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律海十门讲记▪P66

  ..续本文上一页,这个还有一个,在《瑜伽师地论》里有一个“先止后食”,就是在吃饭之前,自己把东西摆在那里,自己就作观:我吃这些东西,够了,就是吃这么多。那么这样子,自己有一个限量,然后就吃,吃好了之后,再有多的拿来也不吃了,就是一次,“不多不减少”。60

  “不贪不净施”,不贪那些不净的施,就是你吃好了之后,再有好的东西——不净的布施,不贪,这一顿吃完之后就算了。

  “省事无诸病”,这样子省了很多的事情,也会身体健康,不会有病。

  我们在五台山,我第一年去的时候,那时候有一个上座叫道悟,这个人很有修行,他身上一看就是道气。我们吃饭,吃窝窝头、油面弹,就是五台山的油面,油面是非常之顶饿的东西,他们当地的老百姓一定要吃油面,吃了油面下地,五六个小时不会饿的。大米、白面虽然五台山没有,我们南方人很欢喜,当地的老百姓却不欢喜。大米饭,你吃得再多,两个小时以后、劳动之后,没有了,肚子空了,那他们的地都在山上,两个小时之后,回来吃饭,那不行的,那要坚持到五六小时,劳动后再回来,那受不了,一定要油面弹。这个油面弹,什么叫油面弹呢?就是油面做了个圆圆的一坨,圆的,跟子弹那么一个东西,黢黑一坨。我们那个时候吃,一个人一份。那个道悟,后来我在山门口,道悟碰到我,他说:“你油面弹能不能吃?”我说:“能吃,很好!能吃。”他说:“你吃几个?”我说:“吃六个。”“哇!”他说,“你吃六个啊!我每顿吃两个,有限量的,管你菜好菜坏总是两个。”他说:“我二十多年没有害过病。”这个“节量食”就是有这个好处。他每天每顿饭量都是一样的,不管你菜好菜坏,打斋也好,不打斋也好,哪一天菜特别差也好,两个!这样子他说——其他的话他也不说,他就跟我说,他因为“知量而食”,二十多年了,没有害过病。这一点就看了节量食有好处,“省事无诸病”,事情也省,不要去追求了嘛,不要多了,也可以身体健康,少病,乃至没有病。

  丙五 善量食

  过食身睡重  羸劣懈怠增  增腹事病苦  障精进善行

  节量食有度  常准不取余  知食事过患  除水及药等

  第五是“善量食”,那就是吃东西有定量。前面这个“一次食”,就是说,威仪放下——本来你是坐着吃的,当你站起来了之后,就不能再吃了;假使你是站着吃的,你走了一步了,那就不能吃了。反正你吃的威仪改变过了之后,就不能再吃了。那么“善量食”,吃饭有限量。

  “过食身睡重,……知食事过患,除水及药等。”这个“善量食”就是节量食了,吃饭有一定的定量,刚才我们讲的就是这个。那么你要一定的定量的话,你一定要知道吃得太多的坏处。

  “过食”,吃得太胀了,“身睡重”,瞌睡就来了,睡眠特别重。大家都有经验,你一顿午饭吃得胀胀的,眼睛就开不开了,非要去躺一下不可,所以吃饱了之后,瞌睡就要来了。“羸劣懈怠增”,你这样子身体睡眠重,那就是没有堪能性了,“羸劣”,“羸劣”就是说你修善法的力量没有了。一天到晚睡觉,躺在那里,睡得着固然睡着了,睡不着,也懒趴趴地躺在那里,这样子羸劣的话,增加懈怠。这个懈怠对善法不能上去了。

  “增腹事病苦”,吃得太多,肚子要害病了。害了病就麻烦了,要住医院去了。过去没有医院,躺在那里,人家照顾你,吃药了啥东西了,好麻烦。“障精进善行”,这个对我们精进善行都是有障的。

  那么反过来说,节量食的话,“节量食有度,常准不取余”,吃饭的时候,也就是我们前面说的,先要看,“我这一顿就吃这一些”,然后再吃,数量有一定的。“有度”,有度量的,不是没有限度的;“常准不取余”,就是那么一些,再多的不要了。

  “知食事过患”,饮食的过错,我们观堂里边食存五观,这个观想,要经常去想。吃东西,贪食、贪着这个饮食的过患、坏处,那要知道。你不知道它的过患的话,就会多吃,知道它的坏处,就不会多吃了。所以一切事情要从理上,先明了理之后下手,自然是自觉地会做。道理不清楚,叫你不要做,那就是勉强地做了一天、两天,第三天熬不住的。

  “除水及药等”,那么这样子,饮食是有量的,不能再多吃了,吃到后来,自己有多少规定之后,再多也不吃,一点点也不吃。但是水跟药那是不能限在里边。水,你要是很渴,夏天多喝点水,那个没有限量;那么有病了,吃药,你不能说“我这个东西吃过了,药也不能吃”,那身体有病还是要吃药的了。所以药跟水是例外,吃过之后再吃一点是可以的。其他的饮食呢,节量,我每天这么多的量,再超过的就不吃了。这是杜多行的又一种。

  丙六 不余食

  为断于想望  食后不余食  护身宿食消  息事营缘少

  第六“不余食”。“不余食”就是作余食法了,你已经吃好了,吃好了有东西又来了,那你怎么办呢?照规矩不能吃了,但是有开许,作个余食法,余食法作了之后又能吃。这个不犯戒——作了余食法不犯戒,假使不作余食法是犯戒的。但是杜多行,余食法作也不作,你即使作了他也不吃了,“不余食”。

