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舍利弗阿毗昙论禅定品讲记▪P82

  ..续本文上一页慧生起之层次”及与“净慧”之关联。

  

  4、 从“因缘具足,则能得定”中,得何启发?

  

  5、 因缘不具足有几种表现?

  

  6、 得定之助行有几?试一一述其名。

  

  7、 “助行十三”可如何分类?

  

  8、 何谓“助行”?对正行有无联系?

  

  9、 “正行”有几?可分几类?断、修之关系如何?

  

  10、 论中“助行、正行”皆以比丘为称,是何意趣?

  

  11、 何谓“波罗提木叉”?

  

  12、 “爱护别解脱戒”,什么叫爱护?如何培养爱护心?

  

  13、 爱护别解脱戒之修学重点分几?

  

  

  

  

  (第二讲)

  

  14、 云何随顺戒?

  

  15、 对戒如何生信?如何能生欢喜?为什么要尊重?

  

  16、 对自身持戒如何要求?于犯戒人应如何对待?

  

  17、 什么叫“不放逸”?具体怎样做才叫不放逸?

  

  18、 什么叫“以戒为门、为足、为因”?

  

  19、 云何能生善法,具足成就?

  

  20、 爱护别解脱戒的核心在哪里?

  

  21、 波罗提木叉,佛说有四义,哪四义?其中哪一是总相能近摄余三?

  

  

  

  

  (第三讲)

  

  22、 云何称“威仪”?

  

  23、 摄持威仪,有何利益?

  

  24、 何谓“住处”?

  

  25、 处僧团内,应如何作?

  

  26、 何谓“行根”?

  

  27、 “行根”从何下手?

  

  28、 何谓“面首”?

  

  29、 “护持威仪行,是谓爱护别解脱戒”详释其所以然。

  

  30、 成就威仪行,主要有几个方面?

  

  31、 何名“非威仪行”?

  

  32、 云何名“成就威仪行”?

  

  33、 何谓“学、无学、非学非无学”?

  

  34、 何谓“三恶行”?

  

  35、 何谓“三妙行”、“三清净”?

  

  36、 “威仪行”第三个内涵是什么?

  

  37、 “上座”有几种?

  

  38、 世尊所说上座颂是何?

  

  39、 一般分上、中、下座,以何而分?为什么要分?

  

  40、 上座对下座、下座对上座应如何作?

  

  

  

  

  (第四讲)

  

  41、 何谓“己行处”?

  

  42、 何谓“非己行处”?

  

  43、 “六非己行处”是哪六种?

  

  44、 何谓“他国非己行处”?若不远离,有何危害?

  

  45、 第三种“非己行处”是何?

  

  46、 何谓“正舍离、缘舍离”?

  

  47、 何谓“自国己行处”?

  

  48、 “己行处”究竟有哪些?

  

  49、 何谓“微戒”?何谓“金刚”?

  

  50、 何谓“爱护微戒,惧如金刚”?

  

  51、 试举“惧微戒,如金刚”之实事实例?

  

  52、 何谓“不离一切戒”?

  

  53、 何谓“常持一切戒”?

  

  54、 何谓“常住一切戒”?

  

  55、 云何“持戒不瑕、不秽不垢、不懈不缺”?

  

  

  

  

  (第五讲)

  

  56、 何谓“留限(定限)”?共有几种?

  

  57、 何谓“邪命”?一般说邪命有几?

  

  58、 严格说“邪命”是何?(依《俱舍论》)

  

  59、 《舍利弗阿毗昙论》所说五种邪命是何?

  

  60、 此五邪命,有何过失?

  

  61、 “不俗不僧”指何等人?

  

  62、 本论“善知识”与道次第“善知识”有相似处否?

  

  63、 何谓“沙门、婆罗门”?

  

  64、 述“持戒”之内涵是何?

  

  65、 述“贤善”之内涵是何?

  

  66、 何谓“贡高”、“恃”、“骄”、“慢”?述其同异?

  

  67、 依本论“恃”有几种?

  

  68、 何谓“自灭、自入涅槃”?

  

  69、 趣入解脱道之次第云何?

  

  70、 何谓“应染处不染”乃至“应受处不受”?

  

  71、 何谓“落盗戒人数”?

  

  

  

  

  (第六讲)

  

  72、 何谓“信信”?

  

  73、 何谓“惭”、“愧”?

  

  74、 何谓“多闻”?

  

  75、 何谓“精进”?

  

  76、 何谓“念”?

  

  77、 何谓“慧”?

  

  78、 何谓“正见”?(释“九毗钵舍那”)

  

  79、 何谓“正思惟”?

  

  80、 何谓“正语”?

  

  81、 何谓“正业”?

  

  82、 何谓“正命”?

