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菩提宗道 菩萨戒集颂讲记▪P49

  ..续本文上一页“这不是好事嘛,我们去看戏,给人家培福,人家看到我们和尚,一看到三宝的形象,他就种了福田了。”这个是颠倒了啊。要是这四个东西具足的话,上品犯了。所以这四条,不能具足啊。

  “三品分别如彼云”,前面说的三品:上品、中品、软品就是下品了,分三品,上品的那就是舍戒,戒体就破掉了;那么中品的跟下品的可以忏悔。上品的,“不舍菩提堪更受”,你上品即使犯了,只要你菩提心没有退,还可以再受。但是我们要知道,菩提心没退固然能再受戒,但是你犯的坏事,下恶道受苦却是免不了。那么你如果好好忏悔之后,也可以把这些后果去掉,但是重受之前,决定要忏。忏干净之后,才能够重受,也可以免去那些恶报了。那么,这还要有先决的条件,要菩提心没有舍掉。如果你菩提心都退掉了,那根本不是菩萨了,根本谈不上受菩萨戒了,再受也受不了。

  那么我们说犯了菩萨戒有什么过失?它这个经上说,这个《瑜伽师地论》有,你们有书的可以翻。“如是名为菩萨四种他胜处法,菩萨于四他胜处法,随犯一种,况犯一切,不复堪能于现法中,增长摄受菩萨广大菩提资粮,不复堪能于现法中,意乐清净,是即名为相似菩萨,非真菩萨。”(《菩萨戒品释》卷三 二一)犯了菩萨戒的话,在现生当中,菩萨的广大资粮、菩提资粮不能再摄集了,也不能在现法当中如法地修行,这个就是相似菩萨、假菩萨,不是真菩萨。那么这个还没有说得很凶啊。

  下边更厉害的有一个,假使你犯了那些根本罪,“摧坏夙植一切善根”(《菩萨戒品释》卷三 二二),它把一切的过去世所积的善根全部都破坏了,“为他所胜”,为烦恼打败,就是烦恼打胜了,把你的善根全部破坏了。我们打仗一样的,你被敌人打胜之后,你国王的财富全部给他没收,他的老百姓可以任意地糟蹋,或者是抢劫,都可以的。他们是打胜了,你没有权了,你没有力量了,那么你过去的一切善根全部破坏。“退失人天及大乘乐”,大乘的修行固然谈不上了,人天的福报也没有了,退掉了,“堕诸恶趣”,要堕于恶趣。“于长夜中驰聘生死,离善知识”,在生死很长的时间,在生死流转,碰不到善知识。这是犯了这个菩萨戒根本罪的过失。那么所以说,很可怕。所以说他那个经里边宗大师这么说啊。

  所以说你这些危害性知道之后,就千万不要这么说:菩萨戒根本罪犯了之后还可以重受的,没有关系,犯就犯,犯了之后还可以重受嘛,没有关系。不应当这样想,应当怎么想?宁舍生命一定不犯根本戒。命可以断,戒不能犯,这个心要起来。我们持什么戒,菩萨戒也好,别解脱戒也好,乃至皈依也好,都要发这个愿:宁舍生命,生命可以牺牲,皈依不能牺牲,不皈依天魔外道,也不犯杀盗淫妄,也不犯菩萨戒,也不犯根本的那些别解脱戒。这个心一定要起。这个心起了之后,你能持。完全不犯也不可能,但是你犯的时候,马上知道惭愧,会改悔,忏悔。如果这个心没有的话,马马虎虎的话,那个戒就谈不上持了。所以真正要持戒的人,五戒也好,三皈也好,乃至将来登比丘坛也好,一定要发这个愿,宁舍生命,不愿意犯戒,哪怕是一个小戒,也不要随便犯。实在这个时代不同,有些做不到的,起惭愧心,将来一定要做到。那么这样子持戒,才可能说有一点点气味,因为我们的持戒跟佛在世时不能比了。

  我们讲《俱舍》的时候,就从威仪上讲,优婆毱多,他离开佛时间比我们要近得多,但是他是无相好佛,度的众生很多,又是成就了的第五代祖师,但是他的威仪跟佛在世的时候就差得不可比了。那么我们现在的末法时期,当然很多地方跟佛在世是差得太远了。但是我们一定要发愿,能够受的,在这一辈子决定坚固地受持,实在做不到的,发愿将来一定要全部做到。这个心有了,才谈得上戒定慧。如果这个心不发的话,你犯戒甚至于还俗,都是时间问题。

  那么这是根本戒的问题,他的十四个,《虚空藏》的他胜罪加上《瑜伽师地论》的四个他胜罪都讲完了。他里边还有一些持犯的问题讲了很多,那么我们重点的说一下。

  菩萨戒舍戒,主要是两个,只有两个原因,一个是菩提心、愿舍掉了,菩提心没有了,你菩萨戒就不成立了。所以说,假使退失菩提心的话,菩萨戒也就舍了。第一刹那舍菩提心,第二刹那戒就没有了。

  (12B开始)那么,第一个我们是舍弃了菩提心了,菩提心退了,那就是菩萨戒没有了。所以说我们发了菩提心的人不能退,一退的话,前面不是讲过吗?你发了菩提心的时候,就答应了那么多人将来一定要度,未解脱者令解脱,未安稳者令安稳,乃至未涅槃者给他涅槃,对众生许了那么大的愿,佛菩萨面前又承诺了那么多的事情,结果一下子全部一笔勾销,那个罪就大得不得了,大妄语啊,前面都说过了。那么这个不要退。

