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广论讲记(二)(道前基础二+下士道一)▪P6

  ..续本文上一页,他又回去了,你想这个人呆不呆呢?回去等死去了。那么这样的人不是太愚痴了吗?那不是他的心都没有了,好象给咒迷住一样地呆呆地又回去受死去了?那么恶趣的苦比监狱的苦,比处死的死刑的苦,那不知道要重多少,那么我们好容易恶趣逃出来了,这个身体,暇满身,能够跳出恶趣的身体也得到了,不利用,又白白地回去了。这个想一想太可惜了。所以说这样的道理应当数数地修,数数地思惟。

  下边引一些经教的话来说。“如圣勇云”,圣勇,有的书上说马鸣菩萨。“得何能下种,度生死彼岸,妙菩提胜种,胜于如意珠,功德流诸人,谁令此无果”,“得何”,得到什么样的身体能够下一个种子,什么种子?能够度脱生死彼岸的微妙的菩提的殊胜的种子。就是说以哪一种身体能够下这个脱离生死、彼岸成佛的种子呢?就是人身了,暇满人身了。这个暇满人身“胜于如意珠”,如意珠你要求什么就能得什么,求财得财,求衣服得衣服,求医药得医药,什么都有,但是不能求成佛。你说一个如意珠得到了,你求它,你说我要成佛,那这个如意珠没有办法的。如意珠是有漏法,那么你这个暇满的身体呢,你好好修的话,即身能成佛的,那么这个是比如意珠不知道要胜多少。你如果死掉了,快死了,求如意珠把你延长寿命,这个也做不到的,但是这个暇满身体可以使你跳出生死苦海。这个一比较的话,暇满身体比如意珠高胜不晓得多少倍。

  那么如意珠尚且不能跟暇满身体比,现在的财富怎么能比呢?如意珠是什么财都能够出来的。而现在仅仅为了几个生活的钱,要把这个暇满身体浪费掉了,可惜啊!那个如意珠尚顶不过的身体,你去为了几个工资,把这个暇满身体,就这么为了生活而浪费掉了,这个如果懂一点佛法的呢,再也不干的蠢事情的。但是偏偏有人会去干,那就是说这些人呢,佛法实在是没有学进去。表面上拿本书,也在听经,也在看经,没有把它的真的意义吸取,只是看个皮毛。那么这些人呢,说他学过没有?学过了。学到没有?没有学到。结果走的道路就错了,很可惜。那么现在我们学到的呢,要校量一下,到底哪个上算呢?还是要钱呢,还是要离苦呢?哪怕你成佛做不到,增上生总是可以做到的。下边就要说了,最高的是决定胜,下一步的,退一步的,增上生,都靠这个身体得到。如果仅仅为财了、为色了、为权了,那就跟畜生一样了,前面说过的,这些,旁生也能做到的,我们把暇满身体去做这些了,这太可惜了。

  

  《入行论》亦云:“得如是暇已,我若不修善,无余欺过此,亦无过此愚。若我解是义,愚故仍退屈,至临命终时,当起大忧恼。若难忍狱火,常烧我身者,粗猛恶作火,定当烧我心。难得利益地,由何偶获得,若我如有知,仍被引入狱,如受咒所蒙,我于此无心,何蒙我未知,我心有何物。”

  《入行论》,这是第四卷里边也说,“得如是暇已,我若不修善,无余欺过此,亦无过此愚”,它说得了这个暇满的身体了,这样的身体得到了,假使不拿它来修善法的话,它就是说增上生、决定胜这些善法不修的话,“无余”,这样子地欺诳自己,没有其他的一种谎话的欺骗更超过这个了,也没有这个愚昧,什么愚昧呢?不知取舍,哪是好的该取,哪些坏的该舍的,不知道。该取的不取,暇满身得到之后,该修善法的不修,而去取了什么呢?那些五欲的财富。该舍掉的那些烦恼恶行不舍,而去取那些,为了自己的现世的利益造了很多的罪,那就是说这是绝对的愚痴,绝对的愚蒙,欺骗。

  “若我解是义,愚故仍退屈,至临命终时,当起大忧恼”,那么假使你这个道理是懂了,而行动上跟不上去,这个“愚故”,因为自己的愚痴,没有跟上去做,“退屈”,而行动上退下来了,那么这个样子做的话,你决定不修善么就是造恶了。造恶的时候,临命终的时候,自己知道要到恶趣去了,临命终的时候,这些恶相要现前的,那个现前的话,这时候起大忧恼有什么用呢?来不及了。我们不修善法么,决定追求这些世间的快乐,就是五欲了,那么就是造烦恼了,起烦恼么造业了,造业之后,临终决定堕恶道。这个恶道的现前的相现前的时候,大忧恼也来不及了。所以不要临时抱佛脚,是来不及的,那时候忧恼呢,这个跟了业报就去了。去哪里去?最严重的,地狱了。“若难忍狱火,常烧我身者,粗猛恶作火,定当烧我心”,假使说你下恶道,地狱去了,这个不能忍受的地狱的火——将来我们要讲恶道的苦的时候,就是有燃烧地狱,大火所烧这个地狱——假使说你丢了那个地狱去了,这个不能忍受的狱火不断地来烧你的身体,中间停一下也停不住的,不断地在烧。这个时候你心呢,粗猛的恶作,就是你追悔的忧恼的心,就烧你的心。这个身体受了狱火的烧,心里追悔了:为什么当时暇满身体不好好修善,造了很多的恶业,又回到地狱受苦呢?这个忧恼心非常,这个就是烧自己的心,这是身心都受烧,那是苦,不好说了。

