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况之下,信下去再说。如果你不信的话,凭你自己烦恼的心来出发的话,那往往会走错路。所以说既然信了自己的师了,——我们说依止善知识不是马马虎虎依止的,是自己经过几个月的考察,认为确实可信的,依止他,依止之后就不要再怀疑了。就是他说太阳西边升的,还得信下去,因为他毕竟有他的密意,不会乱说的。那么佛更是这样子,佛说的话,我们不可思议的事情,在我们的心量里边不能理解的,要信解不疑,这个是“胜解”。
“所谓诚实、乐欲、胜信,三种具足者也。”这个里边就包括三个要点,一个“诚实”,踏踏实实的;一个是“乐欲”,心里渴仰;再一个“胜信”,毫不动摇地信。这三个东西合起来、具足都有,这叫信心具足。这是第一条。
丙二 无有谄曲
二、无有谄曲者,谓具纯质、为性正直、心无委曲、其心方正、称性施为,如实自显。于殊胜导师、同梵行友、诸行诚实,不涉引诱虚伪之心,如实作语、如实成事、言与事合、事不异言,如是等能作者也。
第二条是“无有谄曲”,要正直。我们说“直心是道场”,这个我们经常说那个话。修行人不能有谄曲的心。“谓具纯质、为性正直”,单纯的,心是正直的,没有委曲。“心无委曲,其心方正”,正规的、不是歪曲的,委曲跟方正就是两个反的。“称性施为,如实自显”,“称性施为”,所做的事情就实事求是地做;“如实自显”,也不掩饰,不要故意装个样子。当然,功德要隐瞒,功德你说故意现给人家看,那就不必了,其他的一切事情都是实事求是,不要做个假相迷惑人家。
“于殊胜导师、同梵行友、诸行诚实,不涉引诱虚伪之心”,对殊胜的导师(包括佛、自己的师),跟一起修行的同梵行的人,一切行动,关于身语意都要诚实,“不涉引诱虚伪之心”,一点也不要带一点“引诱虚伪”,就是骗人的、谄曲的心一点也不要有。就是对师也好,对自己同修的人也好,要真真实实,不要做假相,“引诱虚伪之心”一点也不要有。“如实作语”,说话诚实、实实在在的;“如实成事”,做事也踏踏实实的;“言与事合”,说的跟事要符合,“事不异言”。为什么强调这样子呢?就因为是我们现在的人言行不一致,嘴里说得很好听,什么东西说得完全跟经上一模一样,那这个人很好,正知正见,那是可信了。但是行动上却不行了,行动上跟自己说的话全部不一样,你是说的要供养,要什么什么的,结果行动就贪污浪费挪用之,三宝财物盗取都会来,那这样的人有什么用呢?所以就是不好了。一定要没有谄曲。所以“言与事合,事不异言”,再三强调这个,一正一反地这么说。“如是等能作者也”,这样的事能作,能做得到的事情就说,做不到的不要说,做的事要跟你说的一样。不要做是一套,行动是一套,说话是一套。现在的人最是讲究这个,你说了一套好话把人家骗进来了,那么他上你的当之后,一切事情可以满你的愿了,这个世间上的虚伪就在这个地方。出家人就不能这样子做。64
丙三 少诸疾病
三、少诸疾病者,于诸饮食受用,顺时变熟,平等执受,不极温热寒冷,随时安乐,不随诸界扰害,致身疲劳,怠惰善业,劳身众务,欢喜谐谈,具力越事。
第三种是“少诸疾病”。“少诸疾病”,就是这个人天性少病。“于诸饮食受用,顺时变熟,平等执受。”这个里边,《瑜伽师地论》中包括了这个人本身他的业报,过去造的业没有那些多病的业。我们一般说,多病都是杀害,或者是对病人不照顾诸方面,这一类业他没有,以前宿世没有做这些,天然他的异熟报就是少病的,这是第一种;那么另外,过去造的业好是一个,但是你现在现世还是要注意养生,所以说“于诸饮食受用,顺时变熟”,饮食受用这方面,要“顺时变熟”。
这个“顺时变熟”,《瑜伽师地论》就是这么说的:“不非量食”,不吃得过分,或者“不食匪宜”,不应当吃的不要吃。65
像我们说在四川地方潮湿,这个地方要多吃辣椒、胡椒、花椒等等的麻辣味,适合于他们当地的养生条件。如果到了江浙一带,地方干燥,尤其秋天那个时候,高秋了,气候是又干又燥的,你又吃辣椒又吃麻辣的东西,医学上就说会导致咳嗽、多病。本来是你祛病,现在是你自己找病,所以“不食匪宜”,在某些地方不能吃的东西就不要吃。
再是不食“不消” ,吃下去消化不了的。有些东西太硬了,或者是我们人的消化系统不能承受的,那就不要吃。吃了这个东西就使自己肠胃受不了,要害病的。像这些东西,你自己饮食比较注意的话,就是“顺时变熟”,就是吃的东西都如法的,那吃了之后可以消化。如果你吃了不如法的东西,当然消化不了。我们要测量一个人是不是健康,就看你是不是每天大解很通畅的,这是一个标准。如果你几天屙不下来的话,那肠子里就有问题了。
