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广论讲记(一)(道前基础一)▪P59

  ..续本文上一页应于恶趣所受诸业,于现法中身心之上,少起病恼,或于梦中而领受者,亦能引彼令尽无余。又能映蔽供事无量诸佛善根,有如是等最大胜利。

  这个我们很多人就误会了,有的人做了好事,或修了一个加行,反而病起来了,他害怕了,以为是这个法修得不对头。有的还好一些,认为是自己修得不如法,有的却对这个法怀疑:这个法不对,怎么修了之后反而害病、倒霉呢?产生疑惑甚至退了。这个《金刚经》也有,你念了《金刚经》,碰到人家讥毁,这是把过去的业消掉了;你过去造了很多的业,因为今天做了好事了,这个业果的关系,把它消掉了。在消的时候,你稍稍受点苦。这是你占便宜了,这点小苦把你以后下恶道地狱的苦都消完了,这是便宜的事情。但是有的人却害怕,甚至于退道,这个你一定要知道,不是那回事。

  这里告诉我们,有的人承事善知识,就是“承事”善“知识”这个事情,“应于恶趣所受诸业”,本来要下恶道受的那些业,就是过去造的恶业,将来要下恶道去受的,可以因为承事善知识之后,把它改变了,“于现法中身心之上,少起病恼”,就在现在,身上或者心上,稍稍地起些病,起些忧恼,就把那些恶业都消掉了。“或于梦中而领受者”,甚至于梦里边,做个恶梦,碰到一些不好的事情,“亦能引彼令尽无余”,也可以把这个去恶道受苦的业全部消除。“又映蔽供事无量诸佛善根,有如是等最大胜利”,这个是说恶业可以消除。

  修金刚萨埵的,大都有这个经验,金刚萨埵法修到八九万的时候,会碰到一些违缘。这个违缘来的时候,就表示过去很多的恶业,这点违缘就把它消了。否则的话,你那么大的恶业,平平易易地消除,不会那么容易;让你受一点小小的忧愁苦恼就消了。这时若顶不过去,就要多修供养,多修供养三宝,可以冲过去,不会中断,否则的话会中断。

  我听说上海有一个居士,他很精进,十万大头磕到八万九万,但是吐血病倒了,去住院了,不能动了,那这十万就报销了,没有了。如果他懂得这个道理,当你病开始起来的时候,赶快在三宝前兴大供养,会冲过去。这些病是把他业障消掉了么,你撑不住的话,就以供养的福报撑过去。这个是说消业了。

  从好的方面说呢,又能“映蔽供事无量诸佛善根”,他承事善知识的功德,超过承事无量诸佛的善根的功德,把它们映蔽掉。要证明这么大的胜利,他引《地藏经》说:

  《地藏经》云:“彼摄受者,应经无量俱胝劫中,流转恶趣所有诸业,然于现法因疾疫等,或饥馑等,损恼身心而能消除,下至呵责,或唯梦中亦能清净。虽于俱胝佛所,种诸善根,谓行布施,或行供养,或受学处,所起众善,然彼仅以上半日善,即能映蔽,承事尊重,成就功德不可思议。”

  “彼摄受者,应经无量俱胝劫中,流转恶趣所有诸业,然于现法因疾疫等,或饥馑等,损恼身心而能消除”,“彼摄受者”,就是指被善知识摄受的人,他本来有业,要经过无量俱胝极长的劫里边,在恶趣中流转、受苦的。因为他被善知识摄受,如法地依止,就在现在害点病,或者受一点饥馑,使身体或者心有点损恼,害病就是身体损恼了,饥馑、忧虑,心也损恼了,但这点小小的损恼却能消除无量俱胝劫里边流转恶趣的业,那就很厉害了。

  “下至呵责,或唯梦中亦能清净”,下至给善知识呵斥一顿,或者做个恶梦,也能清净你的业障。以前有个画师他给他的善知识呵斥了很高兴,“如得黑茹迦一次加持”,这个一点也不在乎。做个梦也无所谓了,把恶业都清净了,这是占大便宜的事情。

  “虽于俱胝佛所,种诸善根,谓行布施,或行供养,或受学处,所起众善,然彼仅以上半日善,即能映蔽”,那么你在俱胝数的佛面前,种了很多的善根,什么善根呢?布施供养,或受戒等等,做了很多的善,但是你在善知识面前祗有半天,做些善事好了,就能超过在俱胝佛所做的那么多的善根。

  “承事尊重,成就功德不可思议”,所以说承事上师的功德是不可思议的。它能映蔽在那么多佛面前做的善根,又能消灭那么多要到恶趣受的恶业,这个功德是不可思议。这是《地藏经》说的。下边:

  又云:“诸佛无量功德神变,应观一切悉从此出,是故应如承事诸佛,依止亲近供事尊重。”

  诸佛的无量的功德、神通变化,应当知道,我们要知道观察,“一切悉从此出”,都是依了亲近善知识而来的,如法地亲近依止善知识,才产生这些功德的。“道之初步正”,一切后边的功德,都从开始的如法依止而来。所以说,“是故应如承事诸佛”,我们对亲近供事的上师,应当跟承事佛一样的恭敬,慎重地去做这个事情。

  《本生论》亦云:“悉不应远诸善士,以调伏理修善行,由近彼故其德尘,虽不故染自然熏。”

