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广论讲记(一)(道前基础一)▪P67

  ..续本文上一页那个是助缘。助缘没有,单是努力去修正因的话,“亦难生起”,这个是有困难的。所以说助缘是不能没有的。

  “是故次应修习七支以治身心”,所以说跟下来,马上要修“七支供”。这个普贤七支来调治自己的身心,这个七支包含的什么?“摄尽集净诸扼要处”,把积集资粮,净除业障,这两个助缘重要的地方都包完了。

  那么就是说,修加行的重要。我们在《四加行》的头上一篇序,也引的这个话。那么就是说正修,没有加行,是困难的,甚至于出障的。现见我们念《五字真言》的不了解,修《大威德》的,我们经常看到,就是加行不够的,出障的、退掉的、爬不上去的、经常是病难的这些人,就是不少了。那么就是劝大家,就是说,像《大威德》这样子的势力大的法,资粮一定要多,越多越好,少了之后,自己修行有障,甚至于会退,没有好处。

  这里就是说,真正要修的正因,没有助缘是不行的,很难生起的。所以先要讲七支。七支里边,我们已经讲过了:第一个礼敬,礼敬又分三个:身礼、意礼、语礼,身的敬礼、意的敬礼、语的敬礼。

  下面是供养,供养分两种:有上供,就是世间上最胜的供养;还有无上供,就是菩萨神通变化的供养,这些就是世间上拿不出来的。那么昂旺堪布又特意说四种凡夫也能做得到的无上供养。发菩提心的供养,受持正法的供养,听闻正法、如教行持的供养,以自己的善根变化的供具来作供养,这个也叫无上供养 。

  这个里边,忏悔业障,就是净障,对治贪、瞋、痴烦恼。

   随喜支

  随喜支者,“十方一切”等一颂。随念此五补特伽罗所有善利修习欢喜,犹如贫者获得宝藏。

  “随喜支”,今天我们开始,就是随喜支开始。

  “随喜支者”,“十方一切”诸众生,二乘有学及无学……,就是这个颂,“随念此五补特伽罗所有善利修习欢喜”,于五种补特伽罗,他们所有的功德、善根,修习生欢喜心。“如贫者获得宝藏”,他们做那些好事情,我们生的欢喜心,就像一个穷人、或者乞丐,突然之间发现了一个宝藏,都是珍珠宝贝,那这个欢喜极大。人家做了功德,我们的欢喜心也这么大,这叫随喜。而世间上恰恰,一般就是说,人家做的功德,不是随喜 ——妒忌,甚至于妨碍,把他破坏。这个把人家的功德破坏了,自己也造很大罪,划不来。随喜功德,如果你真的随喜的,跟那些做功德的人,功德一样大,这是最便宜的事情。所以,看见人家做功德,赶快要赚个便宜,随喜一下,不要妒忌,妒忌是自己招灾,得不好的果。

  五补特伽罗,一般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是佛、菩萨、独觉、声闻有学、声闻无学。这个就是颂子里说的“二乘有学及无学、一切如来与菩萨”,那么这是五种;还有一种,就是“十方所有诸众生”也加进去,那么声闻里的有学、无学不分,就是说佛、菩萨、独觉、声闻、众生,这是五种。这两种说法,都可以。那么一切这五类补特伽罗的功德,我都随喜。

  这个是随喜支。随喜支对治什么烦恼呢?对治妒忌的烦恼。得到的果,可以得到喜悦不厌足的果相,就是经常的欢喜,这个果。

   劝请转*轮支

  劝请转*轮支者,“十方所有”等一颂。谓于十方剎土之中,现证菩提,获得无着无障碍智,未经久时,变尔许身,劝请说法。智军阿阇黎作“现证菩提”而为解释。

  就是“十方所有”世界中,最初成就菩提者……,这个,“谓于十方剎土之中,现证菩提”,证到菩提,就是十方,一切剎土里边,证到菩提的,现证到菩提的,马上就请他转*轮。“获得无着无障碍智”,就是佛的智,无着无碍的,真证到菩提,得到佛的无碍无着智的时候,“未经久时”,他就是说成佛,还没有好久,马上就要去叫他转*轮。“变尔许身”,那么我就那么多身,十方世界里边,有多少才成佛的,我就马上就变那么多的身,去一个一个的劝他们,转*轮,“劝请说法”。“智军阿阇黎作“现证菩提”,而为解释”,他这一科,以“现证菩提”来解释的,就是说才成佛马上就要去请,不是成佛好久才去请他。

  这一支的功德,可以对治什么烦恼呢?对治那些谤法的罪,过去谤法的罪,你劝转*轮,就可以对治掉。感得什么呢?清净的微妙的梵音声,得的果,可以得到清净微妙的梵的音声,这个最好的音声了,这是劝请转*轮的好处。

