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广论讲记(一)(道前基础一)▪P80

  ..续本文上一页或观青瘀,或观脓烂,或观变坏,或观胮胀,或观食啖,或观血涂,或观其骨,或观其锁,或观骨锁,或于随一贤善定相,作意思惟。或于宣说贪欲过患相应正法。于此法中为断贪欲,以无量门诃责毁呰欲贪、欲爱、欲藏、欲护、欲着过失;以无量门称扬、赞叹一切贪欲永断功德。所谓契经、应颂、记别乃至广说。为断贪欲,于此正法听闻受持、言善通利,意善寻思,见善通达。即于此法如是宴坐,如理思惟。由是因缘,贪欲缠盖,未生不生,已生除遣。如是方便,从顺障法净修其心。 

  那么坐的时候,对治什么呢?“问:于宴坐时,从几障法净修其心?”经行的时候是惛沉睡眠盖,顺了惛沉睡眠的法来净修其心。那么坐的时候,顺哪些法来净修其心呢?“云何从彼净修其心?”怎么样子来净修其心呢?

  “答:从四障法净修其心”,一共五个障。一个障在经行的时候除的,还有四个障坐的时候除。那么哪四个呢?“谓贪欲、瞋恚、掉举恶作、疑盖”,这四个在坐的时候净修其心。“及能引彼法”,这五个法跟能够引起它们的法,都在这个时候除。“净修其心”。“为令已生贪欲缠盖速除遣故;为令未生极远离故”,那么目的,已经生的贪欲盖或者其他的瞋恚盖,能够赶快的除遣;没有生的远离,不要它生起来。那么怎么办呢?

  “结跏趺坐,端身正愿,安住背念”,那么观什么呢?观不净观。“或观青瘀,或观脓烂,或观变坏,或观胮胀,或观食啖”,“食啖”,就是野兽吃了的身体的残余的骨头的。“或观血涂”,这些《三皈依观》都有。“或观其骨”,单是观白骨。“或观其锁”,骨头一节一节的锁。“或观骨锁”。“或于随一贤善定相,作意思惟。”

  “于宣说贪欲过患相应正法,于此法中为断贪欲,以无量门,诃责毁呰欲贪、欲爱、欲藏、欲护、欲着过失;以无量门,称扬赞叹一切贪欲永断功德”,一样的,呵斥贪欲的过患的过失,赞叹贪欲断了的功德,这些经多看。“所谓契经、应颂、记别乃至广说”,十二分教,一样的。“为断贪欲,于此正法听闻受持,言善通利”,受持之后,把它念得通利,口里念得通利,很顺口。“意善寻思”,心里边好好地寻思。“见善通达”,见上面要好好的通达。“即于此法如是宴坐如理思惟,由是因缘,贪欲缠盖、未生不生,已生除遣,如是方便,从顺障法净修其心。”这是贪盖。

  于瞋恚盖法有差别者,谓如是宴坐,以慈俱心,无怨无敌,无损无恼,广大无量,极善修习;普于一方发起胜解,具足安住。如是第二,如是第三,如是第四,上下傍布,普徧一切无边世界,发起胜解,具足安住。余如前说。

  瞋恚盖,“有差别者,谓如是宴坐,以慈俱心”,不是观不净,要慈悲的心,要“以慈俱心,无怨无敌”,没有怨,没有敌的。“无损无恼”,不损害人家,也不恼害人家。“广大无量”,这个心广大无量,慈悲心,修慈心。“极善修习;普于一方发起胜解,具足安住。”假使说东方,无边的对那些人都是以慈悲心对他们的,没有怨没有敌,也不生恼。第二方,东南西北,四维上下,到处地观想。“普徧一切无边世界,发起胜解,具足安住。”其余的,跟贪欲一样的,就不多说了。

  于掉举恶作盖法有差别者,谓如是宴坐,令心内住,成办一趣,得三摩地。余如前说。

  那么掉举恶作盖,它的不同之处,坐的时候,“令心内住,成办一趣,得三摩地”,掉举恶作它对治的就是把心内住,内住就是要九住心。“成办一趣”,把心一境性,缘在一个缘里边,那么得到三摩地。其他的,相同的不说了。

  于疑盖法有差别者,谓如是宴坐,于过去世、非不如理作意思惟;于未来世、于现在世、非不如理作意思惟。我于过去为曾有耶?为曾无耶?我于过去为曾何有?云何曾有?我于未来为当何有?云何当有?我于现在为何所有?云何而有?今此有情从何而来?于此殒没当往何所?于如是等不如正理作意思惟,应正远离。如理思惟去来今世唯见有法,唯见有事,知有为有,知无为无。唯观有因,唯观有果,于实无事不增不益;于实有事不毁不谤。于其实有,了知实有,谓于无常苦空无我一切法中,了知无常苦空无我。以能如是如理思惟,便于佛所无惑无疑。余如前说。 于法、于僧、于苦、于集、于灭、于道、于因及因所生诸法,无惑无疑。余如前说。

  疑盖的不同,“谓如是宴坐,于过去世、非不如理作意思惟;于未来世、于现在世、非不如理作意思惟”,过去的那些不如理的想,未来的、现在的不如理的思惟都不要有。那么哪些想法呢?“我于过去为曾有耶”,这个我们就是十四无记这一类。他说,我在过去世是不是有的?“为曾无耶”,还是没有的?“我于过去为曾何有?云何曾有”,怎么样的有,“我于未来为当何有?云何当有”,将来有没有,现在有没有等等这些。“今此有情从何而来”,现在的有情,我们看到的他从哪里来的?他死了之后往哪里去的?“于如是等不如正理作意思惟,应正远离”,这些不要去想它,要远离这些不正的思惟。

