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菩提道次第摄修求加持颂讲记▪P18

  ..续本文上一页是清朝的时候),能够修习这部法的人,连梦里边也梦不到一个。那就是说,现在的根基,是末法时期,根基是差了,修这一法的人,是梦里边也梦不到一个的,那实际上是说当然没有的人了。修这个法是太高了,对现代的人来说,太高了,就要出毛病的。而且还有一点,尤其是我们学格鲁的,学黄教的,是宗大师的教授教诫的,现出家的比丘相的人,不能实修的!现代有些人自以为根器很高,甚至于比在莲花生大士的时候还要高。莲花生大士在的时候,密法还是密秘、极少数人修的,但是现在呢,公开的,很多。所以我们感到,这个是不是合适?有必要探讨一下。

  我们就降低一点来说。这个要修生圆次第的,大威德法决定是要(已经)修了比较长的时间。大威德法怎么修呢?要经过无上部的灌顶。无上部的灌顶需要什么条件?在藏地有三个标准。最合标准的,真正要获得无上部灌顶要求,是要把《菩提道次第》学完——共同道熟、密器成就了之后,才灌无上部灌顶,才可以修大威德法;大威德法修有一段时间之后,才能够得到加持;得到加持了,就可以修生圆次第。

  就是说无上部灌顶的要求是什么呢?要把《菩提道次第》都修好了——那就是出离心、菩提心、真空见,都要证到。那当然是比较高的了。这样的人(够条件的)很少。那么适当地降低一点要求,是要把三主要道学好,就是出离心生起了、菩提心生起了、真空见生起了,就可以灌无上部灌顶。但是这样的人,还少。再低的要求是:这个出离心、菩提心跟真空见修法已经会了、能修了。这样的人勉强也可以灌个无上部灌顶,然后,修密法。

  但是我们自己要量一量自己,要有自知之明。你这个出离心到底生起没有?菩提心到底修起没有?真空的见能修了没有?或者说,理解了没有?如果我们真空见没有生起来,菩提心没有生起来,对这些最高的法,是不敢修的。弥勒日巴尊者,那么即身成佛的大善知识,他也说了那个话:狮子敢跳的地方,野干是不敢跳的。因为一跳下去,粉身碎骨。菩提心、真空见没有得到,就开始修这些最高的法的话,以凡夫的烦恼来修,那是直接下金刚地狱的。所以说我们对这些法,要谨慎。基础巩固了,高的法,当然可以修了;如果自己基础没有巩固,那是不敢学的。

  真空见,《菩提道次第》里边,广讲就是「毗钵舍那」那一章。这一章是最头痛的一章,跑马山有一个比喻:宁肯背石头,不愿听止观。《菩提道次第》的止观章是最难的,要了解它的「毗钵舍那」的内涵,十分困难。他们说「宁肯背石头」,这个止观章听起来比背石头还要吃力。

  法尊法师在藏地学法的时候,学习《广论》,开始人山人海,充满的,但是到毗钵舍那章讲完的时候,据他自己传记里面说,「只剩下一个人」,所以毕业生就他一个,唯一的就他一个。那么从这一句话看呢,藏地那么多善知识,格西、佛爷,很多,而听完毗钵舍那章的,还没有。那就是很高的了。那么我们自己量一量,毗钵舍那章能懂了没有?更不要说证到了;如果还没有的话,这么高的修法我们是不敢学的。

  还有,在修真空见之前,我们先要修菩提心。因为如果不修菩提心,空性见得到之后,会堕落声闻,一切法空,自己也空了、众生也空了,既无能度之人、又无所度之众生,他就不度了,就躲在涅槃里边去了。所以说在真空见证到之前,我们还要先发菩提心,菩提心生起之后,利益众生的担子才能担负起来——要普度一切众生!证了空性之后,那就可以从空出假(见《六妙法门》卷一:「今明从空出假旋转六妙门,即是法眼道种智。法眼道种智,不与声闻辟支佛共。云何菩萨于数息道中,修从空出假观,起旋转出一切诸行功德相。所谓菩萨行者,当数息时,当发大誓愿怜愍众生,虽知众生毕竟空,而欲成就众生净佛国土,尽未来际……」),来广度众生,不会堕在声闻的涅槃中去。

  而菩提心要生起的话,必定要有出离心,没有出离心的基础,菩提心是生不起来的。菩提心,是广泛的出离心——自己看到三界的苦,要出离,然后想到一切众生都和我们现生的父母一样,对我们有极大的恩,他们在三涂六道里边受苦,我们当然于心不忍,要把他们救度出去。这个「要广度一切众生,一个不漏地把他们全部救度出这三界火宅、六道轮回的苦海」就是我们说的「发菩提心」了。

  所以说,在修真空见之前,还要发菩提心、修菩提心;菩提心之前,必须要修出离心。出离心从何而来?要修苦、集、灭、道四圣谛,知苦、断集、证灭、修道。

  第一个,知苦,三界的苦要知道。三界的苦,苦苦、坏苦、行苦,我们知道了没有?苦苦,哪个都知道,大家都不愿意受嘛;坏苦,这个迷惑性就大了,很多人看到乐受来了,就忘乎所以了,「三界是苦」就忘掉了,要生西方的愿也就会薄弱下来。

