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还有,“障碍财等、或怨或敌”,那些怨敌,怨敌他要对你有损害的。还有一种就是“管理少分、家主宰官”,家里管事情的人,他能够管你一部分的人,他也可以害你,他可能侵吞你的财产。这样子人间有这么四个怖畏。这是《瑜伽师地论》王、贼、怨敌、家主宰官,这些四种,王一个,贼一个,怨敌一个,家主宰官一个。这是说人中的四畏。
还有是三个畏,就是不活畏、恶名畏、大众畏。这些是原因就是没有资财、没有好的德行、没有辩才,产生不活的畏、恶名的畏、大众的畏。
再下边是非人的两种怖畏,就是非人起尸鬼之类的。那么他这个非人,一种就是真的非人,真是天龙药叉。这一类的非人的侵犯;一种,就是以咒,咒起尸鬼来害人的。这两种,属于非人的两种怖畏,这是《瑜伽师地论》宗大师就把他分了这么几类。
丁五 开解愁忧
下边,我们说第五种,“开解愁忧”。这个我们说了,《瑜伽师地论》说的那些饶益有情戒,虽然我们说不是大菩萨,有些神通之类的我们做不到,但是其他的东西都是当下可行的,应当能做到的要尽量地去做,不要说是我们修行的人就是关了门什么都不管。你看看,我们假使是受了三坛大戒的,菩萨戒是受了的,菩萨戒受了的你这些不去做的话是犯戒的。所以该做的事情要做。但是有开遮持犯,假使你正在用功,正在自己学修紧张的时候,那可以不去,这个后边都会讲。
先把这里看了,这是“第五开解愁忧”。“衰恼有情解愁忧”,那些碰到倒楣的、心里烦恼的那些有情,给他解他的心里的愁忧。这是心里的事情了。那么怎么愁忧、怎么衰恼的事情?“父母内外亲族离,财宝丧失王贼害,水火意外矫诈欺,事业损败他横取,无端耗费众不祥,一切忧恨正开解”。这个“忧恨”,在论里边是“愁忧”。那么恨也可以摆进去,反正你心里有愁了,遭到人家的损害了,你心里要产生怨恨的心了,也可以作“恨”。
他说衰恼的有情,给他解去愁忧。哪些衰恼事情?父母,或者是,父母有时候死掉的;或者是那些亲属,内外亲属别离的;或者财宝丧失了,失去财物了;或者是王贼,受到王贼的害、侵夺、抢夺等等;水火等意外的事情;“矫诈欺”,受人家的骗或者是敲竹杠等等的;“事业损败”,事业有所失败;或者,“他横取”,其他的人,指他的恶亲友把你的财物用非法的手腕把你强迫地夺取;“无端耗费”,无端耗费那些,有两个解释,这个论里边,宗大师的论里边两种解释,一个是家里生了一种败家子,他可以把你的财物无端地耗费掉,一种还是生了火之类的事情,把你无端地财物都消耗,搞完了。种种不祥的事情,那么心里产生的忧恼,都能够用好的道理,如法地给他开解那些愁恨、愁怨心。
那么这个我们看论文,它也是比较有条理的。“又诸菩萨,于处衰恼、诸有情类,能善开解”(《菩萨戒品释》卷一 三七),这是总的,“令离愁忧”。那么哪一些衰恼事情?这是补充这里的。“或依亲属有所衰亡”,亲属里边有所衰亡,或者是亲属倒了楣了,或者是甚至于死掉了,等等。哪些亲属?“所有父母兄弟妻子”,包括那些“奴婢、童仆、宗长、朋友”等等,内外的亲属,一个内一个外了。内的就是有血亲的关系的,外的就是宗长了、奴婢了、朋友之类的,这朋友当然是最好的知心的朋友了。那么这是内外亲属。另外,还有“亲教轨范”,亲教师,自己的和尚阿阇黎,轨范师是阿阇黎。“及余尊重”,那么还有尊长,其他的一些尊重的师承之类的,或者有伤亡的,这些对他说是很极大的刺激了,那么要给他善的开解,离开忧恼。假使,这是属于人事方面的。
那么另外物质方面的,财宝的丧失。这个丧失的原因,或者是王的没收,或者是贼的侵犯抢夺,或者是火所烧或者水所漂,或者是人家来用欺诈的这个手腕把它骗去,等等,都给他开解。或者他事情,办事情没有方便,就是自己做事情不善巧。假使做生意,我碰到很多了,做生意,那个做了很大生意,冒险性的生意做了之后,但是一旦自己经营无方,失败了,破产了,人都抓起来了,财物都充公了,那很麻烦的。所以这些事情,都要把他开解。或者是恶的亲友非理夺去他的财物,“他横取”这是。“无端损耗”,“无端损耗”就两种了:一种是,这是《瑜伽师地论》里边的原文是“或家生火之所耗费”(《菩萨戒品释》卷一 三八),或家里产生火灾之类的;那么另外一个,宗大师引一本书里说,他说家里生一个败种的孩子,败家子了,他无端地把财产都耗损完了。种种不祥的事情,上、中、下品这些愁忧都能够以正的道理来如法给他开解,使他心里放下。这是第五个,“开解愁忧”。
丁六 于缺资具为作饶益
