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他就说,虽然饮食也得不到受用,就是这个意思。他的口小得一点点,跟针眼眼那么大,而一个肚子呢,有无量由旬的那么大的肚子,跟山一模大,虽然把大海水吸下去,应当是解渴了,但是口一点点大,吸了的水一点点,跑到喉咙里边,喉咙里边的火早把他烧干了,肚子根本没进去。那么就是说,这个解不了渴了,这就是无治饥渴寒热,这些饥渴寒热没有办法对治的,业报所感的。
那么他的寿量呢,我们下一次讲。今天时间到。
第三十四讲
《菩提道次第广论》。上一次我们讲了地狱的苦,饿鬼的苦,还有旁生的苦。那么饿鬼苦里边不是有一句话吗?就是在九十四页的倒数第三行:“于饿鬼中须依近”,这个“依近”呢,还有一个解释,就是说依止亲近,也是离不开的意思。在饿鬼,住在饿鬼里边,就是离不开下边那些愿望达不到的苦。
那么饿鬼的苦,详细的,总的苦、别的苦,各种各样的,那么这里讲了很多。下边是它的寿量,饿鬼的寿量。
其寿量者,《本地分》及《俱舍论》说,鬼以人间一月为一日,乘此自年能至五百。《亲友书》云:“常无间息受众苦,由其恶行坚业索,系缚一类有情寿,五千及万终不死。” 其释说为一类饿鬼寿量五千,或有一类寿量万岁。
“其寿量者,《本地分》及《俱舍论》说,鬼以人间一月为一日,乘此自年能至五百”,那就是说鬼的寿命,人间的一个月,他是一天。那么这个三十个一天,成了一个月,再十二个月就是一年。那么这个比人的寿命要长得多了。一年就要比人的寿命长得多,那么他的几年呢?他要活五百年,那么这个饿鬼的寿命是相当长,那么受苦的时间也长了。
“《亲友书》云:常无间息受众苦,由其恶行坚业索,系缚一类有情寿,五千及万终不死”,那么这里说是五百年了。《亲友书》里边说做饿鬼的苦是没有间歇的,因为他总是解决不了这个渴、饿的痛苦,所以说,就没有停的,不断地受饿,受这个饥渴。那么为什么要受这些苦呢?因为他造的恶行,他的业很厉害,把他捆起来了。自己造的业自己受,人家没有办法代受的。那么这样子的业把他捆起来,他要捆多少时间呢?他的寿命是五千或者一万年,总死不了,就是要业完了,才死得了。业没有完的时候,把他坚固地捆在那里,要受那些苦。
“其释说为一类饿鬼寿量五千,或有一类寿量万岁”,《亲友书》的解释说,有一类饿鬼,他的寿命是五千岁。还有一类是万岁,人间称万岁是皇帝,这是祝福的话,而饿鬼确实一万岁,但是苦得很。
《本地分》说,三恶趣中身量无定,由其不善增上力故,大小非一。
“《本地分》说,三恶趣中身量无定”,下边是说他身的大小。那么根据《瑜伽师地论·本地分》里边说,三恶趣里边的,那些地狱、饿鬼、旁生,他们的身的大小是没有一定的,“由其不善增上力故,大小非一”,因为他造的恶业不一样,那么他的身体大小也不一样。像无间地狱的身体就极大,到处在受苦,整个的遍满一个地狱。那么旁生最小的呢,那些虫虫,一点点大,也算一个旁生,也算一条命。那么因为它业力的不同,感的身体大小也不一样。
若思如是恶趣众苦,应作是念,现在探手煻煨之中住一昼夜,或于严冬极寒冰窟,裸而无衣,住尔许时,或数日中不用饮食,或蚊虻等,哳咬其身,尚且难忍,何况寒热诸那落迦,饿鬼旁生互相吞啖,是等众苦,我何能忍。
“若思如是恶趣众苦,应作是念,现在探手煻煨之中住一昼夜,或于严冬极寒冰窟,裸而无衣,住尔许时,或数日中不用饮食,或蚊虻等,哳咬其身,尚且难忍,何况寒热诸那落迦,饿鬼旁生互相吞啖,是等众苦,我何能忍”,那么饿鬼的苦、地狱的苦、旁生的苦,假使你体会不到的话,那么你可以作个试验,怎么试验呢?把自己在“煻煨”(就是烧热的炭灰)里边,把手伸进去,住一昼夜。手伸在这个烫的灰里边,摆一昼夜。或者严寒,在极冷的北极那些地方,冰窟、冰洞洞里边,不要穿衣服住他一夜,一昼夜。或者,几天里边不吃东西,这是饿鬼苦了。前面的煻煨跟冰窟呢,是寒冰地狱跟极热地狱的试验了,那么几天不吃饮食就是试验做饿鬼的苦。“或蚊虻等,哳咬其身”,那是畜生了。蚊子、虻子,那些蚊,虻就咬起来很痛的,牛虻嘛。咬,你还难忍,我们在这个人间,蚊子、虻子来咬你的时候,“尚且难忍”,何况“寒热那落伽”,那个极热的、或者极寒的这个地狱,或者饿鬼,或者旁生互相吞啖,这些苦我们怎么忍得下去呢?那么畜生的苦,互相吞啖,大的要吃小的。那么我们以前看到这个,小时候看电影了,电影里边那些非洲的黑人,他们两个部落打仗的时候,打败的这个俘虏的人就拿去祭天了,杀了祭,杀掉了。那么这些苦,你想一想,能不能忍得下去?
