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萨自尊羞耻恶行放逸”,自己尊重自己啊,我是出家人,我是修行的,我发了心来修行的,“不轻蔑”,不要看不起自己。哎呀,我这个人反正是学也学不进,戒也持不好,定根本没有,气味也没有,什么神通,根本谈不上,没有希望的,将来什么,什么出生死什么的,就是极乐世界能不能生都成问题,自己是毫无用处的人,自暴自弃,自己轻蔑自己。
“自许凡夫下劣辈”,反正我是凡夫嘛,我怎么做得到啊,这是菩萨做的事情哪,我是凡夫啊,我是没办法了。哦,他们是上根利器啊,我是下根啊,我不来啊,搞不好啊。自己都退了后头去啊,什么都不想做。“不说我辈是末法有情不堪作佛持戒等”,那就是说,不要说这样子的话了,我们这些人啊,是末法时期的有情啊,这些事情是佛在世的人做的事啊,我们做不到了。什么持午?哎呀,这个时候讲持午了,我们末法时期都是贪瞋痴那么重,这是佛在世的时候啊,吃一顿两顿的,我们这样做不到了,三顿啊。我们温州碰到一个小年轻人,出家人,他听说我要开道场了,他说我来好不好,我说好啊,你来了,年纪轻能学嘛最好了,我说来嘛。他问我规矩什么,我说我们这里嘛,什么什么,根据佛的戒吃两顿。哎呀,他说两顿啊,好象他不习惯。我说你怎么,你平时吃几顿,他说我吃八顿。那两顿不得了了,吃了四分之一的事。给他去掉了,他受不了,没有来。这个是好象凡夫嘛,哎呀,我们是末法凡夫怎么两顿,我八顿还嫌少,一会儿要吃一会儿要吃。
“闻诸菩萨难行事”,尤其是菩萨难行的事情,行菩萨道,哎呀,这个菩萨做的事情,我们凡夫做不到,不要有,自己不要轻蔑自己,不要自暴自弃,不要说自己是末法时期的有情、凡夫做不到。听到难做的事情,“猛勇勤修令渐能”,要勇猛地去做,做不到发心将来做。这是练习菩萨的种姓,菩萨种姓就是自己磨练出来的,如果你永远看到难行苦行,哎呀,这个事不是我做的,永远作不到菩萨了,永远菩萨行行不出来了,这个很重要。堪能性如何培养,就是这个时候培养。
这个我们看这个《瑜伽师地论》文,我们当然不全部念,很长了,它就是说,对听到菩萨做的难行地方,做不到地方,不要害怕,也不要退却,就这样想:他既然是人,他修做得到了,慢慢修,修上去了,我也是个人,我只要慢慢地修,将来决定也能做到,这个心要有,现在即使做不到,将来我会做到,那么现在就不要退了,不要说我做不到,哦,退了,什么都不干了,就是现在稍稍地做,做得到的做一点,做不到的发愿我将来要做,这样子慢慢趋向这个菩萨道的道路就越来越近了。如果你退了,哎呀,这个我们做不到的。我们不行的,我们只能做这个下边那些小事情的,好了,你永远做不到。这个《广论》里边一样的,我记得也是这么讲的。反正佛的经是千篇一律的,就看自己如何去领会,如何拿来自己实践,如何去修,如何用它了。那么假使说,万一自己做不到,这个心,下劣的心如何把它去除,那就是说,我们假使有这个心,念头,这个事情我们做不到,我们是个凡夫,这个我们听到很多了,就是我们道场的人,我这个我怎么做得到啊,我是凡夫啊,这个话很多很多,那么这些念头很自然的,自己轻蔑自己,要怎么样除掉这些,就是我们修行就是要除掉这些念头了。
“当作是念”,这个是《瑜伽师地论》的话,应当这么想,观想,都是观想啊,我们说学戒不是死板板地学,都要观想的,观想然后持这个戒的堪忍性才会出来,持戒才能清净。怎么观想?除了观想之后发起勇猛的心来,他是人,他慢慢修,能够成就了,成了菩萨了、大菩萨了,他做到了,那么他也不是一开始就会的,那么我也是人,我开始就象他那么高的做不到,但是我一步步上去,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我将来大学还会毕业了,再作研究生了,考博士也可以了。
那么你这个心发起来了,你小学,幼儿园起,虽然幼儿园进去是唱唱歌了,吃吃果子了,好象看起来跟他们那个研究生博士生差得太远了,但是你将来会到啊,你不要连幼儿园都不去了,那完了,永远做不到了。所以看是小事地做啊,慢慢慢慢的你自己发心,将来这样上去决定会做到,那么就说现在能做到的,要猛利地去做,暂时做不到的,就是我将来要做。这样子发勇猛心,这个就是产生菩萨的堪能性,也就是积聚资粮、净除罪障的方法。
