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舍利弗阿毗昙论禅定品讲记▪P56

  ..续本文上一页后现法乐住就有乐——他假使是钝根的,“乐迟通行”,虽然是有喜乐,但是进道很慢,下品的五根,乐迟通行;那么假使是进道快的,又是得到禅定的喜乐的,那就是“乐速通行”,那就最高的最好的根机。那么这里就是说,你假使能够放下这个饮食的那一个关,那你就是修行可以乐速通行,就是最快的,又是最不苦的。

  

  

  

  

  复次如上所说食事一十三种入定因缘之要,皆为行人,于此所依之食事上,照见金刚我性之形像,而善对治之。

  

  (12B) “复次如上所说食事一十三种”,这个饮食里边《舍利弗阿毗昙》引了十三种,那么我们以前讲《定道资粮》,《瑜伽师地论》里边也说了很多。我记得我们以前在讲好象是《律海十门》不晓得哪里,我记不住了,它也是一个,就是说我们这个吃饮食,等于机器上油一样,一个机器,假使你没有油了,它滑不动了,它是转不动了,那么这就是我们人呢身体,没有这个饮食也是修不动了,没有气力了,那么要加点油,加点油的目的是叫它能够转动,那么我们吃的饮食,目的也是它增长我们的气力,可以修行。至于说这个油,什么油没有关系,只要是油,能够把机器轮子转动就行了,不一定要是最高级的什么香油,就是最差的豆油、菜油都可以,它放上去它就可以把轮子转动,就是目的达到了。我们吃饮食一样的,只要有一点营养进去,身体能够维持,能够修行,就可以了,不在味道上去辨。我们吃饮食吃到味道上去了,已经本身就变了方向了,饮食的目的是治饥的苦,那么你是为了治饥苦,结果转变方向了,要贪味道去了,甚至于把这个营养的这些事情放到一边,而味道摆在第一了,那完全失去了原来的意义了。

  

  衣服也一样的。我们衣服,穿了衣服是御寒,那么夏天的衣服是庄严身,本来身体丑陋,那个遮了可以庄严身体。那么佛堂里边我们穿得端端齐齐的,就是庄严佛堂。所以说在佛堂里面念经也好,做佛事也好,千万不要脏兮兮的,穿的衣裙吊儿郎当的那个样子,那是对三宝的相有损害的。要庄严佛堂,也是供养佛,你这样子稀粑脏的怎么供养?端端正正的、干干净净的,这也是供养佛的一个方式。那么这是穿衣服的目的是御寒,庄严身体,你求漂亮,那就是又失去意义了,庄严身体不是漂亮,端正,就是把身上的丑盖住就行了,并不是要你衣服做的怎么好看,料要怎么高贵,这又是转了方向去了。这都是烦恼产生的事情。

  

  那么我们这里说,饮食这十三条注意,那么就基本上可以入定,否则的话想入定,根本条件不够了,因缘不具入定是不可能的。

  

  

  

  

  B12 勤行精进,初不睡眠

  云何勤精进,不睡眠?若比丘于昼,或结跏趺坐,思惟或经行,心离障碍法。初夜,若经行,若思惟,心离障碍法;中夜,右胁着床,垒脚而眠,思惟起觉想;后夜,若思惟,经行,心离障碍法,是名勤精进,不睡眠。

  

  那么下边就是我们的悎寤瑜伽。“云何勤精进,不睡眠?若比丘于昼,或结跏趺坐,思惟或经行”,这个我们都讲过的。假使你有昏沉睡眠盖来的时候就经行,这个盖去掉了,那么坐下来除那个五盖,其他的贪欲盖、瞋恚盖,就坐,就修,顺障法修行。昼三时,那么夜就是初夜、(中夜)、后夜。“心离障碍法”,思惟经行,结跏趺坐,思惟或者经行都是要离五盖。初夜、后夜一样的,若初夜“经行”,或者坐着思惟,也是离障碍法。“中夜,右胁着床,垒脚而眠”,就是狮子卧。“思惟起觉想”,就是思惟起觉想,这是前面都讲过的。后夜也是“思惟,经行”,思惟嘛坐在那里进行思惟,经行就是走,都是要离障碍法,离五盖。这个叫“勤精进,不睡眠”,就是修悎寤瑜伽。

  

  

  

  

  此示日夜三时进道之相,依少睡眠,精勤进道,道在何处?即心离障碍。初修勿计功德成就,注重消灭过失。此定道中之善法障盖等,不知不离,终竟多修无成,反成退道,是故必当先知此理,精进有方向。

  

  “此示日夜三时进道之相”,就是白天晚上如何修行的一个课程表。“依少睡眠”,睡眠的时间少一点,都是精进修行,就是不是坐卧就是经行,就是这么两回事。那么我们想一想,我们一天要坐几个小时?经行的时候总要少一点,一天到晚跑,跑了累死了,那么你坐的时候总要多一些。现在我们有的人感到三个小时念经都太多了,那么你这悎寤怎么修呢?“依少睡眠,精勤进道,道在何处?即心离障碍。”道在那里啊?就是离障,离五盖就是道。

  

  “初修勿计功德成就”,才修的人不要计功德,外道就是计功德,外道只要功,什么功什么功什么功,从来没有说断烦恼,断断断,没有的。我们佛教恰恰相反,一开始就要断,断完了之后才去修功,再修功德。断烦恼还没有断完,功德来了没有用,都给烦恼做滋养品去了,为烦恼服务去了,那么造的罪就越来越大了。所以说烦恼没有断之前就不要忙去功德成就,这个功德也成就不了,说个老实话。你这个房间里一堆垃圾塞满了,你要把贵重的物品搬进来,怎么搬得进呢?先要把垃圾除净了,把房子扫除干净了,贵重的物品才能摆进来。外道就是他拼命要把功德塞进来,结果出了很多毛病。

