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菩提道次第摄修求加持颂讲记▪P21

  ..续本文上一页到增上生,碰到佛法,现在在善知识的摄受下,我们是如何从一无所知的情况下慢慢地对佛法了解、甚至于能深入,对法也能够起修习的信心,修习的能力都生起来了,这个,都要归功于善知识。这些要多多地思惟。最好的参考,《广论》当然很全面了,但是帕绷喀大师的《掌中解脱》,讲得更具体,是针对现在的人来说的,所以对现在的人看起来呢,感到更亲切一些。

  我再说一遍,介绍你们看一看帕绷喀大师的《掌中解脱》,如何对善知识修信心、如何对善知识修敬心。修信心,观功德;修敬心,观恩德,对我们的恩,要多思惟。这样子,我们可以对善知识信心不退,同时,恭恭敬敬地学法、得好处。因为我们知道,从我们开始起步、一直到成佛,这个道路,需要善知识带路的。我们到北京去,如果你一个人,从来没有出过门的,你连方向都摸不着,总要一个人带你走吧?带路的人,就是善知识了,没有他,你走不到北京,你乘什么车也不知道,东南西北也辨不清楚,你怎么走呢?何况这是成佛的道路。这些世间的道路,我们无始以来走过很多次了,但是现在都忘了,而成佛的道路无始以来从来没有走过,离开善知识,你怎么走呢?所以说,这个事情(依止善知识),一定要把依止法做好,然后善知识的益处才能得到。

  下边,我们大概介绍一下,因为这个内涵很多,我们不能全部都说,就依止善知识有什么好处,这个我们稍微介绍一下。

  依止善知识,有什么好处?第一个,能够很快地走上佛的地位。怎么说依止善知识可以很快地成佛呢?这要从两层方面来看,我们根据善知识的教授教诫好好去做的话,决定稳速成佛。《五字真言》中叫「稳速登」,能够很快地成佛。再怎么说呢?这里是修密法的了,大家上师供都念过吧,「谁之悲心使我大乐界,乃至三身胜位现世成」,谁之悲心?上师的悲心,使我这辈子,佛的三身、这个殊胜的地位能够证到。就是说,上根利器的,即身成佛;根器差的,或者是十六生,或者再多一点。总之,依止善知识,成佛决定不要三大阿僧祗劫、决定能够缩短时间。这是说依止善知识的好处。这个颂,大家上师供都天天念,这是善知识的功德了,他可以使我现世佛的三身殊胜的功德都能证到。大乐界,空乐无分的境界得到、证到,只有依止善知识;没有善知识,得不到的,没有那么快的了。就是最快的,现世成就;慢一点的,十六生——灌过顶(无上部)的,十六生决定成就。

  这里我们要提一下,在般若经里面常啼菩萨,他到处参访,见了很多佛,法流三摩地也得到了,就是进了资粮位。见了佛之后,我们说,佛嘛,比善知识还高了,这样该满足了,但是常啼菩萨并不以此为满足,见了很多的佛,他还要参访他的善知识,那就是上师了,最后他就碰到那个法涌善知识,给他说法之后,马上登八地。这就快了。

  这是什么原因?佛,固然功德很大,但是,真正得好处的呢,要跟自己宿世有缘;宿世有缘的善知识你碰上之后,一下子可以给你极快地成就。常啼菩萨见了法涌善知识(他过去的有缘善知识)之后,一下就从资粮位登地,登到八地,不是初地。那么这个是快了。见了佛,也仅仅证到法流三摩地,还是资粮位。这并不是说佛的功德不如善知识大,这是有缘没有缘的问题。

  我们在南无寺,当家师就说:医生,这个技术高低不是重要的,在于有缘没有缘。在康定有一个很好的医生,当家师去看病,没有效;而这位医生下面有个徒弟,在诊所里边没有人请教、闲在那里打瞌睡的,他偶尔请教一次,一下子病就好了。那就是说有缘了。有缘的,正好碰上了,病就好了。那善知识一样的。善知识无始以来跟你有缘的,你找到他之后,一下子就把你抬得很高了;佛的功德很大,但是你跟他没有缘,你接受的很少——即是说,佛的功德能量是极大,我们接受力没有,我们的接受力跟他的缘阙,只能接受这一点点东西。所以说,善知识,可以使我们很快地成佛,这是有依据的。

  另外还有一个,就是说,我们供养佛,因为我们没有碰到佛,我们供养,只是供养,佛到底吃不吃?我们不知道。你供养善知识,善知识就是佛的化身,佛都摄在善知识里边,善知识做佛的事情,你供养善知识之后,不但是你供养了,他还吃下去了,欢喜了。这个,效果就不一样了。你这样子的亲侍他吃下去,「欢喜乐受」了,那感的福报就「无量无边」,这个福德资粮一下子就完成了,所以说呢,很快成佛。这也不是随便说的。

  而且,如果你这辈子好好地依止善知识的话,下辈子,这个等流果,生生世世都会碰到善知识。反过来,假使你这辈子远离善知识、亲近恶知识的话,下辈子要找善知识也找不到了,那是等流果,而恶知识却成群结队地在你身边纠缠,那就跟着恶知识跑、造恶了。所以说,要发愿,生生世世不离善知识,那你生生世世绝对会碰到善知识,这是等流果。关键还是在于你这辈子对善知识要如理地依止、不要离开。这个话,也不是我说的,宗大师乃至历代的祖师,包括现在的佛爷,都这么说。

