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律海十门讲记▪P71

  ..续本文上一页戒就不做。你假使从世间上的眼光看,要受损害的或者要倒楣的,佛说戒要怎么做就怎么做,不要根据世间一般掺杂的话做。我们的信业果,戒就是业果,戒是修行的业果。一般世间就是黑黑业、白白业等是业果。这些都能够把它信下去的话,那就是做事情没有犹豫了。

  “以此施作一切善法加行,及殊胜调伏(中所有范围)”,一切善法加行也好,修行也好,或者对佛的殊胜调伏,就是戒里所说的话,都能“如理地守护,不作迟延、推后”,不会迟延,业果上该怎么做就怎么做,不迟延,也不推后。“推后”就是今天推明天、明天推后天这么推;“迟延”就是慢慢地,“好好好,等一下……”,“我等一下,我明天搞”——什么东西,一推一推的。好的事情,我们说就要当下就做,做得慢的话,失去机会就做不成了。所以说雷厉风行。我们说,邓以前他也是什么事情决定之后,马上要干的,不能推的,所以他获得成功了。你说你做什么好的事情,你心里知道是要做的,好的,要做的,非做不可的——“等一下,慢慢的……”,这样子搞的话,或者忘掉了,或者机会错失了。假使你看到一个穷人,你要救他的,这个人很可怜,你慢慢的,等到你钱拿去的时候,他早就走掉了;一个病人他很苦,要抢救的,“慢慢的”,等你抢救的东西拿去了,死都死掉了,你怎么救呢?所以不能拖的,“懈怠、懒惰”,这个都要去掉。这些都是烦恼啊,不要看这个“懈怠”好象是“我是干的嘛,就是慢慢干”。这就是“懈怠”,“懈怠”就是烦恼心所之一。

  这种是想干而不马上干。还有一种,不敢干:“怯弱如羊”,跟羊一样,害怕得不得了。这个事情是好事、应该干的,他看到就不对头,对自己有损害,不敢干。这么顾虑很多,“顾忌”,就怕这个事情做了对自己有什么不利,或者“恐怖”,恐怖对方,你做了之后他要报复等等的。羊,最胆小的就是羊了。我们不要看羊那么大一个东西,虽然不是顶大,也不算太小了,它看到小动物来它都害怕的,那就是没有用的了。那么我们人千万不要做这样子,人长得棒棒的、高高大大的,一点小事,哎哟……,害怕得不得了,那多难为情。

  “而能具足奋勉”,那么做事情不但是不推延、不懒惰、不胆怯,而且“具足奋勉”,要十分地努力、精进,而且“决定究竟彼岸”。印度话“彼岸”就是一个事情完成了,叫“究竟彼岸”。当然我们六度、成佛的事业完成了,也叫彼岸——到彼岸。那么把它意思推广来说,什么事情做究竟了,都叫“究竟彼岸”。就是把事情,决定、坚定地完成这个事情。我们说部队里边一个任务给下了,坚决完成!一定要拼了命去完成,哪怕你牺牲生命也要干下去。普通的人就不行了,嘴里答应的:“好,我给你办,办办。”办的时候碰到一点点困难,算了,不干了,那个事情就完成不了。那么要“坚定”,决定要坚定地要办,“究竟彼岸”,决定要完成它。

  “制伏违障”,假使有违缘障碍,不是逃避,——制伏、降伏它。违缘障碍大的时候怎么办?你降伏不了怎么办?绕道而行。这个海公上师教导就是:小的障碍冲过去,就是对它冲过去,把它降伏;大的障碍,看样子你降伏不了,那么绕过去,绕过去还是过去了,不过曲线地过去,不是直线地过去,而目的还是要达到“坚定究竟彼岸”,这个不动摇,就是方式有所转变。那么这个方式,就看你这个障碍的大小了,如果碰到一点小障碍,“啊,我绕道而行!”你要绕到哪里去了?绕到反面去了!那就是害怕了,“怯弱如羊”,不敢了,“恐怖”、“顾忌”都来了。那么这些小的违缘障碍不要害怕,冲过去。大的,实在冲不过了,你说鸡蛋碰石头,你去碰吧!碰一个,烂一个,碰两个,烂两个,碰一百个,烂一百个,那就不要碰了,绕过去好了。

  “引发修行,耐苦成就一切善业正事,日夜如是,令其增长也。”这样子的精神来引发修行,要刻苦耐劳地成就一切善的事情,这个“善”是包括你思想上的,也包括修行上的。“日夜如是”,不但白天如此,晚上也如此,“令其增长”,把善业要增长,这个是精进。我们悎寤瑜伽,就是白天黑夜都在修行,白天固然是张了眼睛修,晚上睡觉的时候,也得提心吊胆的,不要睡得太沉,要以“光明想”入睡眠,这样子修行的话,白天黑夜善业都在增长。如果你说白天辛辛苦苦了,晚上时间到了,睡大觉去了,呼噜呼噜地睡了,把一切修法都丢开了,那这个功德就继续不下去了,白天的功德到此为止,也就慢慢消失了。第二天又来,又来,又重来了。

  丙五 成就妙慧

  五、成就妙慧者,俱生觉慧明了,具求闻思修三慧,应如何作,殷勤能作,若未纯熟通利,终不放舍,无知愚昧之势力,不可依附,善恶法上,应善巧能作观察。而且于殊特之调伏戒经,宣说取舍之处,如是等最极警觉,成就锋利智慧之加行。