度现在心,乃至未能转变心意,起大怖畏,应勤修习。若虽知解,或未修习,或少修习,悉皆无益。
“度现在心,乃至未能转变心意,起大怖畏,应勤修习”,那么你现在把你的心想一想,假使你还没有心改变,就是说对这些还不能起大怖畏的话,那么你还要好多地修,修这个苦。如果你一想起这个地狱、饿鬼、畜生的苦,起大怖畏,寒毛竖立了,那么已经够量了。如果还没有达到这个要求,那你还得要修了,不修的话,这个苦的感觉生不起来的话,后边的出离也就起不了了。因为你不感到苦么,你不想出离。所以后头一连串的修法,都修不起。
所以《菩提道次第》是很巧妙的一本书,前面的环节没有修好,后面是达不上去的。整个的佛教也就是这样子的。所以说不要嫌低,前面的,你低的修不好,后面的再高的,你无伦如何跨不上去。跟梯一样的,一节节上去,前面梯你不踩的话,要跳上高度的,你没有这个能力的,要摔下来的。所以说,这个修苦的心一定要能够生起来。
如《事阿笈摩》说,庆喜妹家二甥出家,教其读诵,彼读数日,懈怠不读,附与目犍连子,仍如前行。
下边举个例,叫我们怎样把这个苦生起来,它的量如何呢?他就举一个《事阿笈摩》,一本讲戒的经里边说,“庆喜妹家二甥出家,教其读诵,彼读数日,懈怠不读”,那么“庆喜”就是阿难了,阿难妹妹有两个孩子,他的外甥,出家了。那么出家么当然教他要读诵了,念这个经了。不愿读书了,他读了几天,不想读了。那么这个情况我们这里有没有?可能还有。那些沙弥里边,道念不念的,背书,叫你背什么背什么,开头很有劲,背两天,没有味道的,不要念了。那么这个好不好呢?不好。“附与目犍连子”,那么阿难这两个人教不好,就交给目犍连了。目犍连子,他“仍如前行”。那么交给他之后,还是一样,叫他念,道念不念,念两天就不要念了。
庆喜嘱曰,应令此二意发厌离。目犍连子引至昼日所经处所,化为有情大那落迦。彼等闻其斫截等声,遂往观视,观见斫截所有众苦,又见彼处有二大镬,涌沸腾然。问云:此中全无入者耶?报云:阿难陀有二甥,既出家已,懈怠废时,死后当生此中。彼二慌恐,作如是念:设若知者,现或置入,次返目犍连子处,详白所见。
“庆喜嘱曰,应令此二意发厌离”,那么阿难就给目犍连说:“你有神通嘛,把这两个沙弥呢,叫他发起厌离心吧。”
“目犍连子引至昼日所经处所,化为有情大那落迦。彼等闻其斫截等声,遂往观视,观见斫截所有众苦,又见彼处有二大镬,涌沸腾然。问云:此中全无入者耶,报云:阿难陀有二甥,既出家已,懈怠废时,死后当生此中。彼二慌恐,作如是念:设若知者,现或置入,次返目犍连子处,详白所见”,那么目犍连就用神通了,就在他们经常白天所经过的地方化一个有情那落迦,有情的大那落迦就八热地狱了。那么他们经常走的地方,他化了个地狱。这两个外甥呢,经常走这个地方,这一天他又走了。走了,听到那个在杀、砍、斫那些有情的声音,很厉害。他就去看了,到底什么事呢?
“观见斫截所有众苦”,看到那个地狱里边,砍那些罪人的那些苦的情况,那么看了害怕了。那么又看到那个里边有两个铁镬子,里边烧得沸滚的。他们两个孩子就欢喜东问西问的,他就是说问他们,他说:“这个里边没有人的吧?”这个狱卒就告诉他:“这个是空的,但是阿难陀有两个外甥,他们出家之后,不好好用功,懈怠废时,那么死掉以后,就要丢了这个镬子里去了。”“彼二慌恐”,他们听到之后很害怕了,他们就想了,赶快不要告诉他,他们就是阿难的外甥。如果告诉他们,知道了之后,可能现在就把他丢进去了。那么马上就逃跑,逃回去了。
那么回到目犍连子(他们的师父)那里呢,“详白所见”,把这些看到的东西详细地告诉他。
目犍连子告云:二求寂,若此过患,若余过患,悉是由其懈怠所生,当发精进。彼二遂发精进,若未食前,忆念地狱,则不饮食;若于食后而忆念者,即便呕吐。
“目犍连子告云:二求寂,若此过患,若余过患,悉是由其懈怠所生,当发精进”,目犍连就教育他们,他说:“你们两个沙弥,这些过患,或者这些受苦的事情,或者其它的一些更多的受苦的事情,都是由懈怠而生的,你们要好好精进了。如果懈怠的话,不但是这些苦要受,还有其它很多苦还得要受的。”
“彼二遂发精进,若未食前,忆念地狱,则不饮食,若于食后而忆念者,即便呕吐”,那么他们看到这个地狱可怕了,他们就想到再懈怠下去的话,就要堕地狱去了,那个太可怕了。他们两个就要开始要精进了。在吃饭的时候,还没吃,想想地狱的事情,也吃不下去了。假使饭吃好了,又想起地狱的那些苦呢,就要呕吐,饭都吐出来了。那么这个我们一次不是也讲过吗?你看了可怕的事情就会产生这个现象。以前不是上海杀汉奸吗?有两个人,有几个亲自看到杀头的那个,回来之后饭都不要吃了,吃下去要…
《广论讲记(二)(道前基础二+下士道一)》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