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哪里有灾难有魔害的,他叫你回避,把它遮掉。“解脱老死如医王”,把生老病死那些苦,把它解除。“医王”,医生就是治病么,不会死么。“如天帝释降甘雨”,假使我们大旱的时候,没有水,那是很苦,那么帝释天他是可以给我们降甘露雨,及时的把甘露雨降下来。“增广白法如满月”,使我们的白法增长广大,像月亮一样圆圆满满的,全部增长圆满。“犹日光明示静品”,这个“静品”是昂旺堪布的注解就是说涅槃,涅槃能够照亮一切法,就像太阳能够照徧山河大地一样,那么就是说涅槃跟太阳一样,指示我们一切法,也可以说指示达到涅槃的道路。
“对于怨亲如山王,心无扰乱犹大海”,这两句意思就是说,对于怨是瞋,亲是贪,对于怨亲不动,似须弥山一样不动,大海水一样不受干扰,还是保持平静,就是说不为贪瞋所动摇,这是两句意思一样的,对冤亲不动,对贪瞋不动,“如山王”,也不受它的扰害,像大海一样平静不动。“等同船师徧救护 ”,那就是说等于救生船喽,海里边碰到那个掉到水里,都救起来啊,“ 善财是思而来此 ”,那么以抱了这样子的心,来参访善知识的。
“菩萨启发我觉慧,佛子能生大菩提”,这是一个因、一个果,菩萨就是说我们参访的菩萨,他启发我、产生我的觉慧,一般就是发菩提心,成佛的因。“佛子能生大菩提”,佛子也是菩萨,他能够使我成就大菩提的果。一个启发我成佛的因,一个是成就我成佛的果。“我诸知识佛所赞,由是善心而来此”,我的这些善知识是佛所赞叹的,因为他们这样子殊胜呢,我才来参访的。
“救护世间如勇士”,他们救护这个世间等于是勇士,“勇士”,有大力量的人,他可以救护一切,世间上一切苦难可以救护。“是大商主及怙依”,这里指的是过去到大海里采宝,采宝决定一个大商主带路的,他是有经验的,不会去危险的地方去,所以他就是我的“怙依”,是我们依靠的人。那么采什么宝呢?就是法化报三身的宝,或者是身口意三密的宝。身口意三密,法化报三身的功德,它是一致的,这两个说法都是同样的,那就是成佛的功德。“此给我乐如眼目”,给我开了这个慧眼,使我得到安乐。世间上的安乐是要坏的,慧眼开了之后,这个法上的安乐这是最安乐的。所以善知识能给我真正的安乐,就是开了我的慧眼。“以此心事善知识”,以这样的心来承事善知识。那就是说对我有那么大的恩,我决定要承事他,如果他没有给我们恩,我承事他也是假的。
世间上承事为了公事,有的人承事他为了依怙,家庭的孩子,或者家庭的亲属关系的,他并不是真心要承事你。那是勉强的,因为你这个身份定在那里,不照顾不行,所以说照顾的时候态度极坏,甚至于要打、骂。这个就是没有感恩心,如果有感恩的心,那就是尽心尽力承事还感到不够,那么就是前面说的一四句偈,以那么多字母的劫数来承事,尽量的承事供养,还是不圆满,还是不够的。
这就是说念了恩之后,自然敬重,敬重的表现就是承事,那么这也反过来说,如果你没有念恩,你也不会敬重,承事也是假的,总是有其他目的而承事的,或者说我在这里学的法,将来可以去宏扬,可以作法师,那么勉强的给你做一些事情,实际上心里是不耐烦的,可以偷懒尽量地偷,这个就是没有报恩的心。那么报恩心生起来之后,那自然的敬重也生起来了,一些承事的事情也不要人说,你就自觉的做起来了。
报恩的心,这里善财童子说了很多,我们作一个参考。其他的我们具体的事情上一点一滴都要自己去动脑筋。帕绷喀大师里边就说的,他现在能够看经讲法都是有过去的分不开的,过去的教他字母的老师分不开的。如果他“ge、ga、ka”(藏文字母发音)没有学过,经书交给他看不懂,学也学不进,讲也讲不来。所以说现在我们能够学法,对教我们文字的这个恩还是很大,将来成佛有他一份。
所以说我们以前在上海,定公上师讲经的时候,他说有一个大修行人,他观想上师的时候,把一切上师都观起来了,但是成就不了。最后他就问他师父,为什么原因?他师父就问他,你是不是观够了?最后问出来,教他字母的那个老师没有观进去,那么还缺一块。所以说,凡是教我们的师都有大恩,都要念。那么你现在能够吃饭,为了什么原因?因为出家了,人家供养,居士供养,居士为什么要供养?推上去善知识的恩,佛的恩都来了。如果你不会思考,哦,我过去的福报,有一分福就一分粮,自己感来的,与他有什么相干呢?那好,你恩就念不来了,永远是进也进不来了。那么念恩的方法,帕绷喀大师也介绍很多,那么这些我们下一次讲。
第十三讲(《广论》第三五~三八页;《集注》第八四~八八页)
上次我们说了,对善知识第一是要修信心,信心从何而来?观功德而来,功德最高的是佛,所以说对善知识我们要观得跟佛一样。那么这是个难题,帕绷喀大师就曾说过这个话,全部的朗忍——就是《菩提道次第》了,有两个铁栏杆是极难翻过去的。第一个通达“上师就是佛”这个心;第二个,生起菩提心,这两个是最难生起的。这两个通过了,其余的就有办法了。
