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广论讲记(二)(道前基础二+下士道一)▪P45

  ..续本文上一页用起来修这个法的。那么决断呢,就是说必须要把正法修起来了。

  第二个,进一步,死,固然有生必要死,但是想推,今天推明天,明天推后天,推也推不得。死没有定期,什么时候来不知道。那么三个因相呢,第一个,我们生在南赡部州,寿命最长的时候,劫初是无量寿,是无量寿的岁(寿命),但是到劫末的时候,中间二十个小劫。二十个小劫之后,只有十岁是最高的寿量,那么中间变化无穷。那么像现在人就是说,也有胎里就死的,也有才养下来就死的,也有会爬了就死的,也有才能走就死的,各式各样都有。那么第二个呢,思惟这个死缘极多,促使我们死亡的因缘非常多,而保护我们生活的活缘极少。甚至于有些活缘呢,它还是本身就是能转成死缘的。那么就是说,你要住房子保护自己,结果房子塌下来就死掉了。你要乘车,跑路可以节省时间、节省体力,但是碰到车祸就会死掉了,所以活的缘也多半成了死缘。思惟第三个,这个身体极危脆,一点点违缘就可以致死亡的。那么书上举个例,只要触到一点毒的东西——刺,就会死掉。我们回顾过去,历史上不是有一个剧本,就是说一个《王子复仇记》,大家知道。他在剑上涂了一点毒药,这个剑戳到你身上,不要很厉害,只要皮刮破,出一点点血好了,马上就要中毒,不可救的。那就是死亡的缘太多了,这个身体也太危脆了,一点点也碰不得,出一点血,毒进去了,就会死亡。那么这几个因素一想呢,决定呢就是说,第二决断就是说,现在开始,马上就要修了,不能推了,什么时候死亡来,不知道的。那是不要推卸了,马上就修起来了。

  第三个根本,思惟死的时候,一切都带不走的,除了修的法之外,其他的都无可奈何,必定要拋弃而走掉的。亲戚朋友再多,家属再多,当你死的时候,他们也很可怜你,跟你很有深的感情,但是没有一个人能跟你走的了。实际上说起来,也没有一个人愿意跟你一起跑。第二个,当我们所有的财产,那些名誉、地位等等,一点也带不走。假使你是有几亿万的富翁,你走的时候一分钱也带不走。那么第三个,即使自己亲生的,跟你一起养下来的这个身体,这个皮、骨头那个身体也是要舍掉,跑了。自己搞了一辈子的,俱生下来的,这个时候也要离开了,何况身外的呢?那更不能带。所以说,这些都带不走,唯一可以带走的——修法。那么这个要决定,除了修法以外,其余的都不可靠的。

  那么这三个根本,九个因相,三个决定得到之后呢,那就好好思惟了。能够得了决定的见之后,那这一辈子就不会空过了,决定是要修了,而且也不是推卸,马上就要修起来了。那么昨天我们就是讲到第三个决断。

  第三个,“思惟死时除法而外,余皆无益之三”,这是第三个根本。“如是若见须往他世”,前面说了的,有情决定要死的,死的时候也不晓得哪一天。那么决定要死掉,往后辈子去的。那么这个时候,第一个,亲戚朋友再多,对你有极大的怜爱,“而相围绕”的时候,你走了,却是一个人也不能跟你走。第二个,不管你多少财产、多少的名誉地位,一点也带不走。第三个,哪怕跟你同时生下来的这个身上这一堆骨肉呢,也带不走,要拋弃而走。其他身外之物,更不要说了。那么“是故现法一切圆满”,现在的一切圆满:身的圆满、眷属的圆满、受用的圆满等等,都要拋弃自己而去。而他自己呢,一定要也拋弃他们,一个人走的,到下一辈子去了。

  那么这个时候要好好思惟了。今天或者死掉怎么办呢?要想:死掉之后唯一带走的就是法,这个法是可靠的,是可以依靠的。这是究竟的道理,就在这个地方。我们要依靠法了,其它的都不能靠了。那么在有生的时候,就要多修法了。这个将来才可以依靠它,否则的话,其它的——也就是身外之物,连自身都带不走,你给它花了很多辛苦,结果一无所得。

  

  《迦尼迦书》云:“能生诸异熟,先业弃汝已,与新业相系,死主引去时,当知除善恶,余众生皆返,无一随汝去,故应修妙行。”

  那么下边就引经书的,一些书来引证。《迦尼迦书》,有一本书这么说,“能生诸异熟,先业弃汝已,与新业相系,死主引去时,当知除善恶,余众生皆返,无一随汝去,故应修妙行”,这就是前面的意思总结一下。

  “能生诸异熟”,能够生的,就是前一辈子造了业,生出现在这个异熟果。那么这个造的业呢,熟了,已经搞完了,报也完了,“弃汝去”,那么它就是要拋弃你走了。你自己呢,新造的业要接连起来,投生去了。“与新业相系”,这个时候就是旧的业满了,那些异熟果也带不走了。新的业呢,要把你引起走了。这个死主就是把你从这辈子的引到后辈子去了。这个时候,除了你所造的善恶之外,其他的众生都回去了,都不能跟你走的,就是说。亲属朋友也好,一切财产也好,“无一随汝去”,都不能跟你走。只有善恶业,却是如影随形,你跑哪里,它跟到哪里,逃不了的。那么造了恶业呢,决定引入恶趣去了。那么善业呢,也不要担心,决定会上人天善趣去的。

