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定要成佛。成佛的因就是菩提心,所以说离开菩提心,我们要做到这个高度是做不到的,那么就是说,我们要真正自利圆满自己的断德、智德、悲德,真正要利他,把一切众生都要度出来的能力要具足的话,非发菩提心不可。
发了菩提心将来才能成佛,成了佛才能圆满自利利他的功德。这里就介绍我们为什么要发菩提心的原因。下面就是说,这个菩提心很好,我们知道了,那怎么样才能把菩提心生起来呢?前面我们说生出离心是有办法的,分两步走,第一个是厌离现世,追求后世的暇满人身而修法,后来真正后世也厌离了,观业果了,观轮回的苦,都是有一定的办法,到某一高度的时候,就成就了出离心了。那么菩提心是不是也有方法得到呢?我们念经总是说菩提心、菩提心了,不断的在说。到底你菩提心有没有,这个要检查自己,如果没有的话,你该怎样生起?生起菩提心的人有没有?很多人就说了,我菩萨戒都受了很多年来,怎么还没有菩提心呢?但是你自己检查一下,到底菩提心生起没有?菩提心就是说要度一切众生不惜牺牲自己的头目脑髓,什么都不在乎,在无边的世界的有情,十方世界一切有情当中,为了一个有情,为了度他,自己牺牲头目脑髓,经过百千万亿劫都在所不惜,何况那么多的有情。这就是说,为了度众生,自己承担受一切苦难的,那么我们这个心有没有呢?很多的佛教徒,嘴里说得很高,但是碰到事情的时候,就困难就让给人家了,便宜就自己占了,这个那里是菩提心呢?这就是自私心。
所以菩提心真正有没有,并不是很容易的事情。我们就介绍我们的学法的师父,五台山的海公上师,他进藏的时候,三十九岁了,他学藏文当然不能像年轻人那样把语法什么的都搞得很精通了,最后他回来的时候,康萨仁波切就传他金刚上师位了。很多藏地学法的,像喇嘛、格西之类的反而没有传到,他们感到很怀疑海公上师:连藏语也还不太精通的,对康萨仁波切的教授教诫是不是能够全部领受下来,他是不是有这个资格接受康萨仁波切的法王的位呢?这样子的怀疑下呢,康萨仁波切就在大众中宣布:“我说的每一句话,海公上师句句都能心领神会。”就是说,尽管他藏语不是顶精通,但他毕竟藏语是学过的。我说的话,含义他都能领会,我们不要去研究文学一样的,把藏语文法分析得那么清楚了,这个当然海公上师是在中年入藏的,可能在这方面有一点困难,但是通过藏语听懂康萨仁波切的教授教诫是没有问题的,这是康萨仁波切亲自说的。每一句话都能够领会。同时还有一点,他是真正发了菩提心的人,那就是说,因为他真正发了菩提心了,才给他传了金刚阿奢黎的位了。从这一句话里边看,康萨仁波切在藏地那么多的弟子,真正发了菩提心的人恐怕还不多吧。为什么就传一个汉人,给海公上师呢?那就是说,在这个世间上,康萨仁波切手下弟子中真正发了菩提心的人还很稀有的。
那我们这一些人,哪个是真正发了菩提心的呢?把菩提心的标准来衡量一下,那就感到很惭愧了。尽管我们受了三坛大戒的,菩萨戒都受的,很多居士也受了在家菩萨戒的,但是我们是不是真正能够做到呢?这个还是要自己努力了。我们受菩萨戒菩提心真正生起的是不多的,但是跟菩提心相应的,认为菩提心是对的,我们要这么做的,有这个心,我们也可以在末法时期,方便给你授个菩萨戒,但是真正够量的菩提心我们还是不够的。所以说,菩提心并不是那么容易生起的,我们真正要生起菩提心的话是要修的,不修是不会有的,那么能不能修?也可以有办法的。释迦牟尼佛是一切智,他什么东西都有办法,成佛的办法全部都告诉我们了,只要我们自己好好地学、好好地去修,都能够或早或迟的成就。所谓或早或迟,就看你的善根如何?你的因缘如何?你自己努力精进的情况如何?假使过去善根很厚,因缘又好,自己又精进,即身成佛可能的,那么过去善根薄弱,环境又不好,自己又懈怠,那你成佛就很缓慢了。
四瀑流冲难阻止,业力绳索紧密系,
投入我执铁笼中,无明黑暗笼罩之。
无边有中生又生,三苦逼迫常无断,
诸母情状与处境,思已发起殊胜心。
下边就介绍怎样子生起菩提心?他里边就介绍了一些方法。“四瀑流冲难阻止,业力绳索紧密系,投入我执铁笼中,无明黑暗笼罩之。”生起菩提心我们要怎么观想呢?有些人很天真,他认为菩提心我只要生起来就可以了,佛教是讲缘起的,一切法都要因缘和合才生起的,若无因无缘的话,菩提心从哪里来呢?天上掉下来?地上冒出来?不会的!没有因就不会有果的!那么我们菩提心生起一定要有因有缘,那这个因缘是什么呢?那就是观察一切众生在受苦难,这些众生是什么人?就是自己的过去的父母。这样子对父母生起不忍心他受苦的心,慢慢地发展,可以把菩提心修出来。后面要介绍七重因果,我们这里念《五字真言》都会知道,知母、念恩、报恩、慈心、悲心、增上心,最后菩提心就生了。
