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菩提宗道 菩萨戒集颂讲记▪P22

  ..续本文上一页戒的事情就会出来,一定要把它息下去。

  “及随烦恼忿恨等”,那么这根本烦恼十个不能让它起来,其他的小烦恼,随烦恼就是小烦恼,那就是多了。这里说有二十种,根据《百法》里说是小随是十个,中随是两个,还有大随八个,反正说是多是很多的,这里举的是二十种。“忿恨恼覆诳谄骄害嫉悭”,这是十个小随烦恼,中随两个是无惭无愧,无惭无愧是最不好的东西,一切烦恼心都有它。有惭有愧之后烦恼就起不来,无惭无愧一切烦恼才起得来。下边是八个大随烦恼,“不信、懈怠、放逸、昏沉、掉举、失念、不正知、散乱”。

  这个都是《俱舍》里有的,我们都学过(注《俱舍》:大烦恼地法六个,大不善地法二个,小烦恼地法十个)。根本烦恼里边是总的,随烦恼是个别个别的。这些一定不要给它生。

  “不生生已不执顺”,依持戒力量,不要给它生起来,要不生起来,我们说怎么办?就是不要去接触那些境了。贪心怎么起来的?我们前面都讲过的,烦恼生起来,第一个是内心烦恼种子没有断,第二个是不正作意,对了环境之后,没有提起正知正念,第三个就是顺着烦恼的境现前,假使说你看见最漂亮的女人,这是贪心的烦恼的境,摄贪心的境。你如果这个境现前了,你又没有成了圣者,烦恼没有断,再加上一个不提正知正念,贪心马上就起来了。

  那么这样子你要把它不生的话,那很容易了,第一个提正念,第二个远离那些五欲的境,不要去看那些境就完了。你要去看那个境,你说我要去看那个境,我也可以提正念,不要去生烦恼也可以啊。你要贪了看的心,本身就不是正念。所以说我看么,要看的,我说正念提起啊,我反正不生就好了,不会犯戒。不可能的,你为什么要看呢?看这个念就是不正念。

  我们不是以前讲过那个公案嘛,一个老修行,他跟海公上师说,他说我到公园里坐在那里,好象烦恼还不见得很厉害,一个人房间坐在那里,闷得很,好象烦恼吵得心里很不舒畅。那什么原因?你去看了那些,公园里看,公园里看什么了?现在的公园很下流啊,各式各样都有你去看吧,看了之后,把你烦恼都引起来了,你满足了感到很舒服,当然不烦恼了,已经在受淫欲了。我们的不是上次讲了嘛,欲界天的淫欲就是,眼睛看一看就是淫欲了,跟你笑一笑是淫欲了,跟你握握手也是淫欲了。那么你已满足淫欲了,已经做淫欲的事情了,当然你感到满意了。你在房间里,你烦恼闭起来,心里难过,压不下去,没有对治的办法。那你对治啊。

  “不生”,如何以戒的力量不要让它生起来。因为我们才修行的人,烦恼没有断掉,烦恼要断要见道以后,见道断八十八使见的烦恼,然后修道断九九八十一品修所断的烦恼。这个是要下功夫的,要圣者才行的啊。凡夫烦恼只能息下去,不给它生起来。不给它生起来最巧妙的方法就是不与那个境接触,你不去看它,不去听它,不去见闻它,那就不会生起来。你如果去看了,去听了,或者是闻到味道了,或者听到它的声音了,那烦恼就会起来。

  尤其是出家人很敏感,人家在家人,在场合里边他到还是,因为麻木了,他还生不起烦恼心,他还无所谓了,出家人从来不接触那些的,一碰到,哇!烦恼心马上生起来,你去试试看吧,就在清净的地方呆久了之后,他到烦恼地方一去好了,马上心里反应不一样。在家人都无所谓的地方,你就生得很大的烦恼。正因为你是清净的搞惯了,这个烦恼不习惯了。

  那么这些都是如何不生?最好的办法,就是说不要接触那个境。所以说我们说青年的出家人不要去看女人,我们前面讲过的,正知正念。要看看什么?看老头看老太婆,走路走不动,那个牙齿掉了,难看的样子,看病人痛苦的样子,看死人一动不动那个死的样子,乃至看尸林里边看那些腐烂的样子,给野兽吃得不成话的样子,乃至白骨,多看看。这个看了之后增长我们的道念,如果不看这些那就糟了。第一个不要生。

  那么生起来之后怎么办?“不执顺”,一个生起来之后马上放下,不要感到有味道。有人告诉我,他说他起了一个念头,这个人还蛮用功的,他就说他受八关斋戒,受了八关斋戒,他说他平时爱唱歌的,他现在念头唱歌了,唱起歌来,他说这个歌唱,平时因为很欢喜那个歌曲,他明明知道我受八关斋戒今天不能唱歌的,他说我还是顺着它唱几口,再刹车把它停下来,停下来,一个歌唱了一半,唱掉了,他说这样子怎么样,是不是犯戒了?我说你这个念头,不是听,八关斋戒主要是听,故往观听,就是人家在唱你要是特意跑了去听,这是犯戒。但是你能够检查到心里的唱歌是不顺这个戒的,已经很好了,但是你毕竟还要跟他跑一段时间,如果当下知道这是八关斋戒的那一天不能唱歌的,念头里边歌也不跟它,不要跟它去,那就对了,就是说不执不顺。假使起了念头的话,马上放下。假使实事上更要放下,假使你跟女人要握手了,赶快,这是犯戒的,马上手缩回来,阿弥陀佛,合掌就可以了。

