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一个。这个很难了,所以说一个沙门的庄严,作到一个沙门,我们都是出家身,基本上都是比丘,是大沙门了,那么你这些端严呢,到底自己有几个了?自己看看了,啊。如果没有的话,也不要叹气:“哎呀!我没有庄严,我不端严,大家不欢喜。”你做嘛,你做到就是庄严起来了,这个又不是天生的,你自己现在马上可以培养的。
丙十四 具足成就聪慧者相
十四、具足成就聪慧者相,谓由业相表知愚慧一切所作,于他语言,随行众事,能善寻思如理,特于调伏所有诸范围处,厚重观察,乃至无少颠倒错失之作为,是为慧相。
第十四个,“具足成就聪慧者相”79。“谓由(在《瑜伽师地论》里,下边多一个“作”,“工作”的“作”)业相表知愚慧一切所作”,在做事情的时候就可以知道,你这是愚,还是智慧,有智慧。“于他语言,随行众事,能善寻思如理,特于调伏所有诸范围处,厚重观察,乃至无少颠倒错失之作为,是为慧相。”
什么叫聪慧相?这个《瑜伽师地论》的话,我们补充一下,什么叫聪慧相呢?我们说从表相,做事情、说话都可以看出来一个人是聪明还是笨。你说假使愚夫的话、笨蛋的话,他思想都是坏思想,说的话都是口四恶,这就是笨。我们不是说笨得来什么都不知道,也不一定,就是说的话、做的事项都是坏的,念头贪瞋痴,说的话是恶口妄语等等,做的事情都是不如法的事情,那是笨,一看就是笨蛋。如果聪明的人呢,起的思想都是……,(17A)你就可以从他的作业相来表显一个人是聪明的,还是愚痴的。
“于他语言,随行众事”,那么对他的说话,他做的事情,能够“善寻思如理”,能够如理地去观察。特别“于调伏所有诸范围处”,戒里边所规定的那些范围,“厚重观察”,特别注意地观察;“乃至无少颠倒错失之作为”,那么一点也不要搞错,颠倒错失都不要有,这是慧相。怎么聪明?这个就叫聪明。
丙十五 着忍辱衣
十五、大堪忍者,骂不报骂,瞋不报瞋,打不报打,弄不报弄,亦复忍受寒热饥渴等缘,蚊虻虮虱、风日蛇蝎毒触、猛利坚劲,辛楚切心,夺命苦受,为性堪忍。乃至他所干犯,恶语回施,堪能容受。特别于律仪所有制限,不作败坏能忍。
十五、“大堪忍”80。“骂不报骂,瞋不报瞋,打不报打,弄不报弄”,这个难了!我记得我们听说——当然我不是直接知道的,就是人家跟我说的——张大千是一个大书画家,他也是信佛的,他发心出家,真的出家了。就是在船上跟一个船老大吵一次,人家说:“你出家人怎么这样?”“噢,出家人骂不报骂,瞋不报瞋,打不报打,这个出家人太受委屈了,不干了!”他就是这样子还俗了。那么这个说法呢,沙门就是要这样做的,打你,不开腔;骂你,不回报;挑弄你,也不报弄;瞋,他恨你,你也不恨他。这个东西不好做了,说是很好说的:骂不报骂,打不报打,瞋不报瞋,弄不报弄。真正做起来,不好做了,心里难过得很。人家骂我一句,心里好象刀刺一样,我不骂他两句就是过不了的,那个就要骂起来了。
“亦复忍受寒热饥渴等缘,蚊虻虮虱、风日蛇蝎毒触、猛利坚劲,辛楚切心,夺命苦受,为性堪忍。”这个堪忍更难了,不但是人间的一些骂、打、瞋、弄要不报,自然界的一些寒热、饥渴也要忍下去,还有动物界的一些蚊虻虮虱,它要咬你,你如果修定的话,蚊子跟你打闲岔,实在是麻烦,你刚刚心里想静下来了,“嗡嗡嗡嗡嗡”把你咬一口,这里咬一口,那里咬一口,心里烦起来了,手一甩,它又跑掉了;再静下来,还没有静下来,又来了。这个东西,打也不敢打死它,杀生的,怎么办呢?这个就是要忍了。干脆你下个心——供养你,好了,随它去吃,吃饱了,就走了。这个要忍得下来,这个确实是困难。
我们再说一个。海公上师,他是一个标准的。他在西藏修白文殊闭关——一个安居,康萨仁波切给他找个房间安居,他也看这个房间很好,这个安居里边就是专门修白文殊法。结果,哪知道这个房间什么都好,就是臭虫太多,不但是床上有,墙壁有,顶上还会掉下来,就跟降落伞一样的,“啪!”都掉下来了,掉到身上。那是咬得不可耐烦了!他有一个同修,大概跑掉了,跑之前在里面住了几天,他把头什么都用被子包起来,都不行,实在熬不住了就跑了。海公上师就这么咬着牙巴,三个月熬下来,白文殊成就。那么这是忍受这些蚊虻虮虱的,要忍得下去。这个说是这么说,我看我也忍不了(笑)。那个东西,一天到晚,你杀又不能杀它,等你坐下来,它“哗……”,到处,臭虫多得不得了,坦克车一样地在你身上乱爬,你这个是不大好受的。
还有“风日蛇蝎毒触”,风吹太阳晒——太阳晒不是好玩的,我以前看了一个报,一个年轻的女人,她晒太阳,晒晒,晒了爬不起来了,中毒死掉了。太阳里有毒的,热带地方的太阳有毒的,那这个是很难受的。还有蛇蝎,那些毒蛇毒蝎子,它咬了之后,有毒的,这个痛很痛的,“猛利”的、“坚劲”的、“辛楚切心”的痛,还“夺命”的“苦受”,要命的苦,这些都要忍得下来,难了!哪怕断命的苦受也得忍下来,“为性堪忍”。
