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菩提宗道 菩萨戒集颂讲记▪P13

  ..续本文上一页是一些大臣就跟国王说,你养了一些国师,养在那儿,好象那么恭敬他、供养他,他们也没有做什么功德事情,就一天到晚在宫殿里边游,好象是闲在那里,你供他那么好干啥?后来那个国师知道之后跟国王说,他说,你现在国家里边有没有一个死刑的罪人?国王说,有啊。他就拿一个出来。拿一个出来怎么办?他说你叫一个刽子手拿一把利刀跟在他后头,叫那个罪人手上托一个钵。过去他们印度人吃东西都用钵的,就像我们的碗一样的,那么这个钵里边摆满油,把油铺到面上,完全满满的。那么你在四个城,东南西北四城。就是在城门口用各式各样的歌伎、唱戏的、什么的、女人跳舞的,四个城门都摆满。然后让这个刽子手押了这个罪人,捧了那个油,四个城门兜一转。国王说这个可以啊,很容易。他就把四个城门布置了很多的歌伎的,宫娥彩女啊,那些东西啊,民间的女人最漂亮女人,唱歌、跳舞的各式各样的,四个城门都摆好了。然后叫刽子手押了这个罪人拿了这个钵,一钵油啊。他说,你只要看到这个罪人假使路上油泼出一点的话,当场就砍头。对罪人要警告的啊。如果你四个城门走完了回来了,一点也不洒出来,赦你无罪,放你回去了,本来要杀头的。那么就可以,假使你这一走之后,可以放你回去不问了。但是你,假使泼出一点油的话,就地斩首,马上就杀头。

  这个罪人为了保命,就拼命仔细地捧了个油,专心致意地捧了个油走了一转。后来那个国师就对国王说,你问他,你说四个城门看到什么?国王就问他了,你东城看到什么东西了?他说,我不知道,我只拿了个钵恐怕油泼出来,我没有去留心那些事情。南门?也不知道。四个门都问完都不知道。那么这个国师就对国王说,他说你看嘛,我们出家人在用功,就是像这个罪人拿个钵一样,虽然王宫五欲很多,我们并不在心。那么这样子大臣就服了。出家人在这个五欲境中并不贪着,那么我们这边要做到这一点,不容易啊!这个罪人也不简单啊,一般的罪人你如果眼睛往东门,他们什么跳舞了眼睛一看好了,满钵的油肯定要洒出一点来,马上就死。所以他这个罪人也是专心一致的。

  那么我们说出家人修行要专心一致的,虽然在五欲环境里边,要一尘不沾那个很不容易啊。那么就是现在的五欲,那么你要做到这样子怎么样?就是要靠观想啊,就观想现在的那些利养这些东西就看成是呕吐出来的东西,为什么用呕吐来比喻?出家人出家的时侯,或者受大戒时侯,都发了心的,要出离,要离开五欲,那个时候已经抛弃了。现在你又去尝起来了,那不是呕吐的东西一样了吗?所以这个要观成呕吐的一样。这个味道非常之难闻,不能尝的,也不欢喜尝的。那么你再好的五欲境放在面前的话也不贪着,不会去受那个五欲的害,那么这些观想都是平时自己要观好。

  我们海公上师他是最重行持,法尊法师重在法相的分析,这两位大德都有他的特色。那么海公上师对于行持方面的东西,在这本《基本三学》里很多,在《律海十门》里边他就讲根本戒的时候,假使你要碰到女人的时候,该怎么作意都有的:眼睛一看的时候,就像是毒箭射过来了啊,这个不得了,你一看一接触之后马上会中毒死的;身子碰一碰,好象是刀砍的一样,把你个手砍断的;你假使跟她一起坐的, 话,那就是好象坐在一个深的陷阱的上边,一个很薄的微薄的树枝枝把你撑在那里,稍微一动下,垮下去就要掉到火井里边,烧死的;假使她跟你通信的话,来一封信,女人给一封信的话,那就是判死刑的判决书送来了,你要死了,就是要执行了。那要这样子的观想。这些都是我们平时如何地要防止犯戒的,防止烦恼生起的一些修法,这些都是修法啊。

  不要看了我们讲戒,没什么意思的,回去了。你回去了,你自己么这些修法就没有得到了。没有得到的话,律仪戒就不能清净,戒不清净的话,小则犯这些戒、犯小戒,大则还俗,甚至于破根本戒,这些就是支分不具。所以说我们不要轻视这些啊,持清净的戒,这些支分都要具足,然后戒决定清净。

  这里就是说,这个我们看宗大师一句话啊,我们给大家念一下,“于出家众” (《菩萨戒品释》卷一 二四),他说出家的人,出家的五众了,要放弃那些过去的贪欲,现在的,这个一定要“必不可少”。在家的,他当然苦,因为他的身份不同,对过去的那些利益、财富、享受,对现在的他不能全部丢完,只能心里不起执着就完了。而出家的绝对一点也不能沾。所以说,它这个提高我们的警惕,就是说对出家的五众来说,“若不能修生死过患,特修欲尘所有过患”。假使说你不修生三界轮回的苦,它的害处,尤其是欲界的那些害处,就像前面所说的用这些方法,或者是那些是丢了的粪秽或者是虎豹穴,或者是反吐。不用这些来摄持自己的烦恼心的话,“则定不能善护尸罗”,决定不能很清净的护持你的戒,这是肯定的。如果你没有这些观想来保护你的心的话,你的戒决定持不清净。这是宗大师的话。

