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的,你在看,已经在行淫欲了;你行淫欲了嘛,当然心好象平下去了。实际上,你这样子的经验多了,关在屋子里更难受,你淫欲的心在不断地发展。你真正因为过去习气,你关在房子里,远离了,它冒出来;冒出来,对治,知道淫欲的过患,这样子慢慢才息得下去。所以说这个对治的方式,像这些不该看的看了之后,增长恶寻伺,就是起坏念头。
那么什么该看呢?应当看的,“衰老并朽迈,伛偻凭杖行,上气身战掉,疾苦重病人,头腹手足肿,皮肤色萎黄,疮廱疥癞癣,遍身红腐烂,身形委不起,诸根极暗钝,缺肢体手足,是等所应观”,就是要看这些。像这些,有的人迷信的,看了要吐口水:这些东西看了之后,会倒霉的。佛教徒要看,看了怎么?出离,知苦。
所以这一篇很好,大家回去可以参考参考。那么我们就不要再念那么多了,还是回过去。
正知正见,这些正知,就是说,正知的内涵我们知道了,“正知正见大大不放逸”,那么既然我们这个出离心生起来之后,清净出离心生起之后,这个正知正见,大大的不放逸。不是小的不放逸,随时随地提高警惕,不要放逸。
“圣教根本别别解脱戒,坚持修行能作求加持”,我们要达到那个出三界的解脱,最高的解脱涅槃,哪里下手呢?别解脱戒。别解脱戒,就是一个一个给你解脱。解掉什么?解掉苦,解掉苦恼,烦恼重的,不能淫欲,甚至于不能跟女人一起说话等等,给你立了很多戒,帮你解脱这个苦。这一类烦恼,把一类的苦,帮你解除了;所以别解脱戒,就是一个一个,针对各式各样的烦恼,一个一个解除,解脱。
这是因上的解脱,因上烦恼给你灭下去了,果上的苦也不会来了,所以真正大涅槃,就从别解脱戒来的。很多人现在说要改戒了,什么把戒取消了,一些话,那你是涅槃不要了。涅槃不要,你就是不要修行了,就是五欲去享受好了,世间法,有漏法。真正要想证涅槃,或者甚至于证菩提的话,戒是必须的,根子。一个树,如果根拔掉了,你这个树还是什么树?这个树上要结果的,是枯死了,根子是最重要的东西。别别解脱戒,所以这个圣教的根本,它的别解脱戒,坚持修行,他认清了这个重要性,然后才能坚持修行。所以我们要提倡学教,这个重要性你没有认清楚之后,叫你坚持守戒,你会受不了,感到很苦恼,这个也妨碍了,不舒服,这个也做不得,那个也做不得,唉呀!好难过,赶快回去算了;那么你如果知道这个是解脱的根子的话,不但你不愿意放下,而且要坚持,一丝一毫的都要按了戒去做。
宗喀巴大师就是这样的,他看到整个西藏佛教的衰退,他就提倡别解脱戒。我们真正要自己想出离的,那个别解脱戒不能忽视,一定要坚持。宗大师看到西藏佛教的衰退,他感到就是戒松懈的关系,坚持提倡别解脱戒。他不但别解脱戒,三聚净戒、密乘戒都重视的。因为有些人是修密法的,不重视别解脱戒,他就强调修密法的人,别解脱戒是根子,不能忽视。那么他自己,在他的传记上说,一丝一毫,乃至用水等等很细微的事情,都根据别解脱戒的方式的做,粗的大的更不要说了。西藏佛教就是这么兴起来了,五百几十年。格鲁就是善律派,善巧持律的派,我们说这个要知道。
所以说,别解脱戒,真正要自己懂了这个道理,坚持修行,决定会坚持,照它修行。如果你对别解脱戒不愿持的话,烦恼重是一个原因,另外一个原因,就是智慧小,对别解脱的重要性不认识,教没有学好。那么我们说凡夫,当然你这个生起之后,力量还是薄弱,不够的,那就是求加持,希望上师三宝本尊加持。
上士道
如我沦落生死固如是 一切父母众生陷溺亦如之
见已解脱诸趣担负荷 发起菩提胜心求加持
自己解脱生死,中士道就做到这一点。但是我们回过来看看,我自己在生死流转受苦固然如此要求出离,但是一切众生同样都在受苦、在流转,这些众生是什么?都是我们的过去父母。你现在的父母,固然是父母;过去父母,何尝不是父母呢?不能说过去了,就不是父母了。他过去世,生生世世,做过不晓得多少次的父母,每一次做的时候,是怎么样的对自己爱护,这样牺牲自己,为了儿女怎么怎么的操心等等,甚至于牺牲生命的,你怎么能不管呢?所以说一定要去救他们。
这个心生起来,这个道理一看到呢,“解脱诸趣担负荷”,那么解脱一切有情出生死的这个担子,就要担起来了。因为都是父母,你孩子不救父母,哪个救他呢?当然就只有我自己来救了,这样子就发菩提心。
我们说《五字真言》大家学过的,要发菩提心,修法,知母、念恩、报恩、慈心、悲心、增上心、菩提心,这七个次第,菩提心就这么生起来的。它根子就是说要知道一切众生都是自己的母亲,父亲还疏一点,都做过母亲的,母亲对孩子最亲的,最爱护的。那么他们既然都是母亲,你怎么不救呢?从知母下手,能够确定、起胜解心,一切众生都是自己的父母,那么是母亲对我有恩。
