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菩提宗道 菩萨戒集颂讲记▪P57

  ..续本文上一页说,那么今天补充一下。在宗大师的里边,他说这两条遮罪跟下边一条开性罪,这个是比丘等出家菩萨学别解脱戒最大的教授,就是一定要掌握好。性罪就是如何开性罪,马上就要讲。那么这两条遮罪,两种不同的遮罪的话,一个是要跟声闻同学的,而且要更加严格地做,就是避免在家的一些讥嫌的事情,像这个饮酒了、非时食了、改变僧相了,或者是掘地、坏鬼神村等等,这些人家看了要讥嫌的事情,别解脱戒固然不能做,做菩萨的要使人家起信心,要使信已增长,那么更要严格地做。所以说,不要说菩萨戒受了之后,声闻戒就不需要了。这些不但要,还要更严格地要做到。

  另外一条,声闻为了自己解脱,要“少事少业少希望”的,菩萨却为了利他,不能这样子,不能太为自己了。要为了利他的利益,就要放弃自己的。但是,我们前面一条说过,要利他的时候,看自己法到底是衰还是法很盛。假使法衰的,能够使他的财盛、使他法盛也不能做。就是说要破坏戒的,或者对闻思修有妨碍的,这些事情菩萨自己法要衰的话,就不能去做利他的事情。那么这些戒条都要配合,否则的话,你就把自己放下了,为众生了,那什么都不管了,那也不行。那么这里边就是说,要掌握这些原则是出家的菩萨很重要的事情。如果不掌握,掌握不好的话,就会犯错误。

  那么这里还附带说一下,有些菩萨他自以为自己受了菩萨戒了,别解脱戒、声闻戒不要了,固然是错误。也有些学密法的,他认为持了三昧耶戒,菩萨戒也好,跟那个别解脱戒也好,都是比它要下一层的那些戒律了,他认为也可以忽略,只要把密乘戒守好之后,这两个下边的戒可以放逸,就是可以随便了。那是这样子做的话,就是本身就犯了极重的三昧耶的重罪。所以说三昧耶戒也好,菩萨戒也好,都离不开别解脱戒跟那个摄善法戒。这个三乘戒,菩萨戒里边三聚,跟声闻乘的别解脱戒、跟密乘戒都有一定的联系。不能说有了上边的就不要下边的,上边的就是建筑在下边的,下边的基础没有,上边的也搞不成。所以说你犯了声闻戒,固然也犯菩萨戒,同时也犯了这个密乘戒,而且是极重的罪。所以说,这个学密法的也好,修菩萨戒的也好,不要忽视下边的戒。这是一个重点。这个话都是有依据的,宗大师引了很多经跟密法的经书,里边都有明确的文,都有规定。

  那么另外一个,就是这个声闻的“少事少业少希望住”的戒,为了利他的时候可以开,但是你为自己,却不能开。假使你不是为利他,你也放弃了“少事少业少希望住”的那条戒,那么你还是一样的要犯戒。所以说,这个开仅不过是为了利他,才能够可以开许那些长衣、长钵了,这些罪才可以不犯。假使你为了自己享受的话,同样还是犯了这个戒。所以这一条戒是两边的。是为利他的时候是可以开,不应当跟声闻一样的学,要广聚很多的资粮可以作供养用,也可以做很多事情,为利他。但是你不是为利他,你说,“我是受了菩萨戒了,我可以不要“少事少业少希望住”了”。一天到晚东跑西跑的,东搞西搞的,积聚很多东西,不是为人家为自己,不行,同样犯戒。那么这是两条遮罪的。

  

  庚四 开性罪

  下边是性罪的。我们这里,海公上师集了一些,菩萨戒里边,《瑜伽师地论》讲得更多。每一条都有一段文。那么先把这个颂看了。

  “菩萨安住净律仪,悲心慈意他胜己,得证清净意乐法,离世染污如粪秽,不愧诸佛现量知,善权利他开性罪”。开性罪,就是开前面的身三口四:杀、盗、淫、妄语、绮语、恶口、两舌这个七个性罪。贪瞋痴不开的,这个要记住。意三的罪不开的!身口在慈悲心的前导下,菩萨可以开,但是怎么样的菩萨可以开,有一定的标准。那么,还有一个,出家菩萨不开淫戒,再严格地说,杀盗都不开的,就是不开那个重罪。怎么样子不开?我们以后再慢慢说。

  就是说要开性罪的菩萨,要怎样子的菩萨才可开?第一,“安住净律仪”,当那些别解脱净的律仪他能够安住,就是守得很好的。但是,他“悲心慈意他胜己”,“悲心”,拔苦的心;“慈意”,与乐的心;“他胜己”,他要利他胜过自己。这样的菩萨,就是有菩提心的菩萨,那些善根、净律仪的已经守得很稳了。但是他善根菩提心的关系,要利他胜过自己,而且要得到证到“清净意乐”。“清净意乐”这个海公上师就跟你写了,“得三昧、禅乐、见道”,得了定的,得到禅定之乐的,见道以上的,主要是见道以上的“清净意乐”。得了清净意乐的那些菩萨才能开性罪。那么我们不要借口,可以开性罪的,才受一个戒就去开了,那就是犯的。要证到,我们说最起码的条件见道以上,清净意乐法证到以后。

  “离世染污如粪秽”,世间上的五欲看得象大小便一样的脏,逃之也来不及的,在这个情况之下能开。否则的话,你还是贪着男女的欲,那些其他的世间的色声香味,饮食男女等等,五欲还是没有离开,还是贪着的话,那么你要去开性罪,不行,这个样子没有条件开。

