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增上意乐善清净”。“增上意乐”,我们这个增上意乐,殊胜的意乐,可以这么说。但是我们特殊地讲一下呢,就可以回忆到,发菩提心的七重因果——知母、念恩、慈心、悲心、增上心,这个增上的意思也可以接上去。就是说度众生的事情,我一定要担当,就是我要担当,这个殊胜的意乐心。那么“清净”,非常清净的殊胜的意乐心生起。
“觉心不舍诸众生”,发菩提心不舍一个众生,这样子的具慧大悲菩提心,他有大悲心的,有智慧的。我们说有慧没有悲,就太理智了,会伤害人的。有悲没有慧,就是世间上的那些慈悲了,有的是会害人的。那么慧跟悲不能离开的,既有慧又有悲,要大悲不要小悲了,大悲,这个无缘大悲。
这样子的尊者,“我敬礼”,有这样功德的人我给他敬礼。这里是一个颂。
总具修习慈悲为本,菩提之心众多教授,特依金洲大师,多时修习,至尊慈氏及妙音尊,传授无着及寂静天,最胜教授。
他的修慈悲,菩提心的根本是慈悲心,尤其是大悲心。 《入中论》一开始就赞叹大悲,这就是菩提心的来源,没有大悲,菩提心生不起来。大悲什么?救济一切众生。那么我们要生起菩提心,以“慈悲为本”,为根本。所以说以慈悲为根本的,要修起以慈悲为根本的菩提心,很多的教授,那么这个很多的教授了。
特别的呢,依止的是金洲大师,“多时修习”,这依着金洲大师的教授教诫长时地修习,“至尊慈氏及妙音尊,传授无着及寂静天,最胜教授”,这个语法就是依西藏的语法了。那就是什么呢,广行派里边我不是说过两个吗?一个是弥勒菩萨传无着的七重因果的修法;一个是文殊菩萨传给这个寂静天,就是寂天论师的自他相换修法。这是从金洲大师那边得来的殊胜教授,他是长时地多时地修习,那么得了菩提心。因为菩提心从这个金洲大师来呢,那么后边也说了,虽然金洲大师的见解是唯识宗的实相分见,就是实相唯识的见地不如中观的高,但是金洲大师奉为他的根本上师。因为他的菩提心教授都是金洲大师教他,那是对他最大恩德的上师。
如《赞》中云:“能舍自利以利他,为胜是即我师尊。”谓心发起,爱他胜自菩提之心,以此愿心所引行心,受学菩萨广大妙行,学受随行所有学处。行贤妙故,能不违越诸胜者子所有制限。
“如《赞》中云:“能舍自利以利他,为胜是即我师尊。””这个下面就说解释。“谓心发起,爱他胜自菩提之心”,这个菩提心发起来了,菩提心的内涵呢,爱他、利他胜过自己,就是说把人家看得重,把自己看轻。
所以前面的“能舍自利以利他为胜”,这个标点该点在下边的,当然它是一个颂,祗好是几个字一点了。所以说意思来说呢,能够舍得自利以利他为胜的这个就是我们的师尊,就是他有这样殊胜菩提心的,他的师父了,敬礼了。
那他下边就是说心发起来了,这个菩提心,什么心呢?“爱他胜自”,爱他的就是利他胜过利自己的,就是说自己的东西可以舍弃,牺牲一切而利他。这样子的菩提心生起之后,“以此愿心所引行心”,那么这是愿菩提心了,那么引生的行心,就是受菩萨戒的菩提心啊。“受学菩萨广大妙行”,那么发了菩提心么,就要受菩萨戒了,愿菩提心生起么,要行菩提行。要行啊,那么就要受菩萨戒了。那么去受菩萨的广大妙行的菩萨戒了,“学受随行所有学处”,那么受有的菩萨戒该要受的学处呢,随行的学处都受。
“行贤妙故”,他的这个菩萨戒戒行非常好,所以说能够不违越,“诸胜者子所有制限”,胜者子是菩萨了,一切菩萨该做的他都不违越。“胜者子”,菩萨所要制限的不要做的事情他都不做,不违越,那就是说受了菩萨戒呢,不犯的,就是这个意思。那么这是说他受菩萨戒的功德。
他的菩萨戒从菩提心而来,菩提心的教授从金洲大师而来,金洲大师的教授就是两个传承,一个是七重因果的,是弥勒菩萨传给无著菩萨的;一个是自他相换的,就是文殊菩萨传给寂天论师流传下来的,那么他都承受两个传承。
下边是金刚乘的戒律。
成就金刚乘律仪
成就金刚乘律仪者。如《赞》中云:“尊入金刚乘门已,自见天具金刚心,瑜伽自在获中者,修密护禁我敬礼。”成就观见自身即天生起次第,及金刚心圆满次第三摩地故。总赞为其瑜伽中尊,特赞如理护三昧耶,不越制限。
“成就金刚乘律仪者。如《赞》中云”,还是引《赞》说了。“尊入金刚乘门已,自见天具金刚心,瑜伽自在获中者,修密护禁我敬礼”,这个里边又费解了。那么我们略略地把这个颂翻一下,销一下,下边广讲,下边要讲的。
“尊”者,就是指阿底峡尊者。“入金刚乘门已”,就是说受学了金刚乘,进了金刚乘,就是说受了灌顶,受了三昧耶戒之后。“自见天具金刚心”,“自见”呢,见“天”,自见本尊。下边有一句话,“具金刚心”,就是金刚心圆满次第。“瑜伽自在”,这个三摩地得到了。“获中者”,这个话费解。“中”,我们查了字典,是中脉,当然了,这个不是中脉。下边有的,我们下边再看好了。那么这样子的“修密护禁”,修密法,持三昧耶戒的,严格持的这个尊者,“我敬礼”。这是《赞》,下边解释。
