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定的;毗奈耶是讲戒的。
这个三个、三个、三个五百年,那么四千五百年过了。
第四,最后一个五百年,“像法住世”,相似的法。这五百年里边,修证的人极少了,只有僧的外相还可以见到,还是有僧相。那么过了这个相法住世,僧相都难见了。汉地的传法呢,一万年之后没有佛法了,但是这个一万年后期的这个五千年,就是僧相都难见了。
那么我们核对一下现实的情况:我们处于两千五百四十几年,那么第一个、第二个、第三个、第四个、第五个五百年都过了,那么留下的就是修法住世的后五百年,“戒盛”,这个是戒学住世。这个我们想一想呢,有一点应的,就是有点相应的,怎么说呢?从我们汉地来说,当然藏地有宗大师出来之后,正法住世五百年了,从汉地来说,从来传戒不注重三人一坛的,现在大家提出来要三人一坛。那么还有其他的,羯磨、持戒等等,羯磨文要背的,有人也提出来了。结界要如法的,也提出来了。那么这些现象呢,戒是盛了,比以前盛了。那么在女众里边,从来汉地是式叉摩那戒没有的,那么现在提出来了,甚至于已经有了。这个传承呢,隆莲法师从斯里兰卡那里传过来,那么在汉地就布下种子了。这个式叉摩那戒现在也受到重视了,那么从来汉地是没有的。从这些地方象征的看呢,是有个戒盛的现象。那么我们要抓住时机了,正是这个时机的时候,好好地把戒搞好,那么如法得戒,他才是真正地可以住持正法了。那么这个问题我们补充说一下。
另外有人提一个问题,一个文不好解,我们给大家也说一下。在六十一页的倒数第四行,圣勇,马鸣菩萨说,“得何能下种”,得到怎样的身体可以下种子?什么种子呢?度生死彼岸的妙菩提的殊胜的种子。那么这个种子下去呢,“胜于如意珠”,如意珠只能解除我们现在的财物的贫乏,不能解决我们生死大事,也更不能使我们成佛度众生。下边一句有点困难,“功德流诸人”,那么这个话就是说,就是这一些功德,就是菩提、妙菩提胜种的这些,凡是有功德的那些人,有功德的人等流下来的,就是这个相续下来的,那么功德当然包括福德、智慧,功德要等流相续下来的人,如果功德断了之后当然不行了,等流下来没有断的,那不退的。那么“谁令此无果”,哪个可以使他不感到这个果呢?就是说因缘具足了,他也没有退、也没有断,必定会有果。所以说,这个文就是说,暇满人身呢,能够下殊胜的种,这个殊胜的种子下去之后,能够慢慢增长等流相续下来,这样的人哪个说他不能成佛呢?决定要成佛的。那么这也是说暇满人身的可贵了,只要你种子下去了,只要能够修行,不要断了,决定会成佛。
今天我们接下去。上一次讲到暇满的难得,暇满的难得呢,引了很多的文。那么我们上一次这段《入行论》的文已经讲过了。那么有人说,暇满也不太难得,即使我们造了很多的罪,这些罪受完了,那么从恶趣里出来之后,还可以得到暇满的,得到人身的。
这里《入行论》又说,“非唯受彼已,即便能脱离”,并不是说苦受完了,就脱离了恶趣了,生人天的暇满身了,那么为什么原因呢?“谓正受彼时,复起诸余恶”,正在恶趣受苦的时候,又造了罪了,那么这个出来就困难了。如果你单是受,不造新的罪,那么你又起了再多的罪,时间久了,受完了,毕竟还出来。但是你正在受罪的时候,又在造恶了,那么你这个出来就困难了。所以说并不是说像一般的想象,罪受完了,就能够出来的。我记得印度六大外道之中,六师外道里边,有一种尼犍子什么的,也就是说苦行外道,他们受很多的苦,认为苦受完了,就可以解脱了。这个是妄想。就是你正受苦的时候,又造了很多罪,你怎么能受得完呢?
