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你关了进去,天天想出来;这个牢狱你关进去,天天不想出来,越钻越深,这个“牢狱”比世间的牢狱还要厉害。“邮亭”,邮亭是暂时住的地方;“旅舍”也是临时住两天的;“戏场”,看一出戏,唱完了就没有了,各了各的了;“合会”,开一个会,开会的时候大家很欢喜,互相关系很好,散了之后各了各的,回家去了,家庭就这么一回事情。在这个时候因缘和合了,大家聚在一起;因缘散离了,你要合也合不起来了。要死的死了,你抓也抓不住;文化大革命来了,把你送到哪里去了,到边境去了,你抓也抓不住;其他的事情,随着因缘来了,他要跑了,你拖也拖不住。这个东西都是临时凑合在一起,不是可以长久保持的。把家庭要看成这么一个东西,并不是永久性的东西。
“美食即是杂毒之糕饵”。在《律海十门》里边就是说家庭好象是拌了毒的糕点一样,就是你看到是糕点,很爱吃,巧克力、奶油蛋糕之类的,看到口水都要流下来了,但是里边是有毒药的。家庭你看看很美满,妻子儿女长得很好,经济条件也好,啥都好,什么好,这是杂毒的糕饵——那就是看了很好看的奶油蛋糕,但是里边有毒的,你吃下去要死的。那么你到底要死呢,还是要吃这个蛋糕呢?你自己考虑了。那么这也是说家庭的祸害,这里海公上师却有他的经验,他把这个家庭的享受呢,也把它立了一个“慧行刻意”来作观,“美食即是杂毒之糕饵”,你想吃好东西(当然这个意思还是通的,但是他把它转了一个方向),我们说家庭嘛,就是吃好的穿好的用好的了。你说要吃好的,享受,第一种享受吃,就是“杂毒之糕饵”,表面上看着很好看,但是吃下去会死的。那么这个就是“慧行刻意”了,你不要贪美的东西吃了。不要说是居士了,他们在家的美食,我们出家的人也不要“今天打斋,馒头包子能吃否?” “能吃!”哎呀,这个吃起来是大大的胀。
以前我们在五台山的时候,有一次搞一个运动(学习),反正到太原去,去参观那些什么先进的机器等等,那么当然了,吃饭的时候要招待你吃了,吃什么呢?我们现在想想,也没什么好吃的,就是汤面。但是五台山从来见不到白面大米的,到了太原区吃白面的,高兴得不得了。就是有一个,他就吃吃到怎么样呢?吃到一直满到喉咙口,打个嗝,里面的面要跑出来了,吃得那么胀,这就是吃得太好吃,拼命吃了。那么这个东西就是说,贪好吃的东西,本身就等于是吃有毒的糕点一样,看起来很好吃,吞下去会死的,那就是不要贪美食了。出家人一样的,不要看今天有包子,高兴得很,还没有吃饭,就尽想包子怎么好、包子怎么好,等到吃饭了,拼命吃。以前有人吃那么大的包子,七个一顿。五台山的胃口是特别大了,我们一斤面粉一顿不够的,一般说我们上坡的,那么大一个馒头,一斤面不够的,上面去根本不够的,要带那么大一包的山药蛋,才可能算一顿饭。这个拼命胀也是一个贪食了,也是将来要感苦报的。
“美衣装饰即是铁索、枷索”,有人说穿好的衣服,戴装饰品,颈上戴项链,手上戴戒指、手镯——都是手镣脚铐给你铐起来了,你当它是好东西?就是要把它这么看,“铁索、枷锁”把你铐起来,你颈上的铁链条,你手上的手铐,你说是金镯子?手铐!
“财宝谷藏,是极至重之驮载”,财宝也好,谷藏也好,以前地主家里面藏了好多谷、粮食,都是很重的驮载,等于说牛马一样的,把你背得站都站不起来,还要打你,爬起来背了起来还要跑,这个也是苦事情。
“当面名闻称赞,即是背后讥谤笑骂”,这个更好,当面凑合你、赞叹你怎么怎么,就是后面的骂你、讥笑你。这个不是说一个人,一个人当然有的两面派的也会这么搞,当面说你什么好什么好得不得了,背面把你骂得一个钱也不值。这样子的人有,但是即使好的人,他当面是赞叹你,但是我们说世界上一分为二的,有人赞叹你,决定有一部分人要毁谤你。因为人的思想不一样,同你相同的人是赞叹你的,而思想跟你不合的人就要毁谤你,讨厌你,骂你。所以说人是两边的人都有,你不要看这边的赞叹你、称赞你,名誉利养都有,那边人诽谤你,把你骂得一个钱不值的还有,所以说当面的赞叹不值得高兴。
“车乘仆使,皆是砍手断足之斧钺”,我们说享受,出去嘛有小轿车,做事情自己不要动手的,这个拿木耳汤来,那个拿什么莲心汤来,什么东西,自己坐在那里。以前一个电影,《摩登时代》,就是说,机器给你吃了,你自己只要吞好了,不要你动手的。这些东西,都是“砍手断足之斧钺”,把你的手足砍掉的斧钺。就是说你手足不要动了,等于说把你砍掉一样的。这个,我们生理学也有的。他们有人说,将来的人,头会越来越大,手脚越来越小。为什么?手不要用了,脚也不要跑了,跑路有汽车,做什么事情,有机器,这个,它退化了。手脚一点点大,但是动脑筋动得多,头脑越来越大,将来重得来——重得头脑子人都载不起了,脑筋用这个架子把它架起来了,那个手脚也退化下去。这个就是说,专门有人服侍你的,那就像把自己的手足砍断的斧钺一样的,不是好事情。我们也可以看出来,越是懒惰的人,他就是越是身体差,什么都要人家敬佑的话,能力也没有了,手脚的气力也没有了,一天到晚睡在床上,什么都不要动,你看你能搞好久?你什么都不要动,你睡在床上,吃了、穿了、弄了,还要吃不消的。