  

  “注重消灭过失”,所以开初修的人,不要忙于求什么功德、成就,就是重点放在如何除那个过失,就是烦恼习气怎么除掉。“此定道中之善法障盖等,不知不离”,善法里面修定的时候,你的盖、你那个障,就是五盖、恶不善法,这些你不知道去离,不知道,不对治。“终竟多修无成”,那么这样子这个障不去对治的话,再怎么修没有成就的,而且还会退道,因为你功德大了之后烦恼也满的,那就随了烦恼去做坏事去了,退道或者着魔,这个有危险。

  

  “是故必当先知此理”,这个佛教与外道的分界线这也是一个,佛教先断除过失,外道是拼命追求功德。那么外道是不知善巧。过失没有除掉,功德怎么进得来呢?即使进来了,也被过失都污染了,那你这个功德也成了一个为烦恼服务的东西去了,“是故必当先知此理”,这个道理先要明白,然后你修行的方向才有。

  

  

  

  

  B13 离障碍法

  C1 云何障碍法

  

  

  

  云何离障碍法?障碍法,谓五盖也。

  

  那么什么叫做离障碍法呢?经行也好结跏趺坐也好,都是要离障碍法,什么叫障碍法呢?障碍法——五盖,就是五盖,这个跟我们的《瑜伽师地论》的悎寤瑜伽一模一样的,就是顺障法修行,障就是五盖。

  

  

  

  

  障碍修定,名障碍法。五盖者,贪欲、瞋恚、昏沉睡眠、掉举恶作、疑。大小持戒犍度经中,如来广说法喻,此中略说。

  

  障碍修定的叫障碍法,五盖是障碍修定的,五盖除了之后得初禅,五盖不除,初禅是梦也没有梦得到的。“障碍修定,名障碍法”,那么最障碍修定的就是五个盖,把他们盖住了,哪五个盖?“贪欲”,就是欲贪,这个是欲界的贪,上二界的贪,定中还有,而欲贪,没有的,没有定的,有欲贪的人决定入不了定,欲贪除了之后才能入定。那么定中的贪,那是定里边还是有微细的贪,这是色、无色界的贪,我们这里要除的五盖是欲界的贪。“瞋恚”,也是欲界才有的。“昏沉睡眠”,也是欲界有的。“掉举恶作”,这个上界也有。“疑”,也是通三界。那么这里,主要的是把欲界的那些烦恼,欲界的昏沉睡眠、欲界的掉举恶作、欲界的疑把它断除,得了色界的定,这是才能得定。在《大小持戒犍度》里边,佛说了很多的比喻,那么这里是说得略一点,《大小持戒犍度》在《四分律》的后头,那么假使有书的可以参考一下,我们也就不念了,因为时间关系。

  

  在这五个盖里边,一个欲界的贪,一个瞋恚,这个是障我们的戒,戒蕴。那么昏沉障碍慧蕴,昏沉就是糊里糊涂,没有智慧。

  

  我们很多人,居士都跟我说这个话,我要提醒大家,千万念经也好,修定也好,不要带昏沉。有一个修苦行的,他曾经是修的什么苦行呢?把自己用砖头砌一个墙,一个柱子围起来,七天坐在里边不动不吃不大小便,这样子修行,境界很多。但是他修了很长时间,他修的什么呢?修的是不思善不思恶,什么都不想。后来他问我,他有一次跑得来,他说我修定,境界很多,好象是身体也很舒服,就是有一个事情,记忆力明显的衰退,这是什么原因?我说你修什么?他说不思善不思恶,什么都不想,我说这就是衰退的原因。你智慧把他停下来了,把刀不磨了,生锈了,怎么不退呢?我们智慧全要靠磨的,经常利用,智慧越用越利,你把他不用了藏起来了,当然衰退了。最近一个居士他也来了,他说他现在念经,因为他工作忙,早晚,起得早一点睡的迟一点。他说念的时候经常有昏沉,也不是很重的昏沉,就是糊里糊涂念的时候。那我说你有什么感觉,他说也是就感觉记忆力衰退。就是昏沉你这个记忆力要退的,就要笨下去的,我们再三给大家说,不要修无想定。无想定修成功了,下来,定完了,又生到欲界来,大都是堕畜生道,为什么?他愚痴的,没有智慧了,你有五百大劫的智慧都不用了,你这个掉下来你还有什么智慧呢?那么我们就是念经也好,修定也好,就是只修止,不修观的话,智慧尚且要退下去,何况你五百大劫呢?所以修行一定不要在昏沉中混过去,这是损害智慧的。

  

  那么这个昏沉睡眠是障慧的,掉举障定的,疑障解脱、解脱知见的,就是说这五个盖,障碍这个五法蕴的——就是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我们再说一徧。贪跟瞋是障戒的,有贪心、瞋心决定持戒持不好。昏沈的话,智慧决定会减退,那么昏沉睡眠,障慧蕴。掉举恶作障定蕴。你心掉举,恶作就是懊悔,就是“该不做这个,该不做那个”,天天想那些,怎么会定下去呢?这个掉举恶作障定蕴。疑,…

《舍利弗阿毗昙论禅定品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