  还有一个就是菩萨戒里边上品的犯了,那也是舍戒。所以这两个千万不要有,一个是不要退菩提心,一个是不要犯上品的戒。我们在《广论》里边,他是讲得很踏实的,菩提心愿要发起来,戒,你可以看,有条件就受,没有条件就是将来受,但是一受之后,千万不要随便犯。

  下边,我们看,海公上师也写了很多,本来是讲持犯的问题,他改成发愿的问题了。

  

  戊四 决择舍戒过失之四相

  他说“决择舍戒过失之四相”,另外还有四种,决择舍不舍戒,“发起决定不同心”,就是前面说的,发小乘心或者退了菩提心了,那就是舍戒了,跟菩提心决定不同的。那么退小乘已经是不同了,假使你干脆不修行了,那更不行了。第一个是退了菩提心。

  第二“对他故意言弃舍”,对一个人,这个人能懂话的,在他面前故意,就是你安了心的,不是说错话,不是无意中说错了,有这么心,跟他说的,你说你舍戒了,不守了,那么这是第二个条件。

  第三,“总别毁犯四他胜”,四个他胜罪,这是讲《瑜伽师地论》,当然连《虚空藏》的包进去,十八个他胜。这十八个他胜,总的或者别的毁犯,那就是说,或多或少地犯了一些,没有犯上品,那么这是一个条件;再加上后边这个“上品毁犯四他胜”,上品地毁犯了他胜罪,那么就是根本也舍掉了。这后两个合起来是一个条件,单是前面总别毁犯,没有犯上品的,那还不算舍戒,一定要上品的违犯了。总的来说,还不是两个。只要是退菩提心,上品犯他胜罪,归根结底,是这两个原则性。你就是真的菩提心退了,上品毁犯了,你不说你还戒了,也没有用,也是破了戒体,没有了。

  

  戊五 大小比较

  下边“舍别解脱障自法,舍菩萨戒过失深”,舍别解脱戒仅仅障碍自己不能解脱,对人家还没有关系;舍了菩萨戒的话,过失就大了。什么过失?下边就说了。

  

  戊六 舍菩提戒之过失

  “毁坏初心大宏誓,无边有情溺苦聚,坏一有情利乐处,尚感恶趣大衰损,况欺虚空众有情,累劫父母亲朋辈,欺诳诸佛众圣贤,恩师同学相识人,若舍愿行菩提戒,云何不感大恶趣。”假使你别解脱戒是自己解脱的,你舍掉了,仅仅你自己不能解脱;而舍菩萨戒却是牵涉到一切有情了。你开始发心的时候,发了大宏誓愿,尽虚空遍法界的有情,你要把他救出来的。我们说,你对一个有情他的安乐的事情你把它破坏了,尚且要感恶道,大损失,生了恶趣,轻的就是说财物了、生命了、健康了等等的衰耗;那么何况你发的愿是尽虚空遍法界一切有情,本来要布施他安乐利益,救他苦的,现在一下子勾销了,那这个罪不是更大吗?累劫的父母、亲朋辈,这些众生都是累劫的父母,还有过去的亲戚朋友,你欺骗他们了,你开始说答应将来一定要度他的,现在就算了,不管了。你在佛面前,那些贤圣众,大菩萨面前,你说你发菩提心,怎么怎么要做的,现在又不管了,要骗佛,也骗师父、同学、相识人、认得到的人。所以说假使你舍弃了菩萨愿、菩萨戒,你舍掉的话,怎么会不感大恶趣?决定要下恶趣。

  这个舍利弗的公案大家都知道了,他发了菩提心,行菩萨道,碰到个婆罗门,他可能是考验他了,婆罗门在路上哭。他行菩萨道,看到人家有苦就要救了,他说你什么事情那么伤心啊?婆罗门就说了,他的母亲有病(他很孝顺),他的母亲病得没有办法,医生看也看不好,心里难过得很。他说,你母亲什么病,怎么看不好了。他说医生看倒是开了药方了,但这个药方配不到的啦,怎么配不到啊?他说要用活的人的眼睛做药了,哎呀,他说这个东西哪个活人眼睛给你挖下来?这个没办法啦。母亲病没有办法啦!难过得很。边说边哭。舍利弗行菩萨道,好,救你母亲,我眼睛牺牲一个,他马上当下挖一个眼睛给他,他说这个你拿去做药去。那个婆罗门一看,说:“哎呀,你搞错了,要右眼睛,你挖的是左眼睛了,这个没有用了,做药一定要右眼睛的。”

  舍利弗想,你不早说,你说了之后,我眼睛挖给你,现在我已经把左眼睛挖给你,你不要,再给你右眼睛,不是没有眼睛了嘛?这样以后做事情就不方便了。想了半天,行菩萨道嘛,为众生自己受苦,好,再把右眼睛挖给他。婆罗门拿了眼睛去,舍利弗那个时候不是舍利弗,他是前生了,当然他也看不到了,两个眼睛挖了,痛也痛得很。那个婆罗门(他声音听得到),拿了眼睛用鼻子闻了一下,闻了之后,掉到地下,“啪!”一脚踩碎,眼珠一踩的话,“啪”的一响,有声音的,蛮大的,边踩边说:“哎呀,你这个眼睛臭的,不能做药,不行,哎呀!”还是伤心得很,跑掉了。

  舍利弗气得不得了,两个眼睛都给挖掉了,还是一个做不到、达不到救人的效果,就退心了。退心之后,后来变毒蛇,第二世就变毒蛇,恶道,他也还是修行的人,没有下地狱,但是已经是恶道了。所以说他起了个瞋恨心,就堕落成一个很毒的蛇。所以菩提心不能退啊。我们说发了之后,再怎么也要熬过去。怎么熬?下边就说了。

  “佛说:纵使热铁轮…

《菩提宗道 菩萨戒集颂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定道资粮颂讲记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