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不成了。七个太阳一起来了,你这个怎么来啊?都烧起来了,山全部烧了,水也都干掉了,都没有了。
那么这个劫末的时候,七个太阳一起出来的时候,一切有情都烧得……,“大地须弥及大海”,大海烧干了,须弥山洞然,成了火山了,大地也是烧了灰了,它们烧得来灰尘都没有了,留灰尘都留不下一点点,何况我们这个那么微弱的身体?这一烧还剩什么东西呢?很快就烧完了。这样子好好地思惟。
如是思后,不见死主何时决定坏其身命,莫谓有暇,应多立誓,决从现在而修正法。
“如是思后,不见死主何时决定坏其身命,莫谓有暇,应多立誓,决从现在而修正法”,那么你这样子思惟呢,不晓得自己什么时候死掉了,死主阎罗王什么时候来把你的命拿起走?都不知道。那你不要说我现在暇满身体,我们可以慢慢地修行。这个不敢说了。应当马上就修了。应该发一个愿,“决定要从现在马上修法了。”因为暇满身体固然你得到了,但是你什么时候死不知道,也许你下一个小时就死掉了,不知道。
这些我们经常听到的,有些人出去,他去什么事情开一部车,小轿车很好,高级的,高速公路碰了一个大客车,一碰几个跟头翻到田里去了。总算人跑出来了,车么爆炸、烧了,这些人么抢救。这个所以说不敢保险。
还有很多人,居士也有,出了车祸了就没有了。记得以前在“文革”的时候,里弄里边几个退休老人在打牌,有一个牌举起来很高兴,大概胜了,“啊”一句,好了,没有了,走掉了。这些人都不敢担保了。那么所以说要修的话,马上就开始修,不要说:“哦,再等一小时啊。”等一个小时你还在不在,不晓得了。
如《迦尼迦书》云:“死主悉无亲,忽尔而降临,莫想明后行,应速修正法,此明后作此,是说非贤人,汝当何日无,其明日定有。”
“如《迦尼迦书》云:死主悉无亲,忽尔而降临,莫想明后行,应速修正法”,“死主”,就是说阎罗王,也就是说死。“悉无亲”,它跟你不攀亲的,管你什么人也不讲情面,它要喊你走就走了。你说:“我们是亲戚啊,要好的啊,你给我放几天了。”没有这个事,铁面无情。“忽尔而降临”,它来也不跟你打招呼,突然子来了。你说“明天后天再走好不好啊?”不行了。所以说,你说阎罗王不讲情面的,突然子来了,那么你要修行的话,不要推明天推后天了,应当马上现在就要修了。那就是说我们修行的人呢,不要推卸,有时间马上就修。不要说:“今天我再休息一天,再去哪里搞一天,明天再修。”明天么说:“噢,这个事情来了,我放一天假,后天么又修。”这样子推,推到后来跑掉了,就来不及了。
“此明后作此,是说非贤人,汝当何日无,其明日定有”,你说明天修、后天修,说这个话的人,“是说非贤人”,是一个不聪明的人。你“当何日无”?你什么时候死掉呢?你能担保明天决定会有呢?明天还有没有你都不知道,你为什么要推明天再修呢?就是说你要赶快修了。
瑜伽自在吉祥胜逝友庆喜亦云:“国主所借身,无病衰乐住,尔时取坚实,病死衰无畏,病老衰等时,虽念有何益。”
“瑜伽自在吉祥胜逝友庆喜”,这是一个人的名字,很长,他瑜伽修得自在的。他说:“国主所借身,无病衰乐住,尔时取坚实,病死衰无畏,病老衰等时,虽念有何益”,他说,这是他劝国王的一个话,国主就是大王,我们人借四大为身,就是假借四大,假借来的,并不是你自己有的。“无病衰乐住”,你四大不斗的时候,暂时没有病,也没有衰老,那么好象是很安乐,安乐在住,身心好象是很调畅。“尔时取坚实”,这个时候你要取坚实心要,好好地修佛法了。这样子,你对“病死衰无畏”。如果这样子你趁身体还能够调适的时候,好好修佛法呢,那么真正病、死来的时候,衰来的时候,你不害怕了。你善法修了很多了。你就不要害怕了。
否则的话,“病老衰等时,虽念有何益”,假使你不修,等到老病、死的时候来了,你说我念一下,该修行了,这个来不及了,这个时候你修不起了。病了你睡在床上,如瘫痪了,你怎么修呢?老了没有气力了,做也做不动,看也看不清楚,记也记不住,那么怎么修呢?那么衰了、死了更不好说了。这个时候想修呢,来不及了。
三根本中极重要者,厥由思惟死无定期,能变其心故应励修。
“三根本中极重要者,厥由思惟死无定期,能变其心故应励修”,这三个根本里边,最重要的就是说思惟死无定期。它什么时候来不知道,那你就赶快修。因为你说死有定期的,我可以在死之前找个时间修,但是没有定期,除了现在修之外,一切都不能保证了。现在还没有死么赶快修,修了一半就死也不知道,何况你现在不修呢?所以说,三个根本里边,最重要的,也就是最能够鼓励我们修行的,就是这个死无定期。你如果真正死无定期放在心里边,成了一个决定的概念了,那你不修行——不会了。