这是都对自己不利的,要这么观想。所以说,家庭里边的一些享受,美食、美衣服、财产、当面赞叹、仆使——人家来敬佑你的人、车乘、佣人这些,都不是好事情,这个要经常观。那么在家如此,出家也一样的了。出家里面也不要贪好食,也不要贪好衣服。我们的三衣要坏色,鲜的颜色都不能穿,就是叫你不要贪好的。在斯里兰卡,出家比丘手表都不能戴,你戴了手表,警察可以公开把你抓起来,把你三衣都剥下来。那就是你不能戴装饰品,连手表都不能戴。我们这里,汉地开许戴个手表,但是你戴个金镯子,人家要骂起来了,“你这个出家人干什么的”。
“总之,一切受用,皆是无常刹那。至于此时本身内体各各部分,谁是究竟享受者?”总的来说,一切受用都是无常的,刹那变坏的。再进一层说,在享受的人,在我这个身体里面,你分析一下,到底谁在享受?哪个是主宰?没有我的,这就是无我的道理。这个当然一般不容易体会,在我们最初的来说,这享受的还是身体在享受,还是心在享受?身体是色蕴,它不是一个我——你说手是我吧,有的人手坏掉了,砍掉了,他还是“我”还没有死掉;你说脚是我吧,脚砍掉了,人还在;人死掉,你说就一切都没有了吗?还在,那这个色身不是我。那么心,心也分受、想、行、识,一个个分析下去,都不是我,那么什么是我呢?到底哪个在享受呢?
丙五 敬诸佛子 护三宝物
五、于诸出家,视如佛之亲子,普皆恭敬,不见过失;三宝财物,尽力守护,如爱己物。
第五,“于诸出家,视如佛之亲子,普皆恭敬,不见过失”,这是在家的居士对出家人要恭敬了,把一切出家的人都看成做佛的亲生儿子一样,因真正继承佛的家业的就是出家人,是佛的亲子,所以现在要“普皆恭敬”,都要恭敬,不要见过失。
当然我们这里说你对一切僧人都要恭敬不见过失是对的,但是你要跟哪个人学,依止哪位学法,这个你却得要严谨了。30你不能说,“嘿,一切都好,我随便找一个,吃酒抽烟的那些,我跟他学”,好了,你也学了个吃酒抽烟的。这怎么敢学!跟哪个学呢?依止哪个呢?菩提道次第给你的标准,很好的。……(9A)要找不为名闻利养的,那么有十个条件,这十个条件我们末法时期找,一个也找不到,怎么办呢?两个条件不可缺,一个是持戒的,一个是有悲心的,不是为自己的名闻利养的。这两条有了,其他八个什么都没有,可以,可以依止他;如果这两条没有,其他八个都有,不行。经讲得好,人也怎么聪明,又是有一点点修证、有点神通等等的,但是不持戒,没有悲心,专门为自己名闻利养的,这样子的不能依止。这是菩提道次第讲得很明白。这个菩提道次第的八分之一是什么呢?这个一般人不好说了。那么康萨仁波切这个传承就是说,悲心、持戒这两条是不能少的。十条里边有悲心、有持戒的,可以依止;十条里边悲心持戒没有的,其他八条都有,不能依止 。这个很严重,我们不要掉以轻心。
但是说尽管这么说,听的人呢,不见得都会听进去。我们以前在各地讲菩提道次第,全部、大的《广论》是没有讲了,但《科颂》之类还是讲过几道,把十个标准再三地反复地说。但是今天讲得很好,“啊,这个是”,怎么怎么,都承认这个对;过了一段时间,来了个有神通广大的什么人,趋之若骛,马上去皈依学法,就跑过去了,管他持不持戒、管他什么的,只要他有点神通好了。这个神通,真的神通假的神通也不知道,人家一吹,“喔,他这个人了不得!”怎么怎么的,赶快去学法。以为他有神通的,可以占一点便宜——有神通可以加持你了,你要什么东西满你的愿。以这个角度去学法,那这些标准就丢掉了。所以我们学法呢,各方面自己要衡量一下。找的师是应该什么标准,自己学法也要具有什么条件,为什么学法的,这些目的都要搞清楚。
“三宝财物,尽力守护,如爱己物”,三宝的东西尽量地保护,比自己的东西还要看得重。因为自己的东西坏掉了不过是一个主——自己,三宝财物是十方的凡夫圣人共同的财物,你把它损坏了,那比损坏自己的东西还要严重,所以要尽力守护。这是对居士说了。那么我们出家人,当了执事,你管三宝财物了,那更接近了,你要尽力守护。如果不尽力守护的话,那么这个《僧护经》大家有了,可以去看看。我记得有一则公案:有一个饿鬼,他的两肋下(两个手臂下面),有两个热铁轮…
《律海十门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