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修密法的也归依,红教的也归依,黄教的也归依,乃至萨迦教的也归依,归依的师父很多,他很满意:我师父很多,我以后靠山很多,将来决定有办法。实际上东跑跑,西跑跑,我们说脚踏两个船,两个脚肯定掉到水里。踩了七、八个船,乃至十几个船,一开你怎么样?想也想得起来的。你到底在哪里?一个船也不在了,在海里啊!
修行要专一的,事先的抉择要谨慎,到底依哪个学,哪个法门学,一旦决定之后,就不要乱动。佛的法都好的,不要去说这个好,那个不好,这个快,那个慢;里边去,好象是挑肥拣瘦的,这样子,就是想拣便宜的思想。
说个老实话,不肯付辛勤的代价,要想占个善巧的、便宜的法门……以前好象海公上师讲经,他说最好你一个法门得之后,今天晚上睡一觉,第二天醒来成佛了,这个法门再好也没有了,快得不得了,又方便,又容易,什么功夫不要下,睡一觉好了,明天成佛了,这个没有的。写小说可以写写,那个客观上不会有这样子的事情。
世间上你要成就一个律师,成个工程师,那要花多少功夫啊。从小孩子进入幼儿园,一直到大学里。考大学,不是哪个人都考得上的,高考拼命的用功背,上榜的,考不取的人还多。考取的没有几个,考出来之后,能够真正学得好,技术高明的,也不过是学生里边占了一部份,不是绝大部份都好的。那么这样子,你说一个有名的工程师,有名的什么书画家,都来之不易,何况成佛呢?不要贪便宜。那么要心坚固,要坚固的心,经常把这个道理抉择清楚,哪个是是,哪个是非,哪个对,哪个不对,把它搞清楚。
“生起相续不绝求加持”,这样的心,不断的生起,不要给它退了;求加持,自己力量不够,求上师三宝的加持。
这是道前基础,又是三士前导,就是入道之前,必须要具足的条件。这些条件具足了,就可以上道了。这个上路怎么上呢?开始,幼儿班,小学,中学,大学,一步步上去。开始下士道,下士道是什么?求脱三恶道的苦。这个世界上轮回六道最苦恼的就是三恶道,地狱、饿鬼、畜生,那个听到了都害怕的,那么这样的地方不要去,我们希望得人天的安乐,那就是下士道。
《俱舍论》里边有个颂,后边有,我们现在还没有讲到。它也是上士道、中士道、下士道,不是宗大师发明的,也不是阿底峡尊者他提倡的,早有的。《俱舍论》里有这么的话:“下士唯求乐,中士唯离苦,上士恒寻求,自苦他安乐”。“下士唯求乐”,下士道的人单是求快乐,避免三恶道,求人天安乐。
“中士唯离苦”,中士道的人,他唯一的就是要离开三界的苦,因为他是高明了,进一层了,知道人天的乐还不是真的乐,要把三界的苦都要离。人天还是苦,人固然是苦,就是欲界天、色界天,乃至无色界天都离不开苦,那么他要离开一切的苦,就是要求出离,出离三界,所以“中士唯离苦”。
上士道,“恒寻求”,“恒”就是恒常的恒。寻求,恒常勤恳的追求什么?“自苦他安乐”,情愿自己吃苦,为了人家的安乐,为了一切众生的安乐,自己要吃苦,修六度万行,牺牲头目脑髓,是释迦牟尼佛现实的这个具体的事,做给我们看了,所以上士道不是很容易做的,要发了大心,还是要下点决心的了。有的人就是,我是大乘、发菩提心,行菩萨道,你叫他牺牲点他的财物都舍不得,何况头目脑髓呢?我们说社会上做的慈善事业,固然是使人间安乐,但是并不吃苦啊。你把你财产全部送给他,你要饭去,你干不干?不干!最多把银行里的利息拿一点出来,跟你去做点好事情,这个可以的;要把钱、全部家产都捐完了,自己要饭去了,哪个也不干,我看。就是“自苦他安乐”的心还没有生起来。真正要成佛,为了人家的安乐,自己下地狱也不怕。这样子的菩提心起来,这才是真正的上士道。所以这个,很多人说大话,我们在家的是行菩萨道,出家是小乘,你到底是不是菩萨道?这个自己衡量一下。
下士道
身命动摇犹如水中泡 迅急灭坏必死应思惟
死已如影随形黑白业 引起后果决定获不异
如是知已一切诸恶业 细而又细亦复令断离
众善资粮究竟能修成 恒常具足殷勤求加持
下士道观无常。下士道入门的就是观无常。念无常,观恶趣,归依三宝,明业果,这么四个大科。“身命动摇”,就是先要观察自己跟人家,我们的身和命,都是动摇,好象水中泡,不坚固的,任何一点点小的因缘就要破掉的,泡沫一碰、风一吹就破了,就是没有风吹它,自己也不能持久,都是要很快的坏灭的,灭了之后,就是死了。这个一定要想,念死,念无常,就是一切众生最后都要死的。
但人都打长久的算盘。秦始皇兵吞六国之后,还要去求灵芝草,要万世的做下去,要不死,寻求不死。这个都做不到的,凡是有生必有死。你要不死,那有个办法,不生,不生就不灭,要生决定要灭。哪个东西说产生之后不消灭?没有的。不管是有情或者是物质,它创造出来之后,或者是生命,有情生下以后,决定有一天要死的,从生的那一天开始就是走向死亡的道路的过程。就是小孩子,婴孩一开始生下来,他就向坟墓已经走去了,没有什么好玩的。