这里我们先观察一个众生受苦难的情况。这里第一个颂,我先略略地讲一下,后边再发挥,两个颂一起来了。第一个颂,四瀑流,瀑流就是冲击力量极大的像瀑布一样的流水,有四条,那就很多了,一条就够受了,现在有四条,那这个力量极大了,拼命地往下冲。这个哪个也挡不住的瀑流。在这个瀑流中间,我们的父母有情被绳子捆得紧紧的,丢在河里边,我们想这么大的急流,如果凭空摔下去,那都爬不起来,何况四肢手脚都被捆住的,那更爬不起来了。不但被捆住,而且被关在铁笼子里边,捆住了,可能绳子给水一冲冲散了,也有一线的希望可以爬上岸,但是又外面罩着铁笼子,那即使绳子断了,那你还在笼子里边,爬不出来。那么你又是在黑暗之中,天漆黑一点光也没有,人有没有,如果在白天,你喊救命还有人可以听到,来救你,但是晚上漆黑一片,人也没有,喊也喊不到,即使有人的话,他也看不清楚哪里有人求救,何况水流这么急,即使有人救的话,也不一定救起来。在这样子的苦难之中,我们想想,众生都是苦恼的。
“无边有中生又生,三苦逼迫常无断,诸母情状与处境,思已发起殊胜心。”在这样子无边的三有大海之中,死了又生,生了又死,受了各式各样的苦难,没有断的,我们的母亲就处在这样的环境之中,我们对她起什么心呢?当然要起救护的心!这样子就一步步地生起菩提心了。
下边就大概地把它发挥一下。我们对一切众生,假使有一个众生头痛,你仅仅想一想,要使他病好,以这样子利益众生的心,这个得到的福报已经无量无边了,何况一切有情你要把他一切苦难除掉,乃至使他们都成就佛的功德,那么你这个心发起来的话,那你这个功德,假如有形量的话,虚空都容纳不下!菩提心的功德是极大的,假使菩提心的功德有形色的话,尽虚空遍法界都纳不下,我们真正发了菩提心呢,一举一动的功德都是无量无边的,真正发了菩提心的人,你供养他再珍贵的东西他也受得了,如果没有菩提心那就是信施难消,如果出离心都没有的话,那非下地狱不可,犯施堕。我记得我们以前有个公案,有个秀才他出家了,常住派他担水,担水担得很辛苦,常住有很多僧人了,每天他要从河里担水供应大家吃了用了。有一天,他累得不得了,他叹口气,说:“秀才担水弓着腰,和尚班首也难消。”我这个秀才给大家担水,把腰都背断了,吃力得很,我这样子一个秀才,世间上有地位的人,我这样子担的水,恐怕和尚班首吃了难以消化,就是说,受不了,以我这样子有地位的人给你们担水吃,你们是不是受得了呢?这个话给方丈听到之后,呵斥他一顿,他说,我打一个喷嚏,就能消三百两金。
凡是真正发了菩提心证了空性的人,福报极大的,这一点担的水怎么会消不了呢?几百两金子就一个喷嚏就消掉了。所以说,这个就看你的发心了,你真正有菩提心的话你什么都受得了,你如果没有菩提心的话,出家人要特别注意了,常住里边,天天受居士的供养,那就会施堕了。经上经常讲的,白衣生天,比丘入狱,就是白衣因为供养三宝,他生天,享受去了。比丘没有这个福报消受,而他把世俗的东西都享受了,那么他要还债那就到地狱里去还债了,那就是白衣的那些罪都由他代受了,自己去地狱受苦去还这个债,那就划不来了。那么我们就是说,真正出家的修行人一定要出离心、菩提心好好生起,才能够消信众的布施。最起码的我们出离心的基础是持戒了,把戒律持干净了,那就消灾了,如果戒律都不清,那你如何消灾呢?那决定是要入恶道受苦的,“地狱门前僧道多”这句话就是说这些,比丘又不持戒又不修行,享受了檀越的布施供养,那就下地狱受苦去了。这个我们要提高警惕。这里就是说,真正发了菩提心的人福德是无量无边的。
四个瀑流,学法相的人我们说一下,一般人听了就算了。它在《俱舍》里就有,四个瀑流冲击我们众生受苦难的,就是欲瀑流,就是欲界的瀑流。有瀑流,色界、无色界的烦恼。还有见瀑流,各式各样不正的见,邪见等等。还有无明瀑流,无明就是一切烦恼的根本。这四个好象四个力量极大的河把我们众生漂流在生死大海之中,跑不出来,冲在里边。那么从因上说四种烦恼,在果上说是生老病死,我们众生在三界受的呢在这里生了,又在那里死,生了又老了病了,都是受的苦难,如果分析起来各式各样的苦都有,主要的就是生老病死为主。果上说,生老病死是四个大瀑流,因上说,是欲界的烦恼,邪见等的烦恼,色界、无色界的烦恼,无明的大烦恼。这样子把我们冲在三界的激流中受苦跑不出来。我们在里边漂流…
《三主要道》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