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舍利弗阿毗昙论禅定品讲记▪P17

  ..续本文上一页好,做什么事也好,人家看了就欢喜。那么使人家看了你之后,生出一个“爱敬”。这个爱是清净的爱,善法欲,要希望成就一个什么好的东西,“敬”是恭敬。那么使人家对你产生这个“爱敬不忘之力”,这个就是使人家培福。“亦名百福庄严”,这个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每一个相要一百个福才庄严它才一个相,那么有三十二相,就有三十二个一百个福,这是佛六度四摄成就之后,最后一百劫修三十二相,每一个相要百福庄严。这就是说里边的功德成就之后,对外就起了这个面首、相好的作用,也可以利他。那么要利他,我们就是外边要这个面首。单是行根只是对自利的,面首是利他的。

  

  那么这个我们把“摄持住处、威仪、行根、面首”大概地讲了一下,这么我们回到书上去。回到书上的,我们的这个是二百二十页,你们哪里我不知道了,单行本就不一样了。《三学》的二百二十页的最后一行,“护持威仪行,是谓爱护解脱戒”,威仪行是重点,爱护解脱戒的重点就在护持威仪行。“如是波罗提木叉,佛说有四义”,这个“波罗提木叉”就是别解脱戒,但是佛说的“波罗提木叉”不但是解脱戒,还有四个道理,“摄持住处、威仪、行根、面首”。有这个四个东西,“用以集众善法”,一切的善法,世出世间的,有漏无漏的善法都可以用这四个积集起来。“三昧成就”,定就能够成功了,什么三昧都能成就了。我们说念佛三昧,你如果“摄持威仪、住处、行根、面首”的话,念佛三昧也容易成就。假使你这个做不到的话,你要成就念佛三昧恐怕也很困难,这是四分律藏的原文。

  

  那么在这四个义里边,“威仪门,贯通包括上下三义”,就是威仪门可以上通住处,下贯行根、面首,重点就在威仪,因为威仪包括一切戒。“威仪行持即是波罗提木叉之总相”,波罗提木叉总的行持的重点就在威仪。那么,“故言善摄威仪行,即是爱护别解脱戒”,那么所以说你把威仪行提出来,把这四个义都在里边了,一切戒也都在里边了,所以说真正的爱护别解脱戒,就是要护持威仪行,就是重点把威仪行。

  

  那么下边就解释“威仪”。“复次,威者,不怒之威,严正护根之相”,这个前面我们讲过了,这个威不要你发脾气的,人家看了你就会起畏惧的。这个畏惧心不是看到老虎那么害怕,就是对你起恭敬心,不敢随便。“严正护根之相”,就是你很严格地如法地护持你六根的相,这是威。“仪者,事事如法具仪,依律不苟,以身口意行表显戒体、戒行、戒相,一切功德”。那么什么“仪”呢?就是外表,什么事情都如法的,都有具仪,都有一定的轨则。“依律不苟”,完全依靠戒律,“不苟”,不苟且,不马虎。“以身口意行”,身口意三业,三个行动,“表显戒体”,戒的体,“戒行”,戒的行动,“戒相”,条相,一切功德都由自己的身口意来表现出来。所以说“威仪确正,则不能成就非法犯戒之行为也”,所以说你假使威仪做得很好的话,那么你一切犯戒的事情就不会产生。“又是四摄利他不言之教”,不但是自利,不会犯戒,对利他方面,四摄利他的不言之教,不要说话的,对人家的一个爱语,利行等等,这个都可以从威仪里边发挥他的作用。

  

  “是故威仪,即持戒之全相总持门”,所以威仪把整个持戒的全貌都包在里头了,也是一个总持门。“爱护自身威仪行相,即是爱护戒法”,爱护别解脱戒,只要爱护自己的威仪形象就是爱护别解脱戒。“故非但是口赞等”,所以说不是单是口里边赞叹,这是要真正地以身来赞叹,自己的身作威仪行的话,就是爱护别解脱戒,也就是赞叹别解脱戒。怎么赞叹?以自己的身体行动来赞叹。

  

  那么我们这里就说起来了,学过这一套呢,就不要把威仪当作是装模装样的一个骗人的假相来作了。如果你威仪装模装样,结果目的是骗人家的,要搞邪命的,搞利养的,当然是不对的,这是邪命。但是你威仪装模装样的是要成就你自己的“戒行”,从装开始,慢慢地就不装了,就是说成了自然习惯之后就不要装了,你自己的内德充盈之后,自然流露出这个威仪相了,这个是自然的,不是装的。这个目的要求的,不要说装模装样一概就否定了,不要了,威仪这个。现在的人,有的人很讲的,要讲什么,好象不要做作了,好象“哎呀,这些都是装模装样,不要做了”,这一类见解很多,但是我们真正要学戒的话,就是要装,装了之后成了自然了,就不是假装了。

  

  那么这里把威仪讲得很重要。那么,下边就跟到来了。

  

  

  

  

  B2 成就威仪行

  

  

  

  云何成就威仪行?

  

  “云何成就威仪行”呢?怎样子成就“威仪行”呢?

