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十地颂讲记▪P13

  ..续本文上一页自现其身?”随心所欲,要到哪一个佛土就可以去,在这个佛的大众会里边,自己可以参与,现他的身体。“善现,若菩萨摩诃萨修胜神通”, ,殊胜的神通修好之后,“从一佛国趣一佛国,供养、恭敬、尊重、赞叹诸佛世尊,请转*轮,饶益一切,是为菩萨摩诃萨应圆满随心所欲往诸佛土,于佛众会自现其身。”这个七地菩萨都能做到这些。

  我们现在把这个名相讲一下,前面没有仔细说。

  第一地是欢喜地,这是见道,大乘见道,第一次证到空性,破了见道的烦恼八十八使,人空、法空的道理初步证到,生大欢喜,这个就是欢喜地。

  第二地是离垢地,戒波罗蜜多圆满,把犯戒的垢全部断除,不会再犯戒,身心清净,这个是离垢地,一切垢都离掉。

  第三是发光地,开始发光。忍辱波罗蜜多成就之后,能够得到谛察法忍(一切法空的道理认可了),智慧开发,叫发光地,智慧开始发光。

  第四地是焰慧地,光明炽盛。第四地,精进波罗蜜多成功之后,使这个智慧光明炽然地烧起来,扩大了,叫焰慧地。智慧的光焰,到处放出去,不是粗粗地发光。

  第五是难胜地,禅定波罗蜜多得到之后,真俗二谛,本来我们是观真谛就忘了俗谛,观了俗谛就拿不到真谛,现在在五地中,真俗二谛能够相应地观起来,不违背了。难胜地,这是极难胜的。真俗二谛总是分开的,要把它合拢来是极难胜的。难胜地。

  第六地,般若波罗蜜多圆满,最胜的智慧般若现前,一切法的不垢不净的道理都彻底明白,叫现前地,波罗蜜多现前。

  第七地是远行地。证到第七地,对二乘的声闻独觉的自度的心彻底远离,再不会堕落到二乘去。远行地。

  现在我们看八地。这里边跟《大般若经》有不同之处。

  第八地——不动地

  一 二 三 四

  遍知有情心 游戏诸通智 见佛刹严净 事佛观如实

  一 二 三 四

  知有情诸根 佛刹净幻住 随诸意摄取 由此八种说

  在这里,成就八个功德的是八地;而在《大般若经》里边,前面四个是八地,后边四个是九地。这里我们分的也是“一、二、三、四”。八地两个“一、二、三、四”,这本来该是八地、九地。“遍知有情心,游戏诸通智,见佛刹严净,事佛观如实。”“一、二、三、四”,八地。下边“一、二、三、四”,九地。九地那里是十地,最后十地是佛地。这个我们等一下看。先看《五字真言》的。八地是现前无功用成就,不会退动。他成就的功德,书上有八个,经上说有四个。

  “一遍知有情心”,一切有情的心动态都知道,这是成他心通。烦恼断了之后,再得了禅定,就可以练他心通。他心通如何练,《俱舍》里都讲过,也不能打得再开。知道一切有情的心,也可以给他说法,知道他什么心,可以说什么法了。

  “二游戏诸通智”,以神通来游戏世间。这个神通,什么叫游戏呢?就是说它是如幻如化的,从一个佛国到一个佛国去,他也不着游佛国想。

  “三见佛剎严净”,一切佛的国土,庄严清净(黄金为地,琉璃等等),都知道这个清净的自性是空。菩萨摩诃萨住一个佛国,可以看到十方的无边的佛国,但是他又不作佛国的想,就是不执着。

  “四事佛观如实”,他为了要真正地观察一切法的甚深的道理,他还要亲近佛。所以说八地菩萨还得要亲近佛。八地菩萨,佛要劝化他赶快度众生,不度众生就寂灭了。承事诸佛,就是观察一切法自性空。反正观自性空,这十地里边都有这个内涵。

  这四个,经上面说是八地菩萨;下面四个,经上说是九地菩萨。

  “一知有情诸根”,佛的十力里边,一切有情根的胜劣都能够看到。这个八地菩萨已经有这个功能,能够知道一切有情的根机的利、钝等等。

  “二佛刹净幻住”,严净佛刹,把一切有情的过失净治,为自己将来成就佛的时候,庄严佛土。这里的如幻住,就是这样子说。但是经里边,《现观》也是,“如幻住”是分开的,是入定、出定,一切如幻而住,这是《现观》里边的分了这么一个,“幻住”是一条。

  “三随诸意 四摄取”,在《现观》里合了一条,这里是“随诸意”、“摄取”分了两条,合一条好讲些。一切有情,随他根机的需要都能够摄受他,都能度他。成熟有情,随他该怎么样子度的,菩萨就能够到流转三有里边,示现受生来度他。

  这是八地菩萨的功德。然后我们看经上的。

  (遍知有情心)

  “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应圆满悟入一切有情心行?”“遍知有情心”。“善现,若菩萨摩诃萨以一心智如实遍知一切有情心心所法”,菩萨一个念、一个心这个智慧,能够知道一切有情的心王、心所。“遍知有情心”,一切有情的心王、心所都能知道,一个念头都知道。“是为菩萨摩诃萨应圆满悟入一切有情心行。”八地菩萨的功德一般说跟佛差不多,分不清楚了。