  任何情况之下都不要远离善知识。“以调伏理”,这个我们正在查,现姑且用罗桑嘉措的解释,“以调伏理”就是以极恭敬极调柔的心态去求善知识修他的善法,依教修善法。“由近彼故”,那么因为你亲近善知识故,“其德尘”,善知识的功德积得像灰尘那么多。“虽不故染自然熏”,这个功德你虽然没有刻意地去染到自己身上来,但自然身上就会染上这个功德的香味,上师的功德跟灰尘那么多,你亲近他,自然德的灰尘在你身上会有,你不用故意地,自然会有的,不求就会有了。

  博朵瓦云:“我等多有破衣之过,如拖破衣,唯着草秽,不沾金沙。其善知识所有功德不能熏染,略有少过,即便染着。故于一切略略亲近,悉无所成。 ”

  “博朵瓦云:“我等多有破衣之过,””他说我们亲近善知识呢,都有过失的,就像破衣服一样,破的衣服有什么过失呢?“如拖破衣,唯着草秽,不沾金沙”,我们穿了破衣服,破衣服拖在地上,草、秽土沾了不少,金沙不会沾到,金沙很重么,沾不上衣上来,草了、泥土了、脏的东西了,却是把拖在地上的衣服弄脏了,好的沾不到,弄了很多的脏东西。这个说明什么呢?

  “其善知识所有功德不能熏染,略有少过,即便染着”,我们对亲近善知识,不看功德,祗看过失。所以他的功德再多,熏不到我们身上,他的过失一点点,你就执着了,就要去诽谤。“故于一切略略亲近,悉无所成”,所以说你略略地亲近一下,没有真正地去观功德,这样做是没有什么成就的。你说亲近善知识,马马虎虎过了一段时间就走了。没有如法地去做呢,那是没有什么成就的。

  前面是说亲近善知识有什么好处,下边说不依过患。

   丁五 未依过患

  第五不依过患者。请为知识若不善依,于现世中,遭诸疾疫非人损恼,于未来世,当堕恶趣,经无量时受无量苦。

  “不依”就是说不如法地依止。“请为知识若不善依”,请求他作你的善知识,也就是说已经依止他了,但是“不善依”,没有如法地去依止,那么有什么坏处呢?“于现世中,遭诸疾疫非人损恼,于未来世,当堕恶趣,经无量时受无量苦”,那么在现世当中,要遭到那些疾疫,害病,还有非人的损恼。非人对这样的人就会损恼,因为你没有功德,祗有过失,他很容易损恼你,会受到非人的损害,那么这是现世。未来世呢?“当堕恶趣”,将来的话,决定下恶道,时间无量时、受无量的苦,那么很苦恼了。

  所以我们说有些人呢,你不依止也就算了,开始么说依止,信心好,一会儿就跑掉了,生气了,说善知识欢喜这个,不欢喜那个,以世间上的烦恼心来看善知识。这样子,我们倒不在乎,但是你自己很苦。所以说对他比较亲近的人要挽救他,不然在现世受这么多的苦,下世受无量劫的苦,划不来。这个有悲心的要去帮助一下。

  

   《金刚手灌顶续》云:“薄伽梵,若有毁谤阿阇黎者,彼等当感何等异熟。世尊告曰:金刚手,莫作是语,天人世间悉皆恐怖,秘密主,然当略说,勇士应谛听。我说无间等,诸极苦地狱,即是彼生处,住彼无边劫,是故一切种,终不应毁师。”

  “《金刚手灌顶续》”,这是密宗的一部经,“云:薄伽梵,若有毁谤阿阇黎者,彼等当感何等异熟?”他问佛,假使有人毁谤阿阇黎,他感什么异熟果呢?

  “世尊告曰”,佛就告诉他说,“金刚手”,佛对金刚手菩萨说,“莫作是语”,哎呀这个话你不好说了,“天人世间悉皆恐怖”,这个话一说,天人世间上的人都要感到恐怖的,果太厉害了。“秘密主,然当略说”,但不说也不行,不说人家不知道,那就略略地说一下。“勇士应谛听”,勇士就是菩萨,那么你好好地听。

  “我说无间等,诸极苦地狱,即是彼生处,住彼无边劫,是故一切种,终不应毁师”,那么你说他的异熟果在哪里呢?佛就告诉你,“无间等”极苦的地狱,无间地狱,金刚地狱,最苦的地狱,就是他住的地方,就是他下辈子生的地方,就是说下一辈子的异熟就到那里去的。那么生到那里去之后,什么时候出来呢?“住彼无边劫”,住在这个极苦的地狱里边要住无边的劫,那就是什么时候出来没有时间了。

  “是故一切种”,所以说“一切种”,无论如何,一切情况之下,“终不应毁师”,不要去毁谤上师。这个凡是修密法的,他们都知道,毁谤上师,藏人都知道,他们都不敢的。汉人这方面从来教养没有,造反的心理很强,尽爱造反,造了反之后,你跑到藏地去也好,好象是这里造了反,到藏地找个上师好了。结果那边上师就要呵斥你的,你怎么毁谤上师呢?!所以不久都要来忏悔的。当然忏悔是好事,但是你是真忏悔还是假忏悔?真正的忏悔,从心底里忏悔了,罪忏得掉。你为了怕自己受苦了来忏个悔,表面上忏一忏,恐怕还是很困难的。因为那么大的罪,你想一句话就忏掉了,哪有这么便宜呢?!

  《五十颂》亦云:“毁谤阿阇黎,是大愚应遭,疾疠及诸病,魔疫诸毒死,王火及毒蛇,水罗叉盗贼,非人碍神等,杀堕有情狱。终不应恼乱,诸阿阇黎心,设由愚故为,地狱定烧煮。所说无间等,极可畏地狱,诸谤师范者,佛说住其中。”

  《事师…

《广论讲记(一)(道前基础一)》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