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重复一下,阿底峡尊者临终的时候,人家问他最微妙的法,请他讲一讲。他说:明白业果就是最微妙的法。假使你问我的法门里边最玄妙的,就是明业果。佛就是最能明业果的人,佛的十力里边就有一切业报他能够说得清清楚楚,十力之一,这是佛的成就。那我们也要从这个地方学习。真正明白业果,将来的空性见等等,菩提心,都会从这个地方产生出来,所以说是最微妙的法。阿底峡尊者,还这么说的:假使你不明白这个是最微妙的法门,你自己另外求法门,那就是门外汉。门外汉这个词一说,实际上就是外道,你不是佛教徒嘛。佛教徒门外的汉,那不是外道是什么?你不明白业果,就是外道了,所以这个很重要的。
“世间满足深险罪业坑”,世间上的满足,一般人嘛,人天福报最好了。我们说下士道,不是就是人天福报吗?但是中士道就进一层了,人天福报再满足,再好,却是最深、最险的一个火坑,最造罪、造业的坑。因为我们说,物欲使你享受多了,越是你的地位高了,权越大了,造罪的机会也会越大。我们经常说,以前那些读书人,他还没有发达之前,那些人都是拼命用功;等到功名考上了,做了大官了之后,放逸,什么坏事都做起来了,那么最后甚至于会弄到自己犯了大法了,杀头。这个就是越是福报大,造罪的机会也大,烦恼就发展得越大。
这个神通一样的。神通,你如果没有断烦恼的基础在里边,就是外道的通。你烦恼没有断,那你通越大,造罪的心也越大,造罪的机会也越大。这个结果可能做坏事,会的,所以说,要明白,世间满足并不是好事,就是造罪造业的最危险的深坑。中士道就有这个智慧,中士道的智慧超过下士道了。
这里我们还要补充一下。下士道,我们不是说下士道求人天福报。求人天福报有两种,一种是求现世的福报。我们看到现在的一些居士们,所谓居士们,还是打问号的,有些还不一定是正规的居士,因为他拜神、拜佛,什么都要拜的,甚至于做一些迷信活动的。他们求的,去问好了,你们烧香、磕头求什么?一般我们在温州碰到的都是做生意的,求发财嘛。要么有些家庭里边不和的,或者是身体不好的,有病的,求平安,求身体好,求健康长寿。
还有一次,我在妙果寺。因为天很热,天王殿是最风凉的地方,我就拿个凳子坐在那里。结果一个穿得很端正的人,好象是干部,他在拜,他不知道怎么拜,法音师就告诉他该怎么拜,怎么顶礼。他很高兴,拜了很多拜。拜好了,我们就问他:你拜你求什么?升官发财。他很得意的,好象这么一说,他的目的就是升官发财。这是世间人的要求,这是现世的福报。
那么我们说真正的现世的福报,还不能算是下士道;下士道,就是要求后世的福报。就这个问题,我们在以前学《广论》的时候辩论过,现世的福报要不要求?很多人坚持要求。真正的下士道不是求现世福报,要求后世的福报,这样的人,才算是下士道。如果你说求现世福报的人,严格地说,不能安在佛教徒里边;下士道的,三士道里边,没有他的份。
我记得有一本书,好象是海外版,也是讲菩提道次第,它讲得很好。就是西藏有一个名词叫“且第诺统”,他就是说要放弃一切现世的享受。这样子,是真正修行上路的人。据说阿底峡尊者临终的时候,也有人问过他,一个弟子问他,要修什么最精要的法?他就说“且第诺统”,把现在一切享受放下,最起码求后世,乃至中士道要出三界,后世都不要。
那么这就是说,我们真正要修行的话,一定要把现世的事情放下。如果你现世的事情还放不下的话,那修行的路,连下士道还没上路,那就是还没有上路的人。这个很要紧。假使我们将来图书馆有了,这些书去请点来,你们以后可以参考参考。
这是中士道。中士道,就是把一切世间上的享受全部要拋弃。
“坚意远离解脱安乐永,义乐广大生起求加持”,这些事情,我们要坚决地,就是那些受用,享受满足,知道他的危害性,然后坚决地远离。有些人就是三心二意的,想着要修行呢,这个拋弃掉;可是拋弃之后呢,又感到很枯燥,再去尝点味道;尝点味道,看看又不对,不好,这样子翻来覆去。这样子修行,上不了路的。
去五欲,我们又想起海公上师摆的公案,也很值得警惕的。他说,苍蝇总爱吃糖的,那么人要捉苍蝇呢,就用涂满胶的纸摆了很多糖,苍蝇闻到这个糖的味道,香得不得了,很想吃。但是苍蝇里边据说也有它们的老师、头头,就告诉它们,这样子一张纸打开的,里边很香的糖,千万不要去尝。它有胶水的,一尝就胶住了,脱不了身的,要死的,一会儿就会被打死的。那么这个教授教诫它知道。
知道之后呢,闻这个香味,很香——这个罪业坑,要上当的,不要、不要,赶快离开。飞了一阵子,这个糖味道还是好吃,飞过来再看看,再闻一下。不吃,我闻一下总可以嘛。在上面兜圈子,闻、闻、闻。闻到后来熬不住了,唉呀!它说我去吃呢,要粘住的,我腿不要去碰到它,我用舌头把它舔一舔就可以了。这么就飞下去,用舌头在纸上一舔。一舔嘛,好了,舌头粘住了。舌头粘住怎么办呢?飞不动了。飞不动嘛,它说我两个脚一撑,把舌头拔出来。两个前腿一撑呢,好了,两个前腿粘住了。前腿粘住嘛,中腿、后腿再撑了,好,六个腿全部粘住了。粘住了怎么办呢?打滚。它说滚吧!粘住了,不能动了,只能滚了。它说滚吧,想把腿拔出来。结果一滚呢,全身粘住,动也动不来了,动不来就等死了。那么人来了,就打死它了。反正要死了,拼命吃,就躺在那里吃。
那就表示人的贪心,是有这么的习气啊!它明明知道的,人家告诉你的,不要做的,总是熬不住,要做一点。做了之后,实在没有办法了,逃不脱了,干脆就躺下来大吃,这样子的。我们千万不要做这样的人啊!
