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广论讲记(一)(道前基础一)▪P44

  ..续本文上一页是这一页,倒数第五行,博朵瓦与公巴仁勒喇嘛互相讨论之后,认为这两种依止是哪一种好呢?“谓于未修心,易见师过,起不信时”,未修心就是没有修依止法,心还没清净,这个时候就是初学,容易见师的过失的,要起不信,那个时候少点好,依敦巴的方式好,不要太多。

  

   己二 特申修信以为根本

   今天我们接下去,就是说重点提出来了,前面说的是意乐心该怎么圆满,要依《华严经》的九心,宗大师归纳成四个,这样子依止的意乐心才算圆满。那么这意乐心从何而来呢?要从信心而来。你信心都没有,叫你干事情,就不干了。再干重的,要高高兴兴地去做,做不到的。所以说“修信为根本”。

   第二修信为根本者。 《宝炬陀罗尼》云:“信为前行如母生,守护增长一切德,除疑度脱诸暴流,信能表喻妙乐城。信无浊秽令心净,能令离慢是敬本,信是最胜财藏足,摄善之本犹如手。”

  《宝炬陀罗尼》这本经把信心的重要性讲得很彻底。他说信是“前行”,是一切法根本的源头,有信才有其他的功德,所以“信为前行”。“如母”一样的,母亲生孩子要把他养育、增长,那么信同样跟母亲一样,一切功德它的最基础的因缘就在信上,信长养一切功德。“生”,没有生的把它生出来。“守护”,已经生的使它安住,还要使它辗转“增长”。一切功德就靠信生出来,来守护它,增长它。所以说“信”,《华严经》上称作“信为道源功德母”,那就是一切功德都是从信而生的,从信而长,由信来守护。

  “除疑度脱诸暴流”,“除疑”,信心正对的那个烦恼就是疑惑,疑就是产生不信的一个根源,那么信心起了,一切疑惑就会除了。 《金刚经》断疑生信,因为信心才能把疑断掉,疑就是一切烦恼的根本。

  “度脱诸暴流”,这个暴流学过《俱舍》的就知道,一切善法都要被它漂掉的,叫暴流 。这是我们学《随眠品》的时候,烦恼里边有个叫暴流的,是把一切善法都像大水一样把它冲掉的,叫暴流,这是有部的解释。经部的解释是这样的,“于境界中,烦恼不绝,说名为漏”,烦恼也叫漏。当我们的根与境相对的时候,不能作意守护根门,烦恼就漏出来了,产生烦恼叫漏,“若势增上,说名暴流”,开始的烦恼,力量不强的,叫漏,它的势力增长了,不可抑制,就叫暴流。暴流大家知道,急流中什么东西都站不住的,都要被冲走,冲下去的,这是说暴流。假使说有情进了暴流,祗能随着它走,没有办法跑出来,它的势力极强,随着它就走了,“涌泛漂激”,被水冲来冲去,漂流,没有办法抗拒,就是说这个烦恼势力极大,你一进这个暴流就出不来,就是死路一条了。

  暴流有几种呢?“欲暴流,有暴流,见暴流,无明暴流”。欲界的烦恼,称欲暴流;上两界的烦恼叫有暴流;那些不正的见,叫见暴流;还有三界的无明,叫无明暴流。分为四个暴流,这四个暴流,把众生漂流在生死里边,头出头没,不能出来。信心能度脱种种的暴流,四种暴流都能度脱,信心的力量很大,那是极好的东西。

  “信能表喻妙乐城”,这个“妙乐城”就是说最殊胜的城,佛的法报化三身住的地方。那么信心有这个象征性,将来能够达到这个殊胜三身。

  “信无浊秽令心净”,这个信,我们学过法相都知道,是善法之一;十一个善法里边,第一个就是信,它是善法。这个善法还有个特殊性,能够把一切不信的那些渣子就像清水珠一样把它们都澄清起来,使水干干净净的,所以说“信无浊秽”,这个信心是没有烦恼的,没有脏东西的,可以使心净的。那么这一点我们就要注意,一般的,信跟世间上的两个人要好的感情不一样的,世间的感情是带烦恼的,这个信,清净的。所以这个一定要突出,跟世间两人所谓信不信任,要不要好,这是截然不同的。

  “能令离慢是敬本”,有了信心可以离开骄慢,看到人家的功德,自己不如,就对人家起恭敬心了,所以说有信心的人,他的骄慢就没有了,是恭敬的根本。如果说你对我有信心,而你自己我慢得很,认为你有些地方还不如我,那你根本没有信心,有信心恭敬就会生出来,恭敬没有出来,就表示你信心不够。

  “信是最胜财藏足”,信心是最胜的财,最胜的宝藏,最好的足。我们世间上要财宝,为什么呢?因为财宝可以改善生活,使能享受生活的安乐。但我们世间上的财是不长久的,有的时候王贼水火,这些可以把你弄掉;有的时候财富多了,反而造很多麻烦,反而受很多的苦;或者因为人家抢劫,把你命也害掉了。

