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广论讲记(二)(道前基础二+下士道一)▪P2

  ..续本文上一页,根本没有佛教。那么好的该取的,坏的该舍的,标准没有,“不能了解应取应舍”,是这个关系叫无暇。第三个邪见,“不能信解正法”,即使有正法他也不能相信,也不能理解,这样的人呢,他也不能如法修行了,也是无暇了,是一个难了。

  “三恶趣者,极难发生修法之心”,三恶趣里边为什么不能修行呢?他极难发生修法的心。人,有智慧嘛,有理智嘛,他知道受了苦之后,追究苦的因,然后把这个因断了,苦可以断除。动物、畜生,它没有这个心,它不懂的,不会推论的,它这个修行的心就生不起来。“设少生起”,即使你少少生起,懂了一点,“亦因苦逼不能修行”,这是说饿鬼、地狱,它们苦很厉害,没有办法修的。我们去看一看,重病号的病房里边,地下打滚的、惨叫的,你给他说法,叫他修行,他能不能修得进去呢?他心都是难过死了,毛焦火辣的,没有办法修的。所以说太痛苦的人,要他静下来修是没有办法的。恶道里边苦很多,苦所逼呢,没有办法修行。即使你懂一点,修行,心有一点,但是也没有办法生起,何况你根本就生不起这个心。所以说是一个难,三恶道是八难之一,是八无暇之一,是三个。

  

  长寿天者,《亲友书释》中说是无想及无色天,《八无暇论》中,亦说常为欲事散乱诸欲界天。无想天者,《对法》中说:于第四静虑广果天中,处于一分,如聚落外阿兰若处。除初生时及临没时,余心心所,现行皆灭,住多大劫。无色圣人非是无暇,故是生彼诸异生类,以无善根修解脱道,故是无暇。恒散欲天,亦复如是,故说彼等亦名无暇。

  最后一个“长寿天”是什么呢?他举一本书,《亲友书》里边,它的解释有一个说法,就是说是“无想天及无色天”,无想天跟无色界的天,都叫长寿天。另一部论,叫《八无暇论》,也说:“常为欲事散乱诸欲界天”,这里边说欲界天里边经常为了享受五欲,心散乱的,这些也包在长寿天里边。  

  下边就分开讲了。什么叫无想天?“《对法》中说”,对法即阿毗达磨,我们学过《俱舍》的就知道,“于第四静虑广果天中,处于一分,如聚落外阿兰若处”,它的地方在哪里,无想天。在第四禅天的广果天里边,另外一个地方,好象聚落以外的阿兰若一样,它是分开的,跟广果天分开住的地方,有一个就叫无想天。在《俱舍》里边就说在这个广果天里边有个高胜的地方,高广的地方,比较好、高级一点的,这是无想天的处所。它这个无想天是怎么一回事呢?“除初生时及临没时,余心心所,现行皆灭,住多大劫”,投生的时候有心,临终的时候也有心,中间五百大劫没有心的,心王、心所都灭掉的。虽然时间很长,也很安逸,但是心都没有了,起不了作用的,没有办法修行的。修行就要靠心,心都没有了,心所、心王都没有了,那就是时间虽然很长,他也感不到,就是糊里糊涂的这样子, 什么都不知道地混了五百大劫,等到他享受完了,临终的时候心又生了。投生之后呢,一般投生呢,投到欲界的恶趣里边的多数。这是外道修的,他以为这个是解脱了,实际上不解脱的。

  无色界的圣人“非是无暇”,前面说的无色天,无色天里边有圣者,也有凡夫,那些圣者不叫无暇了,他们是已经得了道的。那么指的是凡夫。“故是生彼诸异生类,以无善根修解脱道,故是无暇”,这些异生呢,无色界里边身体也没有了,就是个心,他们也不会去听经,也不会去闻法,他们就是没有善根修解脱道的。这些凡夫,无色界的凡夫,他们是无暇的。还有一种,欲界天里边经常散乱的,就是经常享受五欲,心散于五欲的那些欲界天呢,也是这样,不能修行。 “故说彼等亦名无暇”,这个长寿天里边就包得寛了,一般指的是无想天跟无色界的异生,也可以包括欲界的心常为五欲散乱的那些天人,都是无暇,反正不能修行的地方都叫无暇了。所以说八无暇就包括这一些。

  

  如《亲友书释》云:“此八处中,以无闲暇修作善品,故名无暇。”

  《亲友书释》里边又说:“此八处中,以无闲暇修作善品,故名无暇”,为什么叫无暇呢?这八个地方没有时间来修善法的,所以叫无暇。我们在显教的课诵里边经常有这个话,——“三涂八难”,三涂就是地狱、饿鬼、畜生,三恶道了;八难就是这个八无暇了。这是称得“难”了,不能修行的,不能修善法,将来必定受苦。所以这八个是无暇。下边是十个圆满。

  

   戊二 圆满

  

  第二圆满。分二:五自圆满者,如云:“人、生中、根具,业未倒、信处。”言生中者,谓能生于四众弟子所游之地。诸根具者,谓非騃哑,支节眼耳皆悉圆具。业未倒者,谓未自作或教他作无间之罪。信依处者,谓信毗奈耶,是世出世一切白法所生之处,毗奈耶者,此通三藏。此五属于自身所摄,是修法缘,故名自满。