知恩,每一个母亲对子女都有恩;念恩之后,要报恩。既然她对我那么大恩,甚至把自己的一切财力、身体、精神什么都为了我牺牲了,乃至生命都牺牲的,那么我们怎么报呢?一切安乐要施给她,一切苦要把它拔出来,慈心、悲心生起来;然后增上心,慈心、悲心生起来,这个责任心还不大,要增上心,这个担子我来担,这个事情你不能推给人家,决定我自己要把它做起来。那么这个担子担起来之后,菩提心就来了。所以“诸趣担负荷”这个担子一担起来呢,就发起菩提心了,菩提心直接从这个增上心生起来的,所以说,得到增上心,菩提心就很容易起来了。
这个菩提心要生起来,谈何容易。我们说海公上师得康萨仁波卿的法,有些藏族的弟子不大满意。康萨仁波卿就当着大众面前说,他是一个真正发了菩提心的人,那就是说你们还没有发。这个发菩提心就是那么不简单。那么我们是不是每个人发的起?尽管你《五字真言》背下来了,菩提心是不是生起来了?根本谈也谈不上。背下来不要说,你天天去修,观想,也不见得菩提心生起来。
菩提心生起来,众生一苦,自己难过得不得了,那何况在地狱里边。假使看到人家在打狗,狗拼命的叫……我们就是看到,温州后来不准养狗,警察到处拿棍子打。化药厂里有一个狗的,把那个狗打得头肿得不得了,主人把它悄悄藏在妙果寺门后的一个门卫的房间里,把它关在里边。因为警察对寺院里不大进来的,逃避掉了,总算一个狗没打死。那个是走路也走不动了,一瘸一拐的,连头肿得不得了。如果你真正菩提心生起来了,不要说人,打狗的时候,听到它惨叫,心里难过得会掉泪,这样子菩提心才生起来。一般说呢,做不到。我们说,有的人喊:“打啊!”高兴得拍掌了;这个枪毙了,“打得好!”这个东西,那个菩提心,那么谈不上呢。所以说,我们真正菩提心要生起来,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
但是不简单,你要度众生,你非生不可。不生的话你不能成佛,不成佛的话,度不了众生,所以,菩提心一定要生起来。这是殊胜的心,发起菩提胜心,一定要生起来。虽然自己力量不够了,求加持。凡是我们现在密法里边就是求加持、求加持,一天到晚求加持。加持有没有用啊?就是有用,本尊三宝,三世诸佛,都是慈悲,都希望把一切安乐布施给一切众生,我们要不要?求加持,就是要,他就给,力量就来了。
仅唯发心不受菩萨戒 或受不修亦难成菩提
能善观已佛子三聚戒 起大精进受学求加持
这是上士道,到此为止。上士道在《道炬论》里边也有一个颂,我们也念一下:“由达自身苦,若欲正尽除,他一切苦者,是谓胜士夫”,殊胜的上士,士夫。“由达自身苦”,了达自身的苦,知道了,就是中士道,自身轮回的苦知道了。那么你自己的苦知道,其他的人也在受苦,都是父母啊!“若欲正尽除”,假使你发心要如法的,尽除,一切都除掉。除什么?“他一切苦”,一切有情的苦,把它要如法,依着佛的方法,全部把它除得干干净净;把它的苦全部除掉,救出来。那么这样的人呢,发这个心的人,“是为胜士夫”,是殊胜的士夫,就是上士。
这个三士道,《俱舍》里也有,《道炬论》里边有,乃至推上去,其它以前佛的经论里边都提过的,并不是宗大师自己创的。《俱舍》里说:“上士恒寻求,自苦他安乐。”所谓上士,他经常殷勤的去追求什么?情愿自己受苦,要使人家安乐,这就是上士道;菩提心生起来,就是这样子的。菩提心生起来之后,自己受苦不在乎了,只要人家得安乐,自己是下地狱也不怕,这个心生起来。地藏菩萨就是这样子,要度一切地狱众生,自己情愿在地狱里边。
但是你发心发起来了,你没有受菩萨戒,发了心之后要做啊。菩萨戒就是叫我们菩提心发起之后该怎么做,碰到什么事情该怎么做,碰到这个事情该怎么做;所以说要受菩萨戒,就是练习我们菩提心如何实行的。你单发心又不去受菩萨戒,或者受倒受了,受了之后没有去修。听人家说菩萨戒很好很好,菩萨戒条有几条,哪一条是什么不去管它,还是老样子,那么你这个还没有用的,成不了佛的。所以单是发个心没有行动是不行的,口头禅,嘴里叫菩提心,菩提心叫了半天,即使你懂得了菩提心的好处,但是行动上没有,还是没有用。这个很简单,假使你说北京好,北京好,天天想到北京去。那么你这个心倒是诚恳得很,要去,也知道北京实在好;脚不动,那怎么去?就是成不了佛。
“能善观已佛子三聚戒,起大精进受学求加持”,这个道理能够善巧地观察以后,我们说佛的三聚戒,要起极大的精进,“受”还要“学”。受了之后要学,学就是行。“求加持”,这个很困难,求三宝加持,本尊加持。
三聚戒,菩萨的戒里边包括三个部份。一个是别解脱戒,一个是摄善…
《菩提道次第摄修求加持颂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