  我记得海公上师经常讲一个公案,过去有一个地主,他很有钱,每到过年的时候就是要算账,要催债,弄得头昏脑胀,有的人逃债不还,就非常烦恼,过年总是懊懊恼恼很不舒畅的。他的邻居住在一个草蓬里边,有两个要饭的老夫妻,他们一到过年有唱有笑,非常快乐,因为他们没钱,什么都不用守护。过年要饭吃饱了,晚上就唱啊跳啊笑啊,很高兴。这个财主就感到很奇怪,我们过年那么烦恼,他们两个一点钱也没有,却这么快乐,这是什么意思呢?管家就说,你看吧,你拿一小袋金子,扔出去,就扔在他们面前。他们是邻居,就扔在他们的草屋子前面。那两个老夫妇正在唱笑的时候,啪的一下子,屋子前面有个包掉下来了,赶紧去看是啥东西,打开一看,是一袋金子,赶紧偷偷摸摸地包好,拿进屋,关上门,拉好窗帘,数起金子,打起算盘:“金子来了,我们该怎么用?”老头说要去做生意,老太婆说要买好的家具,两人商量半天,到后来意见不合就吵起来了,吵到后来就打起来了,哇,不可开交。那个管家就对财主说,你看,怎么样,他们高兴吗?有钱就不高兴了,没有钱才高兴。

  所以说不要贪着世间的财。而信这个财却是不一样的,信这财谁也抢不去,而且不但使你现生安乐,下辈子更安乐,增上生,乃至将来会成佛,所以说信是最好的财。宝藏,世间的宝藏,你仓库里放得再多,总有一天要用完,而信心这个宝藏,用之不尽,取之不竭,一切功德都从它生的,它本身就能增长一切功德的,取不完的,祗要你信心维持好了,是最胜的“藏”。“足”,我们要到涅槃城,到菩提,这个菩提道要走,最好的足就是信,它可以把你很平稳地、很快地带到菩提城里去。“摄善之本”,我们拿东西,要“手”拿。善法用什么手来拿?信来拿,没有信这个手,善法拿不到,就是说信心是摄善之本。那么信心的好处,是写得非常地透彻了。

   《十法》亦云:“由何出导师?信为最胜乘,是故具慧人,应随依于信。诸不信心人,不生众白法,如种为火焦,岂生青苗芽?”由进退门,而说信为一切德本。

  《十法》经里也说:“由何出导师?”这个不要把导师两个字看成一起,看成是上师。用什么方法使你到佛的地位去?这个师是大师,依什么方法引导我们到佛的地位呢?“信是最胜”的“乘”,信心是最好的车乘。我们乘着这个信心的乘呢,就很快地稳速地达到佛地。“是故具慧人”,所以有智慧的人,“应”当要“依”靠“信”心,要培养信心。

  那么反过来,“诸不信心人”,没有信心的人,“不生众白法”,一切善法都生不起来的,没有信心的话,一切善法都生不起来。“如种为火焦,岂生青苗芽?”就像这个种子被火烧焦了,永远长不成苗了。就是说你有不信的话,就像火把种子烧焦了,善法永远生不起来了。

  所以说我们要修善法,决定要生起信心,然后把不信消除。信跟不信,两个相对的,信生起来了,不信就消灭了,你有几分的信心,就能消灭多少的不信。不信的危害性很大,信的功德又极大,那么我们当然要赶紧修习生起信心来。

  “由进退门,而说信为一切德本”,“进退门”就是说,有信的话一切功德就生起来;退的话就是说,假使没有信的话,一切功德就退下去了,就丧失了。那么从进也好,退也好来看,信是一切功德的根本,两方面看信都是根本。

   敦巴请问大依怙云:“藏地多有修行者,然无获得殊胜德者,何耶。”依怙答云:“大乘功德,生多生少,皆依尊重,乃能生起。汝藏地人,于尊重所,仅凡庸想,由何能生。 ”

  “敦巴”有一次问阿底峡尊者,他说:“藏地多有修行者,然无获得殊胜德者,何耶?”种敦巴就问阿底峡尊者,我们藏地的修行人很多,但是得到极高的功德的人,殊胜功德的人呢,却没有。就是修行呢,修得很好,很努力,但是他的功德成就呢,很殊胜的功德成就没有,这是什么原因呢?

  “依怙答云:“大乘功德,生多生少,皆依尊重,乃能生起。汝藏地人,于尊重所,仅凡庸想,由何能生?””这个回答得极好,他说大乘的功德,我们说修行么,前面说过了,我们的善知识是引导我们从三士道走向成佛的,所以大乘功德多也好,少也好,他要生出来,全靠善知识、尊重──上师,“乃能生起”。那么你们藏地的人,“于尊重所”,对于上师、善知识来说的,就像普通的凡夫一样的想,怎么能生呢?

  这个我们好好反省,我们对上师、善知识,到底怎么想的?有的人就当作凡夫想,甚至于一个很不能干的凡夫想,好象我跟你作了很多能干的事情,你什么都不知道,我白辛苦,这样子的想。甚至于有的人会说,你么对他有偏见,对我么不好,说善知识有偏见的,凡夫里边还是很差的,你怎么会得好处呢?以这样子的心来依止的话,那是根本得不到好处的。

  有于依怙发大声白:“阿底峡请教授。 ”如其答云:“哈哈,我却具有好好耳根,言教授者,谓是信心、信、信。”信为极要,其信总之亦有多种,谓信三宝、业果、四谛。然此中者,谓信尊重。

  “有于依怙发大声白:“阿底峡请教授。””有个人请阿底峡教授,他请了两次,阿底峡尊者知道他的根器了,就没有说话。那人就不耐烦了,第三次就大声叫,阿底峡你教我教诫吧!“如其答云”,阿底峡尊者就回答了,“哈哈,我却具有好好耳根”,他说我的耳根蛮好…

《广论讲记(一)(道前基础一)》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