  那么我们说要持戒清净的话,这个仔细观想啊,经常要想。然后戒才能清净。如果你说,哎,我不会的,随它去了,没有那么闲去管那么多,东想西想的。你这个不想的话,决定不清净,这是宗大师给你下的定论。

  我们再回顾一下啊,我们宝光寺的一位同学,他是五台山下来的。他就跟我说了,也跟他同学都说,他说我这个人经过了很多的,什么关口都经过了,那就是女人了。就是说他什么都经过了,我是保险的,这个戒是不会犯的。当时我就跟他说了,我说你是三果罗汉吗?三果罗汉才能说这个硬话,你如果不是的话,你怎么敢说啊?这个他还不相信,他好象还不服。没有半年多,他害病了,住到当时宝光寺——新都一个陆军医院。住里边住了一个月左右,跟那个护士两个生起感情来了,出了院之后还要把护士招待到宝光寺的素餐厅来吃饭,被我看到了……后来他自己跟我说了,他说:“我现在不行了(他会武的),一点气力也没有了,什么东西了,一天到晚缠了个女人打不开了。”最后跑掉了,离开宝光寺了。

  你这硬话不敢说的啊,你说你能够保险了?你没到那个程度,你不注意那些,结果就是掉下去了,差一点点,后来他说因为其他原因,迁单了。迁单了嘛,这个女人也再见不到了,离开了宝光寺嘛那就再也见不到了,那么大的戒还没有犯,但是如果再拖下去就完蛋了。所以这些观想自己不熟练,不练习的话,自己没有把握的。你说你有把握,就是没有把握。很现实很快,当场就戳穿了。那么多同学也亲自看到的。开头的时候他才来,吹得很凶。他说经过什么什么女人都给他拒绝了,什么什么女人都看过了,都不要。这就是有把握,结果大家看到他毫无把握,军医院里的一个护士,也没有什么,我也看到这个人也不是什么样子不得了的漂亮,就这么迷掉了,完了。这个这个有什么了不得。就打败了。

  

  丁四 身心堪寂

  下边“身心堪寂”,“四者身心乐远离,依止律仪喜足生,独处静居堪寂味,行想慎观颠倒境”,这个就是身心远离。

  我们先把《瑜伽师地论》的原文看一看,第四条,“乐住远离”就是科。“又诸菩萨,常乐远离。若独静处,若在众中,于一切时,心专远离,寂静而住。”(《菩萨戒品释》卷一 二四)心专心地离开五欲远离,寂静而住。就是一些菩萨了,菩萨戒的啊,不要说修菩萨戒,就该到闹市去做好事啊,怎么怎么的,什么寂静,怎么远离?这个是声闻的,我们要入世。“佛法在世间”,下边“不离世间觉”不管了,“觉”,他不要了,只要在世间,世间去就可以了,就是实践菩萨道了啊。那么你看看菩萨戒里叫你远离了,要寂静而住。

  “不唯于是尸罗律仪而生喜足,依戒住戒勤修无量菩萨等持,为欲引发证得自在。”这里的意思就是说,菩萨受了菩萨戒之后,要远离的,在静处要专心地远离五欲,不要使心攀缘那些,寂静而住。但是这样够不够?这是持戒很清净了,还不够,这样子持戒清净不能满足,你说我持戒都这样子很好了,就满足了,不行。“依戒住戒勤修无量菩萨等持”,戒你还要上去了,依了戒就要住在清净戒里边,还要精勤地修菩萨的等持,修定。

  我们前面在讲《俱舍》时侯,就讲过——“增上三学”,大家学的记不记得啊,考也考过了,讲也讲过了,不晓得你们肚子里还有没有这个东西。什么叫增上三学?这个学戒它是为了修定,增上的,要修定的。修定是为的是要得慧,得了慧是为的是求涅槃。这个三学都是为了前面的目的而设置的,并不是以此为足的,这就是增上三学的内涵之一了。其他还有其他的意思了,当然,其他不相干的我们暂时不提,这个就是增上的意思。住在戒里边,清净的戒持好了之后,并不能以此为满足,还得往上修定了,求那个定。得了定之后才能够得自在。没有得定之前,只是勉强地“石头压草”一样的,不做坏事就完了,心里的烦恼根子还在的,观的力量还不强的。我们经常说持戒没有得定,这个陶器没有经过这个窑的火烧。没有经过窑火烧,这个陶器碰不得水的,碰了水就化为泥土了。如果经过窑火一烧,就是得定火烧过以后,等观里出来之后,那就是牢固了。不要说冷水化不了,开水也化不了,你摆在锅里边烧也烧不化,那就是经过定火不一样。所以说我们得戒之后,不能满足,还要修定,那么这里就是海公上师他自己修行经验啊,这里写的有一点不完全一样。

  “四者身心乐远离”,这一样的,身、心都要远离世间的五欲,“依止律仪喜足生”,那就是喜足了,这是很重要的啊,这里我们《瑜伽师地论》说的喜足还不行,但是你没有喜足更不行。

  (4A)那你持戒决定持不好,第一个条件,安住在戒里,安住律仪中。我们经常《上师供》念的嘛,安住律仪中,安住涅槃中,最初就是安住律仪中。在律仪里边,持戒当中安住很高兴,很满意,我持戒感到自己很舒…

《菩提宗道 菩萨戒集颂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定道资粮颂讲记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