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广论讲记(一)(道前基础一)▪P60

  ..续本文上一页五十颂》这个颂我们参考了几个本子,最后我们采取的,还是比较标准的。“毁谤阿阇黎”,他要受什么样的害处呢?“是大愚应遭”,这个是极大的愚痴,他们要受什么苦呢?分二种,一种是现法,当下就要受的,现世的;一种是不现见的,后世受的果。

  那么现世受的果是什么呢?要遭到“疾”疫,及不好的“病”;“魔疫诸毒死”,魔扰的病及受人毒害,受毒而死;“王”难、“火”难“及毒蛇”难,被毒蛇咬死,“水”难、“罗叉”难、“盗贼”难,给盗贼杀害;“非人”鬼魅的那些扰害,还有“碍神”,那些倒引鬼,海公上师翻的是倒引鬼,被这些所杀害,被这些杀害是现法的过患。

  那么后辈子呢,“堕有情狱”,有情狱是八大地狱,现辈子受了那么多的苦,业还是没有消掉,下辈子的报就是八大地狱去了。

  所以说“终不应扰乱,诸阿阇黎心”,所以说我们作弟子的一定不要去扰乱阿阇黎的心,“设由愚故为”,假使你因为愚痴,故意这样去做了,那就决定要到“烧煮”“地狱”去受苦,哪些地狱呢?“所说无间等,极可畏地狱”,“无间”是金刚地狱,最苦的地狱,最可怕的地狱,就是要受苦去了。

  “诸谤师范者,佛说住其中”,毁谤上师的人,佛说的,他将来就住在这个地方。那么这都是经上的话,我们不要掉以轻心,有的事情就不要太称兴而为了,做了之后还是自己受苦,划不来。

  善巧成就寂静论师,所造 《札那释难论》中,亦引经云:“设唯闻一颂,若不执为尊,百世生犬中,后生贱族姓。”

  “善巧成就寂静论师,所造《札那释难论》中”,寂静论师,善巧成就的,他作了一部论,引经里边说,“设唯闻一颂,若不执为尊,百世生犬中,后生贱族姓”,假使你听了一个颂,就是你仅仅从善知识那里学了一个颂,听闻了一个颂,那你不把他当作上师看,就是不恭敬的话,那么你将来的果报呢,一百世作狗。狗就是不识好歹,下贱,你若是不识好歹,不尊重他,你就要一百世作狗,这一百世狗的报完了之后,即使生到人间来呢,生为贱族姓。印度有四个种姓,最下贱的就是专门做那些最下贱事情的;他就要生在贫贱的家里,最下劣的那些地方,做人间最下贱的人。这是说不如法依止的过患。下边又说。

  又诸功德,未生不生,已生退失,如《现在诸佛现证三摩地经》云:“若彼于师住嫌恨心,或坚恶心,或恚恼心,能得功德,无有是处。若不能作大师想者亦复如是。”

  “又诸功德,未生不生,已生退失”,你要是不如法依止善知识的话,功德没有生的,生不出来,已经生出来的,还会退掉。

  “如《现在诸佛现证三摩地经》云:“若彼于师住嫌恨心,或坚恶心,或恚恼心,能得功德,无有是处。””假使你对上师生嫌恨心,就是前面说的,茶给我的少了、给他的好了,对他好了、对我不好了,起这些心,“或坚恶心”,那些坚利的瞋恨心,“或恚恼心”,烦恼的心。如果你对上师起了这样的心,“能得功德,无有是处”,你想得到功德的话,无有是处,一点也不会得到。

  “若不能作大师想者亦复如是”,不但如此,你不把上师当作佛的人,也得不到功德。这个就是说,前面说了半天,要把上师观成佛一样,目的也是为了我们得功德。如果我们不要功德,那就没办法了,想要功德的话,就要修这个观想。

  若于三乘补特伽罗,说法苾刍,不起恭敬,及尊长想,或大师想者,此等能得未得之法,或已得者,令不退失,无有是处。由不恭敬,沉没法故。

  那么对那些为三乘的有情说法的那些苾刍,能够引导三乘进入大乘的那些苾刍,这些人呢,你如果“不起恭敬,及尊长想”,不当上师想,或当佛想。这样的人呢,“此等能得未得之法,或已得者,令不退失,无有是处”,没有得到的法能够得到,已经得到的法叫它不退失,“无有是处”,不会的,——就是未得到的,得不到的;已经得到的,就要退掉的。

  “由不恭敬,沉没法故”,因为你不恭敬么,一切法就退失了,“沉没”就沉到海底下去了,没有了。所以说对一切都要起恭敬心,不但是你的上师,其他的说法的苾刍等等,都要作大师想。

  那么这是正面,亲近善知识有什么好处,不亲近有什么坏处。

  设若亲近不善知识及罪恶友,亦令诸德渐次损减,一切罪恶渐次增长,能生一切非所爱乐,故一切种悉当远离。

   “设若亲近不善知识及罪恶友”,反过来,假使你亲近的是不善知识,或者是罪恶友,不好的友,那么这就是反过来了。“亦令诸德渐次损减,一切罪恶渐次增长”,假使说你亲近了不善知识,恶知识或者是恶友的话,那你的果也是不好的,能令一切功德渐渐地损减,慢慢地退下去,一切罪恶增长,好的退了,罪恶增长。“能生一切非所爱乐”,一切非所爱乐的果都会生出来,你不想受的苦报都会来。“故一切种悉当远离”,所以说,无论如何都要远离恶知识,不管什么情况之下,恶知识恶友是不能亲近的,亲近之后,一切衰损的事情都会来。