好象有的人说,这个孩子将来前途无量,不得了,实际上,向坟墓走。等于说什么呢,漫长的一个路,走向刑场枪毙的,慢慢的,一步步向枪毙的路上走,有什么高兴啊?小孩子,不过路还远一点,老年是近一点,中年的中间,都在向枪毙的刑场走路。这个生死很苦,我们不去想它,好象麻痹了,好象在里边还要追求很多东西,搞什么事业。
昨天有个人,他说我这个人命里注定我要搞一番事业,所以不能出家,很苦恼。修法学了很多,他过年春节来的,学了法回去了,感到好象没办法,问我什么办法。这个什么办法?是你自己决定的,哪个是命里注定要搞一番事业的?你这个搞事业不搞事业是你心里要搞的,又不是命注定你要搞。你说要搞一番事业(他是工程师),你说你命要你搞,如果你说不干了,我不要搞事业了,那这个命也管你不了,哪个是命?这是推辞。自己要干一番事业,他说命注定要他干的。
有的人他要结婚,修行当然不结婚要好了,他说是过去的姻缘,好象他们两个人非结婚不可的。哪有这回事情呢?释迦牟尼佛跟耶输陀罗过去历劫都是夫妇,他要出家还是出家了。哪有这个命那么紧的啊,非要结婚,甚至于还没有结婚的人,他跟她两个人,决定将来要结婚的,这是命里注定的——这是笑话。你学佛法学到这个地方去了,那就是宿命论了,成了一个外道了。
佛教里说,命是掌握在自己手里。佛教是讲缘起的,因缘里边,最大的一个因素:自己的心,一切唯心造,这个佛教里最强调。你说我要出家,除非父母挡住你,暂时不能出家,将来还能出家。如果是父母不挡你的话,那你出家,什么命把你挡住,不准你出家?你除非是跛子、瞎子,那个是佛教里边有规定,不能出家的,那不说了。假使你是父母也同意,或者父母根本就不在,家里没有牵累,而社会上现在也是开放,那你出家,哪个挡住你?你说命不准你出家,要出家就出家,什么命不命的呢!
有生必有死,这个谁也免不了。道家就是修罗汉身,把身体修成罗汉一样就不死,金刚不坏身等等,这个金刚不坏身,佛教里有这个话,什么金刚不坏身呢?空性。空性就是不生不灭,那当然坏不了的,空性怎么坏呢?但是他们却想一边去了:这个身体像金刚一样不会坏的,是罗汉身,拼命去修那个罗汉身。你修吧,一万年也好,十万年也好,一亿年也好,总有一天它要坏的,有生必有灭,这是佛法,客观的规律,也不是佛创造出来的,所以决定最终总是要死的。
那死了以后怎么办?是怎么回事?那就是根据你造的业,黑业就是恶业,白业就是善业,跟了你自己造的黑白业,就受报去了。这个业就是形,这个报就是影子。有形必有影,一个报是跟了这个东西要跑的,你造了黑业就得受恶报,就是苦报决定;造白业决定是乐报,这是没有话说的。东西是长的,影子决定是长的;东西是直的,影子决定是直的;东西是圆的,影子也是圆的;东西是弯曲的,影子也是弯曲的,决不可能一个弯曲的东西有个直的影子。如果你造了恶业,我想得好报、得乐报,没有这个事情。所以说呢,你死了之后就是随业受报去了,引起的果决定不会差异的,善的乐报,恶的苦报,决定不动摇的,这是客观的规律,任何人也不能改变的。佛仅不过是能够发现这个规律,叫我们不要犯那些错误,根据善的规律去做,不要做错误的事情。
那么有的人说,一切法不是自性空吗?那么业报也是空的嘛。对的,业报自性是空的,但是作用是有的。缘起的法跟性空两个,本来是一个东西。从它没有自性来说,它是空性;从它的缘起作用来说,缘起。我们经常说那个公案,一个禅师他讲开示的时候,人家问他:大彻大悟以后还有因果没有?大彻大悟,空了,一切法空了,什么因果?不落因果,没有了。好了,错了,野狐身,五百世,他还是在修行的人,野狐。如果不是修行的人,地狱、饿鬼还要去。那么这样子,所以说,不要说一切法自性空,因果的缘起,还是一点不错的。
我们《上师供》天天念,不晓得大家有体会没有?“生死涅槃纤毫自性无,缘生因果如如不虚误”,这个是把龙树菩萨的空性的最结晶的东西拿出来了。因为太简单了,一般人就体会不到它的深义。如果你学过《中观论》、《入中论》,再去看这句话,那意味就不一样了。所以说,我们说不能简单化,凡是一句最精要的东西,如果你没有去深深地分析,学习过的话,这句话在你口头上,是一个标语式的东西,作用不大;经过深细学习,深细研究之后,同样一句话,起大作用。所以说,我们提倡大家学习,不学习,再好的甘露给你吃,你吃了,还是平平淡淡的,那…
《菩提道次第摄修求加持颂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