  第五“成就妙慧”69。成就妙慧,是“俱生觉慧明了,具求闻思修三慧,应如何作,殷勤能作,若未纯熟通利,终不放舍。”

  这个成就妙慧,就是俱生慧、觉慧明了,这个是生得慧,生下来具有的智慧是明了的。跟前面的身心少疾病一样,天生他的业报,就是不做那些多病的、杀生害命的,宿业没有那些。那么这个俱生觉慧明了,就是过去世也没有做什么不好的、愚痴的事情,所以这一辈生下来都是觉慧明了,俱生慧;俱生慧明了,再求闻思修三慧。这我们学过《俱舍》都知道了,你有俱生慧之后,然后去求闻慧、思慧、修慧,最后思慧得到之后,产生无漏慧。修行就是这么回事情。所以说你要离开闻思修、离开戒定慧,你谈什么修行呢?你说你眼睛闭起来,腿子收起来,肚子里闻思修一点影子也没有,戒定慧,戒是什么都不知道,定怎么样子修的方法也不知道,什么叫慧也不知道,那你修什么东西呢?

  “喔,什么都不想……”,这个样子——“得定了”。心止下去定会得,得什么定?无想定。无想定是外道定,外道定是享受五百大劫的无想果。这个还是不容易的,第四禅才能得到无想定,把想、受都灭掉了。就算你得到那么高的成就,外道定得到了,五百大劫在无想天里边什么都不知道,时间很长——生的时候知道生了,中间什么都不知道。这五百大劫等于没有,最后临死了,心又生起来了,到哪里?恶道。决定下恶道!那么这有什么意思呢?而且不但是恶道,等流果,以后你生到人间来了,就是个大笨蛋,不会动脑筋的。因为你这个习惯太深厚了,不动脑筋的嘛,什么心都不要它的,那么你不笨哪个笨呢?这就是天然的笨了。我们说笨的人是不是无想天来的,那个也不知道了(笑)。

  有了“俱生觉慧明了”之后,要具足地求闻慧、思慧、修慧。这个我们说俱生觉慧有没有是天生的,也是过去宿业所感,而闻思修慧却是现生可以努力追求的,你只要不是一个呆子,也不是一个白痴,也不是一个神经病,那你俱生觉慧多少有一点,有了这个俱生觉慧,你就可以求闻思修。那么你自己现下努力的话,三慧增长,就是个聪明人。如果你说俱生觉慧有了,很好,但是不求多闻,不求思慧、也不求修慧的话,那你还是一个愚痴的人;或者你求的是邪慧,世间那些邪分别,世智辩聪,那你虽然很精明,说话很狡猾,但是你没有用,对解脱上的事情,边都沾不到。你自己说了一套做了一套,自以为很聪明,结果一败涂地,做生意是破产,做什么什么都倒楣,你不知道因果嘛,你人再聪明没有用。因果的事不知道,你适得其反——你想发财,偏偏是破产;你想长寿,偏偏短命。这个你因果不知道,就得不到好的果。所以说这也不是聪明。

  那我们先闻思修慧要好好求,“应如何作,殷勤能作。”在求的时候,该怎么作就殷勤地去作,努力地去作了。“若未纯熟通利,终不放舍”,假使没有纯熟、没有通利的话,不放下。这个我们现在的——不要说高的,背戒本、背时念法、背略戒,还有背一些晚上忏悔文,我看现在背得到的有几个人?这个“殷切能作”,这个该作的,殷勤作,好好去念,没有念熟,没有通利,没有背下来之前,“终不放舍”,不要放下。那么这样子搞的话,总有一天会成功。

  “无知愚昧之势力,不可依附”,无知愚昧的那些力量,不要依附它。就是世间上有些大权大势的,但是他不识因果的,那些无知愚昧的,或者是外道的势力,千万不要去依靠他。只要依靠的话,智慧就没有了。我们要精勤地求智慧,不要去依附那些。什么叫愚痴、无知愚昧?那些邪知邪见都是无知愚昧的东西,那么你要分别清楚,这不是佛教,尽管你神通怎么大,你也是愚痴的,是愚……

  (16B)不会逃避掉的。所以说“善恶法上,应善巧能作观察”,这就是观三业了,善法恶法要善巧地、不错地能够作观察: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

  “而且于特殊之调伏戒经,宣说取舍之处,如是等最极警觉,成就锋利智慧之加行。”这就特别强调戒,对特殊有调伏的戒经(就是讲戒的经)里边说的取舍——就是哪个时候开遮持犯,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的,要“最极警觉”,要特别地去警觉。“成就锋利智慧之加行”,就是对这些地方观察得最仔细,特别地注意哪些该做的要做,哪些不该做的就不能做,就是强调持戒要精严。这是所谓“聪明聪明”的,我们也看出来了,特别要紧的就是持戒方面,如戒而行的,这是聪明;如果背道而驰的,不依戒法的,就是笨。不管你经讲得怎么好,你也是有什么通,有什么功能,如果不依戒而行的话,将来决定达不到解脱的果。这个我们前面讲开端的时候、讲别解脱戒重要性的时候不是讲过一次吗?这些是宗大师的话,宗大师也是依据三藏的经教上来的话。

  所以说,我们真正的聪慧,从戒上看也可以看出来。这个人如果是真正依戒而行的——我们一般人的看法就是这个人呆得很、刻板得很,或者教条主义,这么做就这么做,那么做…

《律海十门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菩萨戒略颂讲记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