  “难得利益地,由何偶获得,若我如有知,仍被引入狱,如受咒所蒙,我于此无心,何蒙我未知,我心有何物”,这是痛惜的话了。它说难得得了一个利益的地,得到一个暇满的身体,“利益地”就是指暇满身了。那么这样子偶然得到呢,也不是随便无缘无故得到的,过去积了很大的福,发了很大的愿,不愿意受现世的快乐,要受增上生,发愿下一辈子能得暇满身体。过去持戒,精进地修布施、修忍辱,发了清净的愿了,才得到一个暇满身体,假使你能够知道这些道理的话,而没有去好好地做,仍退却了,做那些五欲、烦恼的事情,又引到地狱去了,那你自己就像被邪咒所迷住了。“我于此无心”,好象是自己没有心了,心给咒迷掉了,自己做不了主了。“何蒙我未知”,什么东西把我蒙蔽了,使我不知道呢?“我心有何物”,那么我心里决定有个东西在作祟。这是什么呢?这个《入行论》的下边接下去了——烦恼嘛,贪、瞋、痴那些烦恼。明明你自己可以知道这个道理,好好利用暇满身体做增上生、决定胜的利益的事情,可以做到的,不会受苦的,越做越快乐的,将来成了佛,毕竟安乐的,而被一个东西蒙住了,这个东西是什么呢?烦恼。所以说我们自己要检查,当我们做个事情的时候的动机是不是烦恼?是烦恼的动机呢,决定要受苦的,烦恼要造业,造了业之后的果就是苦。所以说要自己好好地检查自己,如果说对这个道上要退,这是极端危险的事情。现前的人退的是不少,但是我们不要看他退了,就向他看齐了,你也去退去了。他下地狱火烧了,你也去烧吧——受不了的,还是不要去烧好。

  

  敦巴亦谓慬哦瓦云:“忆念已得暇满人身乎。”慬哦亦于每次修时必诵一遍,《入中论颂》中“若时自在转顺住,设不于此自任持,堕险成他自在转,后以何事从彼出”而为心要,应如是学。

  “敦巴亦谓慬哦瓦云”,那么这是过去的那些仲敦巴跟慬哦瓦他们两个一起修行的人。“忆念已得暇满人身乎”,就是提醒他,你是不是记得住你得到暇满身了,你要记住啊。记住什么呢?暇满身得到了,该怎么办啊?好好修了。

  “慬哦亦于每次修时必诵一遍,《入中论颂》”,慬哦瓦他也是很警惕的,他每一次修的时候,要念一遍《入中论》里边的一个颂。什么话呢?就是“若时自在转顺住,设不于此自任持,堕险成他自在转,后以何事从彼出而为心要,应如是学”,那么慬哦瓦是每一次修的时候一定要把《入中论》这个颂念一遍,“而为心要”,把它当作一个修行的一个重点。那么我们也要向他这么学。

  那么哪个颂呢?这有这个话,假使,“若时自在转顺住”,自在转,你可以自己做主的,随顺,“顺住”,就顺了这个住的时候,就是得暇满身的时候,你要做什么可以做得到的。“设不于此自任持”,自己不做主,不去好好修,假使你不去好好修的话,“堕险成他自在转”,那么你不好好去修的话,不自任持的话,那么随了烦恼去做坏事了,那么堕险道,恶道去了。“成他自在转”,那自己做不了主了,堕了恶道之后,被人家做主了。地狱里边你想修行,狱卒把你扠到油锅里烧起来了,把你痛都痛死了,死去活来,你怎么修呢?修不成了。“后以何事从彼出”,这个时候,他自在转了,你没有主宰了,你以什么方法从恶道里跑出来呢?所以说恶道进去容易,出来是极难的,那要苦受得干干的,什么都受完了,才能出来。那么你是在能够好好修、自己做主的时候不修,到自己做不了主的时候,你怎么样子出来呢?这些话呢,他每次念诵的时候,每次修的时候都要念一遍,那么警惕自己了。那么宗大师的话呢,就是说我们也应当这么学了。

  

  如其观待毕竟义大,如是观待现时亦然,谓增上生中,自身受用眷属圆满之因,布施持戒及忍辱等,若以此身易能成办,此诸道理亦应思惟。

  “如其观待毕竟义大,如是观待现时亦然”,那就是说前面说的是毕竟义,就是成佛的最高的利了,这是最大的,那么这是上根利器做得到。那么下一步、退一步的,不是上根利器怎么办呢?“如是观待现时”,对现在可以得到增上,增加我们的福报,也是一样的,也是靠这个身体的。什么叫现时的利益呢?就是说增上生了。我们要求增上生,中间的“自身”,圆满的人身,“受用”资财不缺乏,“眷属”都圆满。自身圆满,暇满身;受用圆满,资财丰富;眷属圆满,他就可以教化。否则你成了,自己成就了,教化没有,没有人听你话,也不起作用。那么很多事情要大家一起干的,住持正法要僧团,你没有眷属,光杆司令也不行。所以说自身圆满,受用圆满,眷属圆满,它的因是什么?布施,布施就是受用圆满的因;持戒是自身圆满的因,持了戒才能得人身嘛,这个大家知道,受个五戒得人身么;那么眷属圆满么要忍辱,等等。这一些要求自身圆满,受用圆满,眷属圆满,它的因就是要布施、持戒、忍辱等等。

  …

《广论讲记(二)(道前基础二+下士道一)》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