  这里我们再摆一个公案,这是我经常说的。在文革的时候,我被从五台山赶回上海,那时候,有一群小孩子经常到我的住处来玩,在我住的地方,隔一条马路,有一个里弄,住有一位寡妇,已七十多岁了,她是一生念佛。她是年轻的时候就失去了丈夫的,她就信佛了,一心念佛,《法华经》天天念,甚至于手抄本抄了三本。当我回到上海的时候,她从那些孩子们口里知道,佛教圣地五台山的经书都被收掉了,她就把自己亲手抄写的《法华经》供养了一部。这是非常好的,那时候经书都拿不到了,都是收掉了,新的也不准印的。这么一位老太太,是一个很善良、很虔诚的佛教徒,专志念佛,该是生西方的,但是在她临终之前一个月,那些小孩子就告诉我,这位老太太做了个梦,梦见她的丈夫在一个很漂亮的花园洋房里边向她招手,她也感到很欢喜。因为她从年青就守寡,看到丈夫来了,当然很欢喜了。那么我们这里看一看,这个「欢喜」,对她往生西方可能会产生一些问题吧?因为现在是坏苦嘛,这个「乐受」是坏苦。如果坏苦认不清的话,那么你西方去的这个「愿」,可以被减弱,甚至于丧失。

  最微细的还是行苦。超脱了苦苦、坏苦,在四禅八定里边,第四禅以上,它是既没有苦苦,也没有坏苦,都是像定中的一些轻安的受,但是这个就是行苦。这个行苦是刹那生灭,一切跟着那个业转的。你现在修了这个禅定的业,固然能在禅天享受这个定中的安乐——轻安 ,但是一旦这个业享完了,你还得再随其它的业投生,甚至于下地狱的可能性还是有的。就是这个行苦,牵着我们的鼻子随着业到处转。

  这是说三界之中真正的充满了这三个苦:苦苦、坏苦、行苦。苦苦,哪个都认得到;坏苦,很多人就迷惑了;行苦,更是认不到了,圣者才知道的。所以说我们要真正地把三苦都能够理解了,然后这个出离心才能生起来。

  那么我们自己问问自己,这三个苦到底认识得够不够呢?如果不够的话,你这个「出离心」绝对是不究竟的;出离心不究竟,菩提心也生不起来;菩提心没有生的话,真空见也不敢修,这个无上部的灌顶你还是没有资格。那么你怎么修生圆次第呢?再说,无上部灌顶灌了之后,并不是说你就可以一往直前地去修密法了。灌顶仅仅是一个手续,是你受三昧耶戒的手续。灌了顶之后,还有很多的三昧耶戒,十四个重的,八个轻的,再加两个,还有五方佛的戒,都要守住。如果你不守的话,要是犯了根本的,下金刚地狱;犯了轻的,将来是生尸林里边去。如果三昧耶戒都能守住无有违犯的话,即使你这一辈子生圆次第没有修、什么密法都没有修,但是有保证:(最迟)十六生,决定成佛!

  所以灌顶有灌顶的好处,但是灌顶之后,三昧耶戒一定要知道。如果你三昧耶戒不知道,糊里糊涂犯了的话,那你不要说成佛了,金刚地狱就是要去的了。所以说这些都要谨慎。灌顶是好,但是灌顶里边的一些要求,也要做到,否则的话,就如跳悬崖一样,是很冒险的行动。从这一点上说,我们对高的修法,固然要欣乐地去要求,但是一定要有一定的资粮之后,才能去修。资粮不够,不敢乱修。很多的居士跟我反映,他修大威德之后,出现很多的障。那就很明显了,资粮还不够。那怎么办呢?补修资粮,资粮赶快补起来,否则的话,你这个障出来之后,将来会中断。如果中断了、退失信心的话,那更糟糕了。

  这是修出离心需要知道的。但这些知识,我们是不是自己看看经书就能够得到呢?有一居士告诉我,他看经书看了很多,但是呢,还是无从下手。根据我们格鲁派的传承,我们是这样看的:经书,固然你有文化,可以自己看,但是你自己看,是不是符合佛的意思呢?不敢说。大家知道,我们汉人有这句话,同样一个东西,「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看法是不一样的。当我们以自己充满烦恼的第六意识看佛经的时候,反映到我们脑子里的是不是真正佛说的原意?这个,就不敢说了。戴着有色眼镜的话,看见东西,都要变形的。比如说,我们以前小孩子在「上海大世界」照那个哈哈镜,那简直不像的,一个人,这个镜子一照,一会儿变成又胖又矮的人,一会儿又成了个又瘦又长的人,跟原来的样子,全部变掉了。那么我们自己看经书,是不是能够保持佛的原意呢?谁也不敢说。而根据藏地格鲁的传承,是这么看的:自己看的经书,是不起作用的,都是第六意识的虚妄分别。那怎么办呢?一定要从善知识那里得到传承的教授教诫。这个传承的教授教诫,是哪里来的?是师父教的。师父又哪里来的呢?他的师父教的。他的师父又是哪里来?是他的师父教的。……最高的师父是哪个呢?释迦牟尼佛。那么这一层层教下来的传承,如果法流清净、没有断的话,这个教授教诫是可靠的。

  海公上师曾经打个比喻:有位钦差大臣,他到昆明去办事情,但是到了那里之后,水土不服,总是害病,怎么办呢?一位医生就告诉他,要吃家乡的水。家乡的水,过去没有火车,更没有飞机,运过来都臭了…

《菩提道次第摄修求加持颂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