  “第二圆满。分二”,圆满分两个:自圆满、他圆满。五个自圆满,也五个他圆满,一共十个。

  哪五个自圆满呢?“如云:人、生中、根具,业未倒、信处”,“人”一个,“生中”一个,“根具”一个,“业未倒”一个,“信处”一个。这五个能够得到的,叫“自圆满”。人么就得了人身,这好懂。什么叫“生中”呢?下边“生中”什么意思,它解释一下。

  “生中者,谓能生于四众弟子所游之地”,这个“中”是中国,这个中国不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那个中国,就是中心的国家,就是四众弟子游行教化的地方。四众弟子具的,都全的,这个佛法就盛的地方。

  “根具”就是反前面的根不具,“谓非騃哑,支节眼耳皆悉圆具”,不是騃哑,騃就是白痴之类的;也不是哑的。尤其是支节,尤其是眼睛耳朵,都圆满的。眼睛圆满可以看书,耳朵圆满可以听经,所以说这个是很重要的。这个根具呢,可以修佛法了。

  “业未倒者,谓未自作或教他作无间之罪”,没有自己做,也没有教人家去做五无间的罪。这一些是没有做那些不好的业,如果做了这些业的话,这辈子不能进道了,那就是不叫圆满了。

  “信依处者,谓信毗奈耶,是世出世一切白法所生之处”,世间、出世间一切善法,从哪里生?从毗奈耶生。毗奈耶一般是指戒,这里包括定、慧,三藏。我们说三藏呢,经、律、论,律就是毗奈耶,经是讲定的,论是讲慧的,经藏、律藏、论藏,这个三个藏讲戒、定、慧都全的。这个毗奈耶呢,包含了三藏,都包在里边的,一切善法都从这个戒、定、慧而生了。所以说能够相信三藏的,这是叫圆满,反过来不相信三藏的,虽然前面四个都有,也不行。

  “此五属于自身所摄,是修法缘,故名自满”,这五个东西属于自己身上的事情,是修法的一个殊胜的因缘,这个叫自己的圆满。

  

  五他圆满者,如云:“佛降、说正法,教住、随教转,有他具悲愍。”言佛降世或出世者,谓经三大阿僧祗劫积集资粮,坐菩提座现正等觉。说正法者,谓若佛陀或彼声闻宣说正法。教法住世者,谓从成佛乃至未示入般涅槃,胜义正法,可现修证未坏灭故。法住随转者,谓即如是证正法者,了知有力能证如是正法众生,即如所证,随转随顺教授教诫。他悲愍者,谓有施者,及诸施主与衣服等。

  不是自己所摄的,在外边的也有五个圆满,叫他圆满。“五他圆满者,如云:佛降、说正法,教住、随教转,有他具悲愍”,这五个如果全部得到的话,叫五个他圆满。就是在我们自己身以外的、客观的条件圆满了。

  第一个,“佛降”,“言佛降世或出世者”,佛降临这个世间,或者佛出世了。“谓经三大阿僧祗劫积聚资粮,坐菩提座现正等觉”,就是说佛出世了,经过修行,三大阿僧祗劫,积聚了福德资粮、智慧资粮,然后最后菩提道场成等正觉,这是佛出世。这是外界的圆满。如果你生在佛不出世的地方,尽管你自己五个圆满了,但是没有佛法,你无从修起。

  第二个,“说正法”,“谓若佛陀或彼声闻宣说正法”,佛出世呢,当然宣说正法了,佛自己说了,他的声闻弟子听了之后,也能宣说正法,这是说正法。

  第三个,“教法住世者,谓从成佛乃至未示入般涅槃,胜义正法,可现修证未坏灭故”,什么叫教法住世呢?从佛出世以后,他没有入涅槃,胜义正法——我们说正法有两种,有世俗正法、胜义正法两种,胜义正法呢,修证的——这个胜义正法可现修证,能够修,能够证到的,这些还没有坏,胜义正法没有坏,就是有修证的时候了,这叫教法住世。

  第四个,“法住随转者,谓即如是证正法者,了知有力能证,如是正法众生,即如所证,随转随顺教授教诫”,就是说前面所说的能够证到正法的人,他知道有一些众生有这个能力,有这个力量可以证到如是正法的众生。就是说他能够观察到有堪能性,证到他自己所证的正法的众生,他就把自己所证的道理随转,转*轮,转到他身上,随顺地,顺着他的机给他教授教诫,使他也证到这个法。这叫“法住随转”,自己证了,观察到有堪能的众生,可以接受的,他就随顺地、对机地教授教诫,使他也能够证到,这就是法住随转。

  第五个,“他悲愍者”,前面是修证的事情,但是修证有个福德条件,要有生活,生活要有施主供养,饮食、衣服、卧具、医药,这个是最后一个条件。“他”就是有布施的人,那些施主就是“他”,他有悲心给我们“衣服等”,包括衣服、医药、饮食、卧具,修行的四个事情。

  

  此五属于他身所有,是修法缘,故名他满。《声闻地》中所说前四他圆满者,现在不具。然说正法,法教安住,随住法转,尚有随顺堪为具足。

  这五个东西,属于我们自身以外的,其他的人所有的,不是我们自己身所有的,也是修法的缘,没有它,修行也修不起的,那么叫“他满”,叫他圆满。所以说佛教里讲缘起,要修行不是一个条件,除了前面的离开八无暇,得了八个有暇之后,还要自身五个圆满、他身五个圆满,兜拢来,暇满全部得到…

《广论讲记(二)(道前基础二+下士道一)》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