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疑什么?疑四谛道理、因果等等。你疑这些的话,解脱、解脱知见这两个都给你障住了。你一疑了,对四谛、因果的道理去一产生怀疑,怎么能解脱呢?解脱没有,你解脱知见哪里来呢?所以说这个五盖是障五法蕴的,是最厉害的东西,非要除掉不可,除掉这个才能得到初禅。初禅如果依四谛十六行法修的话,就登初地。
如佛说:五盖是心烦恼,损智慧法;又如佛次说:若在家出家人,有五盖覆心,若自知义,若知他义,若知自他义,若过人法,若离欲知见增进,若知若见,无有是处。
“如佛说:五盖是心烦恼”,这是引佛的话,说五盖的坏处,佛说的,五个盖是心里的烦恼。“损智慧法”,害智慧的,智慧因为五个盖会钝下去的。“又如佛次说”,佛又说,“若在家出家人,有五盖覆心”,假使在家也好,出家也好,你在家也好出家也好,假使你要修行的话,你五个盖把你心迷住的,盖住的,那么你要“若自知义,若知他义”,就是你学法的时候,要能够把这个道理搞清楚的话,不可能的。那么“知自他义”,也就是利他,说法。“若过人法”,过人法就是说,得禅定,得神通,这个证到空性等等,那就不会有的。“若离欲知见增进,若知若见,无有是处。”假使你离欲的事情能够增上的话,或者知道或者是有这个知见的话,或者知道这个,或者有这个见地,都不可能,就是有五个盖的话这些功德都生不起来。
佛说五盖覆心,烦恼众行,是损智慧法,无论道俗,欲求经论,读诵知义,或听他说,或自教人,乃至二利之行,及入禅得证离欲知见、慧行增进等,决不能得。
“佛说五盖覆心,烦恼众行”,这五个盖把心盖住了,都是烦恼,这些烦恼很多,就要损害我们的智慧。“无论道俗,欲求经论,读诵知义”,不管你是在家的佛教徒也好,出家的也好,假使你要求经论,能够读诵,知他的道理,或者“听他说”,就是“自知义,若他知义”,“或自教人,乃至二利之行”,自他,这个都不可能。五个盖盖住了,我们讲《菩提道次第》也是的,要听经的第一个除盖,一个盖住了之后,你什么都听不进去。过人法就是说“入禅”,“得证”,“离欲知见”,那些“慧行增进”等等都得不到的,那就是五个盖的害处很大,你要得好处,先要把害处除掉。
那就是海公上师说的,你要身体健康,吃补药或者吃营养是对的,但是你要先把病除掉。你假使身上有病的,你补药吃下去不是补你的身体,补那个病,把病越来越糟糕,若病治好之后再吃药,那么这就是营养,这才把你的身体搞得好。那就是说五盖除掉之后功德才能生得起,五盖不除的话,你要功德是生不起来的。智慧,假使五盖不去的话,哪怕你求智慧,这个智慧反而增加烦恼,就是滋长烦恼,这个智慧就为烦恼服务了,那么将来这个真根修行的(苗),这个水——智慧,以水来比喻,这个水增长烦恼去了,而真的修行的那些树苗却是枯死了,因为你烦恼还在,烦恼就把这个营养的智慧都吸取了,那么你烦恼的势力大了,增长了,真正的修行却得不到。
那么海公上师又说了一个比喻,他说假使你要有客来,你要端一杯茶去接待客人,假使你手里端了个大的石盘就是磨子的磨盘,你端了个磨盘,你说磨盘你不放下,叫你端一个茶杯去接待客去,你怎么拿呢?磨盘就是个五盖,很重很大一个粗东西,这个茶杯就是说修行的东西,修定等等,你磨盘不舍掉,要端茶杯去接待客,做不到的。那么你把五盖去掉,然后你可以修正法了。
你五盖不除的话,你要修定、修戒、修慧都是徒然,不但是得不到真的,反而把烦恼更增长。很多人他烦恼不除,学了很多法,是不是学了法之后对身心有益呢?有的人适得其反,就是《广论》说的“天变成魔”,一切法都为他的烦恼服务了,他能够说一大套,增加贡高我慢,一大套说了之后,就去邪命求利等等,各式各样的,人家对他供养又产生其他的事情。乃至我们以前说的一个法师,这个我们还说一道,因为以前听过的人走了一大半了,这是海公上师经常说的,我们也要说一下。
一个年轻法师,会说会道,经论学的很多,讲得非常好,在家信徒很多,大家对他很恭敬。那么信徒很多中间有些是学生,有一个女学生,对他非常恭敬,经常去跟他问法,经常很亲近,问法,她一问法,当然要接待。那么就是我们说女人,法师是比丘,对女人一定不能单独接见,他就是忽略了这一点。单独接见之后,开始问法,问法问到后来,法问完了就谈家常了。家常一谈之后,谈到谈恋爱,恋爱谈了之后要讲结婚了。那个女的就提出,要结婚的话你这个法师怎么行呢?你要登报,登个报什么呢?说你还俗了,那么成了一个在家人了,这么才好讲结婚,否则的话跟一个和尚结婚人家要骂的,还笑话。