  (游戏诸通智)

  “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应圆满游戏诸神通?”“游戏诸通智”。“善现,若菩萨摩诃萨游戏种种自在神通,为见佛故”为了要见佛,“从一佛国趣一佛国,亦复不生游佛国想”,因为一切法都是自性空,所以叫“游戏诸通智”。

  (见佛刹严净)

  “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应圆满见诸佛土,如其所见,而自严净种种佛土?”这是我们的“见佛刹严净”。“见诸佛土”,看了很多佛刹,“如其所见”,照他所看到的,而自己来庄严种种佛土。就是根据现有的佛土,来庄严自己的佛土。“善现,若菩萨摩诃萨住一佛土”,居一个佛土里住的时候,“能见十方无边佛国,亦能示现而曾不生佛国土想,又为成熟诸有情故,现处三千大千世界转轮王位而自庄严,亦能舍弃而无所执。”只要成熟有情,自己可以现转轮王,也可以放弃他,没有执着。“是为菩萨摩诃萨应圆满见诸佛土,如其所见,而自严净种种佛土。”在佛土里边庄严佛土,也能够成熟有情,就是“见佛刹严净”。

  (事佛观如实)

  “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应圆满供养承事诸佛世尊,于如来身如实观察?”事佛,圆满地供养承事佛。在八地菩萨还要圆满地要供养承事佛,我们知道,现在我们有些人就对佛不在乎了,这个是太不自量。“善现,若菩萨摩诃萨为欲饶益诸有情故,于法义趣如实分别,如是名为以法供养承事诸佛。”为要饶益有情,对法义趣要如实地分辨,就是更要证入深一步的法。这个是法供养,承事诸佛。这个承事诸佛以法供养来承事诸佛。“又谛观察诸佛法身,是为菩萨摩诃萨圆满供养承事诸佛世尊,于如来身如实观察。”“谛观察”,如实地观察诸佛的法身。这样子是圆满的供养。

  我们想到一个公案,佛在忉利天为母说法,他要下来了,从须弥山下来。莲花色比丘尼她是要恭敬佛,马上去承事佛,赶紧就化了个转轮圣王相,到路上去迎接。须菩提,他动也不动,入空定。结果莲花色比丘尼见了佛之后,顶礼礼拜,还很恭敬。佛说真正见我的,还是须菩提先见了我。他入空定就见佛的法身。所以说真正迎接、承事供养是入空性的定,这是真正地圆满供养佛世尊。这是第八地。

  (知有情诸根)

  “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应圆满知诸有情根胜劣智?”“善现,若菩萨摩诃萨住佛十力”,九地菩萨于佛的十力都有,“如实了知一切有情诸根胜劣”,他的根数(上根、利根,或者是钝根),都知道,以十力的智慧来观察。“是为菩萨摩诃萨应圆满知诸有情根胜劣智。”——“知有情诸根”。

  (佛刹净)

  “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应圆满严净佛土?”——“佛刹净”,圆满清净庄严佛土。“善现,若菩萨摩诃萨以无所得而为方便”,这个又是《般若经》的特色,无所得为方便,“严净一切有情心行”,虽然做了一切饶益有情、庄严佛刹的事情,但是又无所得。这个是自性空,不可得,三轮体空。“是为菩萨摩诃萨应圆满严净佛土。”“佛刹净”是一科,“幻住”又是一科。

  (幻住)

  “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应圆满如幻等持,数入诸定?”如幻等持,一切皆如幻化梦,就是《上师供》里边(也有)的,如幻的定,如幻的等持。“善现,若菩萨摩诃萨住此等持,虽能成办一切事业而心不动”,菩萨住在这个如幻等持里边,如幻三昧里边,能够做一切饶益有情的事情,而心不动,一切如幻。“又修等持极成熟故,不作加行,数数现前。”这个等持修得极纯熟,不要加行,就可以要现就现。“是为菩萨摩诃萨萨应圆满如幻等持,数入诸定”。就是“幻住”,如幻的定能够住在里边,不要加行能够数数现前。

  (随诸意摄取)

  “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应圆满随诸有情善根应熟,故入诸有自现化生?”——“随诸意摄取”。有情的根器成熟了,根据他该需要的,就示现在他的国土里边,化现各式各样的来度他、摄取他。“善现,若菩萨摩诃萨为欲成熟诸有情类殊胜善根,随其所宜”,随他该怎么度的,就去度他。“故入诸有”,就进入三有,“不出三有,也不入三有”,该要度的时候要到三有里去度众生。“而现受生”,示现受生。“是为菩萨摩诃萨应圆满随诸有情善根应熟故入诸有自现化生”,这是“随诸意摄取”。有情根器成熟了,该怎么样度他的,到什么国土,都要去受身来度他。观音菩萨的三十二应也是一样的。

  这个在《大般若经》里是第九地,在这里是八地。“圆满无边愿”,这里是九地,经上是十地。

  第九地——善慧地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圆满无边愿,知天等类音,无碍辩如流,入胎出家氏,

  七 八 九 十 十一 十二

  种性皆尊贵,眷属生身等,出家坐菩提,功德悉圆具。

  这是佛示现八相成道。“功德悉圆具…

《十地颂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大乘五力往生法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