第六个,第六是“于缺资具为作饶益”。他财没有,如何饶益他。“于缺饮食施饮食”,假使这个人没有吃的、没有喝的,就是穷得连饭都吃不起,那就给他施饮食。“若苦疲劳施车乘”,假使他行动非常之艰苦,非常之劳累,走不动了,那怎么办?供养他的车,让他去乘了车上去,免得自己走。“求诸衣服众庄严,资生什物香花鬘,亭舍止息夜间灯,一一所求皆施与”,他假使他要求衣服没有,求衣服,就是寒冷可以说,我们就给他衣服穿;“众庄严”,他要庄严具,要什么,那些庄严的东西,那个菩萨也慈悲,也给他;“资生什物”,生活上需要的各式各样的用品了;那么乃至求香花鬘的,这些,这也是装饰品之类的;那么假使晚上没有地方住,“亭舍止息”,找一个亭舍,让他晚上可以休息;晚上漆黑没有灯,施一个灯。
所以说我们说施灯的功德很大。有的人眼睛不好,可以用施灯的办法来补治他以前的宿世的罪,同时施灯是开智慧的。我们说无明的暗把我们的智慧障住了,我们就需要智慧的,般若的智慧明灯。在世上。我们要求般若,事相上,就是佛前或者众生的需要的地方施一个灯,这个是很好的事情。以前我们清凉桥供灯的时候,大家争着要点灯。“点了灯会开智慧的!”这个心理不太好了,争了,跟人家争起来了。那么他人家点灯你随喜就可以了,或者你没有人点你发心帮了点。因为一个盛大的法会来起来,点灯也不晓得点多少灯,要搓芯子,要加油,什么随时要换灯,那是很辛苦的。这个时候,你就可以趁这个机会培福去了,开智慧的机会来了。昭觉寺他们现在也是,大殿上的灯不晓得多少,几百盏。那你说一个殿做香灯几个人都搞不赢(川俚)的,经常这个灯烧完了,要换油、加芯子等,要点起来。那么这个都是我们培福、增智慧资粮的一个好机会,大家以后碰到,不要放过。我们这里灯很少,总之,点灯是好事,但是不要争,为了点一个灯,闹起来了,“我点的,怎么我这个灯芯搓好的,油是我加的,怎么你点起来了?”发脾气不高兴了。
我听见,那一次哪个说的,有一个地方,人家办,就是观音圣诞嘛什么,他是做佛事。那么来了两个夫妇,是蛮好象是有身份的人,他也不知道人家做佛事,他买了一对大的蜡,插在中间点在中间,想是供佛了。哪知道那个斋主把他的蜡一下子把它拔掉,他说“今天是我供的,你怎么能?……”,好象夺他的功德来了。这个说我们心量太窄了,人家随喜你的功德么,欢喜得不得了啊,给你多加两个大的蜡不是好事吗?这不要,做功德不要有“我”杂在里边,我执在里边的话,往往功德事情会产生一些不好的因素在里边,福气也就,明明是培福的事情,因为你发心不好,这个感的报也就很小了,甚至于很下劣,不殊胜了。
“一一所求皆施与”,一切人家要求的,只要是好的东西,不是做坏事的,都满他的愿,“皆施与”。
那么论里边我们也念一道。“又诸菩萨,备资生具”(《菩萨戒品释》卷一 三九),菩萨就要东西要多了。我们说比丘是三衣一钵,不能多的,但菩萨为布施,不是为自己。自己要享受,弄了很多东西,那是不行的。但是,为了要布施有情,要备资具,要准备一些东西的。“随有来求,即皆施与”,哪个来求的,马上就给。“谓诸有情求食与食”,求饮食的就给他吃,求饮的,假使夏天,很热,嘴里很渴了,他要吃点水,你就要给他水喝。
我们夏天,去年是提了,要下边的大雄宝殿,做一个水壶,就是大家,给那些来的游客喝茶的那个茶缸,准备一个。那个去年好象没有搞,应当今年要搞起来了。人家很热了,跑得来,他来总是好心,总是烧个香拜个佛了,那就稍微给他布施他点茶叶什么,水果等等。这个茶的,买个茶壶就是有这个龙头的茶壶,我们今年去买一个,摆在大雄宝殿前头,给那些烧香的那些香客,游客也可以,都可以布施他们吃。
“求食与食,求饮与饮,求乘与乘”(《菩萨戒品释》卷一 三九),他要车你就给他车,“求衣与衣,求庄严具、施庄严具,求诸什物、施以什物,求蔓涂香、施蔓涂香,求止憩处、施止憩处,求诸光明、施以光明。”要衣服的就给他衣,求庄严具就给他庄严具,求啥个,求各式各样的用具的就给他这个东西。求花鬘的、涂香的什么东西的,就给他花鬘涂香,要晚上没有地方住的,就给他找一个地方住,要晚上没有灯的,就给他光明施一个灯。这些就是菩萨有求必应了。我们在因地上,观音菩萨有求必应了,我们因地上也学,自己有做得到的就做,实在做不到的,力量不够的,那也不要勉强。假使你说人家要求你东西,你自己没有,你给人家去外边用非法的手腕去拿一些东西来给人家,那也不必。但是你化来的缘给人家的也可以,如法的,人家供养你的,这个都可以。
那么这里宗大师分了几个苦,分了六苦:生活贫乏的苦,饮食衣服等等给他。第二个是劳顿的苦,给他车乘。那么第三是羞惭的苦,他衣服没有,很惭愧,那么衣服装饰具。这个我们说装饰具这个从某个方面看,不是衣服穿了,你还要得个庄严的具你要干啥?你不是过分要求了?但是某些在家…
《菩提宗道 菩萨戒集颂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