这个很要紧,我们说有的人是退了,做不到,退了,两顿,做不到的。你两顿做不到,你试试看嘛,一个月吃几天,慢慢地多吃两天,最后天天吃了。实际上我告诉你们, 很多的居士他写信给我,到这里来吃两顿的时候,他回去也是练习两顿,当然不是天天了,他说都有得到一定的好处。有一位他本来是失眠的, 他说吃了两顿之后, 不失眠了,睡下去呼呼大睡一直到天亮,中间就不醒,甚至于醒都不醒一下。那么还有的是,他说,他吃了两顿之后,不但是没有感到人瘦下去,精神不够,反而感到精神很好,他说他想长期吃。我说你长期吃还不行,他搞运动的,我说你要,因为在家身份跟我们不一样,运动量大的时候,你还是稍微吃一点也可以,不一定是勉强长期两顿。那么再个他们北京中医学院的一个学生,他就跟我说,他们研究下来,从中医的立场来看,我们这里也有中医,吃两顿比吃三顿好,对身体有好处,比三顿好。那么我们古代的养生的里边虽然没有提倡两顿,但是早饭要好,中饭要饱,晚饭要少,也叫你少吃了,少吃,因为在家人他不能不吃了,少吃,出家人放掉了嘛,也没啥关系。
如果说你两顿不行的,我们再举个例。五台山的在家人,我们五台山住了十几年都看到的,身体非常棒,他们是山上爬上爬下,每天劳动都要爬山的,吃几顿?两顿。他们天很冷了,早上出去起码九点钟左右才能出去,太阳出来了才能下地。一下地九点钟十二点钟回家吃饭了,那你好容易爬到山上去,搞了几分钟又下来了,这个划不来了,他要干到两三点钟回来,两三点钟回来再吃一顿好了,晚上不吃了,五台山他们在家的生活是这样子,不见得他们身体就垮掉了,没有啊。那么还有这个他们的两顿比我们还差啊,油也没有的,不晓得现在什么样不知道。以前在五台山他们的在家人,一年到头只是过年的时候吃一点油,平时没有油的,菜只有酸菜,其他全没有的啊。他们家里我吃过,因为我们去劳动的时候,就在他们那里吃。粮食品种很多,有烂山药,有窝窝头,有什么这个,还有什么这个,油荞面,还有什么油面各式各样的。一盘一盘拿来都是粮食,菜是一点酸菜,一点醋,就这么的。他们一年到头如此,就过年了吃点肉,吃点油,平时都是这样的简单生活,但身体非常棒。你说怎么说,营养不够了?营养蛮够啊,他气力比你大得多,他上山下山气也不喘,我们上去爬几步,喘得来坐下来休息了,他不要坐的。
再一个,我们一起上山的一个,那个时候我们出家,他也是上海的,他是一个老木匠,他是老胃病。老胃病嘛当然了,吃两顿,人家说胃病的人嘛要多餐少食了,次数多一点,每顿少一点。他在上海胃病很厉害,跑到五台山两顿,当然了他才进来,新戒,没有条件说我要吃三顿,吃四顿,不好说了,也不好开小锅。开了小锅,那海公上师看到一脚踢过去,迁单的,把锅踢掉了,马上迁单的,没话说的。那个当然才来没这个胆子,但是他一年以后,胃口好得很,脸象苹果一样了,脸红起来了,什么胃病没有了,吃饭很好了。这些东西都是人家好好的,饮食方面自己能够按时按量地吃下去,他胃病也好了。当然了,不是说每一个人胃病都这么会好,但是说不要太害怕,胃病那不能吃两顿了,这个,这是你心理状态了,心里的抵抗力已经没有了,那更糟糕了。他硬了头皮啊,两顿吃吃吃,吃了又吃胃病吃好了,他很高兴。他说以前在上海胃病什么药都吃过了,没有吃好,就在五台山住了一年,发现胃病没有了,看不到了,找也找不出来了。
所以说两顿不要害怕,我们这里为什么说这个话,很多人劝我们你们好开了,他们什么道场两顿了、三顿了,什么什么三顿了,你们也三顿好了,再不开人都走完了。我说走的人不是两顿走的。他有他的其他原因走的,如果两顿走的话也不来了,我们一来就是两顿,他们都不会来了。
丁七 调顺不恼
下边我们再第七条,“七者调柔观己过,不伺他非不放任,悲心补救无损恼,令彼舍恶发菩提”,起悲心啊,不要看人家的过失。我们在中国的佛教,这是对这个很强调啊。“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这个是个格言,就是我们坐下来常常自己的过失要想一想,说话的时候不要说这个不好,那个不好。这个是很好啊,我们中国人这一点是做得很好的,佛教里边这一点我们发挥得特别好,那么这里就是调柔啊,要常常看,虽然是真呢,不要我了不得,你们都不如。我们就是看到四川有个僧人,什么什么说了半天,最后他来个评论:“他怎么好跟我比,我是了不得的人了,他怎么好跟我比”,那是虽然自己做了一点,好象持戒方面做了一点点,苦行之类东西,就把人家看不起了,自己抬高得不得了,我慢贡高去了。
前面说自己不要下劣心,不要自己好象什么什么的,把自己自暴自弃。也不要走另外极端,把自己抬得高的不得了,好象自己这个世界上就是我才行,你们都不行的。做什么事情什么事情,人家说这个人,“他怎么好跟我比哦”,这个话,哎呀,这个味道你看看,我慢贡高的,表现得太强了啊。那么就是说虽然自尊,不要自己我慢贡高,要看看我们的过失很多啊,我们跟佛的差距太大了,不要说跟佛的差距,跟那个菩萨,跟那些罗汉,跟那些得了初果的,跟那些见道的,乃至得了暖顶忍的,我们比比看,什么都不行。所以说自己过失太大了,毫无可以骄傲的地方,那么自己要看看过失,那不会自己贡高我慢了,调柔了,不会刚…
《菩提宗道 菩萨戒集颂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