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舍利弗阿毗昙论禅定品讲记▪P58

  ..续本文上一页可进入正修,那么这十三个就是我们真正修定的资粮。有了这十三个助行,然后真正要修禅定,才能生起来。如果这个十三个法没有的话,你说米也没有,柴也没有,单是个空锅,一点水,你说煮饭了,那不是开玩笑呢?那就是搞不成的。所以说一定要前面的加行具足,因缘具足之后,再加上后边的正行,那么禅定才可以得到。但是我们这里可以看到,不要说正修,单是这十三个加行就够麻烦了,里边复杂得很,有些又是很高的层次,初学还很难做到,那么我们说这个方法是不是太高了呢?但是我们想一想:我们要什么?要求禅定,禅定又不是简单的法门,你要得到那么高的定,你没有一些复杂的加行,你怎么得到呢?我们说世间上要成一个事情,都要下点艰苦的,要革命成功解放全中国,要多少的先烈洒热血、抛头颅才建设成一个新中国。我们是要得到禅定,这是世间上没有的,如果依出世法修的话就是得初禅,就是得了见道,初地,那你说轻轻易易地能得到啊?

  

  所以海公上师再三强调,我们这个修行,不要贪简单。贪简单就是一味的土方子,它仅仅是对于某些简单的病可能是有些效。而且这个土方子又不是很复杂的,是一味两味药的,一般就是万金油、仁丹,我们说仁丹就是最普通的药,人人身边都带一袋,但是真正你害大病了,你把仁丹、万金油给他吃,毫无效果的。只是旅行的时候,感到头昏了,怎么样子了,感到呼吸气闷,吃一点。真的有病,你说医生开个仁丹给你吃,有没有?没有的。那这些简单的药,只能治简单的病,你如果真正的烦恼的病,你要得禅定,要把五盖什幺东西除掉的,那你不能用简单的法门得到,决定要复杂的、有组织的、严密的、配合的一套,拿到了之后,自己熟练了之后,才能得到高级的效果。不要贪便宜。这是海公上师经常告诉我们的。不要贪简单的方法,就是说仁丹不能治大病的,一定要花大工夫,经过很不容易的提炼的药,才能够治我们的重病。所以说我们不要图简单,复杂的东西不要害怕。成佛还要成,何况我们修一个初禅,就害怕了,你怎么成什么佛呢?这里还不要你牺牲头目脑髓,就是把前面做到就行了。如果你要三大阿僧祗劫成佛的话,无处不是你……,释迦牟尼佛在婆娑世界没有一个地方不是牺牲头目脑髓的地方,那你害怕死了。这也就是说修行的人不要怕麻烦。

  

  那么我们说这一些事情,我们要做到,做到之前先要知道,知道要把他熟练,先要念诵,所以说我们念诵的仪轨也是一个很复杂的结构,一个很严密的组织,这也是看起来有很多人都害怕,不想念。密宗的仪轨太麻烦,什么都有,像《五字真言》里边,五大部的论都含在里边,《十地颂》,《现观》的;《二十空》,《入中论》的;发菩提心二十二喻也是《现观》的,那么还有很多是《俱舍》的,十二支因缘等等,这些就是《菩提道科颂》里边的;很多《俱舍》的内容在里边。那么这一些东西,五大部里都有,多多少少都有在里面,很复杂的。很复杂的,才能够得大的果。我们《五字真言》目的是什么?成就因地的文殊菩萨,报身,报身文殊,你很简单的怎么成就呢?所以说我们修法一定要下一个耐烦的心,不要贪简单,看见复杂的不要害怕,但是要把他搞清楚,这是对的。

  

  那么开始的下手方便海公上师再再强调的就是念诵,念的时候开始或者不懂,念了之后得了加持之后,很多会懂,或者你当时名相不懂,一听就懂,那就是说,从念诵下手。密法里边八大成就,第一个成就,热洛业成就,念诵成就。这是黄教里面特别讲究念诵的,也有其他教派不讲究念诵的,但是我们从理上去推论,要得到超级的果,用简单的办法不合逻辑的,要超级的果,一定要很严密组织的、结构很细致的方法才能得到,这个世间上也能推论出来这个道理。

  

  那么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明天再说。

  

  第十讲

  

  

  

  

  问题解答

  

  (13A)那么昨天我们讲到十三个助缘。今天我们先把几个问题说了。什么叫瞋恚,“云何起瞋恚,缘饥故”,这个饮食里边的。好象这个问题我看没有什么大问题。瞋恚就是说,在这个249页第一行,“云何不起瞋恚?若饥,缘饥故,生身心苦受”,有苦受就要起瞋恚心了,这个是天然的。那么“缘过度”也起瞋恚心,这也是一般性的,没有什么。

  

  “爱憎金刚”,他的语气有点儿不太顺的。总的来说,就是说我们对饮食的起爱、起瞋,就是微细的我执的表现。那么这个里边,文字上面好象有一点儿混淆。“云何舍憎爱金刚?”,这两个问题他们都有。他上面说是“若饥,缘饥故”,缘饥故当然是苦受,他说“生爱烦恼金刚我”,那是说这个爱是爱自己的身体,他就希望……,这个饮食不够了,爱护身体。那么“忆念憎如是饮食”,他就是说,对自己所得到的不好的或者是不够的饮食生瞋恨心,或者看到其他的人得到好的、丰富的,起妒嫉心,这是瞋,都是饮食。“若食过度,缘过度故,生身心苦受”,这个是一定,前面讲过的。那么吃了身心不舒服,生憎的烦恼金刚,这是顺了前面说的。“不忆念如是过度饮食”,他就是说,那么自己起了烦恼了,再也不要想吃饭了,对那个过多的饮食,他就不再忆念了。总的来说,就是海公上师说的,就是说我执平时看不到,就在饮食上,对饮食有没有、多不多,或者吃得太多或者什么,所生的爱也好、瞋也好,这个就是表现了这个我执的存在。

