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但是,你毁谤其他的,执之为唯一的,其他的都不对,那就错了。
所以说这个地方,第四个他胜,就是违背了正法,说像似法。像似法包括的很多,这里说表面上看是佛教,实际上不是佛教。
我们在宗大师的论里边,对像似法说得很多很多,专门辨哪些是像似法。我们这里大概的说一些啊,让大家知道一下什么叫像似法。这个在日常法师的《广论》里边,也提起了很多。说像似法,他的意思就是说,真正能够破坏佛教的只有两种,一种是说相似法,一种是取筹。这个大家可能也知道。佛教,魔是破坏不了的,只有内部自己破坏自己。所以说像似法是个最危险的东西。
什么叫像似法,一共有两种,一个是教的,似教的正法,一个似行的,就是证的方面的正法,总的来分就是分教证两个。假的教,假的行,这是两种。那么他里边就具体地说哪一些啊。以佛说的法,里边的法相的文,像似的文句,就是他的字句还是佛的那些名相等等,但是以这些安排一些假的那个道理掺进去,像似法。佛说的法,没有补特伽罗,实在的没有,你说佛的经里边有实在补特伽罗的,也是像似法。佛说的法里边,一切法自性空,你说有实在有自性的,像似法。他也可以说五蕴十二处十八界说的那些,但是他里边的原则性搞错了,那么都是像似法。那么这些还是比较抽象的。
那么下边比较具体一点的。他就是说,佛赞叹要大家僧团里边和气,说话要轻轻的,不要多说闲话;他就说,走到一边去了,他说修行要不要说话,哑巴戒。我们看,这些人有啊,四川我们就碰到一些人,挂个牌,禁语。人家跟你说话,他做会计了,人家问他好多钱。你这是就是说话嘛,手在说话嘛。还不是在动脑筋,那个嘴不说话。他的话就是说,九年不说话,会成佛。不晓得根据哪一部经来的,九年不说话会成佛的。那么我就问他,哑巴一辈子不说话,他成什么?他成最高的佛了?这个是没有依据的,这是像似佛教。
那么佛,他赞叹要头陀行了,但三衣,吃东西不要吃太多;他就来一个,过分的,要断食,就是要辟谷了,不要吃饭,东西不要吃,打饿七;那么还有衣服不要穿,干脆跟那个尼干子外道一样,不穿衣服,这个是最好的修行方法。这个也是过分了。
佛是中道,反正我们记住,佛的教法都是中道教,你执了这一边去,固然错了,执那一边去,也错了。有的时候佛赞叹要离开杂闹,到安静的清静的地方去住,不要多做事情,就是那些世界上的事情要歇下来;他就怎么说,他说一切卧具这些东西都要把它丢掉,什么东西都放下,学都不要学,这样子,眼睛闭着坐在那里,就是最好的修法。这也是执了一边去了。
还有,佛说持戒的那些人,他只要真正持了戒之后,即使受那些人家供养,最好的供养,或者最好的衣服供养,也不会障他的道;他就过分了,他就这么说,佛说的那些五欲,你去跟他接近好了,没有关系的,不会障道的。这些话把佛的话接过去,把它改了一点点,就错的不知道哪里去了。佛说的真正持戒的比丘,人家供养他好的饮食、好的衣服,他受用了。他要受用,为什么?给人家众生培福啊。但是他又持戒的,他对这些东西不贪着,不执着,没有关系,不妨碍他的道。但是他把这个话,改了一点点,他说佛说的,你享受五欲,不会妨碍道的。这个不知错到哪里去了。所以这些都是像似正法。
我们现在这个末法时期,像似正法不少不少,各式各样的很多,在宗大师那个时候就举了不少的例子啊,当然我不能全部把他念出来了。那就是说,根据佛说的话,改头换面的,意思把他篡改了,这些都是像似正法。那么这个像似正法是危害性最大,真正灭佛教的就是这些东西。佛早说过的,魔、外道破不了佛法,只有内边狮子虫。就是像似正法的狮子虫,它是真正能破佛教的人。一定要提高警惕,这些不要随他们转。
那么这里就把《瑜伽师地论》的《菩萨品》的,《菩萨戒品》的四个根本罪说完了。
戊二 依《虚空藏经》
经论戒相合修之意
下边就是说要把《虚空藏菩萨经》的十四个根本戒、他胜罪也补上去。在补上去之前,就介绍一下。
“虚空藏经所出罪,菩萨地中未宣说。菩萨地中诸违犯,诸经论中不全有。寂天菩萨糅经论,二宗义合最允当。制为伽陀俾易持,并令先读虚空藏。”
(11A开始)在《菩萨地》里边没有明显地说出来,并不是说没有,就是说没有很明显地说。没有明显地说,我们末法时的众生,智慧不够的,就看不出来。这个《瑜伽师地论》的《菩萨地》里边四十六个恶作罪,在其他经里边也有,但是不全,不是全面集中起来的。那么这样子,寂天菩萨的悲心,把《虚空藏菩萨经》里边的那些他胜罪跟《瑜伽师地论》里边的菩萨戒的罪合起来,那么比较完整了。所以说,“寂天菩萨糅经论”。
寂天菩萨,大家知道,就是中观派里边的,龙树菩萨、提婆的弟子。表面示现是一天到晚睡觉,实际上是非常精进的,有大成就的人。他把这个经,《虚空藏菩萨经》跟《瑜伽师地论》两个糅合起来,两个合拢来。