如是思惟难得之后,应作是念,而发欲乐摄取心要,谓若使此身为恶行者,是徒耗费,应修正法而度时期。
“如是思惟难得之后,应作是念,而发欲乐摄取心要”,就是要好好地起意乐心,来摄取修行的心要。“谓若使此身为恶行者,是徒耗费,应修正法而度时期”,假使这个身体,胜过于摩尼珠万万亿倍的身体,去做恶行的话,那么明明可以成佛的身体不去利用,而去造恶了,那么不但是浪费了,而且是糟蹋了。“应修正法”,那么你该怎么呢?“修正法而度时期”,那这个时间不要浪费了,好好修正法了。
如《亲友书》云:“从旁生出得人身,较龟处海遇轭木,孔隙尤难故大王,应行正法令有果。若以众宝饰金器,而用除弃吐秽等,若生人中作恶业,此极愚蒙过于彼。”
那么又引证一部《亲友书》,“从旁生出得人身,较龟处海遇轭木,孔隙尤难故大王,应行正法令有果。若以众宝饰金器,而用除弃吐秽等,若生人中作恶业,此极愚蒙过于彼”,这是劝国王的一句话。他说你从旁生出得人身,那就是恶道里边出人身,要从恶道里边出来,要得人身的,旁生里边容易出来么,地狱、饿鬼更难出,所以说从旁生出已经是难了,那么地狱、饿鬼出来更难了。旁生出来得人身,打个比喻,比喻就是前面说的,那个处在海里的盲龟,眼睛瞎的乌龟,在海里,碰到一个牛身上的木头——轭木,这个轭木上面一个孔,洞孔,一个孔隙。要碰到一个瞎了的乌龟,它多少年才能头伸出海面一次,而这一次伸出来又那么巧,碰到一个木头,这个木头又是一个很巧有个孔孔的,有个眼眼的。这个眼眼,这个乌龟又看不到,却是头伸了出去了。这个难,可以说是,在我们做数学的话,是可以说无限大里边的一分,这个是极难的。也不说是没有,绝对地说没有这个机遇也不能说,但这个难度是极大的。那么从旁生出的难度就那么大,从地狱、饿鬼出来的那就更大了。“孔隙尤难故”,碰到木头已经难了,从木头的孔里边伸出头来,那更难。旁生出来的做人,比这个还要难、更难。
所以说“大王”,这个大王,是对那个国王说了,所以你该怎么办呢?“应行正法”,你好好地,现在这个暇满人身得到了,好好修正法,“令有果”,可以感到好的果。假使说你不去修正法的话,他打个比喻。“若以众宝饰金器”,很多珍珠宝贝装饰的金的一个器具,你拿来,这个是人家作古玩的,你拿来装什么呢?“而用除弃吐秽等”,拿来做痰盂罐,或者做大便桶,那不是很糟蹋吗?那么好的用众宝装饰的金器,来盛这些东西,那么你是太可惜了。但是说你生在人中,得了暇满身,去造恶业的话,你这个愚痴比那个用饰了众宝藏的金器做大便的桶还要愚痴,那就是说这个价值比金子还要贵,暇满的身体如意宝都顶不过,那金子有什么希奇呢?这个这样子好的身体不去利用,造恶业了,那太可惜,愚痴透顶了。
《弟子书》中亦云:“得极难得人身已,应勤修证所思义。”此又如大瑜伽师谓慬哦云:“应略休息。”答云:“实当如是,然此暇满,实为难得。”
“《弟子书》中亦云:得极难得人身已,应勤修证所思义”,我们得到暇满人身,最极难得的身体得到,该怎么办呢?不是吃喝玩乐了。有的人享乐主义,就是说,身体得到了,趁它没有坏,赶快享受,吃喝玩乐去,等到你老了,或者病了,不能玩了,你要玩也玩不成了。这种思想,堕落思想呢,世间上很多。那么就是受苦——你的果报就不可说了,也就是说利用这样的好身体做坏事,这是愚痴得透顶的事情。世间上认为是聪明的,我们的看法呢,是最蠢的事情。那么要世间人的把他知见转过来呢,你不是一下子就可说的,你去说,他要说你,他笑你。不是有人回了他家乡去么,很多人不理解,你佛法干啥嘛?那么这些就是说要点智慧了,要好好劝说了,否则的话,他是回不过来的。那么最极难得人身得到之后,该怎么做呢?应该“勤修证所思义”,我们听闻正法,得到之后,闻思这个义——不巩固了,勤修,好好地去修,串习,不断地串习,最后修慧得到了,证到了,那就是断了烦恼了,那就会稳固了。
“此又如大瑜伽师谓慬哦云:应略休息”,慬哦瓦非常用功,那么大瑜伽师又去看他,看他太辛苦了,他说:你该稍微休息一下吧。
“答云:实当如是,然此暇满,实为难得”,慬哦瓦就回答他,他说按理是这样子的,是该休息一下了,但是我现在得了这个暇满身体,实在难得,你把它休息一下,这个时间就没有去修善法了,他就认为极可惜了,他情愿不休息,要好好地去修。那么这就是说,真正认得到暇满难得的话,休息都没有工夫去休息了。那普通人就不一样了,有修证的人跟普通的人有所不同就在这里。
又如博朵瓦云:“如昔坌宇有一雕房,名玛卡喀,甚为壮丽,次为敌人所劫,经久失坏。有一老人因此房故,心极痛惜,后有一次闻说其房为主所得,自不能走,凭持一矛逶迤而至,如彼喜曰,今得玛卡喀,宁非梦欤。今得暇满,亦应获得如是欢喜,而修正法。”乃至未得如是心时,应勤修学。
“又如博多瓦云”,博多瓦也是(阿底峡)一个大弟子。“如昔坌宇有一雕房,名玛卡喀,甚为壮丽,次为敌人所劫,经久失坏。有一老人因此房故,心极痛惜,后有一次闻说其房为主所得,自不能走,凭持一矛逶迤而至,如彼喜曰,今得玛卡喀,宁非梦欤”,那么这是说一个公案,他说,博多瓦是最善于用比喻来说法的人,前面“虫礼骑野马”等等都是他的说的。
过去在拉萨北面有一个叫“坌宇”的地方,有一个极壮丽的楼房,叫作“玛卡喀”,这个是修得极好的,但是有一次打仗的时候给敌人占据了。那么时间很久了,失坏,没人去修嘛,就坏掉。那么有个老人,因为这个房本来是极壮丽的,给敌人抢了去之后,没人去管了,失坏了,很痛惜。那么有一次听说这个房“为主所得”,就是说已经收回来了,敌人那里拿回来了。那么他主人得到了,他高兴得不得了,自不能走,他已经老了嘛,走不动了,就拿了个矛,拿个矛就是拿个棍子,藏地么长矛是他们经常用的,走路也就靠它来,拄了棍…
《广论讲记(二)(道前基础二+下士道一)》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