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广论讲记(一)(道前基础一)▪P11

  ..续本文上一页来他们西藏就请了莲华戒大师来,因为这个是静命论师授过记的,你们有什么困难的时候,到印度去请莲华戒大师。莲华戒大师跟支那堪布大概辩论了三年,最后支那堪布输了。他们辩论的约定就是说哪个输了之后,因为当时国王搞不清楚,莲华戒是搞中观的,支那堪布是禅宗的一派,那么国王就说,你们两位就辩论,哪个输了就给胜者献花,从此退出西藏。结果辩论下来支那堪布输掉了,输掉之后呢,支那堪布就向莲华戒献了花,退出西藏。

  那么这样子呢,“莲华戒大阿阇黎善破灭已”,把不正的见破灭之后,“决择胜者所有密意”,把“胜者”——佛所有的讲缘起性空的秘密的意思都能够把它决择,讲清楚。“为恩极重”,这个对西藏恩德是极大的。这是前弘期。

  于后宏圣教,则有一类妄自矜为善巧智者及瑜伽师,由其倒执相续部义,于教根本清净梵行,作大损害,为此善士,善为破除。复能殄灭诸邪执着,弘盛增广无倒圣教,故其深恩普徧雪山一切众生。

  那么后宏期的时候,因为时间久了,这个后来朗达玛——藏王朗达玛灭法,他是信苯教的,把佛教几乎灭尽了。那么这个佛教就衰败下去了,这个时候西藏的佛教极差。那么后来的后弘期呢,就是智慧光、菩提光他们两位要振兴西藏的佛教,就派了人,到印度去请阿底峡尊者。

  那么为什么要请尊者呢?因为当时的西藏有一些“则有一类妄自矜为善巧智者及瑜伽师”,他自以为是自己很通,是一个智者,就是说精通三藏的,或者瑜伽师,修行极好的。“由其倒执相续部义,于教根本清净梵行,作大损害”,他对“相续部义”,就是密宗的那些道理“倒执”,颠倒执了。他把密宗的一些道理误解了,对教的根本的清净梵行作大损害。就是说密宗里面修双身法的那些法呢,他们执为是最高,以为是随便好修的,而对那些持清净梵行的别解脱戒的那些呢,他们认为这些是执着,不需要的。那么这是搞错了。那么这样子呢,“为此善士,善为破除”。阿底峡尊者,对这类恶见他全部把它破掉了。

  “复能殄灭诸邪执着,弘盛增广无倒圣教”,还有那些其他的一些邪执都能够把它消除,“弘盛增广无倒圣教”,把真正的佛教宏扬起来,增长广大。“故其深恩普徧雪山一切众生”,所以他的恩也普徧到西藏的一切的众生,都蒙他的恩能够得到真正佛教。否则,他不来,那些倒执的里边就把佛教的意思搞错了。

  这一类我们现在还是有,他要对清净梵行呢,他就不重视。阿底峡尊者破除这个,宗大师继承了阿底峡尊者的教授教诫,就是说出家人不能修这个。

  这个我们这里,尊者的事业讲完了,三个殊胜都讲完了。那么他造论了,有受生的殊胜,他的功德的殊胜,事业的殊胜,那么可以造论了。

  如是造论,光显能仁所有密意。复有三种圆满胜因,谓善所知五种明处,及具教授,谓从正徧知展转传来,于其中间善士未断修持彼义扼要教授,并得谒见本尊天颜,获言开许。

  “如是造论,光显能仁所有密意”,要光扬显示佛所说的一切经教的密意,那么要能够造论的话,还要“三种圆满胜因”,还有三个因相。就是假使要造论的话,有三种圆满的因相能够具足呢,造论才有正确的,否则的话就不敢保证一定是正确的。那么哪三个圆满的殊胜的因呢?

  “谓善所知五种明处”,对五明都精通的,这是第一个。我们说要光扬佛的圣教要精通五明,如果不精通五明的话打不开。因为我们说现在你弘法了,很多人,气功师弄些假的科学,来修饰他的理论,你如果对这一方面你不懂,你就辩不过他的,那么所以说要五明都要懂、都精通。

  第二个,“及具教授”,单是学了五明还不够,要具教授。“谓从正徧知”——正徧知就是佛,从释迦牟尼佛“展转传来”的。“于其中间善士未断”,就是师师相授中间的法流——清净法流没有断掉的。“修持彼义扼要教授”,修持那些法义的重要的一些教授教诫,要有这个东西,这些教授要有。那么这是第二个,就是要有这些教授。这些教授是什么,就是从佛开始展转传下来,清净法流没有断,中间师师相授,没有断掉的传承,它里面那些教授要有、具足。

  第三个,“并得谒见本尊天颜,获言开许”。那就是见本尊,本尊印可的,可以造论。那么要具足这三种条件呢,造的论是最殊胜的。

  此等随一虽能造论,然三齐具极为圆满,此大阿阇黎三皆备具。

  “此等随一虽能造论,然三齐具极为圆满”,那么这三个里面虽然说祗要具足一个也可以造论,但是三个能够全部完备的话,那是最殊胜最圆满的。“此大阿阇黎三皆备具”,我们说阿底峡尊者他造论的时候这三个条件都具足的,也就是说,他造的论极殊胜,是可信的,不要怀疑。

  其为本尊所摄受者。如《赞》云:“胜欢喜金刚,立三昧耶王,雄猛世自在,主尊度母等,谒颜得许故,或梦或现前,常闻最甚深,及广大正法。”

  “其为本尊所摄受者”,那么再讲阿底峡尊者为他所修的法的本尊摄受他,那些依据在哪里?

