、受用圆满、眷属圆满。那么我们不断地求,这个后世的增上生呢,最后的一个增上生呢,就是成佛了。所以这些并不是生死的事情,是成佛的事情。不能说“凡是增上生都是世间的流转生死的事情,不应当求的”,这个话是不对的。因为这个很容易混淆了,听起来很容易迷惑,那么宗大师特别指出,这是邪见,这个邪分别,要去除的。
故《庄严经论》于此密意说云:「增上生谓受用身,圆满眷属勤圆满。」
“故《庄严经论》于此密意说云:「增上生谓受用身,圆满眷属勤圆满」”,那么《庄严经论》上说什么叫增上生呢?就是受用圆满、身圆满、眷属圆满、勤圆满。这个含的是什么意思呢?
此说由前四度,成办增上生。
“此说由前四度,成办增上生。”,增上生,就是我们六度里边,前面四度才成办的。六度是修菩萨行的嘛,怎么是生死呢?所以《庄严经论》里就指出这个问题。增上生就是说,受用的圆满就是布施。身的圆满,持戒的圆满。眷属的圆满,忍辱的圆满。事业的圆满呢,就是精进的圆满了。前面四个度的圆满,就得到这个增上生。它内涵呢就包括的有受用的圆满、身的圆满、还有这个眷属的圆满、再加一个事业的圆满。成办增上生,就是要前四度,并不是生死的事情,修六度的中间的四度。
又多教典,说由此等成色身故。
“又多教典,说由此等成色身故”,还有其他的经典很多,都说“此等”――前面四度,成就佛的色身,报身。
是故修种智者,经极长时,修诸极多,诸极殊胜,戒施忍等,亦是希求彼等妙果,最极殊胜身等胜生。成办究竟决定胜者,谓如《入行论》云:由依人身舟,度脱大苦海。」是须依止,以人所表善趣之身,度诸有海,趣妙种智。此复须经多生,故能办此身胜因尸罗,是道之根本。
“是故修种智者,经极长时,修诸极多,诸极殊胜,戒施忍等,亦是希求彼等妙果,最极殊胜身等胜生。成办究竟决定胜者”,这个里边就是说,很多的经里边说,由前四度成办色身。那么所以说修种智者,修佛道的人,种智就是佛了,要修行成佛的人,要经过三大阿僧祗劫,很长的时间,要修很多的殊胜的六度,戒施忍等,他的目的“亦是希求彼等妙果,最极殊胜身等胜生。”,这个增上生了,最殊胜的增上生,就是佛的报身,佛的净土,跟他的佛的眷属。那么修行的目的就是求这个,为什么是流转生死呢?这个是批驳了前面的话了。“成办究竟决定胜者”,那么究竟的决定胜怎么成就呢?增上生已讲过了,决定胜怎么说呢?
谓如《入行论》云:「由依人身舟,度脱大苦海。」是须依止,以人所表善趣之身,度诸有海,趣妙种智。此复须经多生,故能办此身胜因尸罗,是道之根本。
“谓如《入行论》云:「由依人身舟,度脱大苦海。是须依止,以人所表善趣之身,度诸有海,趣妙种智。此复须经多生,故能办此身胜因尸罗,是道之根本。”,这里引《入行论》说,要成佛,度脱大苦海,到彼岸去,要靠人身的。那么说增上生是要的了,决定胜需要增上生才能成办的。“是须依止,以人所表善趣之身”,以人为代表呢,为什么?南洲的人最好嘛,胜过天上欲天的。这是修行最好的是南洲的人,所以以人所…
《广论讲记(三)(下士道二)》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