  那么要如理地思惟,“去来今世唯见有法,唯见有事,知有为有,知无为无。唯观有因,唯观有果,于实无事不增不益;于实有事不毁不谤。于其实有,了知实有,谓于无常苦空无我一切法中,了知无常苦空无我。以能如是如理思惟,便于佛所无惑无疑。余如前说。”那就是说,他是我这个补特伽罗,是没有的,无我。那么祗有法,祗有因祗有果。要观这些。不要去说,我是从哪里来的,到哪里去等等。这些是等于说没有东西,你问他来源,无所从来的。那么天上一个空华,你眼睛有毛病,看到天上满天的华,你说这个空华从哪里来的,从东方的虚空来的吗?南方虚空来的吗?或者是虚空中自己生出来的呢?这都是无义的说法。本来没有空华的。你如果眼睛好,空华根本没有的,怎么哪里来呢,谈不上。那么这些都是不如理地思惟这些,产生很多怀疑,甚至于如果你想得太厉害,会发狂的。所以说要离开这些盖。

  “于掉举恶作盖应作是说,为断掉举恶作及顺彼法,于此正法听闻受持乃至广说”,这是总结的文,不说了。

  这个里边这个讲义,我们听过《定道资粮》的都有。可能多的还有,没有的可以请一本。《瑜伽师地论》有更好,没有,这里引了很多,也可以略略地参考一下。

  有些我们引《瑜伽师地论》原文之后,他的注解《披寻记》里边也引了不少。假使说刚才念的“超越勇猛,势力发起”,这是“被甲精进”。“勇悍”就是“加行精进”。“刚决”就是“不下精进”等等。这些都注的有,可以参考一下。

  “端身”,什么叫端身?策举的身,令身坐端,身坐直,身体坐端,心不会惛沉睡眠的困扰,你如果一开始弯起坐的,那没有好久惛沉就来了。

  “正愿”,这个心不要有谄曲,要离开谄、离开诈,要调柔正直叫正愿。

  什么叫“背念”呢?如理相应的念,背弃一切违背于道的那些异品,不好的那些都不要。

  “住光明想”里边,光明有三种:一种是治暗的光明,一种是法的光明,一种是身的光明。天上的人,天人身上有光明。治闇光明,晚上有月亮、星,白天太阳。还有一种,白天晚上都有的,火、烛,电灯,这些属于治暗的光明。法的光明,他有一个,受了所思惟的观察的法,或者修六念,这些都是法的光明。身的光明,天上的一些天人,自然身上有光明。这是依身光明。光明分三种。这里面我们把它摘取了一些。这个大家可以参考一下,很多。我们就不念那么多了。

  下边我们接下去。昨天讲到“狮子卧”,狮子卧有什么好处呢?“法尔”,自然的以狮子卧睡,身“不缓散”,不会掉动;“虽睡沉已”,虽然你睡的很熟,不会忘念;不会睡的醒不过来的样子;没有恶梦。那么有的人睡觉,睡沉了,喊都喊不醒,喊的醒过来还要发脾气,这个就是说睡得太沉了,他就不愿意醒过来。“狮子卧”就不会这样子。这个就有这么四个好处。假使不是以狮子卧的方式睡,那就前面四个好处得不到,一切过失都会生起来。 好,今天我们开始。

  以何意乐睡眠有四。

  睡眠的意乐心有多少,有四种。

  光明想者,谓应善取光明之相,以其光心而睡眠之,由是睡时心无黑暗。

  我们说,惛沉睡眠,就是黑暗了,一片黑。那么我们睡的时候,要反其道而行之,观想光明。光明,我们前面念过,有治暗的光明,也有法的光明,也有依身的光明,这个三个光明。

  念者,谓闻思修,诸善法义,所成正念,乃至未入熟睡之际,应令随逐,由此能令已睡沉时等同未睡,于彼诸法心多随转,总之睡时亦能修诸善行。

  这个极好,也就是法的光明。它说提起正念,什么“正念”呢?“闻思修”的念,“诸善法义,所成正念”,闻思修的善法,闻的善法,思的善法,修的善法,他所成的念头。这个念头,你还没有睡着的时候,“应令随逐”,就是不要离开那个念。就是还是专门地想这个法的正念。这样子你睡着了之后,“由此能令已睡沉时”,即使你睡着了,也等于没有睡。“于彼诸法心多随转”,你睡的时候,心里还是跟着那个法在转。“总之”即使睡的时候,也能够修善行。就是说也就是你临睡的时候,好好思惟正念,法的正念,闻思修法的正念,那么你睡觉也不会虚度,即使睡了,里边还在随转。

  我们以前学法相的时候,就有人是这样子。他法相里边一个问题解不了,就不断地思惟,临睡的时候还在思惟,思惟到后来,梦里边会有启示,想通了。这个样子的事情,以前我们同学里边有这些的。这就是说睡眠并没有虚度。

  正知者,谓由如是依止念时,随起烦恼即能了知,断除不受。

  睡的时候要有正知,你这样子,“依止念时”,前面依止正念的时候,假使起了烦恼,马上了知,把这个烦恼断掉,不给它继续下去。“不受”,就是不接受那个烦恼,把它断除。你在修念的时候,或者中间生起烦恼,你要正知,正知就是纠察师一样的,他是看到你一个烦恼起…

《广论讲记(一)(道前基础一)》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