  所以说,“故应修妙行”,那么你从这一点考虑呢,应当好好修“妙行”(就是善业),多修善业,否则的话,其它的,你再辛苦,带不走,对下辈子毫无好处。而且就在你追求的时候造了很多恶业,它能把你带到恶道去了。你下恶道的时候,受你恩惠的那些亲戚朋友,他却一个也救你不了。这时候,这样思惟的话,唯一的办法就是造善业了,“故应修妙行”。

  

  吉祥胜逝友亦云:“天王任何富,死赴他世时,如敌劫于野,独无子无妃,无衣无知友,无国无王位,虽有无量军,无见无所闻,下至无一人,顾恋而随往,总尔时尚无,名讳况余事。”

  “吉祥胜逝友”,这是一个人,他们的大德。他也这么说:“天王任何富,死赴他世时,如敌劫于野,独无子无妃,无衣无知友,无国无王位,虽有无量军,无见无所闻,下至无一人,顾恋而随往,总尔时尚无,名讳况余事。”

  这也是一个人劝国王的话。他说“天王”,就是说大王,你再怎么富贵荣华——王当然是最高的了,一切荣华富贵都有了——但是当你要死了,到下一辈子去的时候,那么这个时候你是一个人了,独来独往,好象是什么呢?好象在旷野里边,被敌人所劫击一样,追你一个人。

  “独无子无妃”,只有你一个,你的孩子、王子也没有,王妃也不在。“无衣无知友”,甚至衣服财产都没有,也没有知心的朋友。“无国无王位”,什么国家、王位,这些都是空名了。你这个时候在旷野里碰到一些抢劫的强盗,你的国、王位都对你没有用了。虽然有“无量军”,虽然你当国王,有很多的部队,但是在这个时候,“无见无所闻”,看也看不到,听也不到,毫无作用了。就是说你部队再多,到你死的时候,什么都没有了。“下至无一人,顾恋而随往”,“下至”就是说,甚至于最下的限度,没有一个人对你有什么顾恋而愿意跟你一起走的。谁也走不了,也不愿意跟你走。哪个愿意死嘛?

  “总尔时”,总的来说,这个时候,你的名字都没有了。你这个名字死掉之后,在世界上取消了。历史上就记载了过去这么一个王就完了,世间上就不存在这个名字了。名字也没有了,何况其它的东西呢?一切都是空了。那么我们汉地人也经常有一句话,什么“竹篮打水一场空”。听起来好象是很能够解脱了,但是真正在没有失败之前,或者没有死亡之前,还是明明知道是竹篮子打不了水的,还拼命要打,不到黄河心不死。到最后的时候,没有办法了,那只好心死下来。在有一刻有希望的时候,心不会死的。这就是不念无常的害处,总是要在世间上去争取,造很多罪。

  

  如是思惟有暇义大而实难得,及虽难得然极易坏,念其死亡,若不勤修后世,以往毕竟安乐,仅于命存引乐除苦者,则诸旁生有大势力,尤过于人,故须超胜彼等之行,若不尔者,虽得善趣,仍同未得。

  “如是思惟有暇义大而实难得,及虽难得然极易坏,念其死亡,若不勤修后世,以往毕竟安乐,仅于命存引乐除苦者,则诸旁生有大势力,尤过于人,故须超胜彼等之行,若不尔者,虽得善趣,仍同未得”,这个意思前边也讲过的。他说我们这样子思惟,“有暇义大”,有暇的这个意义极大、利益极大,而且又极难得。虽然难得而得到了,偶尔好容易得到之后,却是极容易坏掉。那么以这样的心来念死亡、念无常的话,假如不好好地精进地修后世的那些善业呢——那么修了之后,可以到毕竟安乐之处了——而假使不这样子的话,就仅仅于在“命存”,就是在还活的时候,追求一些世间的快乐,要消除一些世间的苦。那么我们现在这个世间上,就是大家都向这个方向了,都是追求幸福的生活、要解除人类的痛苦,说起来好象是很有道理了,实际上,“则诸旁生有大势力,尤过于人”,那么这些旁生(就是畜生)呢,有大势力的,像龙、象、狮子,它们的力量比人还要大,它们也会,我们比它们超过多少呢?还不如它了有一些地方。

  “故须超胜彼等之行”,那么我们要超过它了,这是畜生的行了。畜生也会追求自己的现世的快乐,要消灭它的痛苦,它也会。我们难道人头脑那么发达的人,跟它一样吗?当然了,要超过它们的。

  “若不尔者”,假使你不是这样做,跟它一样,“虽得善趣,仍同未得”,虽然好容易得了人身,这个善趣,暇满也得到了,但是不修行,等于没有得到一样。我们说暇满身得到,他目的是什么呢?可以修行嘛,碰到十个圆满,外圆满五个、内圆满五个,那好,正好修行了,他又不修,那等于没有暇满一样。

  

  如《入行论》云:“畜亦不难办,为是小利故,业逼者坏此,难得妙暇满。”

  “如《入行论》云:畜亦不难办,为是小利故,业逼者坏此,难得妙暇满”,就是前面的意思,为现世的小的利益,引乐除苦,这些畜生也不难,也会做。那么你现在为了造这些业,就…

《广论讲记(二)(道前基础二+下士道一)》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