  

  83、 何谓“正勤”?

  

  84、 何谓“正念”?

  

  85、 何谓“正定”?(释“九奢摩他”)

  

  86、 详释“五法蕴”?

  

  87、 “解脱”有几?一一详释之。

  

  88、 何谓“结”?何谓“五顺下分结”、“五顺上分结”?

  

  

  

  

  (第七讲)

  

  89、 何谓“解脱知见”?

  

  90、 何谓“五成熟解脱想”?何缘此五名“成熟解脱”?

  

  91、 何谓“有为解脱”、“无为解脱”?两者有何关联?

  

  92、 何谓“四修定”?

  

  93、 “定心自在”云何而得?(依《俱舍论》)

  

  94、 何谓“慧解脱”、“俱解脱”?(依《俱舍论》)

  

  95、 何谓“五解脱处”?

  

  96、 “衣食知足”依何为标准?

  

  97、 《瞿尼师经》无学比丘,当学十一事,哪十一事?

  

  98、 海公引《瞿尼师经》密意何在?

  

  99、 何谓“畜生论”?

  

  100、 何谓“知时”及“善时”?

  

  101、 何谓“识”?“知”与“识”差别何在?二者有何关联?

  

  102、 释“共行慈、重行慈、究竟行慈”?

  

  103、 试论“福德”与“智慧”之关系。

  

  104、 何谓“常敬不离”?

  

  105、 总结前所说“善知”与“善识”,如何名为“善知识”?

  

  

  

  

  (第八讲)

  

  106、 “善亲厚”,且述佛教之“亲厚”与世间之“亲厚”不同在何?

  

  107、 述“善亲厚”之原则及其利益。

  

  108、 何者称“凡夫持戒人”?

  

  109、 何谓“坚信人”、“坚法人”?

  

  110、 为什么要自类相同而作亲厚?

  

  111、 何谓“自共亲厚”?

  

  112、 云何“随顺、不离、相亲近”?

  

  113、 “善众”与“善亲厚”主要不同在何?

  

  114、 何谓“心向彼、尊上彼、倾向彼、解彼”?

  

  115、 何谓“根门”?

  

  116、 如何“护摄根门”?

  

  117、 如其不能,当如何作?

  

  118、 得“根律仪”从何下手?

  

  119、 “摄根”另有五法,是何?

  

  

  

  

  (第九讲)

  

  120、 云何“饮食知足、知量而食”?(释“食”、“知足”、“知量”)

  

  121、 衣食知足知量,总科有几?

  

  122、 云何“不掉食”?

  

  123、 云何“不贡高食”?

  

  124、 云何“不为养身食”?

  

  125、 云何“不严饰身食”?

  

  126、 云何“但欲令身住”?

  

  127、 云何“不起嗔恚”?

  

  128、 云何“欲修梵行”?

  

  129、 云何“断故受、不生新受”?

  

  130、 云何“为活命故食”?

  

  131、 云何“舍憎爱金刚”?

  

  132、 云何“不求利”?

  

  133、 云何“勤力”?

  

  134、 云何“乐行”?

  

  135、 云何“勤精进,不睡眠”?

  

  136、 何为“障碍法”?其中各障什么?

  

  137、 为什么叫“障碍”?

  

  138、 云何名“离障碍法”?

  

  

  

  

  (第十讲)

  

  139、 断五盖有何层次?

  

  140、 何谓“心垢”?

  

  141、 云何五盖是损智慧法?

  

  142、 何谓“欲”?“五尘”何故名欲?

  

  143、 “五尘”是否为欲之体?

  

  144、 “真欲”是何?以何为证?

  

  145、 联系“真欲”,五欲中什么叫“ 欲”?

  

  146、 云何为“恶不善法”?

  

  147、 何谓“十不善业道”?解释“十不善”及“业道”?

  

  148、 何谓“相应不善”、“等起不善”?

  

  149、 解释“善之四种”与“不善四种”?

  

  150、 何谓“三不善根”?

  

  151、 试述本论所列由三不善根所生之诸恶不善法。

  

  152、 何谓“十邪”?有何危害性?

  

  153、 云何名“离欲”、“恶不善法”?

  

  154、 云何名“有觉有观”?

  

  155、 何谓“离生喜乐”?

  

  

  

  

  (第十一讲)

  

  156、 云何名“觉”?

  

  157、 云何名“观”?

  

  158、 云何名“喜”?

  

  159、 云何名“乐”?

  

  160、 云何名“一心”?

  

  161、 “等引”、“等持”、“等至”三者何别?

  

  162、 论中不嫌其烦释“初”密意何在?

  

  163、 就一般概念解释,何谓“禅”?

  

  164、 以本论初禅功德义相解…

《舍利弗阿毗昙论禅定品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