“成就观见自身即天”,成就,成就了。“观见自身即天生起次第”,就是说修生起次第成就了,把他自己已经能够现出本尊的相来了,观自己就是本尊,生起次第修成功了。“及金刚心圆满次第三摩地故”,这个圆成次第的金刚心的三摩地也成功了。
“总赞为其瑜伽中尊”,这个“中”,“获中者”这个意思呢,就是说大家赞叹他,是修瑜伽里边一个最尊贵的人。“特赞如理护三昧耶”,那么这是一个颂讲完了。所以说“获中者”这个解释,就是大家赞叹他为瑜伽中,修瑜伽里边的最尊贵的一个人,他特别赞叹,这里说生圆次第的功德。而特别赞叹他的如理获三昧耶戒、不违越制。三昧耶戒怎么来的?如法而来的,就是受了如理的灌顶得了如法的三昧耶戒,受了得到之后,受持不犯,“不越制限”,不违犯的。
亦如《赞》云:“由具念正知,不作意非戒,慎念无谄诳,犯罪不染尊。”
这个里边,就是说他具正念正知,正念就是把学到的东西刻刻挂在心上,三昧耶戒哪几条哪几条不能作的。正知,时时观察不要违越。“不作意非戒”,不作意,违背戒的事情想也不去想它。“慎念无谄诳”,他很谨慎地没有谄曲地;不是假装地这样子去做,念头,去守护好念头。“犯罪不染尊”,不犯戒的,一点也没有染着这个犯戒的障的尊者,这个是经义。
如是于诸三种律仪净戒学处,非仅勇受,如其所受随行防护,不越制限,设少违犯,亦以各各还出仪轨,疾疾令净。
这是总结。于这个三种律仪净戒学处,别解脱戒、菩萨戒、三昧耶戒,三种律仪,净戒的学处,就是说戒的那些,反正戒都是学处,我们该学的地方,这三种戒不但是勇于受……
我们这里很多人,我就碰到了很多人不敢受戒。最近我到海口去一次 ,我们去的时候,有些居士就要求授归依。最起码的,归依,五戒都不敢受。但是还有很多人旁边在看,不敢受归依。为什么呢?受了归依之后这个做不得,那个做不得,他就害怕,不敢勇于受。结果呢,旁观了好几次,很多人受归依,这批这批这批,受到我回去了,还是旁观者,归依都不敢受,五戒就不要说了。那么这样子,就是碰到佛法,入了宝山空手归,什么都没有得到。
还有,我记得还是在宝光寺,有一个老居士,她跟我说:“唉呀糟糕,我受了五戒。”我说你受了五戒很好么,恭喜你,你受了五戒。“唉呀,什么恭喜,我这里痒得很,我“啪”一下,打死个蚊子,犯戒了,糟糕了,下地狱。唉呀,难过死了。”我说,“你真正受了戒要学戒,你无意地弄死了一只蚊子,不犯的,不会下地狱的,以后注意一点就是了,受戒好嘛。”你一样地不杀蚊子,也不偷东西,也不邪淫,也不打妄语,不受戒仅仅是一个不做坏事的人,什么功德也没有。而你受了戒之后,这五条戒一受,同样地也是不杀,也是不偷东西,也是不邪淫、也不打妄语,而你将来能成佛了,越来越上去的,你这个功德也不空,单是五戒的功德就不可量,能生人天,下一辈子不下地狱,不堕恶道,决定生人天。而你这些事情不做,没有受五戒,没有这个保证——不但是生人天,将来还辗转增上会成佛。你不受五戒,虽然你做的很好,但是你人天的果尚且得不到,何况成佛呢?根本想也想不到,所以说要勇受,不要害怕,勇于受。
那么很多人不敢灌顶,为什么?三昧耶戒,唉呀那么多,不好受。依止法把我捆得紧紧的,都要听上师的话,一点也不敢违背,我干啥么?我不受好了,不受很自在嘛。自在是自在,成佛成不了了。我执,我慢贡高烦恼越厉害,恶道有份,并不好嘛!
那么这个这里是“非仅勇受,如其所受随行防护”,不但是勇于受,有的人受都受了还是犯,这个不行的。受的时候勇受,受了之后,“随行防护”,随你哪一条都要防护。“不越制限”,不要违背那个戒相。“制限”,就是限制,不要做的就不要去做了。
“设少违犯”,假设有一点点的违犯,“亦以各各还出仪轨,疾疾令净”,“各各还出仪轨”,就是说忏悔的仪轨,每一种戒要怎么忏悔,别解脱戒怎么忏,菩萨戒怎么忏,三昧耶戒怎么忏,都有各各的方法。所以说是各各还出仪轨,照它去忏悔。“疾疾令净”很快地,马上要干净。那么一般说犯了戒,不要过夜。假使说你今天别解脱戒里边什么戒犯了,马上不要过夜,发露忏悔,那么这样子,对戒是慎重喽。
如是净传,应知是诸通达圣语扼要智者,所喜爱传,随诸正士应当修学。
“净传”,这个里边呢,这个是一些西藏的话。这个“净传”,清净的传记,清净的业迹。也可以翻成,有的人就翻作风,这样子清净的作风,清净的事迹。这个时候呢,“是诸通达圣语扼要智者”,就是说一切博通三藏的有智慧的人所欢喜。对这个大…
《广论讲记(一)(道前基础一)》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