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菩萨戒略颂讲记▪P2

  ..续本文上一页

  所以说没有这个力量做的时候,不要勉强做。我们以前讲菩萨戒的时候都讲过了,什么地位的时候行什么布施,都有一定层次的,不是随便的。那么开性罪也一样,杀盗淫妄的罪在某个利他的时候可以开,但也要什么样的菩萨能开,初发心菩萨不能开,不要说可以开的话就乱开,这个下边要讲这一条。那么,财啊,法啊,人家需要的法,人家是那个基,不是盗法也不是外道破坏的,那是要给,不给的话,就是根本罪。

  

  丙三、不忍忏谢反打辱(内怀猛利忿恨,不舍怨结)

  第三条,「不忍忏谢反打辱」。人家有些地方做错了,他认罪来忏悔,你就是心里怀恨,不接受人家的忏悔,还要反过来打骂侮辱,这样子是根本罪。后边,不受忏悔呢,恶作罪是有的,这里不但不受忏谢,还要反过来打骂,那么,这样子就是根本罪。后边的,单是不受忏悔的不是根本罪,反过来有打骂的骂辱的,这样子的就是根本罪。

  

  丙四、弃舍大乘持伪法

  第四条,「弃舍大乘持伪法」。伪法就是相似佛法,表面上看是讲的是佛教,实际上从内涵上跟佛教是不一样的,甚至于是相反的。最害人的就是相似佛法,那就是穿了佛教的外衣,做反佛教的事情。我记得在《广论》磁带里边,日常法师向大家很痛切地说了一句话,就是破坏佛教的有两个事情,外边的人是破坏不了的,都是内部,内部是哪两个事情破坏呢?一个说相似佛法,说的佛法表面上看引经据典讲的是佛教,内涵呢却抽掉了,讲的是反佛教的东西,这是一个破坏佛教的因素。另一个是取筹,取筹就是少数服从多数,在末法时期,大多数的人都是凡夫,知见不正的,而极少数的人却是知见正的,如果一取筹的话,少数服从多数的话,那就是正知正见的人就要服从那些邪知邪见的啦,所以说这也是破坏佛教的一方面。相似佛法,我们在末法时期最要注意这个事情,讲的是佛法,内涵却不是佛教。在宗大师注解里边,他这么说,一切非清净法、一切随顺黑法的都叫伪法,相似佛法。那么,真正的大乘法你不去学,去执持那些不是清净的法、随顺黑法,黑法就是恶法,顺了那些恶法的东西,你却是执持它,那么这样子的人就是犯一个根本罪。

  这前面四条是《瑜伽师地论》里边说的四根本罪。我们现在请大家把五字真言的《讲录》请大家翻了对照看,因为这个里边讲了比较详细的,我们可以对照看。

  

  《讲录》:

  1.由贪名利恭敬而赞己毁他。2.悭惜法财,不以给施。菩萨于来问法,及求财者,最少须施一句、一钱,不虚其愿。3.他来忏谢前罪,其心真切而不听许,不舍怨结,而反打辱。4.弃舍大乘开示,建立相似伪法,于佛法中夹杂烦恼,即名为伪。此条障智慧。

  它这里说《瑜伽师地论》的四个罪。第一条「由贪名利恭敬而赞己毁他」,「赞己」也是犯菩萨戒的,「毁他」也犯菩萨戒,这在宗大师的注解里边分的。不要说我没有毁他,单是赞叹自己——也是犯的,那么毁他当然更犯了。

  第二条,「悭惜法财,不以给施,菩萨于来问法,及求财者,最少须施一句、一钱,不虚其愿。」那么,这个我们法流有传承的,就是路上碰到要钱的,你身上没有钱,你给他一分钱也好,现在来说五分、一毛钱也好,总表示你愿意布施他,如果你不给的话,受过菩萨戒的人那就是戒律上有违背了,……(3B)从悲心出发,他既然跟你来要钱了,他总有他的困难,我们如果钱多,给个一块两块,钱少,给个一毛两毛也可以,乃至给一分钱也可以,总表示愿意布施。求法也一样的,人家诚心诚意地如法地来求法,多少给一点,你再忙给一点点也好,总之表示自己愿意布施。在某些地方,假设有特殊情况之下可以开了不犯的也有,但是总的来说,能够布施一点总是布施一点好。

  下边,第三条,「他来忏谢前罪,其心真切而不听许,不舍怨结,而反打辱。」骂,打辱,你不听他忏悔,已经是不对了,人家真心诚意地来忏悔,不听他,反而打他、侮辱他、骂他,这个太过分,根本罪。

  第四条,「弃舍大乘开示,建立相似伪法,于佛法中夹杂烦恼,即名为伪,此条障智慧。」这是海公上师的注解。他是说,在佛法里边把自己的烦恼主观知见加进去的,都是伪法。

  所以说我们学法一定要有传承,传承的法就是上边的师承他一贯地下来的见,我们是把它接受下来又把它传下去,这是正知正见。如果自己凭自己的智慧来看经书,没有传承,在西藏,你再看得多,再讲得好,没有传承,人家不听你的。那么,汉地就没有这个优良传统,只要你说得天花乱坠的,很多人就会相信。我们说,自己看经就是一个毛病,自己的主观知见,那就是我执烦恼,都会插进去,顺了我的,就大大地发挥,不顺自己的就把它淹没,甚至于把它歪曲、改变,所以这样子讲呢,相似佛法。我们的佛法要原原整整的,不能改变的,你改变了一点点,那性质就不一样了。我们说一个复杂的机器,假使一个线路,里边的电线你把它弄掉两根,自己来安排自己来接那个头,那这个机器肯定坏掉了,接不响了,因为它是你自己搞的。那么,我们佛法一样,你把整个的佛教自己的东西掺进去一点点就变了质了,何况你掺了很多。