  “如《赞》云:胜欢喜金刚,立三昧耶王,雄猛世自在,主尊度母等,谒颜得许故,或梦或现前,常闻最甚深,及广大正法。”这是说阿底峡尊者得到本尊所摄受的。他这里举了四个,一共大概有五个,还有一个没有写,就是“等”。

  四个就是,“胜欢喜金刚”,是一个本尊名;“立三昧耶王”,三昧耶王尊者也是一个本尊的名字;“雄猛世自在”就是千手观音,观自在,“雄猛”就是勇士,第三个就是观自在本尊;第四“度母”;那么“等”,还有其他的。他这些本尊都亲自现身允许。或在梦里面或在现前,经常听到他们给他讲最甚深的广大的正法,就是两个深见派的广行派的法,本尊或者梦里面,或者是定中现身给他讲。这就是说得到本尊摄受。

  师传承中,有所共乘及其大乘二种传承。

  他的传承有两个,一个是“共乘”,共二乘的,一个是“大乘”,这专指大乘的,这两个传承。

  后中分二,谓度彼岸及秘密咒。度彼岸中复有二种传承,谓见传承及行传承。其行传承复有从慈尊传及妙音传。

  大乘的传承里面又分两个,“谓度彼岸及秘密咒”,“度彼岸”就是波罗蜜乘,就是显教的那一派。“秘密咒”就是金刚乘,密宗的。那么就是说大乘里面也分两个,波罗蜜乘跟金刚乘。

  “度彼岸中复有二种传承”,那么显教的大乘里面又有三个传承,“谓见传承及行传承”,深观派——深见派或者第二个是广行派,那么深见派,广行派是两个。广行派又分两个,一共是三个。“其行传承,复有从慈尊传及妙音传”,他的三个传承呢,就是说广行派的行传承,就是广行的传承又分两个,一个是从弥勒传下来的,传到无著菩萨的;一个是从妙音,就是文殊菩萨传给寂天尊者的。那么这是一共三个。

  于密咒中,亦复具足传承非一,谓五派传承,复具宗派传承,加持传承,及其种种教授传承等。

  “于密咒中,亦复具足传承非一”,在密法里面他的传承不是一个,很多。“谓五派传承”,那么他总的说呢,有五派传承,这五派呢,我们在传记里面就有,哪个五派呢?就是说第一个,一切密咒的总的传承,第二是集密的传承,第三个是母部的传承,第四个是格瑜的传承,第五是阎曼德迦的传承,一共五个,这是《传记》里面有的。那么其他的,还有这个“宗派传承,加持传承,及其种种教授传承等”,那就不详细说了。

  亲从闻学诸尊长者,如《赞》云:“恒亲近尊重,谓寂静金洲,觉贤吉祥智,多得成就者。尊又特具足,从龙猛展转,传来最甚深,及广大教授。”说有十二得成就师,然余尚多善巧五种明处者,前已说讫。是故此阿阇黎能善决择胜者密意。

  “亲从闻学诸尊长者,如《赞》云:”他亲自从那里学的那些尊长,有哪些呢?那么《赞》里边就说,就是亲自学的那些师承,“恒亲近尊重”,他经常亲近的师长就是上师,“谓寂静”,有的地方叫馨底巴,“金洲”,金洲大师,“觉贤吉祥智,多得成就者”,他举了三个,实际上还有很多,都是得了大成就的。

  “尊又特具足,从龙猛展转,传来最甚深,及广大教授”,而尊者又特别的具足了从龙猛传来的最甚深的广大的教授教诫,这个他都具足。

  “说有十二得成就师”,这个补充,前面举了三个名字,一般说他有十二个得了大成就的师承。“然余尚多”,实际上说其他的还更多。“善巧五种明处者,前已说讫”,善巧五明的,前面已经讲过了,一开头就讲过了,这里不讲了。

  “是故此阿阇黎能善决择胜者密意”,所以这个阿底峡尊者能够善巧的决择佛的密意。因为他那么大的功德,学了那么多,又得到本尊的印可的,能够很善巧的决择佛的密意。

  此阿阇黎于五印度、迦湿弥罗、邬仅、尼泊尔、藏中诸地,所有弟子不可思数。

  这是说他的弟子,阿底峡尊者在印度也好,迦湿弥罗也好,其他的尼泊尔等等地方,还有西藏,他的弟子数字不可思数,弟子很多。

  然主要者印度有四,谓与依怙智慧平等大善巧师,号毗柁跋,及法生慧、中狮、地藏,或复加入友密为五。

  主要的,“印度有四,谓与依怙智慧平等大善巧师,号毗柁跋”,这一位是跟阿底峡尊者智慧几乎平等的一个大善巧的师叫毗柁跋,这个我们都不熟悉了。“及法生慧、中狮、地藏”,印度有四个大弟子,或者加上一个“友密”,为五个,那么友密也是一个,那是很有名的。

  哦日则有宝贤译师、拿错译师、天尊重菩提光。

  这是最有名的几个。拿错译师就是去迎请阿底峡尊者的那个,菩提光是国王。

  后藏则有迦格瓦,及廓枯巴天生。罗札则有卡巴胜位,及善护。康地则有大瑜伽师、阿兰若师、智慧金刚、卡达敦巴。

  那么多,那么几位。

  中藏则有枯、口鹅、种三。

  这是略名。那么他的大弟子就是到处徧,最著名的就是这几个。

  是等之中,能广师尊所有法业,大持承者,厥为度母亲授记莂,种敦巴胜生是也。

  这些大弟子里面能够把阿底峡尊者所有的弘…

《广论讲记(一)(道前基础一)》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