  还有,依止善知识、听了他的教授教诫,可以不到恶趣去,不堕恶趣;烦恼,也可以轻下去。在善知识的教授教诫之下,你说你要随随便便起烦恼、作恶业,不敢嘛,无形中就把你的烦恼减轻,恶业就不造;不造恶业,当然恶趣就不去了。你假使是修菩萨道的,在善知识的引导之下,也可以不犯菩萨戒,好好地守住正知正念,这样子功德能够慢慢聚集,成办现在的增上生的利益,乃至究竟的成佛度众生的利益,都能够很快地成就。

  这是依止善知识,我们简单地说,有这么多的好处。反过来,假使说,不依止呢?那就不好说了。

  我们另外再说一个,就是刚才说的,对我们这个业障深重的凡夫来说,即使见到佛,也只能现个凡夫的样子给我们看。佛要度众生,必须要靠有缘的,跟你有缘才能度。我们念上师供「无数诸佛出现未就驯」,过去那么多的佛出世了,我们没有缘,度不了,那么怎么办呢?现在的善知识碰上了,佛就借这个善知识的身来度我们,这是最恰当的——因为再高的身,我们看不到,不要说应化身,报身更看不到,那么就现比丘身。如果现一个凡夫的在家身,那就不殊胜;如果现一个畜生身,更不殊胜。那么最恰当的,就是现上师的比丘身,这个是佛度众生的一个善巧。

  《上师供》有一个颂:「如来三智三身幻化轮,方便善巧变化欲影事……」这个颂就是说,一切佛的三身,都摄在上师的体性里边、三密的体性里边。三密就是身、口、意三密。就是说,上师即一切佛的化身,佛即一切金刚持,他的道德体性里边流露出来的一切度我们的上师,都是佛(金刚持)化的。这个道理,大家要知道。所以,在上师供里边:「如来三智三身幻化轮,方便善巧变化欲影事;初业修行融和通常理,圆满大悲依怙所瓦德。」这个初业修行融和通常理就是现凡夫的身来度众生,因为在末法时期,佛没有办法现三十二相——我们看不到,只有现凡夫的上师身来度我们。

  再一个,我们说《上师供》是个宝贝的书。我们观上师的功德——不是说要观功德、观恩德吗?这个,在哪里?「功德生源戒海广复深,多闻宝藏积聚善充盈,生死在握能仁主第二,恒常安住调伏所瓦德。」这是说上师的戒的功德,多闻的功德,乃至出离生死的功德。这是观佛的根本的功德。

  接着,就是观佛的大乘的功德:「谁能具足依止世尊道,适合导师功德十种全,无余诸佛血统法之王,胜乘知识足下所瓦德。」菩提心,加上上师的十个功德,这是佛的血统。佛的血统传下来的,就是菩提心跟十个功德;有菩提心的,有十个功德的,就继承了佛的血统,这个血统就体现在上师身上。所以说,上师的一切功德,就是大乘的功德也在里边。

  最后,是密乘的功德:「三门善护慧忍而正直,持重不掉默密智念存,欲影百忙纷动巧持真,获金刚主上师所瓦德。」这三个颂是连起来的,根本乘的、波罗蜜乘的跟金刚乘的功德,这三个颂都是观上师的功德。

  再接下去,「无数诸佛出现未足驯……」,观恩德。出了那么多的佛,我们都没有缘,度不了,一直到现在,依然流落生死,但是这个上师,就现这个身来度我们,「为胜为导近行作成就」,现这个凡夫的身,一再跟我们靠近,把我们提上去,使我们能够成就。那就是观上师的恩德。

  所以说我们念《上师供》,里边就是修依止法啊,既是观上师功德,也是修依止法。很多的法门都在这个《上师供》里边,都包括有,希望大家念的时候把这个心联系起来,跟菩提道次第连成一个整体——一个是学的,一个是修的,这二个是配起来的。那么这个里边,我们说,诵的时候,要多用心了。

  依止的功德是这么大,那么不依止的过患呢?那就多了。

  假使说,你不好好依止善知识,或者不如法依止的话,乃至毁谤上师,就跟毁谤佛一样了,因为上师是佛的代表。在这个时候,佛要度一切众生——大家知道,每一个人成佛都发菩提心要度尽一切众生的,那么佛的这个愿就是靠上师来圆满了。因为佛对你没有缘,无数诸佛出现了,你都没有得度,你碰不上,那么就靠上师这个缘来度我们。所以说,上师做的事情就是佛的事业。那你毁谤上师,就是毁谤佛。这个很严重。所以说,这个要注意。

  第二个,假使你对上师起一个瞋恨心,这个瞋恨心不长,假使说十个刹那。这十个刹那,很短的时间,一个法一生一灭就是一个刹那,那是极短的时间,一秒种也不到,极短的时间。假使说你对上师瞋心连续十个刹那,那么这十个刹那的数字,要十个劫的善根都破坏掉了,自己过去十劫所种的善根,破坏掉了,而且还要以十劫的时间在地狱里受苦。那是很严重的。所以说,既然依止呢,千万不要去违背依止法。

  再一个,你如果对上师不如法依止,起瞋心、毁谤,等等,…

《菩提道次第摄修求加持颂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