  

  那么这里就顺带的一个问题。他就是说,那个四圣种,随得喜足,既不贪,也不执着苦行,得到什么就喜足什么。那么他对这里提个问题,假使对不好的饮食能够喜足,而对好的饮食去舍弃,这个一般说是外道的见,这是邪见。人的这个本性,对这个不好的饮食能喜足,对正好的饮食反而倒是弃舍,就是说当它一个毒药一样,这个不大会的,除非是外道,他认为这个是他们的戒条里边如此。我们说对好的饮食也不执着,对坏的饮食也不讨厌,这是我们所要求的,圣种,就是说你随便你得到什么,好的也好,不好的也好,都感到很满意,就够了。问题就是说,并不在贪味道,只要能够把身体支持来修道就可以,所以说好的饮食得到也不是特别高兴,坏的饮食得到也不生起瞋恨心,都感到满足。满足什么?能够支撑我身体修梵行,就可以了。所以圣种的这个原则,并不是在饮食的好不好上去考虑这个问题,考虑自己得到饮食能养命、能修道,这个是他的目的。所以说得好的,只要能养身,他也不一定是讨厌,得不好的,只要能养身,也不一定起不足的心或者起烦恼心,好的也不起贪着心,只要能养身就可以了。等于镜子照东西一样的,照了干净的花,镜子也不生欢喜;照到大粪,镜子也不起瞋恨心,反正镜子就是个镜子,它不去管它那些。

  

  那么另外一个问题,二百五十二页,第七行,“及入禅得证离欲知见”,离欲知见就是说离欲的经验,解脱,解脱知见,离欲,离欲的知见,你如何离欲的那些经验、方法。

  

  另外还有一个问题,憎爱金刚讲过了。这个是名相,就是翻译的时候,我们说因为当时的古代的翻译,是不一定跟我们现在的话那么对头。那么所以说贡高食是指的放逸,这个是翻译的时候的一些当时的用语,那么对于我们现在当然不一定适合,但是当时是这么说的,当时的人说话是这么说的。

  

  那么下面一个,何谓“身强好事”,身强,身体强壮了,精神充沛了,就欢喜多事了,观闲或者去游览,或者去怎么,或者去冲壳子说闲话,那么就是身体疲劳了就很衰弱,他就不想动,就不好事了。

  

  “知足”、“知量”,生新苦(饮食过度)的过患,这个是假使你生起这个苦受,就是不乐,不乐的反面就是乐,它这个并没有很深的意思在里边。

  

  好了,我们还接下去,今天要想多讲一点。

  

  

  

  

  B1 正行应断

  

  

  

  大科第二,正行因缘分二:一断,二修。

  

  断中分二:一断五盖心垢,二离欲恶不善法。今初:

  

  那么十三个助行讲完,就是正行,正行里分两个:一个断,一个修。断的里边 分两个:离五盖心垢,五盖是心垢,再么离欲恶不善法。这是离两个东西一个是五盖,一个是欲恶不善法。实际上五盖也包在欲恶不善法里边,不过它五盖是特别重要,所以说把五盖先提出来讲。

  

  

  

  

  C1 断五盖心垢

  

  

  

  云何断五盖?离、灭、没、除,是谓断五盖。

  

  “云何五盖”,五盖我们前边讲过了,欲界的贪、瞋,还有昏沉睡眠、掉举恶作,还有个疑,这五个盖,是最厉害的,障我们的定是最厉害的,所以把它突出,那么其他的都摆在欲恶不善法里边。欲跟恶不善法又分二个,欲是五欲,恶不善法呢,凡是一切不善的法都在里头。

  

  那么“云何断五盖?离、灭、没、除,是谓断五盖”,这离、灭、没、除是四个阶段,层次不同,意思都是断五盖。

  

  

  

  

  离者,于五盖情境,觉知是盖,知盖过失,遮护先防,不亲不近,藉缘离弃,善习方便。灭者,久离不亲,忘情远过。设境现前,慧觉先知,方便善能离过灭恶,障阻不生,心得入定。没者,现行种子,并皆不生,生起即灭,消沉不扰,净明智生。除者,更复深淘,拔除根子,永断无明。

  

  如是四种,必须依次断除,参灭谛理,而修行之。

  

  “离者,于五盖情境,觉知是盖”,这是第一步,对五盖的那些事情,知道这个是盖,有的是盖还不知道,那就没有办法了。第一个我们起码的开始要知道这个是盖,这个盖来了是不好的。“知盖过失”,盖来了有很大的过失,要障智慧,不能得禅定等等,而且不能出欲界,在欲界里边还要投恶道受苦。那么盖的过患要知道,然后要“遮护先防”,要“遮护”,不要给盖来,…

《舍利弗阿毗昙论禅定品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