  

  

  

  

  此科分三:一者非威仪行,二者成就威仪行,三者恭敬与谦谨。

  

  这里分三科。“一者非威仪行”,要成就威仪行,它的对立面,先要明白什么叫非威仪行,非威仪行把它除掉了,那么成就威仪行了。所以说要先讲对立面,它的非威仪行要知道,然后不要去犯了。“二者成就威仪行”,那么就是正面的威仪行是什么?至于第三个呢,“恭敬与谦谨”,有了威仪行之后,还要恭敬,要谦虚谨慎,这个都是必具的功德。我慢贡高,对人家不恭敬,自以为好象是洒脱等等,这些都不威仪,都不是威仪行。

  

  

  

  

  C1 明非威仪行

  

  

  

  一切身不善行,一切口不善行,一切意不善行,是名非威仪行。

  

  那么第一个是不威仪行。什么叫不威仪行呢?“一切身不善行,一切口不善行,一切意不善行,是名非威仪行。”身口意三个,凡是不善的,都叫非威仪行。

  

  

  

  

  一切身不善行者,断生命,不与取,欲邪行或非梵行。复次,诸所有不善身业,诸所有非理所引身业,诸所有身业能障碍定,总名身不善行。

  

  “一切身不善行者”,哪些是属于身不善行呢?“断生命,不与取”,杀盗淫,“欲邪行”,或者“非梵行”,欲邪行就是对在家说,非梵行对出家说,这一些都叫“身不善行”。

  

  “复次,诸所有不善身业,诸所有非理所引身业,诸所有身业能障碍定,总名身不善行”。这个杀盗淫是粗的,细的呢,所有不善的身业,就是除了这个以外的不善的身业,还有“诸所有非理所引身业”,就是说从自己的不好的心——邪见、邪思惟所引发的身业,这个是等起的恶。我们说善、恶,都有自性的善,还有相应善、等起善,还有胜义善,分四种,恶也有这四种。(这个我们笔记好象写了没有?没有写。)那么这里就是说这个非理作意所引起的身业是等起的,就是心里边起的不好的思想发动的身业,就是等起的恶行。

  

  那么还有“诸所有身业能障碍定”的,因为我们讲的是禅定品,凡是对定有障碍的那些身业等等,都在“身不善行”里边,为什么呢?有些事情我们看看是无记的,但是对定有妨碍,那么就也叫身不善业。那么海公上师就说的,一些无益的勤苦,就是说世间上做生意,搞世间的工作,或者什么,拼命地干,这个防碍定的,你说是很勤苦,做事情,也不是坏事,但是从修定的标准看也是“身不善行”。那么当然,但是我们不要执这个作借口,常住的事情我不干,我干了之后妨碍定的,那我就是一个人房间里关了里边不出来了,这个也不对。大家关在房间不出来,打了梆了,开饭呢,哪里来?大家都在坐了房里修定了,你饭没得吃了,三天不吃饭,你靠不住了。所以说无益的勤苦,没有利益的勤苦不要做,有利的勤苦要做。这个要分别,就是勤苦呢看有利没有利,有益没有益,对修行没有利的勤苦就不要做,对修行有利的勤苦要大大地做。还有那些食不知量等等,这些对定有妨碍的都不要去做。看见好的,胀得满满的,弄到喉咙眼了,打嗝就要要喷出来了,(4B)这样子的对修定绝对有妨碍。这些也属于“身不善行”。那么这是以修定的高度来看,那是身不善行就很多了,不单是杀盗淫的事情。

  

  

  

  

  一切口不善行者,虚诳语,离间语,粗恶语,杂秽语。复次,诸所有不善语业,诸所有非理所引语业,诸所有语业能障碍定,总名口不善行。

  

  那么语不善行一样的,粗的来说,语的四恶:“虚诳语、离间语、粗恶语、杂秽语”等等,当然是“口不善行”。还有“诸所有不善语业”,除了这个粗的语恶行之外,其他的不是善的,不是善的这个里边包含什么呢?无记的也包在里边了,我们说恶的固然是不好,无记的也不是善的,那么也在里边,也简除了。身行也一样子,不善的身业,那就包括无记的身业,那些我们看来不是犯罪的,也不是坏事情的,无记的,不好不坏的,也不属于善的,也在这个里边,也要简除。那么还有“诸所有非理(作意)所引语业”,就是等起恶、等起不善,就是心里边不善的心发动的这个语业,这是心所等起的,那么这个也要简除。还有“诸所有语业能障碍定”的。一切能够障碍定的话都不要说,那就是说跟人家聊一些闲话,说一些天长地短,这些,讲一些不相干的公案之类的,乃至国家大事等等,这些真正修行的人就不要多说了,在必要的时候学点政治当然要学一下,你不懂政治犯了法了你也不能修行了,你犯了法你要关起来了,或者你这个僧团不如法,国家给你取消了,不给你出家的证明了,没有了,这个也不行。但是无益的那些谈论,天长地短的,张家长、李家短等等这些话,就是我们叫这个“冲壳子”,这个禅宗里边,说的闲话都是对定有害的,都是属于语不善行里边的,口不善行,“总名口不善行”。

  

  

  

  

  一切意不善行者,贪欲,瞋恚,邪见。复次,诸所有不善意业,诸所有非理所引意业,诸所有意业能障碍定,总名意不善行。如是等皆名非威仪行。

  

  那么下边“意不善行”更多了。“一切…

《舍利弗阿毗昙论禅定品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