  “为断于想望”,余食法就是有好的东西来了你还想吃,为了断这个贪食的想、希望心,“食后不余食”,吃好了之后不余食,作余食法的事情不做了。那就是不想了,“再好东西来,再吃一点”,不想了。我们吃席的时候,经常一道一道菜,吃得很饱了,不想吃了;不想吃了,嚄!后边还有好的,过一段最好的拿出来了,“啊,再吃一点”,又吃了,那就是没有知量。他这里就是说你自己把量规定好之后,以后再好的拿来不吃了,作了余食法也不吃了。

  这样子“护身宿食消,息事营缘少。”这样有什么好处呢?保护身体,因为吃得不太多,不会有宿食停在身上。一般在家都这么说:“病从口入。”一切病基本上都是从饮食产生的,医院里就有这个经验,凡是过节过年,病人特别多——吃坏了。吃坏了引起很多病。既然你吃的不多,就保护身体了,少害病,不会病;“宿食消”,也不会停在身上。很多东西吃得太胀了,消不掉,消不掉就害病了。你这个吃得不多嘛,你当下就消掉了。

  “息事营缘少”,因为吃的东西少,为了吃饭的事情也少了,为了吃饭的那些缘也少了,所以说事情也息下去了,“营缘”,为了吃的事情也很少,那简单,那是最简单的生活来修行。但是不要说生活简单了,时间多出来,冲壳子,那就失去意义了。一天到晚串寮,东说西说,天一句地一句地说,那么即使你吃饭很简单,把时间节省下来,搞这些呢,那划不来了。

  丙七 阿兰若

  都市多喧杂  纷扰意难寂  对尘心生染  五欲生死泥

  净地阿兰若  人天皆欢喜  不狎近俗流  静寂禅心生

  避市不太远  太远乞食难  四肘五百弓  闲静处所住

  第七是阿兰若住,“阿兰若”。

  (15B)“都市多喧杂,纷扰意难寂,……闲静处所住。”这是住阿兰若。

  那么你说你要乞食,你住在城市里不是很方便吗?

  “都市多喧杂”,城市里边吵闹闹的,五花八门,什么都有,花花世界。城市是一个大染缸,所以说你在里边,住在城市里边很容易就染掉了。很多人叫我到一些城市去,到那里去弘法——暂时住一下可以,如果在那里边培养年轻僧人的话,那是要把僧人都染掉了,都淘汰了,这个不合适的。所以说城里边喧杂,五欲的事情太多了。“纷扰意难寂”,吵吵闹闹的,心要静下来,不可能。这个“纷扰”不但指事情多的纷扰,五欲把你的心勾住了,你定不下来的。城市里你们去一下就知道。你在多宝讲寺住上几个月,或者住上一年两年,感到一个味道,有的时候还感到很单调,想去走一趟、看一看,等到你城市里走一趟的话,你看到这个,就想起来,那多宝讲寺清净了。那里是什么都有,马路上的广告画一看就够了,再是其他的,电影院门口“啪、啪、啪”地吵,那些噪音、各式各样的吵闹的骂的,什么的,各式各样都会有,那就是烦恼都集中在这些地方了。

  “对尘心生染”,你对着尘,五欲境来了,你说:“我心不生染。”你又不是阿罗汉!阿罗汉,他烦恼没有了,一切境界现了之后,照镜子一样,它现它的,你好看你好看,你难看你难看,你脏你脏,你干净你干净,他心里没有什么反应。但是一般凡夫的话,他心里边的烦恼根子在,我们讲《俱舍》就说这个话,你内心的烦恼没有断,外边引起烦恼相应的境现了,那么你不正作意一起,那烦恼就生。烦恼生的缘就是这三个东西:第一是烦恼的种子没有断,第二个顺了烦恼的境现前,第三个是提不起正念,那你是烦恼当下就会生出来 61。那么你在城市里边,你说你烦恼种子断了没有?除非你是阿罗汉,种子断完了;或者是不还果(阿那含),欲界的那些烦恼、男女之贪是断完了。否则的话,你烦恼种子在,你对着城市里的五欲境,你说:“我不生烦恼。”这个你骗哪个呢?这个客观的规律,因缘所生法,你这个内因与外缘都具足,你怎么不生烦恼呢?决定生烦恼。这是客观的规则,你说你不生,不可能的。这是因缘和合决定要生烦恼了。

  那生了烦恼有什么坏处呢?“五欲生死泥”。这个五欲,城市里是最多了,色声香味触、财色名食睡都有,具足的。你如果滚在这个五欲的泥坑里边,那生死想了的话,那不可能的。这个泥坑,我们说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经过一个大沼泽,这个沼泽里边的一个泥潭潭,这个泥潭潭太可怕了,你陷下去,越陷越深、越陷越深,全部陷下去,人都没掉,埋在里边了,经过这个大沼泽,牺牲了很多人的。那么“五欲生死泥”就是这么一个泥潭潭,你想去尝一点味道——你不要去沾一点边,沾一点边的话,越陷越深,越陷越深,深到后来,把你全部都埋在里边,永远不准出头,“五欲生死泥”。

  那么城市是不相应了。反过来…

《律海十门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菩萨戒略颂讲记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