那么他一个法师也迷掉了,他说好好好马上去登报。马上登报呢,那个旧社会,出几个钱就去登报了,他就自己登报,说要还俗等等说了很多。一个登报一登,当天这个报纸,她女学生的父母一看:这个法师我们那么恭敬他,他现在要还俗了,要跟他们女儿结婚,他岂有此理?这个人坏家伙不去理他。结果那个法师还不知道,登了报之后就兴冲冲的来敲门了,门一敲,上面就说了,“哪个人呀?”他说什么什么,上面马上骂起来了,骂了一顿之后一盆冷水“哗——”就倒,成个落汤鸡回去了。那么好了,人财两空,法师也当不成了,人也没有了,那么他的经济来源也没有了,不是很糟糕。这是魔,这是着了魔了。这些就是烦恼。
烦恼不断的话,你学的法多没有用的,反而把自己糟蹋了,那么现世是弄得一个不好下场,来世更糟糕。那么好好地忏悔也可以解除,如果再混下去的话,那就下一辈子很可怕。这个就是说,智慧再求得多,烦恼不除的话没有好处的。
五盖遮碍善法,缠缚污染,生起结使,故名障碍。
“五盖遮碍善法,缠缚污染,生起结使,故名障碍。”为什么五盖叫障碍呢?障碍善法。一切善法给五盖都障住了,这个叫盖,把这个善法都盖掉、盖起了。“缠缚污染”,把那些污染缠起来,解脱不了。“生起结使”,这个“结”我们以前不是有写过表吗?九个结,都说过了,“使”就是五个钝使五个利使,这里说了。
由此五盖缠缚污染,身心不宁,堕污秽中,便生九结十使。九结者,爱、恚、慢、无明、见、取、疑、嫉、悭,缠缚不脱。十使者,五钝五利,使彼入罪。
“由此五盖缠缚污染”,这五盖把我们缠缚在染污之中,“身心”都“不”得安“宁”,“堕”在“污秽中”,既然你在染污之中,那就生起很多烦恼,烦恼里面九个结,十个使。“九结者:“爱、恚、慢、无明、见、取、疑、嫉、悭”,这个我们以前有个表的。“缠缚不脱”,这九个结把你缠起,脱不了。十个使:五钝使、五利使。贪,瞋,痴,慢,疑——五钝使;身见,边见,戒禁取,邪见,见取——五个利使。这个都是把我们拉下恶道去的。“使彼入罪”,那个使就是过去衙门的差使,他把你抓起来,抓到地狱里,到了监狱里关起来的。那么你被他们抓住了,就该下地狱去受苦。
我们这个结,海公上师又说是一种烦恼,自己又不想把它解除,感到有味道,苦决定是感苦果,但是他要除掉,却是也不愿意除掉,你贪着一个东西,你说你要除掉,他不愿意的。那么上次我记得我们第一次讲经,听上师讲经,就讲了一个喻,这个喻很有意思。他说有一个狗,小狗,主人就把它颈项上挂了一个铁圈圈,那个铁圈圈不像我们现在的项链可以解得开的,就是亘(从此端直达彼端;贯串)的一个铁圈圈,那么铁圈圈,小狗挂到颈上很好,庄严,但是这个狗慢慢长大了,这个大狗,大狼狗,长大之后,这个圈子头上套不出来了,那怎么办?只好紧在颈子上长,但是这个狗越长越大,颈子也粗了,这个圈圈比颈也小,卡在肉里边去了,那么这个肉就天天烂,天天出脓水,很痛,但是你要把它这个圈子拿动一下,它大叫要咬你了,为什么?一动的话,比它平时的痛还要厉害。那就是这个结它不愿意离开了,你把结给它解除,他反而感到很痛苦不愿意,这个就是比喻这个结。开始的时候不在乎,弄到后来,自己又想拿都拿不开了,这个是很麻烦的事情。
C2 云何离障碍法
若修行清净,去障碍法,清白明了,是名离障碍法。
“若修行清净,去障碍法,清白明了”,障碍法去了,智慧有了,就清白明了了,“是名离障碍法。”
若修行者,事前了知清净应修,及障道法应断,是为最要。(助行因缘前加行之十三法竟)
“若修行者,事前了知清净应修”,应勤修习的善法,清净法要修的,“及障碍法应断”,这是最重要的。那么我们说我们就是修行,要分清敌我,清净的法是我们的友人,是帮助我们的,要修,这个五盖是敌人,要灭除的,这个先要知道。如果你不知道,认敌为友,把友当作敌人了,那你自己糟糕了。把自己的兄弟那些朋友都消灭掉了,而敌人你把他养起来了,那不是你上当了吗?糟糕了。所以第一要知见清,要搞清楚,哪些是要修的,哪些是要断的,你如果这个不清楚的话,方向都没有,就会敌我不分,糊里糊涂。所以说若修行清净,去障碍法,这个去了之后,清白明了,再这个修的法才能够起来,这个是离障碍法。
到此为止,我们修行的加行十三个法竟。前加行。助行、正行,助行有十三个法,到此为止,十三个讲完了。
A3 正行因缘
那么我们说真正的修在正修,前面的这是加行,等于说我们仪轨一样的,仪轨的正修,加行是准备正修的一些资粮,资粮具足了那才…
《舍利弗阿毗昙论禅定品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