“顺时变熟,平等执受”。“平等执受”,《瑜伽师地论》也有解释,他说这是两种,一个是心里烦恼——贪瞋痴这些烦恼不多现行,你假使贪瞋痴多了就不平等了。那么贪瞋痴这些不多现行,就是心里烦恼很少的,不大现贪瞋痴这些烦恼相;第二种,四大没有偏增,假使你火大盛,就是身上要起火,假使水大盛,要浮肿,风大盛就要痛。那么四大没有偏增,四大平等。一个是心里的平等,烦恼很少,一个是四大的平等,那就是四大调和。那么这样子,身体就可以不害病了,所以“平等执受”。
“不极温热寒冷”,你吃的东西(包括你穿的衣服),不要太烫的也不要太冷的。夏天吃一点冰,那是因为气候太热,降温,那是适应时令的关系。如果你不管夏天冬天都是吃冰的,那你肠子就要受损伤;冬天吃一点烫的固然是增加一点体温,如果你不择时间、不管春夏秋冬,都把飞烫的东西吞下去,这个肠子也受不了。所以说你要吃东西,不要太烫的,也不要太冷的。
这个我们一般呢,中国的一些家庭里边都有这些一般的常识,都知道一些,那么我们这里集中起来讲了。当然包括衣服了,也不能太热,也不能太冷。冬天人家都穿棉衣了,你还亮膀子。当然除非你修行有成就,那可以的,如果没有成就,你冻在那里熬得发抖,结果发高烧生病,那何必呢?夏天人家都穿了汗衣、扇电扇,你穿个大棉袄,身体里边一身汗憋在那里,这个也没这个需要。我们说真正修行成就的,他当然可以了。我记得以前好象有一位,他夏天冬天衣服是一样的,不调的,夏天那么多的衣服,冬天也是那么多衣服。藏地修拙火定的,冬天甚至不穿衣服坐在雪地里边,周围的雪全部化完。那这个身体里边的真火生起之后是不会感冒的,那么夏天你叫他穿皮袍他也可以穿,他身体已经跟我们不一样了。一般没有达到这个要求呢,还是不要太热太冷。
“随时安乐”,夏天我们说穿了个汗衣有的时候热得不耐了,你说你穿个大棉袄大皮袄裹在那里,心里怎么安乐呢?安乐不了;安乐不了,你得定也得不了,连看书都看不进。“随时安乐”,这样子随时可以安乐。“不随诸界扰害”,不随这些不平等的——四大也好、烦恼也好的恼害。“致身疲劳”,受到扰害,身体就要疲劳了,疲劳之后,“怠惰善业”,对善的事情就要怠惰了,做不起来了。
“劳身众务,欢喜谐谈,具力越事。”那么反过来,你为大众(一般是僧团)做事情很辛苦,在这个辛苦当中“欢喜谐谈”,说些风趣的话,心里轻松,虽然很劳苦,也感不到劳苦,这是一种方便。在平时是不准说笑话,在很重的劳动的烦扰之下,说些风趣话来减轻劳动的苦闷,这个是可以开许的。但是风趣话不是说世间那些下流话,这是不行的,说一些高尚的、能够引起人家轻松的话,说一些。“具力越事”,要具力地、努力地把事情搞好,就是不要怕疲劳,再辛苦你可以说些风趣话,把疲劳减轻,并不是说太辛苦了,不干了,坐下来了,那个不行的。
这是“少诸疾病”66。我们说一般丛林里老修行他的病就是少,因为他生活有规律。就是我们前边讲过一个道悟,那个上座,他是以前清凉桥的首座,他就是吃东西什么东西都是有规律的,一天几顿?两顿,限定的;每一顿多少窝窝头,也是一定的,他是几十年不害病。我们说,以前的薄拘罗,他是八十年没有害过病,也是与生活有规律有关系。
丙四 性勤精进
四、性勤精进者,依佛黑白业果,大意信受,以此施作一切善法加行,及殊胜调伏中所有范围,如理守护,不作迟延、推后、懈怠、懒惰、及怯弱如羊、顾忌、恐怖等。而能具足奋勉,及坚定究竟彼岸。制伏违障,引发修行,耐苦成就一切善业正事,日夜如是,令其增长也。
第四是“性勤精进”67。“性勤精进者,依佛黑白业果,大意信受”,这个我们在《俱舍》里讲了很多,业果有黑黑业、白白业、黑白黑白业,这个讲了很多 68。业果的一些变化,造什么业感什么果,“大意信受”,全部信下去。佛说的话决定不错,能够胜解决定如此,不会动摇。业果的信心有了之后,“以此施作一切善法加行,及殊胜调伏中所有范围,如理守护,不作迟延、推后、懈怠、懒惰及怯弱如羊、顾忌、恐怖等。而能具足奋勉,及坚定究竟彼岸。”对业果相信之后,做事情就有方向了。
我们说一般人做事犹豫、考虑、要算命,这就是对因果的道理不明白,他都是怕。一般人都喜欢福果,好的果,要避免那些灾患的果,那怎么样子能得到福报、好的福报的果来?怎么样子来避免灾难的果呢?就有各式各样的说法了,迷信等等,科学也有科学的解释,各式各样都有说法。我们佛教的标准——依业果,依业果来判断:这个事情,你是造的是善业,决定得好果;如果造的是恶业,决定得坏果,没有怀疑的。那么如果你说有些事情你还搞不清楚的话,依戒!佛制戒上该怎么做就怎么做,戒上不准做的就不做,你说这样子做世间上看起来会得到很大的利益,但是不合…
《律海十门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