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广论讲记(一)(道前基础一)▪P32

  ..续本文上一页病缘医药,供养好的药,这些就是并不需求。那么这些在徒众里边,说法的时候一点也没有要求这些东西。

  那么要什么呢?“余则智者恒愿自,及诸有情当成佛。为利世故而说法,思彼即我安乐具”,这个意思和前面是一样的,这些都不要求,那么余下来该求什么呢?“智者恒愿自,及诸有情当成佛”,经常地要,恒常地发愿,自己跟一切有情都要快快成佛。“为利世故而说法”,为了利益一切众生而说法,就我们开始念的归敬颂,“为利有情愿成佛”,就是这个意思。“思彼即我安乐具”,说法的功德就是我最好的安乐的资具。前面说的饮食、衣服、医药、卧具,再好,不需求,祗求说法的功德。说法的功德是什么?并不是说说了法之后,这个功德将来我感发财致富,高地位,这不是,这个功德就是自他成佛。自他的成佛这个功德就是我最好的安乐资具,最好的你要供养饮食衣服什么东西,这个不需求,祗要求大家成佛,这就是最好的。其他的不要。这是说法的要求。

   丙四 于何等境应说不说所有差别

  于何等境应说不说所有差别者。

   那么这个里边就是说对什么人该说法,在什么时候或者什么处所对什么人不该说,这牵涉到很多戒律的事情。我们既然《广论》里说了,我们也就不回避,念过去,但是也不广说。

  如《毗奈耶经》云:“未请不应说。”谓未启请不应为说,虽其请白亦应观器,若知是器,纵未劝请,亦可为说。

  “如《毗奈耶经》云”,这个戒里边说了,“未请不应说”,没有请不要说,人家没有请,你来不及说,这是对法不尊重。那个在《俱舍》里边我记得末法时期的现象,就是有这些,人家又不要听,你说法的人跟在后头,跟“讨口子”一样的啪啪啪讲给他听,讲给他听的目的是为了利养了,这个好象是把法贱卖给人家,求自己的利养。这个是不对的。所以说法是尊贵的,没有请的话,不要说。不请的不说。

  “谓未启请不应为说”,人家没有请,你就不要给他说。不请而说,很显然的,你是有所要求了。你讲给他听,他好给你报酬,这个意思了。所以没有请不要说。而且还有个呢,不对机。人家没有这个要求,你给他说了,他不但是做不到,而且轻法慢法,对法不产生尊重的心。

  “虽其请白亦应观器,若知是器,纵未劝请,亦可为说”,那么你即使他请了,也要观察,他是什么根器,该说什么法。假使说,他请了,他是下士道的根器,说那些人天的法,恶趣、恶道的那些法,下士道。假使中等根器的,说中士道。上等根器的说上士道。乃至密法根器的说金刚乘的道。

  也有一些他是以骄慢心请的,就不说,也可以。以试探心,看你懂不懂,看你说的善不善巧,以这种心来请法的可以不说。

  下边,有一些他确实是根器,假使没有请,也可以给他说。这是一个例外。

  如《三摩地王经》云:“若为法施故,请白于汝者,应先说是语,我学未广博,汝是知善巧,我于大士前,如何能宣说。汝应说彼语,不应忽尔说。观器而后行,若已知是器,未请亦应说。”

  “如《三摩地王经》云:若为法施故,请白于汝者,应先说是语:我学未广博,汝是知善巧,我于大士前,如何能宣说?”这个就是谦虚了。《三摩地王经》里边就有这个话,假使你为法施的时候,那么有人“请白于汝”,请法,那么当然这个对方是有一些身份、有一些知识的人。那么你就这么说,“先说是语”,应当这样说,他说我学得并不很广博,“汝是知善巧”,你是学得很多的,各方面都懂的。“我于大士前,如何能宣说?”我对你这样子的大士——大菩萨之前,怎么好讲呢?对你之前没什么好讲的。这是谦虚的话,那么就是先谦虚一番。

  “汝应说彼语,不应忽尔说”,那么就是你把谦虚的话先说一下,不要没头没脑的冲上去就说起来了。就是说之前,先谦虚一番,然后再慢慢说。

  “观器而后行,若已知是器,未请亦应说”,那么要说法的时候,观这个请法的人的根器而说,“而后行”,再说法。如果你说的不对机,他不但听了修不起来,甚至于会谤法,会生怀疑等等。对不是无上密的人,你对他说无上密的法,他会毁谤。那么这个所以说要“观器而后行”。

  “若已知是器”,那假使说你知道他是法器,“未请亦应说”,即使他没有请,你感到时机到了,也可以给他说。这是法师要自己观察了。这是《三摩地王经》里边有这么说。

  复次《毗奈耶经》云:“立为坐者不应说法,坐为卧者不应说法,坐于底座为坐高座不应说法,妙恶亦尔。在后行者为前行者不应说法,在道侧者为道行者不应说法,为诸覆头抄衣双抄抱肩及抱项者不应说法,为头结髻着帽着冠着鬘缠首不应说法,为乘像马坐辇余乘,及着鞋履不应说法,为手执杖伞器剑钺,及被甲者,不应说法。”返是应说,依无病也。

  “复次”,那就是宗大师说的话,都不是他自己说的,一切都是引经据典而说的。下边又《毗奈耶经》里边有很多的规矩。

  “立为坐者不应说法”,人家坐在那里,你站在那里,你不能给他说,不尊重法么。我们说为什么说法的人要坐高座,并不是说他抬高自己,也不是说人家搞个人崇拜,这是尊重法,因为他在说法,我们把他抬得高高的,他不说法那就不必了。这是尊重法的事情,不是尊重人。