“二宗义合最允当”,“二宗义合”,两宗,我们说《虚空藏》一个宗,《瑜伽菩萨地》一个宗,这两个宗合起来就完整了,“最允当”,最最合适了。那么这个里也可以这么说,《瑜伽师地论》是瑜伽派,就是唯识一派的;《虚空藏》是中观派的,把这两个宗合拢来,那是最恰当的,这个就完整了。
“制为伽陀俾易持”,寂天菩萨还造了个略的颂,把那个菩萨戒的略颂,他造了一个。这个宗大师的论里有。那么这样子,把所有的他胜罪、恶作罪最完整地能够圆满地阐述出来。而且还有一个教诫,要先读《虚空藏菩萨经》。因为单是一个略的颂,里边有的意思看不出来了,这个《虚空藏菩萨经》要先看一看。《虚空藏菩萨经》以前上海印过单行本。但是一般单行本很少。那一次印过一次,数字也不多,可能经过文革以后,大概也找不到了。如果需要的话,藏经里边再去把它录下来。
那么这些就是介绍,为什么把《虚空藏经》里边十四个他胜加进去,就是因为《菩萨地》里边的四个根本罪,虽然它的内涵是包含所有的——《虚空藏》里边十四个都包了,但是,字句上没有太明显地显出来,我们末法时期的那些众生,愚痴,无明重,不能够了解它的真正的含义。所以把虚空藏里边的十四个他胜罪再加进去。中间有一些好象是意义相同的,但是也不全同。它有它的不同的地方,我们以后就会碰到。下边就是《虚空藏经》里边的十四个他胜罪。
《虚空藏菩萨经》这个经,我们先介绍一下。它的里边就是忏那些罪的方法也有。它就是说,你假使要忏罪,你可以求虚空藏菩萨给你加持,他可以现身来给你说法,可以消除罪障。这些在《虚空藏经》里边有。我们先把它戒相讲了。
己一 盗三宝物
第一条,“三宝财物不与取”,“不与取”就是没有给你,你拿了,就是偷盗了。所谓偷盗就是不与取,人家没有给你,你拿了,拿了作为自己的。“以力劫夺窣堵波”,窣堵波就是塔了。“他人转献僧中物,物者田地屋宇等,饮食车乘皆属之,他方转献受未受,取虽微少盗业成,意念盗取非狂乱,非自所有离本处,自盗自作或教他,盗彼不觉强力取,佛法僧有三他胜”。
第一个就是“三宝财物不与取”,三宝的财物,没有人家同意,你自己拿了,偷了,或者你以强力,这个在《虚空藏菩萨经》里边,前面五个他胜罪属于国王的,因为国王有权利,他可以没收那些财产,寺院里的东西可以没收了。一般人他也没有这个力量,小的偷盗当然也可以了,主要的是指那些国王的。三宝财物人家没有给你,你拿了,或者以国王的命令,“以力”,他的权力,“劫夺窣堵波”,三宝里边的就是塔,塔里边供佛的东西,也有供经的,那就是佛法二宝。“他人转献僧中物”,人家供养僧众,僧宝的东西了,什么东西?田地、屋宇,造的寺院的房子,或者是饮食,或者是车乘,都属于僧众的物。“他方转献受未受”,人家供僧,不管你供了之后,僧人受了没有。他受了,当然取了是属僧宝的物了。他还没受,还没有接受,人家已经是决定要供僧的,那么你去拿了之后,也属于盗僧物。“取虽微少盗业成”,你说你取一点点,一样,还是犯了盗罪。
那么,这个有几个条件。“意念盗取非狂乱”,假使故意要去盗,安了心去盗的,也不是那个狂乱的心。假使狂乱,糊里糊涂了,他疯了那他失去理智了,那不犯的。他是有心的,故意去盗,知道人家的东西。“盗取”,盗就是用方法,各式各样的方法把它盗过来。这个东西要不是自己的,如果拿自己东西不算盗窃。那么是“离本处”,这个东西,盗戒的很严重了,人家的东西,人家没有给你,你以偷盗的心去拿,只要离开它本来原来的地方,离开一点点,盗罪就成功了。你再去还他,老地方摆了,没有用了,已经犯了盗罪了。那么,假使自己的东西,当然不犯盗戒,或者是虽然是僧物,你不是偷盗的心,你假使一支笔,你看到桌子上摆在那里,你暂时用一下,你几个要紧的字要写一下,暂时用一下,用好马上要还的,这个也不算盗罪。那么,或者人家,你穿衣服或者拿包拿错了,拿人家的包了,你没有感到自己偷东西,没有这个心,你以为自己的,拿错了,那个也不算犯。那么,盗的方式,自己偷盗也好,教人家做也好,都是盗罪。
那么他的方式,“盗彼不觉”,暗暗地偷,用各式各样隐瞒的方式,那么“强力取”,暴力夺取,或者用政治的力量,或者用国王的权力夺取,这些都属于劫夺三宝物啊。那么,这个他胜罪有几个?你夺佛前的东西,一个他胜罪;法宝面前的,又是一个他胜罪;僧宝面前的,又是一个他胜罪。如果你三个都取了,三个他胜罪,那很厉害了。这个第一个就是取三宝的东西,三宝的财物不能随便取。这个是第一个。
己二 毁灭正…
《菩提宗道 菩萨戒集颂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