  所以说,相似佛法是一个破坏佛教最厉害的东西,因为人家看起你来还是在宣传佛教,你也引了很多经典,但是你引的里边没有把意思拿准,或者是断章取义,或者是强调某一方面,或者是不完整,甚至于走到反的方向去。在菩萨戒里边都是属于根本罪的,很重。

  

  乙二、《虚空藏菩萨经》十四根本罪

  

  五盗三宝物六谤三乘 七夺衣反俗八五无间 九谤无业果诸邪见 十破坏村等

  

  下边,「盗三宝物谤三乘,夺衣反俗五无间,谤无业果诸邪见,破坏村等」,这个六条,属于在虚空藏菩萨戒里边。它分了几类,一类是国王,刹帝利王,他凭他自己的权力做一些坏事,有五条,还有一些大臣依靠他的职权做一些坏事,也是五条。这个十条里边,国王五条,大臣五条,有四条是相同的,那么大臣里边有一条不同的,加上去,一共是六条,所以说这六条在原来《虚空藏菩萨经》里边是十条。

  我们把《虚空藏菩萨经》的内涵先给大家念一下,然后再来看我们的文。

  

  丙五、盗三宝物

  善男子,所谓灌顶剎利王,领国土有自在力,取兜婆物及四方僧物,或教人取,是则名犯初根本罪。

  在《虚空藏菩萨经》里边这么说:「善男子,所谓灌顶剎利王,领国土有自在力,取兜婆物及四方僧物,或教人取,是则名犯初根本罪。」灌顶王就是国王,他统领国土,他有自在能力,他可以自己做主了,第一条,就是把佛法僧的东西自己拿来或者叫人家去取,「盗三宝物」,这个盗实际上不是偷盗,是用国王的权力来拿的。这样子,这个国王就犯第一条根本罪。

  

  丙六、谤三乘

  复次,善男子,灌顶剎利王领国土有自在力,毁谤正法,舍声闻乘、辟支佛乘,舍无上乘,又制他人不令修学。是名第二犯根本罪。

  第二条「谤三乘」。灌顶剎帝利王「毁谤正法,舍声闻乘辟支佛乘,舍无上乘,又制他人不令修学。」这个毁谤正法,把整个佛教都毁谤了,声闻乘也好,辟支佛乘也好,无上的大乘也好,全部毁谤。自己毁谤,还叫人家不准修,这是犯的第二条根本罪,「谤三乘」。后边,单谤声闻乘,不谤大乘的,恶作罪,这个后边有的。整个佛教的三乘都谤的是根本罪。

  

  丙七、夺衣反俗

  复次,善男子,灌顶剎利王领国土有自在力,若复有人,以如来故,剃除须发,身被法服,持戒毁戒有戒无戒,脱其袈裟逼令还俗,或加杖捶,或复系缚,或截手足乃至断命,自作使他,造如此恶。是名第三犯根本罪。

  第三条「夺衣反俗」。就是有人因为信佛的缘故,「剃除须髪」,那就是出家了,「身被法服,持戒」,这个出家的,穿了出家的衣服的,这类人,不管你是持戒的,毁戒的,有戒的就是得了戒,无戒的没有得戒的,只要他是在佛的教下出家,穿了出家的衣服的,如果国王以他的权力把他的袈裟脱掉,逼他还俗的话,甚至于加刑罚,杖捶,就是鞭子、棍子打,或者把他抓起来,或者是割手割足,或者是断命了,自己作,或者叫人家作这些坏事的,根本的他胜罪,是菩萨戒的根本罪。那就是说,不管是有戒无戒、持戒毁戒,只要他是在佛教里边出.家的穿了法服的,都不能逼他还俗。所以,夺衣反俗是一个根本罪。

  

  丙八、五无间

  复次,善男子,灌顶剎利王领国土有自在力,作五逆罪。何等为五?一者杀母,二者害父,三者杀阿罗汉,四者破和合僧,五者出佛身血。如是五无间罪,若犯一者,是则名为犯根本罪。是名第四犯根本罪。

  第四条「五无间」。如果国王他自由自在地,他造五无间罪,杀母、杀父、杀阿罗汉、破和合僧、出佛身血,这五条里边只要犯一条,就是犯五无间罪,而且还犯了菩萨戒的根本罪。这当然是对受了菩萨戒的国王来说了,所以说造五无间罪的,你随便犯了一条,那就是犯了根本的菩萨戒。

  我们这里就想起了皈依的力量。阿阇世王他听了提婆达多的话,他害了他的父亲,又把他母亲关起来,那就是五逆罪了,提婆达多要杀佛要作新的佛,他劝阿阇世王把瓶沙王,他的父亲,把他杀掉,做新的王,这两个人合起来这么搞。最后,阿阇世王皈依佛之后,在佛面前诚心忏悔他造的罪,因为靠了佛的加持力,靠他自己的忏悔力,本来造无间罪要堕阿鼻地狱的,他因为凭他的忏悔,凭他皈依三宝真诚的心,所以地狱只去了七天,马上就超脱了,那就是说皈依的力量大。前面我们说灭罪可以靠皈依三宝的力量可以灭罪,这就是一个证明。这里说了,五无间任何一条犯了,也就是菩萨戒的根本罪也犯了。

  

  丙九、谤无业果诸邪见

  复次,善男子,灌顶剎利王领国土有自在力,谤无因果,不畏未来,造…

《菩萨戒略颂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