“乃至他所干犯,恶语回施,堪能容受。”再一个就是说人家“干犯”,人家来侵犯你,“恶语”,说一些不好的话,你能够受得了。我们说,释迦牟尼佛在菩提道场,他发了一个愿,假使不成道,不起此座,不起来。那么这些恼害他的人,就想尽办法要他起座,修不成道。那是魔害,魔来扰他,所以开始就是叫个健骂丈夫——“丈夫”是很有能力的人,这个丈夫是什么样子的丈夫呢?健骂,会骂人的丈夫,很会骂人,各式各样痛切心的话,会骂的——轮班,到释迦牟尼佛面前来骂。“吧吧吧……!”骂一顿,这个人骂得疲劳了,走了,再调一个人,又“叭叭叭……!”,骂得你心里难受得不得了,一般人受不了爬起来要打起来了,佛呢?不动!这个很不容易了。成佛要经过这些关的,健骂丈夫的这样子的围攻、疲劳轰炸,不动心,这个是很不容易,“堪能容受”,能够受得下去。
“特别于律仪所有制限,不作败坏能忍。”律仪里边所限制的,不能做的,“不作败坏、能忍”,绝对不违,乃至断命不犯戒,不作败坏,不犯的,这个要做得下来。
这个最标准的就是两个比丘。他们去见佛,经过沙漠,都没有带滤水囊,沙漠里面水很少,很渴,好容易走到一个地方有点水可以喝了,但是一看,虫很多。一个比丘是持律的,他说:“哎呀!我们滤水囊没有带,有虫的水不敢吃。”还有一个说:“你呆了,我们要见佛了,你不吃你渴死了,见不到佛了。我吃了一点水,我去见佛了,闻法了,将来成就了,我来度你了!你不吃,你呆了!你怎么……。”这个没有办法了,随他去。那一个就渴死了,一个就吃了水去见佛了。见佛之后,磕了头,还要装模作样地说:“哎呀!我很可怜了,我一个同参他在路上因为没有水渴死了。”佛说:“你这个愚痴,他渴死了,早就在这里听法了,他投了生天人来这里听了。你见了我有什么用呢?我的话你也不听,你天天在我旁边都没有用。”佛制的戒你都不守了。所以说要以这个样子的话,律仪所制的,哪怕小到这么小的事情,“不作败坏”,忍得下来,哪怕断命,也要忍下来。
这个也是难的了。所以说我们沙门的庄严,说起来庄严哪个都要,做起来,哪个都不敢做。那么这个要发愿,一点一点要做到它,总有一天把它圆满都做到,这个是我们要发的愿。
丙十六 柔 和
十六、柔和者,与谁同行伴友共住,身口意三,常行慈愍,自信具足成就。若见同道同行伴友得乐,意生欢喜,超胜同梵行等诸善巧者,及彼同居住者,时生欢喜,和同受用,如理而作,是名柔和。
十六、“柔和”。“与谁同行伴友共住,身口意三,常行慈愍”,对于其他的一些同梵行的人同住的话,使自己的身口意都要行慈愍,就是要和蔼,要慈心和悲心具备,不要起瞋恨心,触犯人家的心。“自信具足成就。若见同道同行伴友得乐,意生欢喜,超胜同梵行等诸善巧者,及彼同, 居住者,时生欢喜,和同受用,如理而作,是名柔和。”这个话,大概也是西藏文法,看看重复的很多。我们先把这个消了,然后把《瑜伽师地论》的稍微再补充一下。
按照文说,“与谁同行伴友共住”,跟自己同时修行的人共住,“身口意三”都要“慈愍”,以慈愍的心对待自己的同修,同梵行者。“自信具足成就”,自己要有信心具足成就,自己信心当然要有了。“若见同道同行伴友得乐”,看到同修的人,或者他自己的伴友得到好的事情,“意生欢喜”,心里要随喜,生随喜心。“超胜同梵行等诸善巧者”,殊胜的那些同梵行者,那是师承,或者是导师之类,“诸善巧者”;“及彼同居住者”,一般的同学的人,经常要生欢喜心,一切受用跟他相同,就是平等受用,不突出,不要以特殊的相现出来。吃,大家吃一样的;穿,穿一样的;受用,受用一样的,大家共同,“和同受用”。“如理而作,是名柔和”,如理地这样子做,这是柔和,也是六和敬的一些方面的表现了。
丙十七 为性贤善
十七、性贤善者,于诸善法朋侣,远离频蹙,舒颜平视,含笑先言,常为爱语,性多摄受。
最后是十七,“为性贤善”。这个性格是贤善的,就是心是善良的心。对那些善法的朋友,就是同修的那些人,他的表现就是,我们这个就是“行住威仪、行根面首”,这些你修行的最高的表现就是在自己的脸上表现出来,内心充实之后,自然就体现出是和善的脸相,与同修同梵行“远离频蹙”,从来没有皱着眉头,愁苦的样子,都是欢欢喜喜的。“舒颜平视”,看了心里都很舒服的,“平视”就是心里很坦然、很高兴的样子。“含笑先言”,说话都带着笑,先去问候人家。“常为爱语”,说的都是爱语,…
《律海十门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