  在积资忏净中间,属于积集资粮的;随喜支,也积集资粮的;前面悔罪,是净除业障的。

   请住世支

  请住世支者,“诸佛若欲”等一颂。谓于十方剎土之中,诸欲示现般涅槃者,为令发起一切众生究竟利益,现前安乐,故变无量身,劝住佛剎,微尘数劫,不般涅槃。

  “请住世支者”,那就是“诸佛若欲示涅槃”这个颂。“谓于十方剎土之中,诸欲示现般涅槃者,为令发起一切众生究竟利益,现前安乐,故变无量身,劝住佛剎,微尘数劫,不般涅槃。”十方世界里边有要示现涅槃的,佛假使要想示现涅槃,“为令发起一切众生究竟利益”,成佛——最高的利乐、利益,“现前安乐”,现前的暂时的安乐,就是说要发起一切众生最后究竟的利益、现前的安乐,就这两种。那么我就请佛不要涅槃,就赶快的要住世,就变无量的身体,在每一个要入涅槃的佛面前。就请他不要涅槃,要住什么时候呢,“住佛剎微尘数劫”,就是不断地住下去。这个我们说,佛是不是一定要住涅槃呢?就是我们娑婆世界的释迦牟尼佛,他也曾经表示过,他对阿难说,佛的神力,如果说要住世的话,多少多少劫,都没问题的。但是阿难被魔所迷,没有及时的请佛住世,最后佛就双林示寂,涅槃了。所以说,我们要趁机,不要弄得事后再请,事先就是尽量要劝请一切十方的佛,包括我们世间上一些大德们,对于佛法住世有利的,都请他们住世,不要入涅槃。

  这个对治什么烦恼呢?对治违师命罪,假使你过去对师父不恭敬,违背师父的意志,这个罪由劝请住世,可以对治;及恼师意罪,恼乱师的心,这个也可以来对治。又为修长寿法之殊胜缘起,这个你劝了十方的佛,住世。那你对自己说也感长寿法的一个最好的缘起。这个就是说请佛住世支,对于自己有什么好的利益。

   回向支

  回向支者,“所有礼赞”等一颂。以上六支善,表举所有一切善根,悉与一切有情共同,以猛利欲乐回向令成大菩提因,永无罄尽。如是了解,此诸文义,意不余散,具如文中所说而行,则能摄持无量德聚。

  最后“回向支者,“所有礼赞”等一颂”。这个总回向,“以上六支善”,全部把它归纳起来,“表举所有一切善根”,就是所有善根全部总结起来,“悉与一切有情共同,以猛利欲乐回向令成大菩提因,永无罄尽”。就是说我自己所造的一切善根,是不是自己自私自利的回向呢?“悉与一切有情共同”,对一切有情,大家是共产主义,都大家分的,都分给他们。那么以猛利的欲乐,极坚强的一个意乐心,回向一切众生都要成佛,那么这个就是成佛的因,将来的果就是成佛,永远没有尽的。

  “如是了解此诸文义, 意不余散, 具如文中所说而行, 则能摄持无量德聚”。如果我们这样子了解普贤七支的文义,心里不打妄想,不乱想,全部集中精神,跟文里所说的去做的话,这么这样子可以摄持无量的功德可以堆起来,无量的功德可以积聚起来。

  此中礼敬供养劝请请住随喜五者,是为顺缘,积集资粮,悔者是除违缘,净治罪障。随喜支中一支,于自造善,修欢喜者,亦是增长自所作善。

  “此中礼敬供养劝请请住随喜五者”,这是分析,这个礼敬支、供养支、劝请,请住就是请佛住世,随喜支,这个五个,是顺缘,积集资粮的,积集福德资粮的。忏悔支,是忏除业障的,净治罪障。我们说前面礼敬支,如果你忏悔的时候,礼拜,礼敬支一部份也是可以属于净除业障的。

  随喜里边分两分,前面说的随喜支,是属于顺缘,积集资粮的。但是说其中一部份,是说自己做的好事,也随喜,人家的好事功德随喜,那是很好,自己假使过去造一点好事,假使去年或者上个月,做了什么好事,自己经常随喜,那么也是“增长自所作善”,对自己做的善呢,也可以使它增长的,做了这个事情之后,不断随喜,那个这个善业也可以增长,就是功德增长。如果说做了善业,起了退悔心,假使说你上个月,供养了一万元钱,“这个供养很好”,不断地随喜,那么就功德不断地增长。如果说:“唉呀,这个我不该供养的,钱那么多,供他划不来。”那你的功德少了,就是退下去了。虽然钱还是花掉了,但是不行了,因为追悔的心呢,功德就减下去了。所以说能够随喜自己的善,那么功德会增长,会使自己所造的善业不断地增长,那么这个是“增长”,一个功能了。

  其回向者,是使积集,净治长养诸善,虽极微少,令增广多。又使现前诸已感果将罄尽者,终无穷尽,总之摄于积集、净治、增长无尽三事之中。

  回向,“是使积集,净治长养诸善”,使我们积集的资粮、净除业障的那些善法,把它长养。“虽极微少,令增广多”,虽然是开始并不多,微少,但是因为回向这一支,使它们增广,变得极多。“又使现前诸已感果将罄尽者,终无穷尽”,那么过去造的善根,现在已经感果,已经用了,等于说存款已经用得差不多了,快用完了,你来一个回向,把已经将用完的那些功德,又把它无边地增长起来,终无穷尽。

  总之它摄了三个。一个是“积集”资粮,前面说过的;一个是“净治”业障,这个也说过的;再一个“增长无尽”。这个增长无尽,就是说随喜支里边,随喜自己的功德,也能增长。那么回向支,他把所有的功德都回向,也能够使少的善根,不断地、无尽的、无穷地增长。总的归纳是“积集、净治、增长无尽”三个。

  普贤七支总结。回向支对治什么烦恼呢?对治的是邪见,那些拨无因果的,说没有后世的,他就不这么回向。“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空的,渺茫得很的事情,为什么这样回向呢?修的功德,现前享受就…

《广论讲记(一)(道前基础一)》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