  “坐为卧者不应说法”,那你坐在那里,人家睡在那里,那你不可给他说法。那么懒,这个说法还睡觉,那不好说。反过来讲他害病,发高烧,你说:“我说法,跪下来。”这个也不对了,把他害死了。这个后边说,有病可开许的。

  “坐于底座为坐高座不应说法”,自己么坐在很底下,人家坐得高高的,那拍马屁了,这些好象是给那些当官的、有大财势的,他坐得很高,你在下边给他说,这个当然是不应当的。

  “妙恶亦尔”,人家坐在妙座,很高贵的华丽的座,你坐在一个破破烂烂的座,给他说法,也不应当。

  “在后行者为前行者不应说法”,人家跑在前头走,你在后边啪啪啪地给他说,跟“讨口子”一样的,这个当然是极不威仪,不要说。

  “在道侧者为道行者不应说法”,人家在道中间在走,你在他一边给他说,卑躬下膝的,那也不要。

  下边是各式各样不恭敬的人的相貌。“覆头”,头上盖包起来的。“抄衣”,把衣将身体裹起来的。“双抄”,两边都包,包起来了。“抱肩”,肩上围起来,“抱项”,颈项是围起来,这些人就是不恭敬的表现,这样的人呢不应说法。恭敬是什么?我们经上都看到的,“偏袒右肩”,这是最恭敬的穿衣的方法。其他的包起、抄起、裹起的不是恭敬相,就不要给他说。

  “为头结髻着帽冠着鬘缠首不应说法”,打个髻,老道一样的,或者戴帽子的,着冠的,那些做官的冠,那么着了华鬘的,头上扎了鬏鬏的那些人都不要给他说法。那就是不恭敬,这些都是不恭敬的相。对说法么要恭敬,对不恭敬的人不要给他说的。

  “为乘象马坐辇余乘”,乘象的、骑马的、坐在车上的或者其他的,乘马车羊车等等,或者是人拉的车,现在汽车等等,人家坐在车上你站在那里给他说法,人家骑在马上你给他说法,都不恭敬的,不要说。

  那么下边呢,印度他们是地方不穿鞋的,他们说法鞋履都要脱掉的,进了殿就要脱掉的,所以说对着鞋履这些人不要说法。

  手里拿了杖、兵器、或者伞、或者宝剑、钺、武器等等,披甲的,穿了盔甲的那些人都不要给他说,那些都是不恭敬的相。你要恭敬的话,我们经上都看到了,一些国王大臣看到佛来了,他就把剑了武器都弃在地下,把甲解了,再合掌恭敬再给佛顶礼听法。所以着了这些东西就不能给他说。

  “返是应说”,那么反过来,不是这样子的呢,就要说了。“依无病也”,那么前面说的就是没有病的人,有病呢就开了,有病的人他坐在那里你给站着说也可以,他睡在那里你坐在那里说也可以。他坐的高一点,假使说在医院里,病人的床就很高,那你一定要他坐在下边、坐在地下你给他说,这也不必。这是说法的一些规矩。总的来说呢,听法的人带了不恭敬的相的就不要说。

  那么我们在其他丛林,冬天戴帽子,这个是不恭敬的表现。那么多寒国土,开许用种绒线帽,把头包得紧紧的,跟头的样子一样的,这个是开许的。大冷天的时候,你上殿可以戴一下,其余的帽子、平顶帽一概在顶礼、诵经、说法的时候都不能戴的。这是不恭敬的表现。那么也是“依无病”。有病的人要他帽子一定取掉,那也不行。病人要顾及他健康,他要帽子戴起,这个是有开许。

  那么这个是说法的时候,开始要念咒,中间有这样的意乐心、加行,然后哪些该说哪些地方该说,哪些人该说,哪些不该说。说完了,该怎么样呢?

   乙三 于完结时共作轨理

  于完结时共作轨理者。

  就是讲圆满之后,该怎么做呢?

  由讲闻法所获众善,应以猛利欲心,回向现时究竟,诸希愿处。

  经讲完了,“回向”。“回向”怎么回向呢?那就是要把讲的闻的功德发的一切善根,那就是说这个法会上听讲的跟讲法的人,所有的善根、一切功德,以“猛利”的心,“欲心”,以猛利的心“回向现时究竟诸希愿处”。现在回向什么,发的什么好的愿,将来究竟的该发什么愿,成佛!那么这是回向。

  我们不是有些法会也是嘛,现时的,就像我们今年夏天,回向希愿处,回向佛爷长寿健康住世,那么究竟的,愿众生离苦得乐成佛道,现时的、究竟的希愿。

  若以是轨讲闻正法者,虽仅一座亦定能生如经所说所有胜利。

  那么下边总结,开始、中间、最后圆满,以这样的规则来“讲闻正法者”,那么以这样的规矩如法的去讲、听正法,这座法会呢,“虽仅一座亦定能生如经所说所有胜利”,哪怕你祗讲一座,也决定能够生起前面经书说的二十种胜利。那么这二十种是一部经上说的,其他经上说的都包在里边。这是《劝发增上意乐》,它后边说还有其他很多经,所说的胜利都能够成就,很容易生起来。

  若讲闻法至扼要故,依是因缘…

《广论讲记(一)(道前基础一)》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