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广论讲记(二)(道前基础二+下士道一)▪P12

  ..续本文上一页么这个就是说,现在马上就要修了,不要推了。

  “谓何日死无决定故”,不但说你将来是老了修了不行,什么时候死都不晓得。你说年轻人就不死吗?很多工伤事故都是年轻人,那么打仗更不要说了,老人还保险一点,在后方。冲在前面的都是年轻人,二十来岁的,死也死那些人。你想想看,你年轻就保证好了吗?我们以前广化上课,上了一半,一个电报交给一个学生,一看,他的哥哥在矿里边,这个矿塌下来了,尸体也找不到了,叫他赶快回去。这个你预料得到吗?在上海的时候,我们一个侄儿子,他在锅炉厂工作的,他就说他一个同事,工人,早上兴冲冲的,年轻人嘛,兴冲冲蹬了个自行车上班了,高空作业,做了一半,“啪”掉下来了,好了,中午报丧去了。你说,年轻人。这些在厂里工伤事故是很多的,还有一个是个工人,他是绞场(做撹拌)工作的,怎么样子不小心滚到绞场去了,一个人成了绞扐棒,吹麻花,卷起来了,这就完了。还有一个工人,他在一个什么车上,下边看上面一个眼眼,看了一半,“啪”,上面一个机器掉了一块铁下来,砸扁了,砸烂了,死掉了。这些事情哪个预料得了?当然,那些都是业报,但是业报凡夫是不知道的,你说年轻嘛,年轻也靠不住。所以这些地方多要想一想,那么要修么赶快就修了嘛。

  

  其中第三,能破推延于后生中修法懈怠。

  第三,就是说必须现世修,能够破掉这个懈怠。什么懈怠呢?把修法推到后世去。“这一世就不要修了嘛,下一辈子好好修就可以了。”这样的思想,就是有的人修净土宗就这思想。“这一辈子我再玩玩,下辈子生了净土我就好好修”,好象是很合理,但是不对的,这个想法。你要修么赶快就修嘛。

  

  第四能破虽于现法定须修行,然于前前诸年月日,不起修行,而念后后修行,亦可不趣懈怠。

  第四,“能破虽于现法定须修行,然于前前诸年月日,不起修行,而念后后修行,亦可不趣懈怠”,破什么懈怠呢?虽然知道不能推到后辈子去,现在这辈子就要修,但是前前推后后,今年推明年,这个月推下个月,今天推明天,都说:“哎呀,我今天忙得很,明天修吧;这个月太忙了,下个月修好了;今年比较忙,到五十岁以后再修。”这些人要想一想了,这种懈怠呢,这就是懈怠,不是好事,不是聪明。他以为聪明了,年轻么享受,年老么修行,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一念么就去了,啊,这个世、出世间都圆满的,想得很天真。恐怕没有那么便宜的事情(师笑)。那个还是早点修好。

  

  总摄此二为应速修,作三亦可,是则念死亦与此系属,然恐文繁至下当说。

  “总摄此二为应速修”,这两个,就是第三、第四呢,一个是不要推后世,一个不要推后头,都是赶快要修。那么这个四项呢,把它缩成三项也可以,就是第三、第四并起来,就是赶快要修。“是则念死亦与此系属”,那么后边的念无常,这个也有关系的,“然恐文繁至下当说”,但是这个引起来文太多了,下边要讲的,讲这个下士道念无常的时候会说那些,那么这里就不多说了。

  

  如是若由种种门中正思惟者,变心力大,故应思惟如前所说。

  从“种种门”,多方面去思惟,正思惟,不是邪思惟。邪思惟呢,很多人就想,“噢,暇满身难得,我现在暇满身得到了,我赶快享受吧,这个五欲世界不享受,下一辈子暇满的身体没有了,享受不到了”,这是邪思惟。你不晓得你享受,当下就是造苦,将来的苦更大。那么正思惟,前面说的、《广论》也说的正思惟,这样子地思惟。这样好好思惟,“变心力大”,我们就要取这个,能够改变我们的心态的,就是净化身心,就是这个地方,要好好思惟,思惟就是串习修,修就是改变我们的心态。所以说我们要改变我们的心,就是靠思惟下手,固然得了定之后,力量更大了,但是你没有得定之前,你不要自暴自弃,你还是可以思惟。思惟的能力有么,你可以改变心的力量还是有。

  “故应思惟如前所说”,所以前面所说的道理,一层一层的都要好好地思惟。那么帕绷喀大师就是最善于思惟的人,他把《广论》的道理层次分明地、一个一个地分析出来,然后一层一层地、一个一个地按了这个去思惟,那么这样子当然是效果很大了。那么他的书大家可以参考。我们思惟《广论》的时候也可以参考帕绷喀的,也可以参考昂旺堪布的,或者其他的,好象这两本书的价值要高一些。“故应思惟如前所说”,前面所说的要好好地思惟。

  

  若不能者,则应摄为,如何是为暇满体性,现竟门中利大道理,因果门中难得道理,随所相宜从前说中,取而修习。

  “若不能者则应摄为”,假使广的思惟做不到的,那么有些人,在家的时间太忙的,或者是年纪太大的,他思想不够用的,脑筋不够用的,那么可以摄为下边的略一点,摄为几个项目呢?“如何是为暇满体性”,那么思惟的几个,归纳给你几个,给你去思惟。什么叫“暇满体性”?什么叫“暇”,什么叫“满”,他“体性”是什么?