  那么“顺”,顺就是说,这个歌唱起来蛮好听的,让它再唱两句,唱唱,跟了它跑了。那么这个东西是很微细。我们说不是考试啊,犯戒条件来了怎么样?啊,不要跟随境跑,怎么……说了一大套。结果你行持的时候,不晓得丢哪里去了,这个有什么用处。这个要自己在行动方面,随时随地地警策自己,这是真功夫,真刀枪,学佛也在这里学,把书背下来了,不稀奇。我们说三藏十二部把它背下来,很不容易,但是不稀奇,要把它行出来。所以昨天我们一个居士跟我说,他说他梦到一个境界,人家说你这次回去该怎么样,他说我回去一定把学的东西带回去。还不够,要行起来!带回去也不够,只作一个答录机了,要真正做到,做起来才行。

  佛教里边知行合一,怎么知就要怎么做,不要停留于知见的这一方面,行动马上跟上去。我经常说的,真正学会了,知道了,行动必定跟上去的。如果你嘴里说了一套,行动自己跟不上的话,没有学好。那么这个标准我们提出来了,那要看看你们了,你们说哪个辩才好,哪个讲的时候,讨论的时候一大套,就看你行动怎么样了。你如果行动是跟上去的,那就学好了,如果你讲了一大套,行动不是那回事,没有学好,我的看法就没学好。我们这里有这么样的人,他说起来一大套,很多,因为他也是一个老师了,会说一套,但是你行动上看看不见得,那就是说学得还不够。那么真正学好,行动决定要跟上去的,行动跟不上去就是没有学好,这个是一致的。今天就念到这里。

  

  

  

  第五讲

  

  《菩提宗道菩萨戒集颂》。昨天我们讲到,摄善法戒的具足因缘,前五度分开讲,把每一度的对立面,违逆品去掉,那就是可以圆满了。昨天讲的戒度,今天是忍度。

  

  戊三 忍

  “不于有情作盛怒,酷刑憎恶不舍忿”,这是忍辱波罗蜜多的违逆品,对有情不要作那些极大的愤怒。有情,就是说一般的人心里,这里是指有罪的人,就是说犯了戒,犯了过失的人,不要起大愤怒。一般的说,对普通的人起愤怒不容易,对那些有罪的,做了坏事的,或者冤家,这些人容易起很大的愤怒心、危害心。“酷刑憎恶不舍忿”,对于那些犯了罪的人说,假使说关的,他就用残酷的刑罚,来惩罚他。或者,心里怀恶不舍,心里总讨厌他。即使他这个人后来已经改悔了,总是一个先入为主,一个成见还存在,这样子不舍忿,心里对他还是对他不高兴,一个愤怒的心,不容易舍掉。这就是没有悲心的缘故,也是没有智慧。

  我们说,我们这里当然了,因为是讲这个摄善法戒的对立面,真正的对治方法不能广讲。这个在《菩提道次第广论》讲得很多,忍波罗蜜多的时候,它里边要该怎么忍,该怎么观想,都讲得非常仔细。那么我们这里就可以参考那个文,这个书大家都有,新来的没有,我们可以再给你们发一下。

  对那些有罪的不要用残酷的刑罚,那么也不要心里恨他,那个愤怒的心总是执恶不舍。执恶不舍,这样的心不要有。我们有了悲心有了智慧,就不会这样子做,这样子做就是没有智慧、没有悲心的表现。第一个没有悲心还是看得出来,没有智慧,很明显的,众生都是受了烦恼的支配,他们所以造罪,因为他们起了烦恼。

  (6A开始)他所以做坏事,是烦恼支配了他,那你把这个烦恼去掉了,他也不做坏事啦。所以说,这个有智慧的人,这么一观察,对有情不会执恶不舍,这个是永远去恨他,不会。

  

  戊四 精进

  第四个精进度,“不于善业而懈怠”,善业,一切善的事情,这里总的指摄善法戒。摄善法戒就是六度。六度是包括一切善法,这个后边要讲的。六度的内容,把它扩大起来,一切善法都在里头。那么对一切善的事情不要懈怠,该做的就马上要做,不要推缓。今天不做,明天再说,那个明天又有明天,那永远不做。所以说不要懈怠。

  “堕落流转之总因是不精进”,这句话警惕性很高,我们所以堕落在三界,流转六道的主要的原因就是不精进、懈怠、作推。这个《菩提道次第》也讲了很多,就是观无常。一个人总要死的,哪个都承认,但是总要推,反正今天不会死,明天不会死。这样子的话,那就是对善业不能精进起来,恶业却是可以放逸大做了。因为他自己还要维护自己的享受嘛,随自己的追求嘛,那就跟了烦恼做了很多恶业了。精进起来之后,那就是一刻不待的要马上去修善法了,一口气不来,马上就是下世了。《四十二章经》佛问比丘,人的生命在哪里之间,有的人说是几十年,最后一个比丘说在呼吸之间。一口气出去,第二口气要是不进来的话,那就是命终了,所以生命在呼吸之间。既然生命在呼吸间,那你怎么能够善法上好懈怠?这口气出去了,来不来还没有定,那你善法赶快做了。

  “倾仰倚卧不恭敬”,这懒的样子:靠起、仰起、斜起、躺起,这样子,既不恭敬,也是表示懒惰。我们说出家人行有行相,…

《菩提宗道 菩萨戒集颂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定道资粮颂讲记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