这个中士道,就是知道这个危害性,不要说大的贪,小的贪也不要。“坚意远离”,坚决的意志要远离它。得到解脱,解脱才是永远安乐的地方。那么怎么解脱呢?所谓解脱就是涅槃了,一切苦全部离开,招苦的因也离开,最寂静、最安逸的地方就是解脱涅槃。这个解脱涅槃,我们一般说的,常乐我净,这个常乐我净是什么呢?世间是无常,一切无常都甩开了,那就是常。这是相对的,跟无常相对的常。乐,世间是一切皆苦,苦苦,坏苦、行苦,还有三苦、八苦等等,这些全部拋弃了,这个叫乐。我,世间上只有我,从一个我执产生一切烦恼,那么被烦恼业捆起来,不自在;我有自在的意思,现在他已经把我破掉了,得大自在。净,世间是不净,把一切不净去掉了,就叫净。
这个常乐我净是相对的说,把世间的苦、空、无常、不净去掉之后,相对的就得到一个涅槃的常、乐、我、净。这个常、乐、我、净是对世间的那些无常、苦、无我、不净而说的,并不是还有一个真正的常的,是有我的,有快乐的,一个可求的,这么一个东西,不要误会。这是解脱了世间的那些苦、空、无常,才得到这个常、乐、我、净的涅槃四德。如果你不理解这个,以为有这么一个常、乐、我、净的东西,去追求的话,那是又成了外道了。这不但不是解脱,又是系缚,被这个常、乐、我、净——追求的东西,捆起来了。
所以说我们学法真正能够要理解佛的意思,不是很容易得到的。我们学了几十年的佛,也不敢说自己懂了很多,只能说好象比以前进步一点点。现在是不是能够完全体会佛的原意,我们也不敢这么说,总之比以前进步了。那么从这点推论,一般初学的人,可能要比他高一点,可以教一教。实际上,说真正达到什么水平,我们自己不敢说,跟佛比起来简直没有办法比的,还是一个很可怜的凡夫,就这么回事,但是自己的一些经验可以跟大家稍微谈一谈。
那么真正得了解脱之后呢,这个安乐,才是永久的。那么这跟世间的人天安乐不一样了,这是常乐我净的安乐,不是人间的那些安乐,这是超脱了。
“义乐广大生起求加持”,这个乐,就是义乐心。这个“义”就是合理的,正确的,如法的。这个如法的合理的义乐心,要很广大地生起来,自己力量不够,求三宝加持。中士道就是要做到这一些。这里再说一下,所谓“义乐广大”,这个义乐是什么东西?归纳起来,也就是菩提道里边两个东西。什么叫义乐?合理的乐就是义乐,这个成就有情义利的意乐心叫义乐。那么怎样叫成就有情的有利益的事情呢?一个是增上生,一个是决定胜,还是这两个东西。
增上生,就是一个得现世的人天安乐,一个是求后世的人天安乐。那么我们说,真正的下士道是后边那个,为了求后世的人天福报,就是圆满有暇身,这是下士道。为现世的安乐而求的,这个再殷勤,再怎么辛苦,也不能算在下士道里边,这是严格的说。另外一个,决定胜,也是有两个。一个是证解脱涅槃的,出生死,那是声闻果;一个是大菩提,一切种智证到。这是两种决定胜,最殊胜的事情,超出世间的殊胜。
前面增上生,是世间的,有漏的;后面决定胜是无漏的。我们所谓的义乐,就是指这两个东西。当然,中士道是解脱生死,既然解脱生死,自己要解脱生死,那么人家也要使他解脱生死,这个心推广去,就是菩提心,大乘的义乐,决定胜。所以这个义乐呢,是包含两层意义。
中士道的义乐,也就是大乘道义乐的基础。没有它,自己都不想出生死,度一切众生出生死干什么?那就是我们以前说的那个上海的居士,自己家庭很好,不想出家,但是想着出家有功德,赞叹出家有功德,拼命叫年青人,劝他出家。那么你这样子,自己的基础都没有,叫人家出家,人家就问你了,出家那么好,那你为什么不出家呢?那就慌了,这一将就把他将了军了。这个就是贪,贪功德。为什么呢?赞叹人出家有大功德嘛,这个我很便宜,自己又不出家,功德还是有,随喜人家出家,跟真的出家功德一样。真…
《菩提道次第摄修求加持颂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