  “不愧诸佛现量知”,佛他是现量观察一切法,最微细的什么东西看得一清二楚。那么要开性罪的菩萨,他对佛的现量,他要做的时候心里是干干净净,佛的现量看到他,一点也看不出他有什么染污的地方,在这个情况之下,才能开性罪。那么这个时候,“善权利他开性罪”,善巧方便要利他,那么可以开性罪。

  那么上一次,不是你们讨论过开性罪嘛,性罪不是随便开的,最起码的条件就是前面那么多:别解脱戒,那些清净律仪已经修得非常之成熟了;菩提心、悲心慈心生起了,利他胜过自己,那就是把自己放在一边,把人家的利益放在最高,菩提心生起了,这是就是菩提心了;那么要证清净意乐法,见道以上;世间的一切五欲看得跟大便小便一样的脏,一点点的意乐心都没有;同时佛的现量观察一切,在佛现量之智面前他毫无愧,没有一点点不好的意图在里边,纯粹是利他做那些。那么这样子的菩萨,善巧方便可以开性罪。

  下边就是说开始举例了。“杀他胜如杀父母”,杀人家,开性罪的杀盗淫妄了,“胜如杀父母”,比杀自己父母还要这个严重,就不是随便杀的。那杀父母,我们看有的现在的人他对父母并不恭敬,他对孩子却非常宝贝。我们看杀他胜如杀自己的独生子,这个样子恐怕他自己下不了手了。

  古代的人把父母看得很重,把孩子却不那么重视,比父母比起来要差得多。我们记得以前有一个厨师,是中国历史上的事情,有一个厨师,他的一个什么王,我记不起了,那很早的时候,年轻的时候,念书的时候这么一个公案。有一个王,他欢喜吃东西了,他什么味道都尝过了,就是人的肉没尝过,他就把自己的孩子杀了,给王吃,这个人肉。那就是说当时的人,忠于君孝父母远远地超过爱他的孩子。所以说,他可以把孩子……。现在的人对父母,对什么都不在乎了,对孩子却还是私心杂念蛮重。那么,这里就是说你杀人家比杀自己父母、或者杀亲生的独生子还要难过。这个情况之下,以悲心了,反正什么情况,我们以后慢慢地《瑜伽师地论》都要讲。

  那么“盗物断肢吸血髓”,盗人家的东西,好象自己把自己的四肢切断,吸骨髓里边的血。那么就是为了利他,迫不得已的时候,才能做一下。

  (14B开始)“淫调母女如粪物”,……身上涂了脏东西,大小便一样,脏东西,明明知道脏得不得了,一点点贪心没有,但是为了利他,开那个淫戒。这是在家菩萨,出家的不行。

  “救他极苦施妄语”,为了救他的命难等等的苦,就说个妄语,这是方便妄语了。

  “令离恶友作离间”,人家一些恶知识、恶友引导他到不好的地方,做邪见、拨无因果的事情叫他做的,那么要把他离开他,讲离间语,使他远离那些恶友。这些都是从悲心出发,免得他受苦,将来做了坏事要受苦的。

  “越路非理猛诃摈”,他做的事情,超越出正当的轨道,或者是有什么不合理的邪见,这个时候要猛利地诃斥他,甚至于驱摈。那是诃斥就是恶口了,那是为了使他改悔,不再继续做不好的事情,那么该诃斥的时候就要诃斥。我们说丛林里边为什么要打香板要诃斥?也是在救度众生了。他这样子继续下去,他将来做了很多的罪,要下恶道的,那你要为了要挽救他,下恶道受苦的话,你现在诃斥他一下,或者使两次香板,他可以改过来。那么这是慈悲了。我们说一些才学佛的人都不理解了,怎么打了香板还是慈悲,还要给他磕头谢他?为什么?这个是救你呢。

  “引摄有情生义利,奖导离忧开绮语”,要引导众生做一些好的事情,向义利的方面生起那些好的心,做好的事情,令他那些人有愁忧的,开导他使他离开愁忧,这个时候用各式各样的绮语。那具体情况,我们书上还要讲。

  “护法救济重苦难,于诸众生谋大利,慈悲相应无违犯,必除意恶邪见类”,他的目的是护法,保护正法,救济众生的苦难,于众生有极大的利益,他的出发点是慈悲相应。这样子的话,虽然开性罪,没有犯。但是,只开身三口四,意里边绝对没有贪瞋痴。意恶是不开的,“必除意恶”,“邪见”,还有那些不正知,拨无因果的邪见,这个心里边决定没有那些。然后,清清净净的,因为度众生的关系,那么才做一些,开那个性罪,这是不犯的。但是这个说的很轻,这里说的还不太严重。我们把《瑜伽师地论》的那个文再看一看,那就是可以看到性罪不是乱开的。这里已经说了,没有证到清净意乐的菩萨是不能开的。那么这个起码就是见道以上。

  下边我们把《瑜伽师地论》的念一下,大家可以做一个参考,因为这个书很多人没有,我们只好念一下。“论曰:若诸菩萨,安住菩萨净戒律仪,善权方便,为利他故,于诸性罪,少分现行。”(《菩萨戒品释》卷四 一九)不是多分,性罪只有少分的做一点点,为了利他,“由是因缘,于菩萨戒无所违犯”,没有犯的。这个里边,我们说第一个要注意的就是…

《菩提宗道 菩萨戒集颂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定道资粮颂讲记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