我们开始进道,第一个难关就是依止善知识。依止善知识大家都知道,但是如何依止?要当佛来看,那就很难做到了。昨天晚上我们烧护摩的时候,一些执事就谈了这个问题,大家谈得比较深刻的,就是说一般人极难达到的高度,要能够认识到这个,生起定解,那是要经过努力的,就是要修的,不是天上掉下来,也不是人云亦云,自己听了附和就算了,要经过自己思想里边去思惟。
帕绷喀大师也教导我们一个方式,就是说绕边绕山的方法,就是说多方面地来观察这个事情,把它一切能够产生否定方面的、疑惑的心都要把它驳掉。驳的方式,一个是教证,一个是理证。用佛的言教来证明这个是事实;再一个多方面推理,达到一个结论。就是说每一个人产生的疑惑不一样,那你要把自己的疑惑去掉,用多方面的教、理来把这些怀疑去掉,这是要经过艰苦的思想的斗争的。一下子凭空是生不起这个心的。
我们上次介绍了一些,这里还有一些没跟大家念的,因为有很多了,有些高层次的就不念了。看来补充一下还有必要,强调一下,我们对上师有没有信心,信心大小,就是我们将来成就的大小,这个是成正比的。我们自己要有两个条件。就是说一个把上师看成真的佛,有这个信心。第二个,要有没有错误的教授。这两个条件有了,一切悉地都能得到。
为什么要把上师观成佛呢?也很简单,为了我们自己成就。如果不观成佛的话,就会观过失,观上师过失的话,不但不会成就,还要生出很多的过失,自己受苦、受报。这就是为什么要把上师观成佛的原因。
那么能不能观呢?能不能观,我们有两个方式来防止这个不信心的产生。
一个观上师的功德,功德观得极强的时候,可以把一切过失都映蔽了,这个就是我们举的太阳光可以把月亮光遮住的喻。
第二个,假使观了过失,把寻过失的心转成增长信心的助缘,就是说这个过失是上师调伏众生的一种方便。昨天我们也提起这个话,《华严经》里边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的时候,他参的一个善知识是一个国王,这国王极残暴,把一些罪人丢在油锅里煮,砍,磨子磨,各式各样的刑罚都干。但我们学过《摄大乘论》就知道,这些受逼害的众生是菩萨化的,并不是真的有情。而他这样子做呢,使那些真的有情,看到造恶要受这么苦的报,他就不敢造恶了。所以说这是一种善巧方便。你不能够看到这个善知识把这么残酷的刑罚加于罪人,说他是过失,他恰恰是一个调伏众生的善巧方便。能这么想的话,即使你看到过失,也是产生信心的助缘,他是善巧,为调伏众生。所以说,因为这两个原因,我们说是观得起的,这是能观的原因。
怎么观呢?下边又说了很多,一个是依教、一个是依理。依教的引了很多经,不但是密法的经,还有显教,尤其是律藏里边的,要把亲教师观成是佛,学过沙弥戒的都知道。所以经教上都有这个话,尤其是密法里边,金刚持自己说的,在末法时期他现凡夫的身,现阿阇黎身来度众生。那么从理上看,他就分了很多方面,各式各样的推理,总之使你产生不信的心能够把它消灭。
我们具体地不能看到书上怎么说也就依样画葫芦,这个问题是在你心里生起的,你自己心里多少不信的心,就要靠自己的思惟,把这些不信消灭掉。自己个人消灭不了的,就大众讨论,由其他人经教学得好的他来帮你消灭。就是说不是我们学过听过就算数的,要下边经过艰苦的思想的劳动、艰苦的思惟,然后把这些不信的心一个个地消灭,最后达到上师就是佛的定解,决定不动摇的理解,要把它生出来。这个就是说观法就成功。否则的话,你没有观好的话,一切功德生不起来,一切过失诽谤还会生起来,那反而受很多的苦难。不修的不好后边还要说。
昨天又讲了一些《华严经》的文,就是观上师的恩。 《华严经》的文是善财童子的亲身经历,到我们自己身上我们具体要看了,哪些是恩,哪些是我切实受到的,这个要仔细地观的,不仔细观的话就会说一切都是我自己的福报,哪有什么恩呢?就看不出来了。
这里我们还是介绍一下,帕绷喀大师对如何观恩的方法也可以做个参考。尽管参考,但对你自己本身产生的问题,并不是跟书上一模一样的,书上是原则性的可以告诉你,你应用他的原则来消除自己的不信、不敬。观功德生信心,观恩德生敬心,所以说信也好,敬也好,并不是天然有的,是要观出来的。这个观要会观,不会观的话,功德也看不到,祗看到过失,恩德也看不到,祗看到我对他有恩,我对他做了那么多好事,他对我毫无反应,那个就颠倒了。那么敬也敬不起,信也信不起来。
如何观恩呢?我们还是藉帕绷喀大师的方法 ,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念恩生敬
按照格邬仓父子的口授,分以下四种来…
《广论讲记(一)(道前基础一)》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