“能变其心”,我们以前懈怠、拖延、不想修,这个心,用死无定期可以给它改变。那么这个法很重要,要“励修”,要好好地修,下工夫地去修。
那么我们这个修,不是说:“噢,懂了”,就修过了,要心里真正这个念头生起来了,那么说是修好了。你这个念头都没有,你说:“我知道了,懂了。”懂了没有用。很多人佛学看了很多书,懂了,真懂不懂还不知道,单是对三宝的信心都不够。那你看了可以说没有用的,毫无用处,最起码的归依都不知道,信心都没有,这个怎么说呢?进门的一个门槛都没有进来,你看那么多书,怎么办呢?很可惜了。所以说好好地修吧。修了之后,决定能够改变我们的心。
这是第二个根本。我们第三个再看一点点,第三个比较短了。
第三根本 思惟死时除法而外余皆无益
第三思惟死时除法而外,余皆无益之三者。
“第三思惟死时除法而外,余皆无益”,这是第三个,死了之后,死的时候,除了法以外,其他的什么都没有用,帮你不了忙的。
(一)如是若见须往他世,尔时亲友极大怜爱而相围绕,然无一人是可随去。
“如是若见须往他世”,就是说临死的时候,要到下一辈子去了。“尔时亲友极大怜爱而相围绕,然无一人是可随去”,第一个因相,这时候虽然你在世的时候有很多的亲友,亲戚朋友,大家对你也很好,“极大怜爱而相围绕”,围绕你,但是你走了,哪个可跟你去呢?一个也跟不了。不要说跟不了,还有不想跟你了。
我记得看到一个讽刺画什么的,也不晓得真的,小的时候看到的。一个财主有了好几个女人,这个财主当然年纪大一点了,他后来要走了,他就说他要走了,“我养了你那么久,对你那么好,你们哪个陪我去啊?”结果他的结发老妻,她说她有什么事情要给人家代办,她不能去。那个年轻的妾,她说“我还那么年轻,我怎么好跟你走啊,我世间上还有很多时间还没过呢,我还要享受一番。”结果问了半天,一个也不跟他走。不要说不能跟他走,都不想跟他走,哪个想跟他走嘛。秦始皇三万个宫女殉葬,哪个跟他走呢?也不是白白杀了一些人就完了。所以说尽管你亲戚朋友对你极好,但是要跟你去的话,就是愿意去也去不了。
(二)尽其所有悦意宝聚,然无尘许可得持往。
第二个,“尽其所有悦意宝聚,然无尘许可得持往”,尽管你发了大财,很多的宝。摩尼宝成堆,悦意,很使人欢喜的,值得欢喜的那些宝,成了大聚。但是你一个灰尘那么大也带不走。
(三)俱生骨肉尚须弃舍,况诸余法。
第三个,“俱生骨肉尚须弃舍,况诸余法”,自己的跟你一起生下来的这个身体,那么多骨头、那么多肉,还是要丢了要走了,其他东西你能带点什么呢?跟你一起生来的,天天跟你在一起的你都要放下了,其他还带了什么走呢?什么带不走。
是故现法一切圆满,皆弃舍我,我亦决定弃舍彼等,而赴他世。
“是故现法一切圆满,皆弃舍我,我亦决定弃舍彼等,而赴他世”,现在世间上你再圆满好了,受用圆满,亲属圆满,自己身体也长得也圆满,但是这个要走的时候,一切都要离开它,去不了。你自己也决定要离开它们而走了。到下一辈子去了。什么都带不走的。
复应思惟,今日或死,又应思惟,尔时惟法是依是怙,是示究竟所有道理。
“复应思惟,今日或死,又应思惟,尔时惟法是依是怙,是示究竟所有道理”,那么你还要这么想:“今天或者会死吧?”又再想想:“死了之后,这些东西都带不走的,只有什么好带走呢?法。”你修的善法、恶法,你造的恶业,却是跟你跑的,逃也逃不了的,善法也可以跟你走,你也不要喊它,它会跟你一起走。所以说能够跟你走的只有法,那么可以依靠的只有善法了。只有法才是我们可以依的,可以怙的,可以依靠的,是我们的依怙。
那么这是“究竟所有道理”在这里了。除了依这个法之外,其他是都带不走的。那就好好修法了。这些是跟我们一起能走的。
那么这个里边,讲了三个根本、九个因相,最后三个决定。这个我们好好地去思惟,结合了自己世间上的经验。所闻所见的,那么这样子经过一番思惟,产生一种决定的心念,产生之后,那你修行就会上路了。否则的话,永远在门外徘徊,还进不了门。那么今天我们就讲到这里了。
第三十一讲
《菩提道次第广论》。上一次,我们讲了三个根本、九个因相跟三个决断,基本上都讲完了。那么回顾一下,三个根本:
第一个,有情是决定要死的,因为生者必死。那么它的因相呢:第一个思惟死主决定要来的,他来的时候,没有办法使退的,行贿也好,用力量抵触也好,逃也好,是没有办法逃避的;那么第二个,寿量无可添,只是无间地减下去;第三个,就是说在活的时候,也是多半地耽搁了,没有真正地好地利…
《广论讲记(二)(道前基础二+下士道一)》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