  那么什么叫恶友、恶知识呢?下边有,“谓若近谁,能令性罪遮罪恶行,诸先有者不能损减,诸先未有令新增长”。什么叫恶知识?你亲近了他,一切性罪、遮罪这些恶行,过去有的,不能使它减少,过去没有的使新的增长起来,这就是恶友,就是恶知识。另外宗大师在《极乐发愿文》里也有一个,什么叫不善知识呢?他说凡是与佛的意不相合的,皆为不善知识,愿我与之远离。凡是跟佛说的话不合的,都是不善知识,自己发愿跟他远离,不要亲近他。

  那么恶知识恶友不能亲近的,他的作用跟魔一样,损害我们修行的,我们对他怎么办呢?我们却不能因为他阻碍我们修行就打他骂他杀他,这个要不得,我们是慈悲心。海公上师经常说的,大威德能降伏一切,不为一切所降伏的,靠的是什么?是不是兵刀器杖呢?靠的是慈悲心,慈悲心是无敌的,兵刀器杖你打他,这次败了,他去邀一些其他大力的鬼神魔啊,要再来跟你较量的。你慈悲心把他降伏了,他心服了,再也不跟你作对了,真正的无敌是这样的。上次也给大家讲过,释迦牟尼佛菩提道场降魔的时候并不是化作三头六臂,跟魔打仗,他是入慈心定,把一切魔射过来的箭、刀枪,都化成花朵,魔的力量无可所施,是这样子用慈悲心把魔降伏的,这个原则我们要记住。我们在生活上碰到有些人阻碍我们修行的,不要跟他吵架、打架,要有慈悲心,使他稳下来,然后以佛的教化把他转化过来,这才是真正的降魔。对恶知识应当这样子做。

  但你自己力量不够的时候,还做不到,劝好的话,那就远离,千万不要跟他们接近,受他们的害。为什么要远离呢?下边 。

  

  《念住经》云:“为贪瞋痴一切根本者,谓罪恶友,此如毒树。”

  我们身上贪瞋痴的根本是什么?就是恶友,他引你做坏事,使你贪心瞋心痴心都生起来,就是说他是我们一切贪瞋痴的根本。我们当然不要贪瞋痴,这个根子要去掉它,就是不要去亲近恶友。“此如毒树”,这个恶友跟毒树一样。 《律海十门》中“阎浮有毒树”,这个毒树毒到什么样子呢?根也好、枝也好、叶子也好、果也好,都是毒的,哪怕你闻到它的香味也是毒的,听到的声音也是毒的,你看了它的照片也是毒的,要死的,这么一棵毒树你还亲近它干什么?!罪恶友就是这样的毒树,我们要赶快远离,一碰到他就要倒霉了,听到名字就要死掉的,你赶快远离。

  《涅槃经》云:“如诸菩萨怖畏恶友,非醉象等,此唯坏身,前者俱坏善及净心。”又说彼二,一唯坏肉身,一兼坏法身。一者不能掷诸恶趣,一定能掷。

  “《涅槃经》云:“如诸菩萨怖畏恶友,非醉象等,此惟坏身,前者俱坏善及净心。””《涅槃经》也说恶友的不好,菩萨看到恶友就害怕,而醉象来了倒不怕,菩萨不怕醉象却很怕恶友,为什么?“此唯坏身”,醉象来了,大不了给它踩死,仅仅身体坏了,而法身慧命不坏。而恶友却“俱坏善及净心”,把你的善行及清净心都破坏掉了,那你不能修行了。所以说恶友可畏,醉象倒还不可怕。

  “又说彼二,一唯坏肉身,一兼坏法身”,这两者的比较呢,醉象最多毁坏你的肉身,法身坏不了的;恶友则不但坏你的肉身,还要坏你的法身。坏你肉身叫你做坏事,做了坏事之后,要么生爱滋病之类的病,肉身就坏掉了,要么做了坏事,杀人放火,枪毙,肉身也就坏掉了。这些就是说肉身坏了,还要坏法身,法身慧命也断掉了,善根也断掉了,那你以后修行就没有份了。所以说这个恶友比醉象还要可怕。

  “一者不能掷诸恶趣,一定能掷”,一者就是第一个,醉象把你踩死,但你下辈子它不一定把你放到恶趣去,你假使修的是善行,下辈子就是人天,它没办法把你弄到恶趣去的。而恶友决定要把你弄到恶趣去的,恶友专门做坏事么,做了坏事造了恶业,将来决定到恶趣受苦。

  所以从多方面分析,恶友的恐怖远远超过醉象。我们现在的人的心理状态,是反过来了,对醉象害怕得不得了,对恶友辨别不清。他跟你的烦恼相应,非常亲近,这个我们要检查,我们亲近的道友里边是不是都是善友?有恶友的赶快远离,能教化的当然要教化过来了。

   《谛者品》亦云:“ 若为恶友蛇执心,弃善知识疗毒药,此等虽闻正法宝,呜呼放逸堕险处。”

  “《谛者品》”里也说,假使“恶友蛇”,恶友就是蛇一样,把你毒死,假使恶友“执心”,两个人要好了,他把你的心牵了走了。他掌握了你的心之后,就“弃善知识疗毒药”,善知识你就放弃了,善知识有法治疗你的毒的,而恶友却是毒蛇,把你的心执了之后,它的毒要把你毒死的,你亲近善知识他可以把你的毒解掉的,但是因为你亲近恶友了,把你的心执住了,你就把善知识舍弃掉了,疗毒的药也不要了。这样子的人,“虽闻正法宝”,即使你听了正法,听了邪法更不要说了,哪怕你听的是正法,你还是“放逸”,跟恶友走就不会精进修行,放逸了。虽然听的是正法,将…

《广论讲记(一)(道前基础一)》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