  第二个,“现竟门中利大道理”,现前、究竟门,现前就是前面说的增上生,那么究竟门是决定胜,这个究竟利大,现前利大,它的这个道理好好思惟,那么前面讲的很多了。根据这个道理好好地去想。

  “因果门中难得道理”,从因上看,从果上看,帕绷喀就把因果分析得很细,但是《广论》呢,东西是都有的,那么分析靠你自己去分析了,因为这个书已经篇幅很大了,如果再打开来一分析的话,那么人家看了不是要害怕了?不敢,反而效果就不好了。这么是宗大师就适中地给你讲了,你如果爱分析呢,自己分析,依了帕绷喀大师的路子去分析,假使你说就受了《广论》呢,也是够思惟的,因果门还是有的。那么从因从果上看,这个暇满是难得的。

  这里因果门没有讲,这里就讲了一下。“随所相宜从前说中,取而修习”,随你所相宜的,前面所说里边你把它取下来,去修习,好好地串修、思惟。那么这个因果门没有开讲了,那么这里补充。

  

  其中因门难获得者,谓仅总得生于善趣,亦须戒等修一净善,特若获得暇满具足,则须净戒而为根本,施等助伴,无垢净愿为结合等,众多善根。

  “其中因门难获得者”,暇满是难得的,前面说了,没有分析因果,这里从因果两个里分析起来。因上说难得,怎么难呢?“谓仅总得生于善趣,亦须戒等修一净善,特若获得暇满具足,则须净戒而为根本,施等助伴,无垢净愿为结合等,众多善根”,那么就是说,因上看这个暇满难得,怎么难得呢?那么我们说暇满的身以什么的善根感得而来的,这是极难。

  他说仅仅要生一善趣,至少要持一个净戒,要持净戒。你要生善趣(人天),非要持戒不可。那么在人, 天得到不一定暇满嘛,可能是聋子、跛子、白痴、傻瓜,或者是生在没有佛的地方了等等,那么你说要得暇满具足的话,单是持个戒还不够,要暇满具足呢,持戒之后——这个持戒的根本不能少,因为人天的根本是持戒而来的——你们还要布施,布施么受用圆满,还要忍辱么眷属圆满。

  还要发“无垢净愿”,这辈子好好修行,希望能够下一辈子的增上生得到,这个是净愿。为了修行,下一辈子还能修行,要希望得到下一辈子的增上生,这个就是下士道的,我们这个下士道的修法,就是不着于现世,而着眼于下世的暇满身体。这个很难嘛。我们现在大家《菩提道次第初修入门》都看过,要放弃现世,阿底峡尊者也好,什么大德也好,都说这个是很重要的一个事情:其他的你不要忙,你先做到放弃现世(且第诺统)。大家都看过这个东西,但是你放弃现世,你能不能做到呢?一天到晚妄想——“哎呀,我念经心静不下来!”——妄想想什么?都是想现世的利益的事情,怎么打算、怎么打算。年纪还只有一点点,要打算到七八十岁以后,该怎么做,啥东西,儿子孙子抱,怎么抱,怎么造房子,怎么弄,都打得完完整整的,这个不是净愿。

  我们是要“无垢净愿”,现世要放下,什么都放下,很难啊!一般的出家人,你说放下了吗?出家人么家庭什么都放下了,是放下了么,他很用功学教,用功好嘛,学教干什么?做法师,到蒙古去兜售,就是帕绷喀说的。那么你这个果还是什么?恶趣因,糟糕了,出了家来辛辛苦苦,父母也不管了,享受也丢掉了,很用功学法,甚至于学得吐血,结果,恶趣因。为什么?还是着眼于现世,要去做一个法师,名利双收。有的人就是这么,他大学考不上,但是又不甘心做人下低于人的事情,我从出家发展,出家的人才少,我这个大学生考不取呢,毕竟还是高中毕业的,我到出家里边去干一番,做个法师,也不是名利双收吗?也出人头地了。这个思想也不对的。

  所以说,能够把现世的八风全部放下的人,极少,恐怕是绝无仅有吧,总会带一点丝丝挂挂的挂一点东西在里边。那么有的人打算这个打算那个,老了么怎么样了,啥东西了。你看看三主要道的十秘财,为了修法,一切都不管,没饭吃,没饭吃就没饭吃;饿死,饿死就饿死;饿死你没有人给料理后事,没有人料理就(没有)料理,丢在沟里给狗吃没关系,只要现世能够来修法就对了。你这个心态来修才对了。能做到的有没有?没有。那么就很可惜,书么尽管学,但是做么不去做,那么我们是白白地浪费暇满人身,白白地把发了的净愿,要碰到宗大师的教,怎么怎么,碰到了,不做嘛,怎么办呢?已经愿满了,也碰到了,暇满人身也得到,什么愿都满了,但是没有去利用,结果呢?因为没有修,恶道又去了,这个不是糟糕吗?

  所以说现世要放下、放下,尽力地放下。不要说:“我是凡夫,我怎么放得下啊?”格你修啥东西了?你永远做凡夫去了。就是要改变凡夫么,凡夫一步一步往上走,不要把凡夫做个挡箭牌了。什么事情,坏事我还是要做,为什么?我是凡夫。这个你就自暴自弃。我们看这些人,很难了。“无垢净…

《广论讲记(二)(道前基础二+下士道一)》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